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战国霸天下 >

第99部分

战国霸天下-第99部分

小说: 战国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起拱手对众人示以一礼,便低目沉吟道:“兵家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伐吴越,必先观其国而料其情。越国非周室正统分封诸侯,越自称‘圣王后裔’而于东海之滨自立一国,其国距中原千里之外,周室鞭长莫及,自春秋以来天下也认可了这个诸侯。”

    越国人本是蚩尤部族的一个分支,相传上古时代蚩尤部族北进中原与黄帝部落展开大战,最终大败,蚩尤更被黄帝所灭,蚩尤部族土崩瓦解而开始四散逃亡。其中有一支并入夏王的部落,并被夏王将越地封给这支部族,从此有了越人。

    在中原天下的各大诸侯国眼里,越国是一个匍匐在天下东南之境尤为神秘的诸侯,世人对其也无太多了解,只知道吴越之民野蛮勇武,国力羸弱却又生性好战。自春秋至今以来越国先后灭了吴国,越国最值得吹嘘的一笔无非灭了吴国。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而吞吴让天下震动,后来又有几次伐楚的胜利,又战胜过强大齐国。

    越国勾践不愧是是一代霸主,天下鲜有的猛人,灭吴之后更是嚣张的把越国都城直接迁都到琅琊,那就是在齐国家门口定都。

    由于越国的北境直连齐国南部,越军北上齐国几乎一路都是坦途大道,但今天的越国再也没有了勾践时代的辉煌,也算是仅次于七雄战国的中等诸侯国。对齐国而言形再也形成不了巨大的威胁,但对于越国经常滋扰南境却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齐国为了防备这个隔三差五就会跳出闹一闹的邻国,还特意修筑了一道长城防备这个诸侯国,长期率军镇守南境,省得齐国在逐鹿中原时跳出来膈应人。

    不过当下的越国之主,越王姒无疆却认定齐国垒筑长城就是惧越的表现,就因为越伐齐国基本都是大胜,反而对楚国忌惮不已,毕竟当年的楚威王差点灭了越国。

    “目下我卫、齐、楚三国欲合兵伐灭吴越,灭其国轻而易举,联军无惧越军,棘手的是怕陷入僵局纠缠不清。吴越之地,山峦叠嶂,水深林密,深入密林更有致命瘴气,我师伐来,越军不敌大可遁入山林,来日不知何时又会冒出一片。昔日吴王夫差灭其国,后复国;贵国楚威王又灭其国,后残余势力又复国,故白起以为伐吴越,一国之力可以灭之,然一国之力不可以守之。”

    众人都默默点头赞同,尤其是楚国的三朝元老昭阳令深以为然,深知越民生性顽强,打不过你他就遁入山野密林中去跟你玩躲猫猫,就像白起说的一样,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就会冒出一大片来。齐国、楚国都是当今天下的大国、强国,若是倾国之力齐楚两国任何一国倒也都可以把越人摁在地上抬不起来,长期以往就能灭其根。

    但显然不可能对吴越付出倾国之力的代价,当今天下三强相互周旋,四国纵横捭阖,战国七雄如此复杂的局势之下,齐楚两国都不可能把一国全部的精力放在吴越之地,齐国北有燕赵之患,楚国也有三晋、秦巴蜀之患,一战而不能善终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齐国邀约啮桑会盟欲联合伐灭吴越,楚国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能把吴越之患彻底解决是齐楚两国共同的心愿,目下只差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之法。

    白起继续说道:“……灭吴越,二十万联军在半年之内荡平其国,料无难事。”

    “武安君当真以为只需半年,带甲二十万即可灭吴越?”老昭阳吃惊的说道,也有所质疑。

    白起对昭阳一拱手,坦言道:“越国自越王勾践以来,国力每况愈下,又贵国楚威王再而重创之,目下之吴越已然一蹶不振,其主越王姒无疆一代庸主尔,不足道也。”

    屈原拱手:“芈原愿闻武安君伐战高见!”

    白起回礼道:“欲破吴越,当兵分两路,齐国派一路大军三万区间驻扎沭水以东的莒城待时而动,另一路大军合三国之兵十七万自楚境而南下九江,十七万大军于潘城迫境,先取九江郡、再破吴越旧都会稽,大军取此二郡之地,联军兵锋已然将越国从中部拦腰斩断。与此同时,齐国驻守莒城的三万大军即可出兵焦原山以东进,破越都城琅琊,取其两百里地。”

    越国的都城琅琊就在山东半岛南部,当年越王勾践称霸天下而将越国都城北迁至此,越国当下的都城几乎就在齐国东南腹地,就隔着一座齐长城。

    白起继续说道:“吴越大乱,越王姒无疆收尾不能顾及,定会南下回吴越老巢,齐国这一路大军则可趁势南下追击,与此同时我联军主力破会稽一郡便以最快的速度北上取江东一郡,集结十万大军主力自朱方北渡江水(长江),破广陵一城,休整一日一路北上,届时南北两路大军合兵十三万即可把向南逃窜的越王姒无疆灭于江淮九夷之地!”

