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双谍传奇 >

第303部分

双谍传奇-第303部分

小说: 双谍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午十点多,秦东海驱车回到中调部时,这才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立刻想到的是,龙锦云的命运,似乎有了某种转机。

    就在秦东海回来之前,杜自远先后得到两条消息,并且极其重要。

    第一条,是三局电讯处处长匆匆赶来,亲自告诉他的。从济南消失的那个无线电信号,昨天夜里竟然在武汉出现。其发报手法立刻被监听员确认。电讯处对这个电台信号进行了多点测向,确认这个信号来自武汉。

    杜自远得到这个消息时,也想到龙锦云看见左少卿的情况。他隐约感觉,这两者之间似乎有某种特殊的联系。他有一点后悔,也许不该这么早就把龙锦云打发走。

    第二条消息,则是局长老罗亲自送来的。这是一份秘密情报,来自台湾。大意是说,济南赵明贵组,近日已由潘亲自掌握,恐有特殊任务,务请注意。

    杜自远看见这个情报既意外又吃惊。他是认识赵明贵的。当年他在南京保护“槐树”的时候,这个赵明贵就是他最危险的对手之一。如果不是左少卿当时的果断,把那盘要命的录音送给毛人凤,“槐树”极有可能落入魔掌。

    现在不仅赵明贵,还有他的小组,全部到了武汉,并且由“潘”,也就是台湾情报局副局长潘其武亲自掌握。这个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也让杜自远非常警惕。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近日”,都是“近日”发生的事。“近日”的“特情”活动,使杜自远预感到,都可能和左少卿有关,也更有可能和南越秘书长阮其波遇刺案有关。

    杜自远最后的决定,是在这两条消息的推动下立刻做出的:去武汉。

    他的第二个决定,是在秦东海回来后做出的。他说:“东海,到了武汉之后,你注意和龙锦云保持联系,是秘密联系。”

    秦东海立刻向他点头,“是,我明白。”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是那种非常美好的轻松,让他的心里有了一丝希望

    他明白,龙锦云是目前唯一见过左少卿的人。他很自然地想到,这极有可能就是龙锦云命运的转机。

    但是,接下来,杜自远遇到另一个大难题,他手下无人。

    追踪“水葫芦”和调查阮其波遇刺案,是目前杜自远手中最绝密也最重大的任务。他现在只能依靠楚伯林和秦东海这两个人。但楚伯林的亚洲处还承担着许多其他任务,不可能分身跟他去武汉。这样,杜自远手里就只有秦东海一人可用了。这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还能找谁呢?

四百三十二、 星辰计划() 
此时,杜自远肩上的任务压力巨大,心里的疑虑也同样巨大。情报人员共同的职业病,就是时时都有的疑心。尽管他们经过训练,能够把自己的疑心藏得很深,甚至深不可测。但疑心,总是如空气一般,悬浮在他们的周围。

    杜自远绝不敢依靠武汉当地的公安部门,他甚至不敢依靠湖北调查局的力量。原因极其简单。这些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随时都要向上级汇报他们最近的工作。这些汇报的内容最后会流到什么地方,是杜自远不敢想像的。他担心这些内容可能会落在“水葫芦”的耳朵里。

    楚伯林也明白杜自远的疑虑。他最后提了一个建议,“老杜,可否了解一下当地驻军的情况。如果可能,我们或许可以使用军队的力量,参与我们的秘密调查。”

    杜自远很赞成这个建议。毫无疑问,军队与情报系统,与当地的公安系统,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系统。“水葫芦”未必有能力把手伸进军队里。他可以考虑利用。

    思考片刻,杜自远立即给现任的武汉军区魏参谋长,也就是当年在落凤岭向武凤英宣布整编命令的六纵魏副参谋长打了一个电话。询问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湖北省军区的司令员,竟然是原闽浙赣边游击纵队的副司令员李云林。

    杜自远放下电话时就明白,他终于找到一个他可以信任的人了。

    第二天,老罗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杜自远和秦东海于傍晚登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他们此行的公开任务,是调查刚刚在哈尔滨发生的外国间谍案。

    列车经过天津时,停车六分钟。杜自远和秦东海利用这个机会在站台上转了一转,活动一下身体。他们还在站台里的售货车上买了一袋子“十八街”大麻花带回到车厢里。入夜,十一点多钟时,他们悄悄在唐山下了火车。

