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54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54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此状,苏秦不语一笑,走到了回廊之上,站在田忌旁侧随之一同望着湖中鲦鱼,只见苏秦长叹一声,似是自言自语又似说与田忌,慨然而道:“能有幸得知老将军大名实乃得益于苏秦之恩人,恩人曾说,齐国大将军田忌于他有知遇之恩,故尽心尽力辅助之以报知遇之恩,他料定老将军会功高盖主,难免给了小人有机可乘,可惜老将军不听之……”

    苏秦盯着湖面带着一副慨叹自语自论时,身边的田忌闻此一言身心不由自主的微微颤动了一下,旋即陡然转身,双目直直的的注视着旁侧的苏秦,后者似乎有所感觉,回望田忌,而田忌连忙问道:“足下所言之恩人,可是孙子孙膑先生?”

    ……

第89章 游说之道() 
——

    田忌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很大程度都与孙膑有关,两人也是彼此相互依赖而成就了一番功名伟业,流传千古。

    听到这番话的田忌再也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又连忙问道:“这位先生,孙子可还安好?先生是孙子何人?”

    “孙子对苏秦有知遇之恩!”苏秦谎称回道,不管说的真假田忌听闻确深信不疑。

    “恩人何去何从,苏秦亦不知所然,离别之际苏秦为报恩人知遇之恩,故求谓之有何事不得了却,苏秦定当竭尽所能,孙子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便是不能帮助田老将军度过那场危机,老将军于孙子亦有知遇之恩啊——!”

    “孙子何故如此,田忌岂是挟恩图报之人?”田忌不禁叹息的说道。旋即将手中的鱼料全部抛洒而至,紧接着对苏秦态度大转,伸手请示道:“先生请,田某招待不周,多多包涵!”

    “老将军言重了,请——!”苏秦微微一笑,同时伸手请道。

    两人很快来到了亭台之内,家仆带来席垫和酒水,两人席地而坐,双双对望而谈,只见苏秦说道:“孙膑先生于苏秦有知遇之恩犹若老将军于孙膑先生亦有知遇之恩一般,恩人不求回报但蒙恩不报者不是君子风范,苏秦知道孙膑先生毕生之遗憾所在,故今登门拜访老将军亦希望不让孙膑先生抱有遗憾,亦是苏秦报答孙膑先生的知遇之恩。”

    “阁下这是……”田忌大惑不解的看向苏秦。

    “苏秦愿力助老将军重返齐国庙堂——!”苏秦瞬即将他在楚国的事情与田忌略说一二,末了又补充道:“苏秦已然说服楚王帮助田老将军洗刷冤屈,只要老将军点头,不日便可启程归国!”

    末了,苏秦目不转睛的看向田忌静等他的回话。

    “唉——!”不料田忌忽然摇头叹息,道:“先生好意,田某心领了,然田忌二十余载于此江南之地,早已心灰意冷,更不复当年,垂垂老矣,力不从心而,尚能饭否?故无意返齐。能在此地安度余生,过上一段富贵闲人之生活,田忌此生足矣!”

    田忌逃亡楚国之后二十多年碌碌无为,有锐气也被磨平了,的确已经心灰意冷,如他所言一般,只想安度晚年,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苏秦见田忌这般,知道想要说服田忌还需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施以攻心之计的方略,心中一动苏秦说道:“田老将军老当益壮,何出此言?更是君子坦荡荡,不与小人以争之,苏秦钦佩。然老将军或许不知,苏秦来楚国之际已然得一消息,老齐王年迈,如今抱恙不得理政,恕苏秦无礼,如今齐国之庙堂有动荡之乱象,若老齐王仙逝,新王不足以巩固朝野,重塑君威之际正急需如老将军这等德高望重之人的鼎力支持方能止内乱不现于齐国啊。”

    田忌始终一语不发,但目光确有所变幻,苏秦见状乘热打铁的说道:“老将军如今流落他国,确不是齐王之错,更不是老将军之错,错在小人作梗。时过境迁之际是是非非多说亦是无事于补,然则不论如何老将军终究是齐人啊,苏秦敢问老将军难道真的想要从此在这异国他乡安度余生?”

    此话一出终于触动了田忌内心深处的那根心弦,流亡楚地二十余年日夜无不思念故乡,如今更是成为了一个垂垂老者,虽然在楚国备受楚王礼待而衣食无忧,可人这个东西越是老了就越念及故乡,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心里情结每况愈盛。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田忌余生若能得偿所愿,死而无憾矣——!”

    看着田忌仰天闭目的叹息之言,苏秦心生慨叹之余不免一喜,知道田老将军终是动了恻隐之心,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一代名将客死异地,岂不悲乎!