    末了,白起抱拳示意便收身席地而坐。

    苏秦朗声一笑,不禁赞叹道:“不愧是拥武安天之才者,武安君竟是对吴越胸腹如此清晰脉络,苏秦钦佩。”

    众人也点头拜服,大军主力南下入楚国直接从越国西境横刀切入将其一分为二,越国南部的残余势力可以赶入闽南深处,那里更是荒凉一片的无主之地,大军顺势沿着会稽郡北上取江东一郡五百里地,溃逃的越人南路被堵截只能渡长江北上淮河流域。

    越国的都城迁移到了千里之外,顺着东海沿岸直接定都在齐国南边家门口的琅琊,亦可见当年的越王勾践何等雄姿。

    不过,目下的越国也正是因为南北纵深千里之遥,没有当年越王勾践的雄风,如今却成为了致命的弱点,面对三大战国的联军部队集中的优势兵力,以及三国灭吴越之心,积弱已久的越国除非有神人相助,否则此次必灭其国。

    片刻之间,苏秦笑看着众人说道:“武安君之才能已然令我等大开眼界,目下关于联军统帅的选择。我齐国第一大将匡章正统军于北境激战燕国,而楚国景将军此行亦且未曾临啮桑想必也要坐镇汉中、巫郡,目下能胜任联军统帅者,非武安君莫属,本相愿力荐武安君,诸位以为如何?”

    面对苏秦的温和笑意,昭阳令和屈原都犹豫不决,他这就是说给楚国听的,苏秦以齐国之相推举白起为统帅大军,与剧辛争取可大不一样。

    苏秦不推荐齐国将领统帅联军,算是以示诚心合兵伐战,不会为己谋私利,至少明面上是这个理。

    不过楚国老昭阳和屈原谁不知道这齐卫两国差不多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分明就是一唱一和的一对。

    但话又说回来,楚国拿不到两军统帅的资格,齐国也不拿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卫国的武安君白起有实打实的战绩摆在那里,做联军统帅也无人不服,让卫国从中起到调和作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既然齐相力荐白将军为联军统帅,楚国也无异议。”昭阳令收敛心思,当下笑道。

    ……

第059章:求贤于滕国() 
——

    啮桑之地在于泗水以东,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城就在啮桑以北,当然此刻的沛城不过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弹丸小城。

    就在卫、齐、楚三国于啮桑会盟之际,身在朝歌宫廷的卫峥带着孟贲只此两人便悄悄的离开了卫国。

    悄悄离国也不是第一次了,卫峥同样也是有魄力的君主,这份魄力整个天底下也就只有与赵武灵王可以英雄惜英雄了,赵武灵王的胆子也是那么惊世骇俗,可以说是胆大包天的主,武灵王竟是敢冒充赵国使者的随从进入秦国境内亲自探测秦国的国情风貌,更敢以使者随从的身份去见秦昭襄王,想要看看秦国的君主是什么样的人。

    赵武灵王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被秦国知道后无比忌惮,秦赵之间的宿怨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

    目下卫峥离开朝歌的事情只有剧辛一人知道,这一次偷偷跑出来,去了不足五十里地的滕国,来滕国自然不是观光或敬仰这个名誉天下的诸侯国。

    滕国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位于宋国之北,鲁国以南,而在滕国与鲁国之间还有一个方圆七十里地的邾国,田婴的封地薛邑也在滕国东边,齐鲁之地可谓小国林立。

    在战国时代,滕国以五十里地的小国在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潮流中,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被誉为善国,卓然与泗水之上十二诸侯,也算是一个奇迹。

    但在卫峥看来,不过是齐国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虚伪“果实”,齐国染上了稷下儒生的那一套虚伪行径,一方面在争霸天下,另一方面也在竭力的为自我代言“中原礼仪之邦”,大肆鼓吹晓喻天下的“齐鲁美誉”。

    滕国也好,邾国也好,乃至鲁国虽有国之名,实则不过是对齐俯首称臣的附庸罢了,齐王不灭其国不过是爱惜自己的名望罢了。

    卫峥此行滕国之举自然是有目的而来的。

    滕国这里可是居住了一位当代大贤,卫峥此行就是为拜访求贤而来,这位贤者名为许行,是当代诸子百家农家学派的有名贤者,本是楚国人,却带着几十个农家弟子举家迁入了滕国,做了滕国的老百姓。

    不得不说战国时代,名望的重要性,许行能够从楚国不远万里北入中原滕国,滕国名气是关键,滕文公的贤君之名功不可没。滕国作为一个“善国”而名誉天下,而滕文公行“三年之丧”,居庐尽哀而因孝名广播中原诸侯,即位后问政孟子,随后便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一时间滕国名声远播。

