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49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49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卫峥完成第一阶段的集权行动,升格制逐渐推行,卫之斗士见百官无需行礼也正式推出,在卫峥如今的强权和铁腕手段之下,卫国庙堂无人敢反对,卫国的老贵族虽然愤愤不平,也只能如此了,反正也没有实际性的损失。

    而这段时间,别看斗士营始终保持五千人的规模,但却不断有新士卒进入,除了遗憾被淘汰的一些,一部分军士也从斗士营进入卫国常备军任军职,所谓的常备军便是耕战部队,有战聚兵,无战务农。

    半年多时间,卫峥致力于修内政,努力开始塑造“帝国概念”、“国家观念”、“荣誉之心”,从完善卫国军制开始,首先便是塑造战士的荣誉之心,尤其是斗士营,这段时间卫峥亲自设计了独属于卫之斗士的专属勋章,用纯金打造而成,勋章之上雕刻一把剑,其下方刻录“斗士”两个字,其意便是剑之所指、兵锋所至,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塑造荣誉之心在于首先塑造荣誉之形。

    每一个勋章皆由国君亲授,其拥有的荣誉可谓是至高无上,这个举措一推行,卫国的士卒莫不为其而狂热。

    如今在卫国当兵的军士,谁都知道只要进入了斗士营那就是鱼跃龙门,都知道从那里出来的人都能做军官,出来了便由官府钦定去地方或常备部队任职,卫之斗士的荣誉仍在,只要亮出那枚勋章,见百官依旧无需行大礼。

    将帅是一支军队的灵魂,而基层军官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卫峥的这项举措不言而喻,斗士营俨然成为了卫国基层军官的输送之地,就像是一座专门培养中层军官的军校一样。

    随着时间推移,终于步入公元前322年,在外勘察奔波的剧辛于今年开春大朝会之前如时赶回了朝歌古城。

    每年开春之际,首要的大事便是“大朝会”,这是周室兼利天下以来,天下列国都要如期举行的一种规格最高的朝议,相当于朝野官员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并对新的一年定个目标,展望。

    不管哪一国,都要遵循“大朝会”的礼制,卫国同样不例外。

    ……

第80章 朝堂大议() 
——

    朝歌城,卫宫廷内。

    今日正直本年度开春大朝会,此刻,几个侍女围绕在卫峥身遭为其更衣着朝服。

    “玖儿!”衣来伸手的卫峥带着惬意的口吻说道。

    “君侯!”一直侍奉卫峥身前身后的玖儿正在为其更衣。卫峥道:“本侯似乎记得去年抄了孙氏一家时,从其府邸中缴获一株名贵的野山参,山参常见千年山参却不常有,可有此事?”

    “回君侯,确有此事。那山参可珍贵呢,据说已经有近千年之久,是孙氏于燕地而得,世间难得一见的奇珍。”玖儿若有所思的说:“君侯欲享用?奴婢取来熬了,待君侯朝议结束便可膳!”

    “不不不,你的君侯身子好着呢,吃这大补品有何用?”只见卫峥笑道:“玖儿,待会儿朝会结束之际,把这山参送予右丞相!”

    “君侯!”玖儿忽然道。

    “嗯?”

    “能不能不送右丞相?”玖儿不情愿的说道。

    “为何?”此刻,一侍女正在给卫峥戴冠。玖儿振振有词的回道:“如此珍贵至宝,又只此一株,怎能送人呢?送与右丞相,君上便没有了!”

    卫峥闻言不由得哑然失笑,悠然起身而围绕周围的侍女纷纷退至一旁,卫峥说道:“右丞相两百多个日夜奔走卫国各地、入魏境、临宋地。为本侯殚精竭虑,旬日前来复命之时,竟是见他廋了好几圈,本侯这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一宫侍走来行一礼,小声说道:“禀君侯,时辰将至,该上朝议了。”

    卫峥“嗯”了一声,看向玖儿婉约一笑,道:“朝会结束,记得送于右丞相!”见玖儿很不情愿的“诺”了一句,卫峥心中一动忍不住勾了勾少女那高挺的小鼻梁,不禁惹得小女绯红袭来,这一幕看的身旁不少的侍女羡慕不已,心中亦是郁闷,为何玖儿总是这么幸运,这么备受君侯宠幸。

    她们并不知道当年那场大火,只有玖儿得以幸存,如今卫峥唯独宠幸她,也是不无原因。

    众人见君侯朗声一笑,最终走向朝会大殿。

    ……

    卫庭前大殿。

    “开春大朝,群臣入殿——!”