    于他有利,于己亦且有利,如此甚好——!

    ……

    苏秦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田忌老将军重返齐国,田忌踏上了前往楚王城郢都的路上,苏秦早已在郢都与楚国交代好了相关事宜,接下来送田忌重返齐国便由楚国全权负责,毕竟这是有利于楚国的事情,苏秦也不担心楚国会怠慢,齐国好歹是当今天下的东方霸主,楚国也在和魏国打仗,这个强力的盟友不能生变。

    此番行程圆满结束,苏秦也择道返中原,回朝歌复命。

    任何一国的变法图强都需要一个客观的内外环境,不是说变就能变,更不是说一变就能成功,来自内外部的阻碍都有可能让变法图强的举动付诸东流,对于这点卫峥看的很清楚。卫国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天下居中,没有秦国那等尽占地理优势的条件,在这种客观劣势的条件下若贸然变法必然被四面强敌的任何一个阻挠之下,非但变法失败,甚至国灭都有可能。

    然而即便是如此恶劣的大环境,在卫峥和苏秦两人借助天下大势的敏锐洞悉力和精心谋划布局,硬生生的被他们创造了一个卫国千载难逢的变法良机,几乎是凭借人之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即便是后世的史学家翻出这一页历史也不由得叹为观止。

    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说的便是此刻的卫峥。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忌返回齐国、齐威王快不行了,这些因素将导致齐国内政动荡几年是必然的,新王即位之初若无国难则断然无暇顾及外部。

    未来的天下大势终于明朗,齐威王的死会致使齐国内部出现短期动荡而无暇顾及外部,魏国现在正被秦楚两国殴打而无暇顾及其他,秦国在文武二策双管齐下之际试图胁迫魏国与秦结盟也是忙的不亦乐乎,楚国也没有闲着。

    秦、齐、楚这三个大国其中两个都在忙活着,唯一有空的齐国随着齐威王渐渐不行而不愿生出是非,其余诸如韩国、赵国、燕国这些国家唯恐求个奄奄自保,韩国碌碌无为只求自保,韩国庙堂若能有如此洞悉力也不至于沦落到任人欺凌,赵国正在蓄势待发也是想积蓄国力、重振旗鼓,自然不会强出头,燕国地处北境之地,天高地远,中间还隔着个世仇齐国,鲁国、宋国没什么存在感。

    这天底下可以说是一片混乱,不但混乱,局势也是错综复杂,局势越乱越复杂对于卫峥而言越有利,卫国在混乱中趁势而崛起便是此时此刻。而今伴随着齐国内部乱象将至,这意味着对卫国变法崛起的最大阻碍,也是压在卫峥身上最沉重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下了,等齐国新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宣王稳定内政再次把目光投向天下之际,卫国变法应该也有三五个年头了,短短三五年对于想要崛起的卫国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当口,这足够让卫峥迈过崛起之路上的最关键一步。

    只要喘过了这口气,卫国从此便不再是他国说灭就能灭的国家了,齐国也不行!

    ……

    中原朝歌,卫宫廷府邸。

    啪——!

    卫峥狠狠的将手中的信报竹简甩在案几上而发出一声巨响,只见他猛然起身,眼睛迸发着精光凝视着前方一动不动,瞬即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来人。速传右丞相剧辛——!”

    再次低首俯瞰着案几上的信报,卫峥忍不住一阵咬牙而拳掌相击,案几上的竹简信报赫然便是苏秦快马传送回朝歌的,人未到消息先到,竹简信报之上只有苏秦亲自写下偌大的四个黑字:田忌返齐。

    ……

第90章 招贤令出() 
——

    田忌返回齐国了,齐威王不行了,齐国内部必定出现动荡,新王辟疆也就是齐宣王即君主位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情便是稳定内部朝政,把所有的权力完成交接,天下间的任何一国新王与旧王交替莫不出现大大小小的动荡,小到庙堂动荡,大到举国动荡,小则几年,多则十余年都不是意外。

    这个时候齐国的新王绝对不会考虑对外的问题,加上老齐王的死,新王还要为其守孝一年,如今的齐威王奄奄一息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去,但卫峥却是知道威王薨于前320年,也就是两年后,换句话说这两年由太子监国也是全力稳固内部为上,不宜生事,加上新王即位在为齐威王守孝一年,再加上稳固内部朝野所需要的时间,等等客观条件,齐王至少五年之内不会考虑对外用兵。

    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合纵攻秦的时候公孙衍也想要拉上齐国来个六国合纵攻秦,最后齐国却没有参与。

    并不是说齐国不想,齐国太想了,奈何自家老巢突然发生权力更替的变化,在稳固内部和对外扩张之上齐宣王选择了前者,最终齐国没有参加。

    卫国变法再也不用担心被人觊觎,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了!

