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双谍传奇 >

第301部分

双谍传奇-第301部分

小说: 双谍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远山坐起来,说:“你不能看!赶快还给我!”

    右少卿冷冷地盯着他,说:“你好好地呆着,否则我会再叫你吃一拳!”

    郑远山明白了,他现在落在一个女强人的手里。他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活下来,不要被这个女人交给中共方面,最后才是想办法离开。

    右少卿终于看完了那些文件,全部都是中共方面的秘密文件。她深知这些文件的价值。这些文件也证明了这个男人的身份。她把文件重新放进皮包里,放在自己的身边,然后抬头盯着郑远山。

    她说:“你是从那边跑过来的?”

    郑远山根本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谨慎地注视着她。

    她又问:“想去台湾?”

    郑远山想了想,只好轻轻地点头。

    右少卿疑心顿起,冷静地盯着他,“为什么不叫那些人送你去台湾?他们也是台湾方面的人,你一定知道。”

    这句话,可把郑远山吓个半死。这几乎就等于说,她是中共方面的人了。但是,他考虑再三,也拿不准这一点。如果她是中共方面的人,到了这个时候,早有一大群中共方面的人挤进这个小房间里了。

    他抱着连一丝都不到的幻想,决定实话实说。他小声说:“我不相信他们,他们的能力不如那边的人。我不敢相信他们。”

    “你说的那边,是指中共的人吧?”右少卿轻声问。

    “是。姑娘,你究竟是哪一边的人?”男人谨慎地看着她。

    右少卿笑了,“你可能想不到,我也是台湾那边的人。”

    郑远山瞪起眼睛,“你骗我!”

    “我没必要骗你。你想一想就应该明白。”

    “你和那里面的人是一伙的,为什么要救我出来?”郑远山谨慎地看着她。

    右少卿收起笑容,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她轻声说:“我有我的麻烦。我和那个楼房里的人没有联系。我确实想和他们取得联系,但我不敢。那里的气氛太紧张了。”

    郑远山明白了,她说的是实话。他问:“你为什么要和那里的人取得联系?”

    右少卿默默地看着他,终于说:“我在武汉,我奉命潜伏在武汉。我们是武汉第五小组。但是,我们的电台坏了,和台湾失去了联系。结果,经费也断了。我到这里来,就是想和台湾那边恢复联系。”

    郑远山目光深沉地盯着她,说:“是去年年底吧?你们的电台就没有再联络?”

    “是的,你知道?”右少卿问。

    “我确实知道。但这事不是我负责,我只是听说。你想怎么样?”

    “我可以送你离开香港,但你要帮我带一个口信。告诉台湾那边的人,给我们送电台来,还有经费。你能做到吗?”

    “只要我能离开香港,我就能给你带到。但是,你怎么送我离开?”

    “我会想办法。我能做到这一点。”右少卿微笑地说。

    郑远山终于点点头,说:“我姓郑,但名字不能告诉你。我得小心一些。”

    “我明白。我叫右少卿,那边的人知道。”

    “好。你送我离开,我帮你带到口信。”

    右少卿笑了,“郑先生,我们一言为定!”

    郑远山用力向她点点头,“我们一言为定!”

    很快,天亮以后,右少卿悄悄出了门,去想办法。郑远山则怀着极大的担忧,在这个小房间里呆了一整天。

    旁观而言,关锦州和陈荫堂犯了一个他们不得不犯的小错误。天亮的时候,他们都相信郑远山在中共的手里。他们用了一整天去突袭中共的各个据点。一直到了晚上,他们才逐渐明白,郑远山一定不在中共的手里。因为中共方面的人也在突袭,也在寻找郑远山。

四百二十九、 锥心失败() 
到了这个时候,关锦州才开始安排人,以界限街41号为中心点,向四外寻找郑远山的踪迹。到了半夜的时候,关锦州的人终于查到这家小旅馆。并且得到一个情况,今天凌晨一点钟左右,住在楼上小房间里的一个女人,带回来一个喝醉的男人。

    关锦州隐约意识到,这个时间点,正是国共双方混战在一起,并且察觉郑远山已经失踪的时候。但是,小旅馆的老板也告诉关锦州的手下,那个女人于三个小时前,和那个她带回来的男人,一起离开了。不知道他们的去向。