    只见左丞相苏秦、右丞相剧辛、上将军白起、百司长姜牧、石氏的石老等朝臣百官纷纷入殿内。

    卫峥还未到来,朝臣百官也在相互寒暄,有一个圈子却是让人羡慕,只有四个人,赫然便是苏秦、剧辛、白起、姜牧。如今身为卫国的臣子,谁人不知这四人莫不是当朝君主身边的红人,当今卫国国君的近臣、宠臣。

    一个个莫不身居高位,去年刚刚设立了丞相,并把丞相一职分为左右,苏秦、剧辛分别任职左右丞相一职位,四个人莫不是位极人臣者,也是无数人想要巴结的新对象。

    “右丞相,你竟是廋了,肤色也晒黑了,回朝歌也有一个月了吧,怎么还没长出一点肉?苏秦怎么觉得反而更瘦了?”大殿之内的左丞相苏秦见剧辛的模样,有些不解的说道。

    身边的姜牧听闻旋即道:“左丞相有所不知,右丞相回来之际便日夜不停的为变法之事操劳,岂能不瘦?”

    苏秦一听略感惊讶,拱手道:“苏秦自愧不如——!”剧辛罢手笑道:“剧辛终能侍奉如此圣君,吃点苦头,何足挂齿!”

    “君侯驾到,临朝听政,始——!”

    左宫监的一道声音让朝廷大殿的喧哗逐渐散去,苏秦等群臣百官尽皆停止了私下议论,所有人面向殿前。

    着诸侯七章冕服的卫峥从侧殿入座上。

    群臣拜首:“拜见君侯——!”座上的卫峥微微抬手作罢,笑道:“诸卿免礼,入座——!”

    “谢君侯——!”

    末了,一众文臣武将纷纷入座两侧,众人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大殿之上的卫峥,后者环视众人一眼,安静的庙堂大殿之上惟闻卫峥言:“列位,卫国今此春朝大会概不述职,惟议强国大策!右丞相于去年始,亲自跋山涉水苦访卫国各地,今右丞相提出变法强国大策,此乃涉及国之根基,需上下同心同德。朝堂议事,事不分巨细,皆为大事,故今此朝议诸位务必坦诚直言!”

    卫峥语毕,便沉默不语的环视众人,一时间朝堂之上无人说话,左右丞相、大将军、白司长都这些庙堂之上的“新兴巨头”也不说话,过了许久仍旧不说。朝臣百官有些惊疑不定,各自交头接耳,低声细语。

    “四巨头”不说话自然是有道理的。除了姜牧,苏秦、剧辛、白起三人都不是卫国人,也不能让他们先开口。

    一时间所有人都装聋作哑了,最终还是城府俱深的石昊领悟了国君的用意,变更国法,老世族不得不开口,精明的石老头知道今天卫峥在春朝大会之上提出变法商议,这是想要听听他们这些卫国老世族的声音,看看他们的反应,否则早就推行新法了,要知道卫峥已然是卫国说一不二的绝对王者。

    只见年过七旬的石老举目拱手一礼,道:“君侯容禀,变更国法,事关社稷国本,此事重大,卫国突议变法,臣等一时之间无从论起。既然右丞相主张变法,不若让右丞相先说为何要变法。”

    “善——!”座上的卫峥默默点头,继而面向剧辛笑道:“如此,右丞相说说吧!”

    “喏——!”

    剧辛旋即起身站在大殿中央,面向卫峥长身一躬,行一礼便环视满朝文武,沉默片刻便道:“列位,今之天下乃战国大争之世,纵观天下列国,由弱至强之国莫不因变法而强。先李悝变法于魏而使其国得以称霸中原百余年;再有邹忌变法于齐而使今之齐国为天下强国;又如卫鞅变法于秦而使天下之卑秦成为方今天下第一强国……故,卫国惟变法方能强国——!”

    “就卫国变法而言,本相综述为‘一法、三纲、十二制’。何为一法?即唯一国法,法莫如一而固。所谓三纲,其大要为:一、激励农商耕织以富国富民;二、激励军功以强兵护国;三、重振治权统一朝野推新政。所谓十二制乃由郡县制、田耕制、齐俗制等十二制组成。‘一法三纲十二制’以下亦各有详细的相关法令以保证得以实施……”

    郡县制!

    剧辛哗啦说了一大通,但朝堂大殿之上的世袭贵族只听到了郡县制三个字,所有的卿族莫不闻之而色变,安静的大殿一时之间便是议论不断。

    果然不假,这些扬言要变法的外来客卿都是一副德行,不说其他,就说这个郡县制莫不要了老世族的命根子。

    简直可恨!

    ……

第81章 舌战群雄() 
——

    推行郡县制意味着卿大夫家族的私人领地全部都没了自治权,这等于要革了他们这群老世族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如果眼神能杀人,估摸着现在的剧辛已经被朝廷上的卿大夫家族们杀了一万遍,碎尸万段了。

    要不是如今坐在上面的那位君主君威滔天,怕是所有的卿族都要跳出来反对。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的卿族旧贵无一不是敢怒不敢言,众生百态尽入座上的卫峥眼里,而群臣看着这位卫国的国君似乎摆着一副冷眼旁观的姿态。

    卿族旧贵当中不乏有精明的人,如石氏的那老头儿,那就是个人老成精的家伙,他知道剧辛要说的话就是他卫峥要说的话,剧辛的意思就是他卫峥的意思,只不过不方便从国君口中说出来。

    显然,若是从卫峥口中说出来,如今的卫国,谁敢说一个“不”字?那所谓的开春朝议将毫无意义,从剧辛口中说出来就不一样了,这样就不会出现当场顶撞国君而人人不敢言的场景。

    坐在殿内的石昊心中想道:“君侯这是通过剧辛之口来探探我们这些卿族旧贵的老世族会对变法有什么反应啊!”