    一辆天津警备区的吉普车将他们送到唐山机场。一架军用运输机正等着他们。

    杜自远登上飞机时,周围一片黑暗。只有机翼上的几盏小灯勾勒出巨兽一般的机身。杜自远看着这架飞机,心里忍不住就有一阵抑止不住的恍惚。

    这是一架美国道格拉斯公司于一九三六年设计生产的dc…3型客机。它有两台1200马力的“pratt&whitneyr…1830”式发动机,最大时速为368公里,舱门设在机尾的左侧。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最多只能算是一架小型客机。因为它的载客量只有二十八人。不过,它却有一个相当夸张的名字:“空中列车”。

    二战期间,美军大量征用这种飞机,并将它改装为军用运输机。它的军用型号为c…47。在着名的“驼峰”航线上飞行的,就是这种飞机。它为中国的抗战,运送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它也是公认的最成功的军用运输机之一。

    杜自远看着这架飞机,不能不想到另一架飞机。也是这种dc…3机型,也是双发动机,并且是由运输机临时改装为客机的。它是属于印度空军的飞机。一九五五年四月,它曾在中国进行过一次秘密飞行。

    杜自远心中颤栗地想到绝密的“星辰”计划。那次秘密飞行,就是“星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个“星辰”计划,也是他心里的痛呀!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的中午,杜自远送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佐竹登上的,不是这种飞机,而是另一架更豪华也更气派,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l…749a型客机。他眼睁睁地看着黄佐竹沉稳地登上飞机。杜自远从他的脸上看出来,他是知道此去凶多吉少的。但是,他却脸上带着微笑,向站在飞机下的杜自远挥手。

    那个时候,黄佐竹的妻子已经怀孕六个月了。他临行前对他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革命就会有牺牲。你要多多保重自己。”黄佐竹因“克什米尔公主号”的爆炸而牺牲。和他同乘这架飞机的,还有其他十名同志。

    这个时候,当杜自远和秦东海乘坐的军用运输机,轰鸣着从唐山机场腾空而起时,悠悠往事,像云雾一样淹没了杜自远,让他心中颤抖,难以抑止。

    那是一九五五年的二月底,“郑远山案”意外以“失败”告终。杜自远为此郁闷和苦恼,几乎难以自拔。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向部”的电报,只有四个字:“原地待命!”

    一连十几天,他再也没接到“向部”的进一步指示。他只能在香港等待。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楚伯林,与冯顿一起,着手整理台湾各情报系统在香港的详细情况。冯顿对这些情况原来就有一些积累,再加上这一次的详细调查,他几乎掌握了台湾特务的所有情况,包括详细的地址和名单,以及他们隶属的情报机构。

    杜自远看着这些地址和名单,心里确实有些吃惊。他没想到,台湾特务已经渗透到香港的各个层面。在香港政府里,在警察、监狱、司法系统里,一直到学校和教会,还有许多公司或社会团体里,都有台湾特务。几乎可以这么说,表面上统治香港的是港英总督府,但实际控制香港的,却是台湾的特务机构。

    不久,杜自远通过秘密信使,将这份详细的名单和地址送回北京。

    只过了三天,杜自远接到“向部”发来的密电,命令他立刻返回北京。电文是:“你速回京。”杜自远明白,这是叫他独自回京。楚伯林等人,还要继续在香港等待。

    就在杜自远抵京的这一天,他参加了唯一一次涉及“星辰”计划的绝密会议。

    会议地点就在“向部”的办公室里。参加会议的只有三个人:杜自远、“向部”,和办公室设在中南海里面的陈主任。

    会议并不长。陈主任一如既往地用严厉的眼神瞪着杜自远。

    杜自远心中恐惧,很担心因为“郑远山案”的失败,他会在这次会议上受到追究。但是,“向部”和陈主任,却一句也未提到“郑远山案”。

    陈主任从他的皮包里抽出一份文件,扔到杜自远面前,说:“这是你送回来的!”

    杜自远一看,正是他三天前送回北京的密件,其中全部都是台湾特务机关设在香港的机构、据点和人员名单。

    他低声说:“是。”心里却非常疑惑。

    陈主任仍然瞪着他,严厉地说:“国民党特务,在香港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们今后的工作怎么开展!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你想怎么办!怎么解决!”

