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地主爷-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老弟,我们出去巡视一圈吧,总得露露面不是?”杜如晦说着,戴着帽子邀徐清往外走。
“也好”
考场上静悄悄,芸芸学子手不停笔,听来都是笔尖摩纸,乍听来如春蚕食桑,沙沙有声。徐清巡视考场,也不由得屏住了气,那些监考的官员见了主考,也只是远远行礼。再看考生们,一个个蹙眉运笔,殚精竭虑,将半生所学尽诉于纸上。
孙伏伽巡视了半场,重新走到正前之时,一名学子递上了考卷,三篇策论已经写完,而此人徐清看了一眼,正是孙伏伽!孙伏伽拿了第一篇递给徐清,两个人就地将卷看起来,
第一篇策论的题目是:“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语于今何用
这其实算是一篇高考常见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子贡想不在使用扬来举行告朔,孔子说:阿赐,你爱这羊,所以可怜它,我却爱惜礼法,不能坏了礼法啊。然后请你认为这句话在“当代”的现实中有什么作用,字数不少于多少字云云。
而孙伏伽的论题是:“圣人之心,惟知有礼而已”,徐清看了,心道不错,这个题选得上乘。再然后,孙伏伽写到夫告朔之礼,大礼也,何暇为饩羊惜哉。徐倩一路看下来,洋洋洒洒五百字,气势恢宏,论理精辟,还有韵律,要是读出声音来,必是朗朗上口。特别是没有什么故意显露才华的生僻字,半文盲才子徐清,能够读得明白,徐清忍不住点点头。
“徐老弟,这人的文章如何?”杜如晦看完了两片策论问。
“嗯,还不错”徐清不知道看文章评分,只觉得孙伏伽这篇文章写得明白,读起来爽快,于是说了个中等。这是杜如晦不愿意了,鄙视地看了一眼徐清道:
“嗬,你是大才子,眼界也高,这文章只是不错。不过照我看来,真称得上是锦绣文章!”
“哇哈哈”徐清打哈哈掩饰了一下说:“杜大人看这人的文章能排第几?”
“嘘”杜如晦做了个手势,压低了声音道:“这文章恐怕是前十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孙伏伽是哪家的人”唐代考试不糊名,考官直接知道卷子的主人。
“哦”徐清听了不担心,不出意外的话,历史应该不会改变。再者说孙伏伽只要成了进士,那队自己就是大大的好,状不状元都是鸡肋了。
一天时间,三篇策论完成,再过三天考第二场诗赋。不过第一天的考完之后,三天之内已经大概将卷阅过了,已经入选了五百名预选的人,将着几百人的名字做成榜发出去,没上榜的人下次就不会来参加了。不过也不是强制的,如果考生愿意参加,也是可以的,只是呵呵
整个考试期间,徐清只是打酱油罢了,再加上用一个“第一才子”的名气来镇场。第一次科举,前面名次的制定还轮不到主考官左右,皇权,官僚,士族等各方势力协调下,排序才制定下来。作为主考官的徐清,只不过又有了提前知道和建议的权力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孙伏伽依然中了状元。只不过这个状元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之外,还是李氏强烈要求,为了体现招纳寒士的基本方针,而选上的。除了他,前十名,就全都是贵族了。
外人不知内情,孙伏伽鲤鱼跃龙门,一鸣惊天!
第92章 刘黑闼被斩首()
无论是中了状元,中了秀才,中了进士,中了明经博士,算士,明法,没有不高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昨日还是平头老百姓一个,今日就俨然成了剥削阶级,这中飞升般的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开宴会,大摆宴席!寒门没钱?凑钱也要摆宴席!
喝酒,唱歌,写诗,把诗写到塔顶上去!