    待得剧辛把“一法三纲十二制”简略的阐述一遍之后便看向众人,石氏的石昊旋即面朝卫峥礼道:“君侯容禀,右丞相提出变更国法,然我卫国自康叔祖建国至今七百余载以来,向来尊周礼祖制,无故变法恐难服朝野。”

    石昊语毕,朝堂之上一位卿族大夫便面朝座上的国君拱手一礼,振振有词的拍马屁道:“卫国今朝之我主立先君武公之志,雄才伟略,卫国无忧,好端端何来生变?”

    “对!好端端的卫国,没人想变!”不少的卿族面色不善的看向剧辛,同仇敌忾的说道。而座上的卫峥宛若局外人一般,一个人盯着案几上的美味惬意的享用着,任由着下方的群臣百官撕逼。

    只见座下的剧辛笑而无声,片刻便道:“周礼旧制,弊端重重,周公王道治国与今天下战国的大争之世毫无助益,较于天下七雄有过变法的诸侯而言,差其不知千里也。”

    石更忽然起身冷笑道:“哼!右丞相言周礼王道无用,周何以兼殷商而得天下?周室何以立八百年基业?”

    “就是!周公何以兼立天下!”

    面对近乎所有卿族的同仇敌忾,一旁的百司长姜牧也为舌战群雄的剧辛捏把汗,不一会儿,后者平静的说道:“昔日商君曰:‘治世不一道,便(pián)国不法古’,本相深以为然。国欲图强,当顺大势、应新潮,与时俱进方能强国。”

    “汤、武二王得天下,并非遵循古法才大兴,虞夏殷商亡国亦不是变法更旧而覆灭。周公制礼乐,以德治国,实则人治而非法治,盖因为没有法度可为人遵守,故,周公之后出厉王、幽王致使天下大乱,周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王室衰微从此一蹶不振,故,卫国当变!”

    “你……”石更面色一阵涨红,无言以对,只能拂袖冷哼一声。与他父亲石昊还是有点差距,旁观不语的石老旋即面向座上说道:“启禀君侯,老臣忧虑之所在便恐一旦推行变法会引发国野动荡,如今天下本就动荡不安,若敌国趁我变法之际伐兵迫境,国必危矣——!既然右丞相力主变法推新,老夫敢问右丞相,若有外患迫境,而我卫国地处天下居中,无险可守,若同时因变法而国野动荡,内忧外患之际当如何应对之?”

    石更果然还是嫩了点,不如他那老爹。

    但剧辛更不是石更,只见他回应道:“上卿所言不无道理,然自五国相王以来,君侯力主卫不称王而尊五国为王,成功破解卫国外患,以至齐国三晋等国莫不想要拉拢我卫国,承如君侯所言,卫国当抓住机遇,左右逢源。而如今天下诸雄相互征战愈演愈烈,天下诸强互相争雄,无暇顾及一小国,而楚国伐魏,秦国亦于今年开春之际举兵河东伐魏,我之大敌魏梁疲于自保,故三五年之内不会对我用兵,此当正值我卫国变法之大好良机。”

    “即便上卿之忧虑发生,新法推行,激励军功之下只能使我卫国臣民个个奋勇求战,建功立业。齐、韩、魏、秦、楚等国莫不因变法而由弱至强,方今天下,强者强,弱则亡,欲存国必强国,欲强国,惟变法乃唯一之强国大策!”

    剧辛语毕归位,留下满朝文武相互私论不断。

    一上大夫卿士质问剧辛道:“废井田、置郡县……敢问丞相,卫国如此变法,对我等老世族有何好处?你一外来客卿若变法不成,拔腿即可潇洒溜走,到时候谁来负责?”

    “大胆——!”姜牧忽然呵斥道:“卫国!不是你上大夫的国!更不是尔等老世族的国!上大夫何以敢出此言?”

    如今的姜牧有人罩着,语气话音的分量十足,倍儿有气势,众人闻之心中一惊,那士大夫更是瞬即色变,知晓祸从口出,当场面向朝上匍匐跪地,“君侯恕罪——!”

    却见此刻座上的卫峥双臂大张摆在案几之上,右手四指富有频率的轻轻敲打桌面,国君始终默不作声,目光始终未曾投向殿下群臣,无声之际,庙堂大殿之上只听卫峥富有频率的敲打桌面,滴答作响不断。

    一众朝臣屏息凝神,这种气氛让所有人倍感压抑,上意不明,难以揣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