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双谍传奇 >

第218部分

双谍传奇-第218部分

小说: 双谍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东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自称王氏。右少卿的观察声而细致。她从房东的外表做派看出来,她从前的生活似乎比较富裕。可能还有一点积蓄,所以才有能力加盖东厢房和围墙。不过,她看来没有职业。若是没有进项,她有再多的积蓄,坐着吃,总是要山空的。所以她要招一个房客,增加一点收入。右少卿很理解房东的这个想法。她心里感觉,这个房子和这个房东,都很让她满意。'

    这个时候的右少卿,不可能知道这个房东和这个房子会给她带来危

三百、 移居() 
右少卿脸上挂着微笑,半眯的眼睛却在细细地打量这个房东。

    房东王氏则淡淡地微笑着,颇有一点大家风度。她不经意地告诉右少卿,她还有一个儿子,今年十五岁,正在上中学,“平时,家里就好清静的呀。”她的意思是说,你如果希望有一个清静一点的住所,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情况让右少卿略略地有一点疑惑。她判断王氏至少有五十五岁了,甚至可能不止。却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这颇让她有一点意外。但老年得子这个事,偶尔也有。这处住房确实很理想,她不想再换了。

    她说:“王妈,这间北房,我觉得很好。就按您说的,每月八块钱。”

    王氏就很高兴。这个看上去很精明的女人并没有和她还价,让她松了一口气。'

    右少卿笑容可掬,继续说:“王妈,是这样,我还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刚刚上小学。我呢,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平时还得劳烦您照顾她。比如接送她上学放学。还有,我不在的时候,要麻烦您照顾她吃饭睡觉什么的。这样,我就再给您八块钱,您看好不好?”

    王氏笑容满面,连连点头说:“莫事,莫事,好的呀。”她没想到,这个单身女人原来还有一个女儿,这就更让她放心了。否则,她要是时不时带一个男人回来,还真是一个麻烦事。另外,照看一个已经七岁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麻烦事,却可以增加八块钱,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这时,右少卿又说:“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和您商量。我们要是单独起伙,也挺麻烦的升迁。我们母女俩想在您这里搭伙,我呢,每月再给您十二块钱,您看好不好?”

    王氏更加高兴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又能吃多少呢?煤火一样的用,不过多添一把米而已。这样笼统算起来,每月就是二十八块钱了,几乎赶上一个人的工资了。她忙不迭地说:“成的,成的。苏太太您也放心,我们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在吃的上面,还是比较在意的,不会让您吃着不好。您女儿的饭,我会给她单做,一定不会差的。”

    右少卿听她这么一说,也很高兴。当下双方约定,一个星期内就搬过来。右少卿当即付了两个月的房租和伙食费。王氏乐不可支,嘴里一再说不急的,不急的,却把钱接在手里,数了又数,眉梢眼角都是笑意。

    右少卿辞别王氏,离开小院时,天已经黑了。她心里很高兴,想乘夜车尽快赶回鄂城。她准备在今后的几天里,安排她的组员们逐一辞职,转移到武昌来。

    但是,右少卿此时高兴,确实有一点早了。

    看官们可以猜一猜,这个王氏是谁?本书里哪个女人和她的年龄相近,并且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你绝对智慧,猜对了。

    这个王氏,就是当年南京宏发贸易公司经理梁富成的老伴。她现在的儿子,自然是被程云发拷打致死的梁吉成的儿子梁石头。正应了那句老话,世界广大,众生芸芸,不是冤家不聚头。

    当年,梁吉成牺牲前,请求闽浙赣边游击纵队副司令员李云林关照他的儿子。李云林其实早已想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将他的嫂子和他的儿子梁石头转移走了。

    当年,王氏带着侄子梁石头,被地下组织秘密送到济南。但济南离南京实在是太近了,她为此心里很不安,担心会被南京方面的人找到。于是,地下组织的同志征求王氏的意见,问她在什么地方还有亲戚。王氏想起,她在武汉还有一个远房亲戚,或许可以投奔。于是,地下组织派人,辗转半个月,终于将她送到武汉。但是,她的那个亲戚早已搬走了,没有找到。王氏此时也不想再奔波了,就凭着手里的一点积蓄,买了三间临街的北房,在武汉居住下来。

    这样说起来,这个王氏还算是“烈属”,并且是有“烈属证”的。但当时武汉还没有解放,地下组织的同志就叮嘱她,要她藏好“烈属证”,千万不要被别人看见。所以说,右少卿住在这个“烈属”家里,是相当安全的。警察和居民小组都不会上门找麻烦。