    杜自远目瞪口呆。潜伏在香港的台湾特务,根本不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陈主任却因此责怪他,仿佛是他造成了这么严重的恶果。

    但他不敢回答,更不敢反驳,只能默默地坐着,表情僵硬地看着他。

    办公室里很安静。窗外的阳光灿烂地照耀着,但杜自远的心里,却是一片灰暗。

    陈主任继续斥责说:“总有一天,香港我们是要收回的!但是,香港有那么多的国民党特务,始终和我们捣乱,我们能顺利收回吗!收回以后,我们能够安稳吗!你想没想过这些问题!”

    杜自远的心里,更加苦恼了。他仍然不敢说话。

    “向部”终于动了一下。他先拍了拍陈主任的手臂,似乎是示意他不要急躁。

    之后,他缓缓转向杜自远,轻声说:“自远同志,香港,几乎完全被台湾特务所把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正如陈主任说的,香港迟早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的。但那是以后的事。但是现在,它几乎是我们唯一的出口和进口。现在这种情况,对我们非常不利。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可能解决起来不容易,但我们一定要逐步采取措施,逐步在香港壮大我们的力量,压缩台湾特务的活动空间。”

    杜自远后来才知道,“向部”最后那两句话,其实就是“星辰”计划的核心。

    在这样两位高层面前,其实没有杜自远说话的余地。他只能听着。

    “向部”继续说:“现在有了一个机会。所以,陈主任制定了一个计划,名为‘星辰’计划。这个计划仅限我们三个人知道,由你具体执行。”

    他说完,用尖锐的目光盯着杜自远。他显然要确认,杜自远是否领会了他的意思。之后,他就向陈主任点了点头。

    陈主任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份卷宗,隔着“向部”推过来,说:“你看看吧!”

    杜自远小心地拿起卷宗。卷宗的封面上,只用铅笔写着两个草字:“星辰”。

    卷宗上没有制定时间,没有批准文号,没有密级,更没有说明。只有那两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铅笔草字:“星辰”。

    杜自远隐约感觉,这样的卷宗可能更有份量。

    他慢慢打开卷宗,心里更加吃惊。这个卷宗里的文件如此之短,它其实只有两页纸,并且是手写的。它显然出于陈主任的手笔。

四百三十三、 密谋() 
这份文件的标题是四个字:“星辰计划”。杜自远逐字逐句地细看。他是具体执行人,就必须记住其中的要点。但是,当他看完这个计划时,心里却充满了恐惧和疑问。他抬起头,用恐惧和疑问的目光看着陈主任。

    陈主任则用严厉的目光瞪着他,沉默片刻,终于说:“不许提问!”他从杜自远手里拿回卷宗,冷冷地说:“你执行吧!”

    这次秘密会议,只有三个人参加的绝密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在台北,与“星辰”计划有关的另一个秘密会议,也在进行着。

    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七日,香港情报站站长关锦州,接到保密局本部发来的密电,内容是:“郑已抵台,速返台汇报。”

    关锦州和陈荫堂看见这封电报,都惊得目瞪口呆。这个郑远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他竟然能独自一人逃出香港,并且,几乎就是自己飞到了台湾!他们都在心里揣测,这次行动失败,他们可能都要受到严厉的追究。但所幸郑远山已经到了台湾,这一点让他们略略地心安。

    他们先乘飞机绕道曼谷,然后再到台北。当天下午,他们被立刻送到保密局大楼位于顶层的秘密会议室里。

    他们一进会议室,就感觉到会议室里的气氛十分严肃。

    主持会议的不是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而是国家安全局局长郑介民。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毛人凤外,还有国防部二厅副厅长徐人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六组主任陈建中、中央委员会第二组副主任张炎元(主任是郑介民)、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局长季源溥。此外,坐在桌尾的,还有保密局副局长、办公厅主任潘其武。在这个会议桌旁,层级最低的潘其武,也是中将军衔。

    关锦州和陈荫堂进了会议室,怀着谨慎和不安,按照潘其武的手势,在他身边坐下。他们心里猜测,今天的会议,一定和郑远山有关,甚至可能要对他们清算。

    郑介民看着桌边的人,说:“人凤兄,人已经来齐了,你先说吧。”

    毛人凤点点头。他先捂着嘴咳嗽两声。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肺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但今天的会议实在重要,他必须来参加。

    他说:“锦州,还有荫堂。今天的会议只有两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关于‘一号’行动。锦州,你把这个行动的起源介绍一下。

    关锦州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关于“郑远山案”,他就放心多了。

    他上身前倾,双手放在桌面上,恭敬地说:“是,我汇报一下。今年一月,我们得到情报,今年的四月六日到十日,将要在印度的新德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