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双谍传奇 >

第399部分

双谍传奇-第399部分

小说: 双谍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将援助中国建立起综合性原子工业;援助中国的原子武器的研究和生产,并提供原子武器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作为原子武器制造的关键环节,向中国出售用于铀浓缩处理的工业设备,并提供气体扩散厂初期开工所用的足够的六氟化铀;帮助中国设计试验原子武器的靶场和培养有关专家等。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看官们还是跟着在下,重新回到故事里吧。

    那一天下午,左少卿姐妹在机场送杜自远返回北京后,当天夜里,就告别张雅兰和柳秋月等人,与龙锦云一起,乘火车去了广州。

    但是,她们刚刚在广州宾馆里住下来,就接到杜自远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他在电话里非常简洁地说:“左,我刚得到消息,‘水’已去香港。你们也去,一定完成任务。”之后,他就挂断了电话。

    左少卿放下电话时,心里充满了更多的疑问。杜自远在南京时交代给她的任务,以及他刚才在电话里说的话,让她心里充满了疑问。但在电话里是不能说的。

    右少卿对此也有一点察觉。她说:“姐,哥是不是有什么事,没有对你说清楚?”

    左少卿摇摇头,握着妹妹的手说:“也许吧,我也不知道。但是,先不管这些,完成咱们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右少卿撇着嘴说:“姐,你不要嫌我烦,我就是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哥已经知道‘水葫芦’到了广州,说明已经掌握了他的行踪。怎么就让他跑到香港去了呢?我感觉,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呀?”

    妹妹这一番话,其实正点在左少卿的心里,也正是她最疑惑的地方。

第585章 五百八十三、 步入香港() 
左少卿不能不想到,还在南京的时候,杜自远就说“水葫芦”已经跑到广州了,似乎知道他的行踪。现在她和妹妹刚到广州,杜自远却告诉她,“水葫芦”已经逃到香港了。她也觉得这其中可能有什么问题。但转念一想,杜自远不应该对她们有什么隐瞒的呀!

    当天夜里,龙锦云给她们带来明天去香港所需要的证件和火车票。

    这天夜里,三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坐在一起闲聊。龙锦云就向她们讲述自己几次看见她们姐妹俩的经过,以及她在这段经历中的沉浮与挣扎。

    她说:“我特别特别幸运的,就是被派到湖北调查局。我在局里就是做一些打杂的事。我估计,只要一过解密期,我就会被分配到远远的什么地方。那样,我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只有在武汉,我才能意外看见你们。”

    左少卿笑着说:“你是先看见了我,还是先看见了我妹。”

    龙锦云说:“我是先看见了你妹妹,右姐。不过,右姐好机警,把我甩掉了。不过,这就给了我希望。我就天天上街转呀,天天上街转。后来就看见左姐了。不过,我看见你们一个是长头发,一个是短头发,可把我吓坏了。我以为是我看花了眼。”

    左少卿姐妹两个都笑了起来,说:“总归是让你看见了。”

    龙锦云说:“就是因为这个,老杜才相信,你们两个都在武汉。老杜说,你要能把她们盯住,那才是怪事呢。”

    她们一直聊到夜很深的时候,才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左少卿姐妹和龙锦云三人,乘上了从广州开往深圳的早班车。这趟火车极慢。大概不会有人相信,广九线全长不过一百五十多公里,这趟火车竟然开了六个小时。火车在路上走走停停,在一些小站一停就是十几分钟,给其他车次让路。这样,她们到达罗湖桥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

    左少卿和龙锦云都没有从罗湖口岸进入香港的经历。右少卿是经历过的,她自告奋勇为她们带路,沿着铁轨向前走去。

    但是,到了罗湖口岸时,那里的情景却让她们大为吃惊。

    罗湖口岸的外面是一条并不太宽的小街,叫和平街。和平街左侧是着名的侨社。侨社并不如它的名字听上去那样是什么社会团体。这是一个集餐饮、住宿、购物以及娱乐的场所。侨社的舞厅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有名的。许多进出罗湖口岸的人都要在那里停留或者消闲一会儿,然后再离开。

    侨社的对面,是一大排店铺。都是非常小而杂乱的店铺,出售各色小吃、百货、日用品等种种商品。但凡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出售。

    让她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和平街的两侧,所有的角落、空地,甚至店铺里,都挤满了衣裳褴褛、面容消瘦、神色不安的百姓。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带着一点更加破烂的行李,两眼茫然地看着罗湖口岸那一边。

    他们人太多,把本来就不宽的和平街挤得只剩下一条狭窄的通道。

    左少卿姐妹和一些准备去罗湖口岸的人,都惶恐不安地从这些难民一般的百姓中间走过去,谁也不敢高声说话。

    左少卿对这种情况非常惊讶。全国已经解放好几年了。从报纸上看到,国内已经完成了农村的合作社化,城市里也完成了公私合营改造。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呢?他们为什么聚焦在这里?想去香港吗?为什么?