    这个情况,让关锦州懊悔不已。

    这个时候,右少卿和郑远山已经到了海上,乘坐一条偷来的渔船。

    右少卿用了一天的时间,在香港的西面,面对大屿山的一处荒凉的海湾里,找到一个小渔港,并且看见渔港里停靠着几条机帆船。

    到了夜色降临时,她静静地领着郑远山,离开了那家小旅馆。他们先乘黄包车,再乘出租车,几经周转,再次来到这个小渔港。

    此时已经是半夜,周围寂静无声。小渔港里没有一个人。右少卿按照她白天观察的情况,选择了一条比较好的机帆船。她很轻易地撬开舱门,钻了进去,然后发动了柴油机。操纵机帆船要容易得多,只要掌握住船舵就行了。

    他们没有亮灯,在黑暗的海面上一直向南行驶。

    他们一起站在舵边,任海风吹拂着他们。他们看见黑黝黝的大屿山从船边掠过。

    右少卿笑着说:“郑先生,我该和你告别了。”

    郑远山盯着她,“你,你怎么回去?”

    右少卿指着黑暗的大屿山说:“距离一千公尺,我能够游过去,上岸后再回香港。”

    郑远山说:“右女士,谢谢你帮助我。我一定把你的口信带到。”

    右少卿拍拍他的胳膊,“那样最好。记着,一直向南走。一个小时后向东走。天完全亮了以后,再向北。你应该能碰到台湾的巡逻舰。郑先生,祝你好运。”

    她这样说完,就走到船边,纵身跳进黑暗的海里。她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到了这天傍晚的时候,郑远山的机帆船,终于遇到台湾海军的巡逻船。

    还是前面已经说过的话,杜自远要知道这件事的真实过程,还要过几年。

    但是,去香港寻找并且抓捕郑远山的事,始终是杜自远心里的一块心病。他认为,这是他在情报生涯里的一次重大失败。

    在这次行动中,有许多让他不明白的地方。毫无疑问,他确信郑远山就躲藏在界限街41号里,却不知怎么会突然消失。他是特意选择在距离41号很近的地方设伏。就是为了一旦劫持不到人,可以立刻赶到41号去。

    很明显,郑远山是被人救走了,并且送到台湾。但这是谁呢?他特意核对过每一个他所掌握的潜伏在香港的台湾特务,确定他们当时所在的位置。但是,没有一个特务有这样的机会。

    老天,还有呀,一个神秘的女人竟给他送来极其准确的情报。杜自远绝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幸运。情报工作中没有幸运。但他无法解释这件事。

    这些都是两年前,一九五五年二月的事了。这个时候,也就是现在,一九五七年五月初的这一天夜里,杜自远坐在中央调查部马部长给他提供的小办公室里,看着眼前的绝密档案,一下子陷入到两年前的往事里。

    现在,他看见档案里的这个郑远山,却是另外一个情况呀!他几乎在香港截住这个郑远山呀!

    杜自远翻看档案,心都哆嗦起来。档案里记载着上级给郑远山的指示:“重建精干组织,恢复稳定联络,长期坚持隐蔽。”老天!杜自远心中再次惊叹。他差一点在香港截住郑远山呀!

    仅仅这些情况,已让杜自远脊背冰凉,额头上渗出一层层的冷汗。震惊和迷惑,如寒冬的旋风一样,在他心里盘旋着。

    杜自远到底是在情报机构里工作。他确实听到一些消息,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三年,因为叛徒出卖,总参情报部布设在台湾的地下组织遭到国民党的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捕,并且很快遭到杀害。

    那几年里,总参情报部的手里,仅剩下极少几条潜伏内线还在台湾工作着。但完整的组织系统已经不存在,幸存的人员也四处飘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工作。

    此时他才明白,郑远山的任务,就是去台湾重建地下组织,建立新的联系渠道。老天,他差一点就在香港截住郑远山呀!他现在只能相信,有人在暗中帮助了郑远山,并最终帮助他去了台湾。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是谁帮助了郑远山。

    有关郑远山的绝密档案,如刀一般,揭开了杜自远心里的一块伤疤。在今天之前,无论怎么说,那都是一次严重的失败!可是,还不止呀!“向部”给他的电报,命令他“原地待命”。之后,交给他的另一件更加重大,并且震惊世界的任务。

    但是,那又是一次失败呀!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在那一次失败里,他几乎是眼睁睁地把黄佐竹送上了死路,却无法挽救。

    那一天,黄佐竹走上飞机前,是那么平静地注视着他,脸上甚至还有一点微笑。他握着杜自远的手说:“老杜,再见了。”

    他看得出来,黄佐竹知道这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却能坦然面对。杜自远至今回想起黄佐竹临行前的微笑,心里都像刀割一样。黄佐竹乘坐的那架飞机,爆炸坠海,成为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件!