    齐国当下的国力依旧在稳步提升着,卫峥来到齐鲁大地也明显的感受到大国的气派,来到滕国境内因为到处都是匆匆行人和牛马车辆,一路上走来隔三差五就得靠边让道,亦可见齐鲁大地的繁荣。

    在卫峥眼里,滕国就是齐国的国中之国,仅此而已。

    此行亲自暗访就是想要请许行出山,卫峥也颇感棘手,因为这位农家学派的贤者沉醉在绝对公平的乌托邦世界里无法自拔,许行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这样自由平等的观念。

    显而易见,许行的思想与儒家简直水火不容,儒家讲礼仪尊卑,许行却讲君民等一,就连国君也要在治国的同时耕种,如此一来许行的思想也是被儒家学士怒斥弃君臣之义、乱上下之序的学说。

    好在许行已经从楚国迁移到了中原,否则还得南下千里之外去拜访,势必跋山涉水耗时久远。

    这个贤者,卫峥是下定了决心要请他出山,只要请动了这尊大神就能让农家学派的人为自己效力,为我所用,崇高的威望意味着人脉,江东一郡那块地就指望这批人去引导万民开荒治理了。

    要说在后世治理一方的名人,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更富有名气,卫峥想把他们挖来去江东治水、通渠,无奈的是李冰这个治水名人还得十多年后才诞生,江东治理肯定指望不上他了,许行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除此之外也想不到农家之外还有什么治水大能。

    这日,卫峥慕名来到了滕都城原野,许行带着几十个农家学派的弟子一同来到滕国,当初滕文公礼待了他们,并给了他们容身之所。

    不过,这批人至今任未曾踏上仕途,他的主张也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所接纳。

    来到腾国都一打听才知道许行在泗水以北的胡陵一城,此城距离啮桑也不过是隔日的路程之遥。带着孟贲来回颠簸了一次折返胡陵,又进行几番打听才知道泗水沿岸确有一个叫做许行的人。

    “这许行先生究竟是何人?有何能耐?君……呃,大哥竟然这般看中!”这一路上孟贲很是费解,堂堂一国之主不辞劳苦的拜访一个人很是不理解,“我看直接派人将他带至朝歌不就行了?”

    “这是待贤之道吗?寡……就连我亲自前来也不敢保证能请得动这老先生出山。”卫峥回身瞪了他一眼,“匹夫不足与谋,闭嘴。经文卷轴别给我弄丢了,这可是我撒费苦心的撰写的宝贝,要说不动许子这位贤者,这卷轴就是最后的指望了。”

    “《神农》卷轴在身上呢,兄长放心,嘿嘿~~”孟贲拍拍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此番访贤,你给我废话少说,小心我抽你。”卫峥也懒得与这有勇无大谋的武夫解释,孟贲者憨厚的笑脸让他无奈摇头。

    几番辗转终于在山野间看到了一群草庐屋舍。

    不出意外,许行和他的农家弟子就在这里了。

    卫峥旋即整饰衣裳,来到门前拱手朗声道:“在下法家人士卫黎,久闻农家许子大名,今慕名来访,心有所惑,厚颜敢请许子指教一二。”

    卫峥的话音刚落,屋舍便开门,一个年轻的男子身穿麻布衣小步快走而来,面容还带着些许惊诧,“阁下就是法家一派的卫黎先生?”

    卫峥反而一愣了,顿时恍然大悟,昔日稷下学宫的那场争鸣论战让卫黎之名声震天下,尤其在诸子百家,此人能够认识说明没有找错地方,卫峥笑而拱手道:“正是在下,敢问足下是许先生?”

    这也太年轻了吧?许行应该跟孟夫子差不多年纪才对啊。

    “哦,先生说笑了,在下陈相,昔日为儒门学士,后弃儒学农,拜入许子门下。”

    卫峥恍然,难怪眼前这位的举止颇为儒雅,陈相连忙伸手示意,“陈相失礼了,先生请入寒舍再说,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岂敢!请——!”卫峥客套的伸手致意,待入屋舍,一番招待后,双双在案几上互望席地而坐,陈相道:“先生来得不巧,老师和愚弟陈辛正一道探察泗水河道的患情,可能要稍晚才能归家。”

    “无妨。”卫峥笑道,心中已然大定,春秋战国时代各地经常闹水患,也出了一批批治水能人,上到妇孺皆知的大禹治水,春秋时代楚庄王时期的孙叔敖治水,修建了号称“水利之冠”的芍陂(què,bēi),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项水利工程,直到两千五百多年后仍旧发挥作用,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齐名。

    来到这里找对人了。

    ……

第060章:论道农家(月票100加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