    她低声问龙锦云。龙锦云对这种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们默默地从难民中间走过去。前面就是罗湖口岸。一些身穿黄军装的士兵持枪守在和平街的一端,不让那些难民再向前走。

    那个时候的罗湖口岸,非常的简陋和狭小。

    和平街的尽头,就是罗湖桥。罗湖桥的北端有两排低矮的平房,这就是罗湖口岸了。右少卿领着她们,直接向左侧平房的第一个窗口走过去。

    左少卿看清了,那排平房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四个红色大字:“深圳海关”。她看见,妹妹已经在第一个窗口前停了下来。在那个窗口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出入检查”。

    右少卿把自己的皮箱放在窗台上,然后把自己的证件递进窗口里。

    左少卿在后面看见,那个身穿黄军装的海关人员只是在皮箱上拍了一下,就算检查过了,然后拿起一枚印章,在妹妹的证件上盖了一下,就递了出来。

    妹妹提起自己的皮箱,拿回证件,回头向姐姐撇了一下嘴,就向里面走去。左少卿和龙锦云也和右少卿一样,把自己的提包和书包放在窗台上,让海关检查人员拍一下,然后在她们的证件上盖了章,就放她们过去了。

    她们三个人离开“深圳海关”,只几步路,就走上了罗湖桥。

    左少卿问:“妹,咱们这就算过关了吗?”

    妹妹笑一下,“这一边是最简单的,到了桥那头才严格一些。”

    左少卿问:“外面那些难民,是怎么回事?”

    妹妹回头看了一眼,“海关”外的黑压压的难民,都无声地向这边看着。她摇摇头,“不知道。我以前来,这里是很繁华的,没有这么多的难民。”

    她们都疑惑着,沿着罗湖桥继续向前走去。

    广九铁路以及她们现在踏上的罗湖桥,是由中国着名的铁路建筑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的,始建于一九〇九年。罗湖桥是一座铁桥,中间有两道铁轨。桥面是由木板铺成的,以便于行人行走。

    她们走上罗湖桥时才知道,桥上还有一道关口。两道布满铁丝网的路障交叉着拦在桥面上,形成一个狭窄的出口。几名穿黄军装的海关人员站在路障旁边,检查每个人的行李。检查也很简单,他们只是把皮箱或提包里的东西大致翻一翻,就挥手让她们过去了。

    再往前,木板铺成的桥面上画着一道粗粗的红线。

    右少卿小声说:“这就是边境线。过了线,就属于香港了。”

    她们跨过红线,走到罗湖桥另一端,这里就是香港海关了。

    香港海关的工作人员有香港人也有英国人。他们都穿着整齐的制服,头上戴着大沿帽,很客气地要求每一个过关的旅客打开自己的行李。他们的检查就很仔细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看到摸到。

    十几分钟后,她们终于离开香港海关,进入了香港。

    她们乘了出租汽车,直接去了潮海大厦。她们按照约定,在潮海大厦里住下来。

    左少卿在浴室里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又仔细梳了头,然后对妹妹说:“你们两个休息一下吧,我要出去一会儿。”

    妹妹睁大眼睛看着她,“你走得远吗?要不要我陪你?”。

    左少卿说:“不远,就在这个楼里。”

    她出了房间,乘电梯到了顶楼。她向寂静的走廊里看了一下,就走到一扇双开的门前停下,轻轻地敲门。里面立刻传出来“请进”的声音。她推开门走进去。

    左少卿进了门,立刻就看见正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的冯顿。他们互相注视着,都有一些吃惊,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左少卿吃惊,不是因为见到了冯顿。杜自远已经告诉她,来香港后就与冯顿联系,他会安排好一切。她吃惊的是,冯顿竟比两年前瘦了许多,脸色也不是很好。

