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52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52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卫峥一愣,旋即起身,道:“右丞相前来定有要事,马上见——!”

    来到偏殿时,卫峥的脸上还残留有一丝媾色,剧辛也是正直当打之年,也就比卫峥大那么几岁而已。

    两人相见之际,卫峥看到剧辛的眼神尽是一副我懂的样子,这档子事儿也不免有些尴尬。

    “咳咳……虚礼就免了吧。”卫峥轻咳故作掩饰尴尬,听下人的禀告,剧辛应该很早就来了,真是……

    随即说道:“子辛前来有何要事?”

    一想到正事,剧辛立刻抛去了这些荒唐之事,便说道:“噢,禀君侯。变法之事以全权就备,剧辛以为可以推行变法事宜了。”

    “嗯,大要说来听听。”卫峥盯着盘子里的红枣,随手拿一粒丢入嘴中,随意说道。

    “臣以为,当昭告全国,‘法典’必要举国晓喻,人人知法,方才守法。”剧辛说道。卫峥点点头,“有道是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莫如一而固,善——!”

    这所谓的“法典”换句话来说,相当于是一国最高之法,如同《宪法》一般,剧辛立法,卫峥定法,这个行为相当于就是要确立一国祖制、祖规。当然,这里的“法”与后世的法是两个概念,更不是《宪法》,不可混淆,卫峥要推行的法,是“王法”而非“民法”。

    王法!王法!所谓王法是为一国之君而服务的法,而非普世万民之法,而在这个时代行普世万民之法不但“水土不服”,更简直作死。

    剧辛接着又说道:“变法新政首推郡县制,如今我卫国地四百里有余,疆域不大也不小,臣经过深思熟虑,以为划分两郡治理即可,化河水而分东西二郡,即河西、河东两郡,河水以东之郡其首府设于旧都濮阳,朝歌古都在河西一郡县日后必为我卫国中心,故臣以为当直辖治理,不必再设郡守。”

    卫峥肯定的点点头,旋即说道:“都城就在西河一郡,这一块子辛可直接管理,至于河东一郡郡守,子辛以为派谁任职为好?”

    剧辛闻言思量一番,心中顿时浮现了一个人,便说道:“臣以为朝中百司长姜牧可任河东一郡郡守。”

    “姜牧?”

    “正是,姜牧本就是濮阳人,对河东一带颇为了解,近期辅助臣以理政,颇有能力,臣以为姜牧任职第一期河东郡守是当下最合适之人选。”

    在这个时代推行后世的普世之法是作死,但不意味着后世的先进治国方略完全不适用于今朝,有些还是可以与当下相互融合的,甚至更有利于当下的君主集权制度。从剧辛和卫峥手里诞生的新政与当今天下各诸侯国大不一样,地方官员的任职不但由朝廷委任,而且实施后世经典的轮岗制度,卫峥定四年为一期,今后的卫国每一个郡的郡守在其辖下治权期限一满便实施轮调,以此杜绝地方做大而威胁朝廷,加强和巩固君主集权。

    同时地方文官升职将与之辖下的政绩挂钩,能者上庸者下,文官政绩的衡量标准主要以财政赋税收入、人口增幅、地方治安如何、粮食产量等,其中粮食产量和赋税为最首要的一大衡量标准,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了。

    如此一来即便没有他人在国君面前举荐而被重用的地方官员也有一条升迁的路子,如此一来官员必将为高升而尽心尽力的治理一方,上下必然酿成一股全民奋发向上的激扬之气,结果便是连同带动举国上下国力飙升。

    变法虽然绝了老世族世袭安逸的生活,但文官武官升迁高就的途径同样很多,只要有向上爬的心和行动,出了成绩国家机器自然而然的会选中你。

    卫峥盯着案几上的竹简,心中一动,老世族自恃自重的一点便是不可或缺,毕竟治国者不可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庶民百姓,归根结底还是文盲太多了,读书这种事情与绝大多数的庶民是遥不可及的,尽皆被豪强贵族所垄断,故国君不得不仰赖这些世卿世禄的贵族治国,也因此成为了掣肘国君的最大筹码。

    归根结底便是百姓读不起书,盖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纸!

    纸!这是一张王牌利器,卫峥不敢这么快就拿出来,尽管知道其诱惑至大,但现在便开始大肆造纸,把世人读书的成本疯狂降下来,提前进行扫盲却不符合卫峥的利益,这只会便宜那些大国,更会为自己惹来大祸。

    这个划时代的“黑科技”产品,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不仅仅利于扫盲,解决彻底摆脱世卿贵族垄断人才的一大掣肘,这等宝物在这个时代放出来可以说是惊天地,同时有巨大的利益可图。卫峥可以想象,若是发明了纸张,定会让天下读书人疯狂追逐,其利可图,其利之大,无可衡量。

    但造纸这件事情还得压一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卫峥还是知道的,卫国完成崛起的那一天有了自保能力之后,便是造纸术横空出世之时。纸张这个玩意在这个时代可是敛财的大法宝,低廉的成本造出来的纸张可以卖到黄金的价格,拳头不硬就拿出来绝对是找死。

    所谓战争拼的就是国力,而衡量国力的一大重要指标便是经济实力,便是一国富不富裕的问题,显然,纸张这种敛财法宝一旦横空出世,只要形成垄断定然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节奏啊。

    收回这些心思的卫峥旋即说道:“河东一郡守就让姜牧任第一期郡守。”

    剧辛点点头,把这件事情记上,又道:“君侯,何时正式启动变法?”