    但是,当年只有六岁的梁石头,却是见过左少卿的,并且是在审讯他父亲的刑讯室里。当时的审讯,以及左少卿的模样,已经如刀刻一般留在他幼年的记忆里。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再看看本书第六十六节的“父子审”,就会明白了。

    这样一来,右少卿就要有麻烦了。但是,天下万事,总是曲折而诡异的,右少卿的麻烦,也并不是看官们已经猜到的那个麻烦。且听在下慢慢叙述。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右少卿和魏铭水经过一番细致的密商,然后开始安排手下的组员转移。右少卿与纪宝兴、古占标、栗长贵等人一一见面,仔细交待居住地点,以及将去应聘的单位。之后,所有的人都从鄂城转移到了武昌。魏铭水新的“荣升小吃店”也开始筹备起来了。

    但是,魏铭水和右少卿虽然都十分谨慎,却在意中留下一个想不到的疏漏。他们没有转移俞多娜看守的那个秘密据点。因为右少卿确实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地方。

    古人说:智者千虑,也有一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天的下午,右少卿抱着一个包袱和一只皮箱,带着只有七岁的女儿苏霜媛,乘车到了武昌王氏的家里。

    这个苏霜媛,小名媛媛,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天真烂漫且聪明伶俐。'

    看官们想一想就知道了。右少卿自己就是一个美女,且受过良好教育,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平时在家里,把自己杀伐决断的强人性格藏得严严实实醉枕香江最新章节。对女儿是柔情蜜意,百般疼爱。另一个杜自远,当初在南京“旋转门”与右少卿第一次见面,他那惊鸿一瞥,和几句温和言语,已让右少卿有了十分的满意,自然别有一番俊郎帅气的风度。这样两个人生的一个女儿,当然是一个天生的美人坯子。

    王氏看见这么一个可人疼的小美人,满眼睛里都是笑意。

    右少卿周到细致,把女儿在王氏家里安顿好,客气地说,自己这几日还有一些事要办,可能回不来,麻烦王氏多多照顾她的女儿,就出门走了。

    右少卿这几天,正想尽快解决电台问题。这样,她的麻烦,也就延缓了几日。

    这样一来,天真烂漫的小媛媛,就给留在王氏的家里。

    这个小媛媛,极其聪明。她呆在王氏的家里,把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眨啊眨,把一张乖巧的小嘴啊,只消五分钟,就把王氏哄得鲜花盛开,喜气盈门了。

    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王石头,也就是当年的梁石头,放学回到家里。他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洋娃娃似的小女孩和母亲偎在一起说笑。他虽然也知道家里要有一个新房客,但一看见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还是有一点不知所措。

    小媛媛一回头,看见王石头,小手一拍,惊叫一声:“哎呀,你是石头哥哥?”

    王石头定着眼睛看着她,也有一些惊讶。

    小媛媛说:“你好高呀,石头哥哥。”

    王石头不由笑了起来,走到她跟前,蹲下来看着她。

    小媛媛说:“我是媛媛。我和我妈搬到你家来住了,不碍你的事?”

    王石头笑着说:“我欢迎你来我家住,行不行?”

    小媛媛就拉着他的手说:“石头哥哥,你能带我出去玩吗?我保证不缠着你。要是有别的孩子和你玩,我就回家来,跟奶奶说话。”

    王石头就笑了起来,“你叫我妈奶奶,又叫我哥哥,叫乱了?”

    小媛媛眨着眼睛看着他,“那我该叫你什么呀?叫你叔叔吗?”

    王石头对这个称呼也有些意外,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其实已经喜欢上这个小女孩了,他笑着说:“你随便叫,没关系。”

    看官们等着看,要不了一个月,这个王石头和小媛媛,就要有麻烦了。

    右少卿把所有的组员都安定下来之后,就开始和报务员刘溪商量解决电台的问题。右少卿解决电台问题的这个办法,没人会想到,竟然来自杜自远。

    当年在南京,右少卿喜盈盈地去敬业银行看望杜自远,随着他在敬业银行里内外参观。她第一次知道,银行里竟然会有报房,报房里竟然会有电报机。

    杜自远曾经说过一句话,右少卿当时并没有在意,但现在却想了起来。杜自远笑着对她说:“不光银行有电报,航运、机场、邮局、铁路,还有政府部门,甚至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电报系统。”

    杜自远当时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你说的那种手工发报,我们也有。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让用的。军方对手工发报管理得很严,不经过批准,不准使用。”'