炫耀,使劲的炫耀,披霞带,挎花马,在朱雀大街上狂奔!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谁都高兴,皇族,朝廷,士族,百姓
大唐立国之后,发现统一的地盘越来越多,而能用的官吏太少,一旦任用本地官员,又难免再次叛乱。这第一次科举的举办,其最初的起因也正是如此,动乱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战争对士族的破坏性也比较大,举国上下需要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所以科举制才被众人从隋朝的废墟里找出来。
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对外对内,大到战争,小到一场选拔考试,都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只有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件事情,一个政策才能执行下去。当然封建时代的“大多数”是指地主阶级的比重。
正因为这次科举是符合各方势力的,而朝廷也急需这一批人才,所以这第一批士子很快就接受了任命。孙伏伽被李渊接见,并且当堂问治天下策,引得无数人眼红不已。
孙伏伽也不含糊,当堂向李渊进谏三策: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其三,“性相近,习相远”。孙伏伽指陈得失,吸取隋亡的教训,一条条的指责出来,无所回避,慷慨至诚,李渊深受感动,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治书处御史这个官,也就是当初卢靖所担任的那个。孙伏伽三策,后被著名的谏臣魏征,监督唐太宗实现了。
而大才子徐清,则再次提高了地位,成了百名进士的恩师,一个个都要来谢恩请求教,害的徐清忙了好一阵子。徐清一人送了二十二个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二十二个字让孙伏伽抄了二百遍,来一个人就送一副,然后说几句关心黎明,舍身为国,为官清廉之类的勉励语。
洛南县伯府,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子,对着一群二十、三十七八的人,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那群年级大的人,还特别真诚的聆听,半个字不肯放过,那画面,实在让人不敢直视。
教训完这群“大”学生之后,徐清真正的清闲下来了,不要上班,不要接客,不要上课,关起门来看雪。雪花一片一片一片,还唱几首没人听得懂的歌,让徐家的下人们躲在暗处偷偷笑。
一日,雪停了下来,徐清出门走走,听见长安街上大呼小叫,刚以为是在对自己这个大才子,大明星发狂呢,却听见大家在喊:
“刘黑闼被斩首啦!!!”
“太子河北大捷!!!”
“山东徐圆朗被灭啦!!!”
徐清仔细回想了一下唐初的战争,太子出征的还真不多,这个貌似是唯一一件。
武德五年九月,唐王朝还来不及对河北实施统治,刘黑闼又从突厥借兵回来,重新占领河北,还联合山东徐元朗,号称十万兵马在山东河北一带横行。本来是又是想要李世民出征的额,但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担心李世民击败刘黑闼后声望更高,遂劝李建成请求亲征,自取功名,并趁机结交山东地区豪杰,以保皇位继承权。
十一月,高祖李渊诏令李建成将兵讨刘黑闼,陕冬、大行台、山东、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其指挥,有权便宜从事。十一月二十二日,齐王李元吉派兵在魏州击败刘黑闼弟刘十善军。刘黑闼挥军南进,自相州以北州县皆响应刘黑闼,望旗而降,唯魏州总管田留安拒守。
刘黑闼久攻魏州不下,便南取元城,再回军攻魏州未果。十二月刘黑闼军陷恒州,杀唐恒州刺史王公政。十六日,幽州大总管李艺收复廉、定二州。十七日,田留安击败刘黑闼军,俘其莘州刺史孟柱,6000将卒降唐。十八日,唐并州刺史成仁重破刘黑闼军范愿部。李建成纳魏征建议,在军事进攻同时,辅以释放囚俘,瓦解刘黑闼军。刘黑闼粮草已尽,部属多逃亡,或缚其将官降唐。
见众心涣散,又恐唐军内外夹击,刘黑闼遂夜逃馆陶,奈何浮桥未架好,难以渡过。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大军追至,刘黑闼命部将王小胡背水列阵,自己却见桥已搭好,即过河西逃。主帅先逃,刘黑闼部军心涣散,被唐军击败,李建成乘胜过桥追击,刘黑闼率数百骑北亡,在洺州遇到幽州大总管李艺,刘黑闼和刘十善被斩。李建成回师山东,将徐圆朗一举击溃。
过年之前,八百里加急将捷报送至长安,朝野大惊。为什么是大惊呢?因为之前的李建成或者整个太子集团都一直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军事能力,这一次的大胜,无疑证明了太子集团的能量。这一次的大胜,也将李世民最耀眼的光圈变得黯然了。你李世民有的,现在太子一样有了,而太子有的,你李世民不可能有。那就是,李建成是嫡长子!