    冯顿吃惊,则是因为他真的没想到。他没想到到今天和他见面的,竟然是两年前就认识的那个台湾保密局情报军官左少卿。他当年曾经对她疑惑过,是不是她给自己打电话报警。但一查清她的身份,就相信不是了。但今天一见面,他不用问就知道,当年就是这个左少卿给他的秘书打电话,提到了《小二黑结婚》。

    他无声地走到左少卿面前,和她握了一下手。向沙发上一指,“请坐吧。”

    他给左少卿倒了一杯茶,放在她的面前,也在沙发上坐下来。

    左少卿笑着说:“冯先生,一转眼两年没见了。你比以前瘦了一些。”

    冯顿默默地看着她,眼神里有一种很沉重的感觉。他说:“我确实没想到是你。我们还是说正事吧。我昨天夜里刚接到电报,说你来香港追踪的‘水葫芦’,名叫李铿一。他现在正躲在美国驻香港的总领事馆里。”

    左少卿注视着他,目光飞快地闪动着。冯顿说的话,正和她心里知道的情况对应着。早在一九四九年,柳秋月调查“水葫芦”的时候,就从钱玉红在重庆铜梁县的结婚登记中发现,她男人不是姓李就是姓季。几天前,钱玉红神经失常时所喊的“铿一!铿一!”那就是这两个字了。李铿一。好怪的名字,她在心里想。

    让她心里紧张的,是这个李铿一竟然已经跑进了美国的总领事馆里。这样一来,事情就很难办了。她不可能冲进或者潜入美国总领事馆里去找李铿一。

第586章 五百八十四、 难民() 
左少卿问:“他还会出来吗?”

    冯顿摇摇头,“很难说。从道理上说,他不可能在领事馆里呆一辈子,但呆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可能的。”他的眼神变得严厉起来,“美国人可能还要反复询问他掌握的情况。你也可以想像,他掌握多少情报呀!”

    左少卿仍然有些不甘心,“我们就没什么办法?”

    冯顿一摇头,“他只要不出来,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左少卿点点头,“我猜想,你一定对美国领事馆做了严密监视?”

    冯顿冷冷地一笑,“是的。是多点,二十四小时监视。你也不必问什么他会不会秘密离开的话。不可能。从领事馆里出来的每一辆车,我们都会追到底。直至查清车上的人员,他们的目的地,去干什么。李铿一不可能秘密离开。机场、港口,甚至包括渔港,我们都安排了眼线。香港就是这么大的地方,从领事馆里开出来的车,还能开到哪里去?他们一出门,我们就能猜出他的目的地。”

    这时,房间里就安静下来。对左少卿来说,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李铿一只要不出门,就拿他没有办法。他有可能在里面住很长时间。那么,她现在承担的这个任务,也将是一个长期任务了。

    她想了一下,又问:“美国人知道你在监视他们吗?”

    冯顿笑了一下,“我们,台湾方面,还有美国人,英国人,这四个方面,互相之间几乎是知根知底。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嘛。”

    左少卿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水葫芦”就是这种人。她可以想像得到,冯顿在香港的情报组织一定相当大了,要想让组织内部一个“鼹鼠”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这时,冯顿说:“左女士……”

    左少卿立刻说:“请叫我左少吧,我叫你老冯,行吗?”

    冯顿笑着一点头,“好,就叫你左少。两年前,你写了一个研究报告,被台湾方面简称为‘左报’。我看过了,你写得太棒了!”

    左少卿忍不住露出笑容,“是吗,你看过了?”

    他一点头,“是的,我看过了,很认真地看了好几遍。后来,我和杜自远总结‘星辰’计划的实施情况时,老杜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星辰’计划里,就缺这么一下子了。他说:‘左报’给了台湾方面最后一击!”

    左少卿笑着说:“看来,是让我猜对了。”

    冯顿又说:“不光这个‘左报’,你写的其他研究报告我也都看了,就是对国内经济的分析报告,也非常好。”

    他这么一说,倒让左少卿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她说:“老冯,有一件事让我很奇怪。我们今天从罗湖口岸进关的时候,看见外面聚集着许多百姓。他们衣服很破烂,脸色也不好。我估计,大约有三四千人吧。他们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聚在那里?”

    这时,冯顿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他盯着左少卿,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怎么回事,有什么不好说的吗?”左少卿疑惑地看着他。

    冯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终于说:“他们都是国内的百姓。他们是没有饭吃,饿得呀!否则,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往香港跑!”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呢?”左少卿更加不解。

    两年前,她在香港研究大陆经济情况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非常好。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