    杜自远说的这个“手工发报”,指的就是短波电台。

    右少卿现在明白,论是哪个单位,只要有电报系统,就一定会有一台备用的线电台,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右少卿的主意,就打在这个备用电台上面了。。

三百一、 夜侵() 
右少卿只需略略地考虑一下就明白,航运、机场、铁路,特别是政府部门,不戒备森严,是轻易进不去比较起来,似乎只有邮电局比较好下手。

    她和刘溪在这几天时间里四处探查踩点,最后选择了汉口邮电局。她和刘溪的一致意见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尽量少在武昌惹麻烦。因此,他们没有选择武昌的邮电局。

    这天傍晚,右少卿和刘溪如同一对情侣,坐在街边的台阶上,观察着对面四层高的汉口邮电局。

    邮电局的一层是营业大厅,里面全部亮着灯。从外面可以看见里面的营业员正在忙碌着。一些顾客进进出出,办理邮寄或发电报、打长途的业务。二层和四层有一些口里透出灯光,另一些口则黑着。亮灯的和黑灯的,零乱且序。右少卿猜测,二层和四层可能是办公室。亮灯的办公室里,可能有人正在里面加班。

    三层则不同,三层靠西侧的口全部黑着灯,没有一丝动静。倒是靠东侧的四个户全部亮着灯,而且亮得很整齐、很一致。她感觉,这四个户里,应该是一个大房间。'

    刘溪轻声说:“苏姐,应该是三层那几个亮着灯的房间。”

    右少卿回头看着他,“你确定吗?”网不跳字。

    “我确定。”刘溪轻声说。

    这一点,右少卿也能确定。

    此时正是五月初,夜里还是有一点凉意。右少卿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

    右少卿看着汉口邮电局三楼的口,轻声问:“现在很晚了,他们在干什么?”

    “在工作。”刘溪小声说。

    “你怎么知道?”

    “最早,在昆明时,我就在邮电局里工作过。我学了六个月发报。报房里人手不够,所以,我每天都是从早工作到晚。”

    “打报?”

    “是的,是叫打报。苏姐怎么知道?”

    “是听别人说的。”右少卿心里有一阵恍惚。她想起来,这是杜自远告诉她的。她又问:“他们从早上一直要工作到夜里吗?”网不跳字。

    “不是,他们分成两班,现在工作的应该是夜班。”

    “他们要工作到什么时候?”

    “我猜,可能要到夜里十二点。”

    果然,到夜里十二点时,他们看见有人在前站了起来,用力地伸着懒腰,然后向另一边走去。

    刘溪轻声说:“打报这个工作,算是个技术活,但干一天下来,也很辛苦。”

    右少卿转回头,默默地看着他。这个有一张学生脸的年轻人,似乎表示出某种伤感,让她略略地有一点惊讶。

    三层口里的灯光一下子暗了下来,但并没有全黑。房间里的灯光主要来自西侧的一盏灯。毫疑问,房间里的人并没有全走。'

    刘溪轻声说:“苏姐,我猜,报房里可能还有值班的人。”

    右少卿没有说话,这一点她早已料到了。她慢慢地站起来,说:“走,咱们明天晚上来。”

    刘溪也站了起来,跟在右少卿后面慢慢地走着。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苏姐,明天晚上来,那些……那些值班的人怎么办?”

    右少卿慢慢停下脚步,转身注视着他,希望借着昏暗的路灯能看清他的眼睛。她问:“刘溪,你是什么意思?”

    刘溪看着她,声地笑了一下,“苏姐,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报务员这个工作,是个很体面的工作。如果那个报房里丢了电台,值班的人就可能丢了工作。苏姐,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猜想,他们可能还要养家,我不知道。”

    同情心这个东西,人人都有,多少而已。即使是右少卿和刘溪这样从保密局里出来的人,也是有同情心的。说到底,他们虽然是潜伏特务,终究不是杀人魔王。

    右少卿默默地走着路,很久没有说话。但电台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她必须尽快解决。

    第二天夜里,凌晨两点钟的时候,右少卿和刘溪都背着帆布包,到了汉口邮电局的外面。他们绕到邮电局的北侧。那里是围墙,在邮电局的北侧围出一个大院子。

    右少卿翻上围墙并不费力,但要帮助刘溪翻上围墙就要稍稍地费一点力。他到底不是行动员出身。

    邮电局院子里寂静声,水一般的月光和灯光,在院子里勾出斑驳的暗影。一些汽车和邮车停在楼房的前面,沿着围墙边,还停放一排邮递员用的自行车。

    他们借着这些车辆的掩护,很快就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