    卫峥言简意赅的回答道:“等一个消息,季子的消息!”

    ……

第86章 苏秦使楚() 
卫国什么时候正式举国推行变法,很大程度上的确要取决于齐威王这个雄主什么时候陨落,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人死了不能复生,国灭了不能再复存,国家大事容不得一点儿戏。

    卫国匆促变法搞的树大招风惹来老齐王忌惮卫国,一道诏令举兵伐来,到时候卫峥是哭都没地方去哭,现在的卫国根本就不是齐国的对手,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是徒劳的。

    齐国用兵是绝对有可能的,现在的天下大势,其他强国都在搞事情,唯独齐国现在惬意的坐卧在东海之滨,正愁没事情做,现在的卫国哪敢去拔老齐王的胡须,卫峥也不会傻乎乎的在齐威王眼前晃荡生怕别人不惦记你。

    这一等便是近两个月!

    “启禀君侯,左丞相求见!”

    此刻的卫峥了无是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朝歌的小日子过的倒是舒坦,这才像是一国之君,掌大方向具体事务由臣子去操劳。

    听此一言的卫峥机械式的起身,瞪着眼睛指着左宫监连忙说道:“马上有请!”

    再次见到苏秦的时候,卫峥发现他脸上流露出了少有的振奋,一时间竟是忘记了礼节,卫峥倒也对此毫不在意,连忙问道:“季子,齐国有何消息?”

    “好消息,大好消息——!”振奋的苏秦连忙回答道。

    此话一出,卫峥顷刻间面露兴奋,似乎猜测到了消息的内容,果不其然,只见苏秦娓娓道来:“君侯,齐国一代雄主,当今齐王老矣,旬日前便从临淄宫中传出消息,齐王抱恙而不得理政,由太子辟疆监国!齐国庙堂有暗流涌动之征兆——!”

    太子田辟疆,也就是后来的齐宣王。

    卫峥一听愣在原地,许久,忽然放肆的哈哈长笑不止!

    压在心头的一块巨大石头仿佛一瞬间从身上落下了,齐威王果然不行了,国君抱恙,太子监国。

    老齐王如今卧病不起,随时都有可能驾崩,这意味着齐国当下的头等大事便是保证内部稳定,两三年之内绝无对外扩张的精力。

    齐威王病了更好,病的越久越好,老齐王只要吊着一口气,齐国就不敢冒然对外图谋,而卫峥知道齐威王不出意外大概是在两年后逝世,加上新王即位需要树立君威和稳固朝政,确保权力交接而不出现国内动荡,也就是说齐国数年之内不会对外有任何图谋。

    只见此刻的卫峥离开座位,站在一旁的苏秦看着他来回踱步而走,双目盯着地板而大脑正在飞快的运转着。过了片刻卫峥忽然顿步,转向苏秦,道:“季子,为以备万全之策,还请劳烦你再亲自赶赴楚国一趟,此事若成,卫国五年之内无需担忧齐国!”

    去楚国?

    苏秦略微诧异,看向卫峥的时候后者的一双目光深邃若海,仿佛洞悉了整个天下大势而尽了于胸。

    苏秦非一般人,仅仅是听到卫峥说了楚国两个字,瞬即眼睛迸发精光。

    他已经猜到了卫峥的意图了,心中一动而忍不住想要进一步证实心中猜测而问道:“君侯要苏秦出使楚国,是为了田忌?”

    “不错——!”卫峥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果然如此,苏秦心中大定,已然知道卫峥的大致意图了,心中不由得拍手叫好,不免感慨卫峥果然是深得师尊鬼谷子赞扬的人,若不是他这么一说楚国这个词,苏秦也没有想到这个办法,于是忍不住自言自语说道:

    “十九年前,齐魏马陵道一战,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并用‘减灶之计’诱敌深入,庞涓战死而齐国大胜,齐相邹忌与田忌将相失和,田忌恐遭齐王猜忌因此逃亡楚国,楚王收留之并予以厚待而赐封地于江南,田忌至今留楚地江南封地……”说到这里的苏秦旋即看向卫峥,又道:“君侯是想要让田忌归齐?谋齐国庙堂?”

    闻此言,卫峥笑眯眯的说道:“季子以为,倘若齐国庙堂有邹忌、田忌二人,还能上下一心否?”