李二集团分崩离析,一些墙头草开始往太子集团靠近,一些家族开始张望,亲李二的家族开始保持中立。这个冬天,是给李世民准备的。
徐清继续关门谢客,浇水种菜,逗徐琪,戏雪儿。一边将暗河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杨成带领调入长安,以便出现意外的时候保证自己手上有兵可用;另一部分由杨信带领,直奔沧州,将沧州的物产民风,各大山头的情况摸清楚。
李渊当初给徐清“入内殿议事”的权力时,就提到过让徐清担任沧州刺史。即便不是沧州,但发往河北是不变的,先去摸清大概的情况也是好的。河北,乱啊,不然不会一而再的反叛,响应刘黑闼了。
第93章 房事有碍()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管他河北乱局,任他明日何往,我且杯酒笑,笑与美人歌。
徐清是真正的地主:早晨,从床上醒来,掐弄一把身边人,丫鬟端来热水,洗脸漱口,移步餐房。早餐,一个摊鸡蛋,一碗新打下来细细熬煮的小米汤。吃完抹抹嘴,看看天气,天气好就找个宽敞点的房子,打打拳,练练剑,军队里学来的几套拳脚,多练练,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强身健体总是不差的。天气差,就窝在书房里读读书,总得熟悉一下繁体字不是?以后都是一州刺史了,还得看公文啊
中午饭之前,去烧点水,给小菜园浇水,加点柴火保温,顺便掐点菜中午炒着吃。午饭过后出门走走,西市逛逛,东市瞧瞧,看见不平之事也围观一下,看不过眼了,吱会牛吃草去帮个忙。逛完街了,去自家店铺看看,弄一碗热乎乎卤肉吃,喝其他客人一起蹲在店门口迎着寒风吃。陕西人好蹲,休息的时候蹲着,吃饭的时候也蹲这。
吃完了卤肉,回到家里,和家里人一起吃晚餐,加上下人十几个,围着桌子吃,热闹得不行,冬雪夜里也不觉得寂寞无聊了。晚上工作,徐清用木炭削了一支笔,试着将后世学到的知识全部记载下来,以免将来忘记。只不过徐清在后世了解的东西太多,精通的却有没有,故而只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今日写首诗,明天写的诗裂项相消法,后天又变成了破袭战斩首战云云。总之是各种小窍门,小技术,统统要写下来,这些东西拿出去一个,也能让任何一个知道的富贵一辈子,徐清想着,自己用不完,留给徐小清。
不久,即将过年。徐清自己给写了一副扭扭捏捏的对联,为了掩饰自己的丑字,还将丑字给弄得更丑几分,看起来是故意为之,如此一来,就有了几分艺术中“古拙”的味道。
大门上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二门上写着:“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至于福字,就不能以古拙来搪塞了,只能等上官仪来的时候让他写。
新春到,呼万岁,互道过年好。拜访亲友,也要拜访长辈。天地君亲师,徐清作为一干进士和工作安排了的考生,自然也得接受这些人的拜年。凡是来的,进士,送一双手套;入国子监的,买了一百个坛子,装满了雪,就送这个了;入幕僚的,送话,送大白话勉励,说几句什么“高考不能决定一切!”的话。
还又十个徐清看好的人才,虽然诗赋策论写的不好,但是通晓法理,能做“俗务”。徐清觉得这几个人能为他所用,于是一个人送了一个门生帖,意思是他们可以以徐清门生的身份上门拜访。还不错,十个人全来了,徐清勉励了他们一番,分别送了份大礼,做够生活数月的钱粮。然后和他们说,再过一月,或者两月,你们老师我啊,就要外放为官了,到时候提拔他们。
处理完上门的人,又得去自己出门去拜访别的人。首先就是来春第一次大朝,自然要去恭贺皇上过年好了。这个祝贺说出去还不错,按品级发放了赏赐,银鱼袋加锦袍,元宝珠玉,还给荀雪儿一套金银饰品。
散朝之后,几个尚书级别,国公级别的留下来陪皇帝吃饭,只不过里面还夹杂着一个小不点——徐清。
唐朝君臣之间的感情都不错,风气也开放,喝起酒来没那么多规矩,走到这个桌子敬酒,找到那个桌子谈话。徐清为了不被程咬金教训,趁着酒还没喝多少的时候,给各位“大哥”敬完酒,就溜到了文官这边。谈谈诗和远方,阳春白雪的,文雅一些,多好,不用被三板斧追着跑,活得长久
“哎,徐老弟,我家下人说你府上有不干净的东西,还在门上贴了符咒?”
“啊,不不不,没那回事啊,符咒?”
“哎,徐老弟,这可不能爱面子啊”杜如晦小声说:“是不是房事不顺?”
“哦?房事不顺,谁呢?”李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下来,而且还耳朵尖得不是一点,他这一嘀咕,更多的人开始看向徐清了。徐清老脸一红:“年兄啊,你可还苦我了”杜如晦朝李渊拜了一礼,虽然李渊是玩笑的问,可也是天子垂询,不得不答啊:“启禀皇上,徐清府上的大门贴了两条,红纸黑字符咒,故而由此一问,不是谁房事不顺”
“徐清,你哈哈哈”李渊听力大笑,红色属阳,写上咒语,贴在门外,乃是绝阴壮阳之举。李渊止住了笑问:“徐小子,是也不是?”
“皇上”徐清红着老脸刚要反驳。李渊摆摆手说:“徐小子啊,医者不自医,你虽然在太医署为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