    ……

    这一日,右丞相府上,汇聚百官群臣,此刻府堂之上所有人都在等待。

    “君侯诏令——!”

    哗啦一下,一双双目光回望大堂门外,只见左宫监双手捧着诏书小步快走而来,厅堂之上的剧辛闻声立即起身前来迎接,丞相府中的百官纷纷起身尾随在右丞相身后。

    手持诏书的左宫监看到近在眼前的剧辛,轻咳一声,道:“诸卿听诏——!”

    语毕之际,剧辛随同群臣百官纷纷席地拜首,左宫监缓缓打开诏书,而后宣道:“本侯诏书,昭告举国朝野臣民,卫国变法,今授右丞相剧辛为变法大臣,总领国政,肃正新政,举国同体,莫敢不遵!”

    宣召结束群臣齐身而起,剧辛郑重的接过左宫监的锦帛诏书,豁然转身举诏书而道:“辛授君命,伏惟惶恐,剧辛执法定当力不避生死,誓死护法。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自今日起,卫国变法正式开始!”剧辛环视众人一眼,立即下令:“如今一切准备妥当,传本相令,第一批法令快马加鞭传送至各县,法令一出,公诸于众,举国同行,不得有误——!”

    “都巡司监一部立刻动身,督查两郡各县推行法令之进展,任何抗法者、欺下瞒上者一律依法论处,不得有误——!”

    剧辛新设立的都巡司监一部虽无实权,但地位超然,有了这个部门的要员派发两郡各县,对于地方的震慑有着极大的作用。

    卫国变法从今年起正式拉开了开篇序幕,公元前322年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一年。

    经剧辛的命令一出,卫国的第一批法令已经开始陆续传送至各地,今天来到丞相府的臣工都是中层官员,是变法的第一批基层实施者。

    “右丞相——!”就在府中的臣工一批批领命而出之际,卫峥的贴身侍卫孟贲来到了这里,剧辛对他并不是陌生,“都领护卫有何事?”

    孟贲拜首而道:“回右丞相,末将奉君侯之命统领斗士营帐下八百甲士接受右丞相调遣,以慑抗法之辈并护右丞相安危。”

    剧辛闻言默默点头,心中慨然一叹,作为变法者他深知自己已然站在了卫国所有卿族旧贵的对立面上,被这些势力所憎恶,卫国的老世族怕是恨不得食他肉饮他血。

    好在即便如此,但有卫峥坚定不移的站在后面,卫国的老世族和旧贵势力有卫峥这个铁腕国君压着,只要有卫峥这座不可跨越的大山在,一切反对者都得蛰伏。

    朝歌,卫宫廷。

    卫国变法在剧辛的总领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此时此刻的卫峥伏于案边,身旁的玖儿正在为其磨墨,初尝雨露的玖儿褪去了一些青涩而多处了几分艳丽。

    案几之上有一****帛,卫峥正聚精会神的书写着,脑海的思绪亦是不断。

    一场集权行动,卫峥清理掉了六卿,剩下的老世族大猫小猫两三只,方今卫国有能量的世卿贵族也就只有石氏一族,在雷霆万钧的集权行动期间,石氏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如今卫国变法,不甘心的旧贵族都在等着石氏发出声音,但石氏如今蛰伏而莫敢不从,剧辛的变法雷厉风行,自然而然被视为领头羊的石氏闭不出户,其他人更不敢出头了,卫国的世族旧贵大感不妙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第一批法令当中的刑律同样拥有秦国相似连坐法,这条新法的推行将意味着亲族犯法不但不能庇护,知情者还要相互举发犯罪者,知情而不得隐瞒,否则便会遭到牵连而伏法,这样的新法重典没几个世族卿贵能受得了。

    乱世用重典,唯有以刑去刑才能震慑四方,让举国上下朝着一个方向、一个步调前进。

    乱世有乱世的法,盛世有盛世的法,因时而变才是公理。历史上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百姓因战乱已经苦不堪言,本当与民休息却还在行重典治国,其结果便是导致过于刚强而折腰,这样的错误卫峥自然会吸取秦失其国的教训。

    但现在的天下可不是一统的局面。

    “宫监何在——!”卫峥放下毛笔将拟定好的一道政令文章拿起来。

    “君侯!”左宫监闻声而来,卫峥将诏书提给他,同时说道:“即刻广发于天下,不得有误!”

    “诺——!”

    拟定的这道诏书是一简《招贤令》,卫峥清楚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凡事利害俱至,区别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已。

    卫国变法在即,国内的卿族也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即便是表面顺从心里铁定不会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