    此话一出,苏秦当即抱拳道:“君侯,苏秦不日便动身出使楚国——!”

    卫峥见苏秦刚刚奔波回来,有点于心不忍,道:“此事不急,季子刚从齐国归来,休息几日再动身,切莫劳累过度。”

    “苏秦不累——!”只见他看向卫峥颇为感动,继续说道:“国事为重,请君侯现在便给苏秦使符,明日苏秦便启程!”

    见此状况,卫峥知道他非明日出行不可了,命人将使符拿来亲自递给苏秦,道:“既然如此,卫峥便静候季子佳音,坐看季子于荆楚之地,楚国庙堂之上纵横捭阖,凯旋而归!”

    ……

    楚国郢都。

    彼时,身肩卫峥重托的苏秦已然来到了楚国郢都城门之下。双乘马车载着苏秦直奔城门而去,随行而来的从人盯着前方说道:“先生,前面就是楚王城郢都了!”

    “站住,尔等是何人?干什么的?”

    来到城门之下马车很快便被守城的甲士给拦住不准入城,苏秦见状旋即下车笑道:“这位小哥,我乃卫国使臣,欲进王城面王!”

    苏秦话音一落,随行的仆从很快从怀里取出了卫国的符节递给那位甲士,后者看看了确认没错之后面色也不再像之前那般警惕,转而一缓说道:“贵使请稍后,容我禀明大王!”

    “卫国特使?”得知消息的楚怀王颇感出乎意料。

    楚国和卫国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这卫国特派使臣前来出访楚国是为了什么?委实有些耐人寻味。

    “启禀我王,卫国乃与虎狼秦国为伍者,不可不察也!”屈原忽然如此说道。楚王一听顿感头疼,这个芈原总是本性难移,凡事跟秦国有关系的都要跳出来刷一波存在感。

    “察!当然得察!”楚王说道:“但怎么察?还不得要先见见?”不再理会微懵的屈原,旋即转移目光至禀告者说道:“让那卫国特使进城吧,先在馆驿稍息,明日早朝召见!慢着,好生礼待,卫国虽然是一弹丸之地而,可好歹是一国,来者毕竟是客,务必以一国之宾礼待,不能失了礼仪,中原人都说我荆楚之地乃蛮夷之地,楚人乃蛮夷之人,从今往后便让天下人看看我楚国的待客之道。”

    “喏——!”

    另一边,苏秦倒也没有想到方圆数千里的楚国,当今天下第一个大国的楚国竟然对他这个卫国特使非常礼待,现在的卫国放在楚国广袤无垠的地界中,甚至都没人家一个郡大。

    翌日。

    楚国朝会之际,苏秦以卫国特使的身份正式面见楚王。

    豪华的庙堂大殿之上,楚国文武群臣坐立两端,年轻便身居高位的屈原赫然在列,楚国昭阳令到是不再,此刻的昭阳正率领楚国大军攻打魏国呢。苏秦来到大殿中央顿时面向年轻的楚王长身一躬,不卑不亢的道:“外臣苏秦,谒见楚王!”

    “先生免礼!”正襟危坐的楚王笑道,心下也比较好奇这与楚国八竿子没一撇的卫国突然派特使来楚,不知道是意欲何为。不对,楚王旋即否定这个想法,还是有一撇的,至少有半撇,楚魏襄陵一战,卫国或多或少间接帮助了楚国一个大忙,否则攻下襄陵不免还要多废些时日。

    回想起这事儿,楚王倒觉得要感谢一番卫侯了。

    ……

    (求推荐票、收藏……)

第87章 楚王大喜() 
——

    “昔襄陵一役,楚魏两国于襄陵交战正酣,贵国派遣的一支奇兵中道截击,好说歹说也帮了寡人一个忙啊,哈哈——!”

    苏秦见年轻的楚王朗朗大笑,旋即笑道:“昔闻天下人都说荆楚之地乃蛮夷之地,楚人乃蛮夷之人……”苏秦刚刚说到一半,原本大笑不止的楚王听之面色顿时一黑,楚国庙堂之上的群臣无不神色不善的看向了苏秦,而后者却是不动声色。

    苏秦的话风陡然一转,道:“然苏秦此番至郢都才明白,天下误我,泱泱大楚,其地不知几千里也,天下强国对我卫国这等地不足五百里的小国、弱国,竟是没有丝毫怠慢,楚王待苏秦一国之宾而礼之,如此楚国、如此待客之道,苏秦大惊失色,更对楚王胸襟感佩之至,故苏秦以为楚国怎会是与‘蛮夷’二字有所交集?天下如何不误苏秦乎?”

    脸色一黑的楚怀王听苏秦娓娓道来不由得一愣,这先贬后誉形成一抑一扬的语境,苏秦不愧是深得鬼门看家本领之揣摩之术的人。果不其然,楚王的脸色顿时由“雷阵雨转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