    杜自远为了此事,又在香港工作了半年。那时,许多事他不明原委,许多疑惑都如乱麻一样纠结在心里。郑远山脱逃事,黄佐竹牺牲事,一直就像两把刀一样,扎在他的心里。但是,他最为疑惑的是,他从香港返回北京后,却没有任何人对他提起这两件极其严重的事!尽管他心里早已做好接受严厉处分的准备。

    在他回北京之前,也就是一九五五年的七月,中共中央调查部秘密成立。杜自远从香港回到北京后才知道,他被调到新成立的中央调查部工作,任二局副局长,行政级别为正局级。他没想到,他竟然还升了职!

    今天看见的秘密档案,终于解释了他当时的疑惑。但他心里,仍然像刀割似的痛!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解脱心头的重压。

    此时正是夜里,小小的办公室里极其安静。他能听见武装警卫在门外来回走动的极其轻微的脚步声,他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些秘密,对任何情报系统来说,都是最高机密。如遭泄露,都将万劫不复!

    但是,杜自远却没有从这些绝密的档案里找到‘水葫芦’的踪影。

    左少卿曾经告诉他,‘水葫芦’可能是一九四六年一月潜入华北局情报部的。这个时间只是她的一个猜测。但‘水葫芦’曾经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则是没有疑问的。侯连海与国民党第九十七师师长王振清的谈话录音,一定是‘水葫芦’泄露给美国中情局特务梅斯的。梅斯曾经对左少卿说,这个录音只有华北局情报部的几位高层听过。

    “水葫芦”曾经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这一点,杜自远已经可以确定。另外一点,他还确定,“水葫芦”此时一定潜伏在中央调查部之内。他和秦东海、龙锦云刚刚抵达南宁,美国中情局就掌握了这个情况,足以说明这一点。

    但是,杜自远连续看了三天的档案,却没有一个人和这个‘水葫芦’能对上号。他相信,以他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他所掌握的情况,只要某个档案里的人有一点线索或者痕迹,他都会发现。至少,他可以将这个人列为嫌疑。但问题在于,他没有发现任何一点线索或痕迹。

    杜自远心里还有一个判断,这个“水葫芦”所以能接触到侯连海与王振清的谈话录音,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处在一个比较关键的岗位上。

    第二天,杜自远就这个问题与马部长探讨。

    但是,马部长却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无论他当时是否处于关键岗位,是否重要,都在这里了,都给你看了。老杜,你给我的范围是,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的人。这个范围已经足够大了。”

    杜自远想一想就明白,老马说的对,这个范围已经足够大了。但是,他却没有找到‘水葫芦’的任何线索。这个情况让他焦躁不安,难以自抑。

    每天夜里,杜自远看完档案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接下来,就是楚伯林和秦东海向他汇报工作。这几天,三局的同志每天向他们介绍国内最近一段时间的“特情”,以及他们对这些“特情”的处理情况。

    所谓“特情”,就是国民党潜伏特务的活动情况。对这些潜伏特务的侦察与处理,中调部三局一直和公安部有密切的配合。

四百三十、 特情() 
但是,三局提供给杜自远的这些“特情”,却涉及全国各地,不仅数量大,而且情况非常复杂。

    杜自远所以要掌握“特情”,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与左少卿的想法近似。他希望通过某一个目前仍在活动的特务组织,找到侦察“水葫芦”的线索和办法。

    楚伯林和秦东海每天收集到大量“特情”后,首先进行分析筛选。因为绝大多数“特情”在他们眼里都是小情况,一望而知,与他们调查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夜里,他们将筛选后的结果向杜自远汇报,并且逐一讨论。其中有些“特情”,他们第二天还会向三局的同志进一步询问。

    几天之后,他们筛选讨论后留下的“特情”,只有三件。

    第一件,济南的一部敌特电台信号,近日突然消失。

    三局监听这部敌特电台已经很长时间,一直与当地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力争打掉这部电台。但这个敌特小组极其狡猾。他们每次发报的地点都会转移,且报务员手法老练,三四百组电码只需两分钟就发完了,是典型的高速发报。有的时候,监听电台还没有准确定位,这部电台已经发报完毕。

    三局电讯处的监听员对这个报务员极其痛恨。这部电台每周工作三次,极有规律。但也可以猜想到,不知有多少情报经由这部电台发送到台湾。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