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晨晓哽咽着说:“你难道没听见吗?已经有两个人说我是你妈了。”
朝阳听了哈哈大笑:“哎呀呀呀!我以为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呀?我们又不认识他们,愿咋说就咋说呗。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呀?这也值得你一哭?你别太难过了,我从来没嫌你老,你是我的家中宝,到啥时候也少不了。”
晨晓说:“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我实在配不上你了,我总觉得对不起你。”朝阳把晨晓楼过来,偷偷在她脸上亲一口:“放心吧!我的大宝贝,我们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现在说这些干啥?”晨晓望着丈夫那张年轻漂亮的笑脸,放心地破涕为笑。
第63章 荣誉来自拼搏()
1976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位伟人相继走了,紧接着发上一系列巨变。1978年中国人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花明柳媚、莺歌燕舞的明媚春天。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在农村苦熬多年的李朝阳接到了县教育局的调令,被调到龙县实验高中。李朝阳感觉到了,又有了用武之地,心情舒畅地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李朝阳所教过的班级创造了县里左一个又一个第一。因为他始终沿用了李家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在教师手里操纵着下一代人的命运,也就是说操纵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李朝阳在教学和辅导上都卓见成效。他说:“我培育出来的每棵幼苗,都必须棵棵成活,都必须长成参天大树。”
龙城实验中学(前身就是李凤河创建的龙城中学)很快地成了全省的知名学校。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李朝阳的弟子一次次名列榜首,成为省里的高考状元。李朝阳也为此名声显赫,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
很快,李朝阳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后来被选为县高官会的常委。当他坐在县政府会议室和十六名常委讨论98万人的衣食住行、讨论龙县工农业发展规划的大问题时,他感到责任的重大。他首先想到的是88。25%的农民问题,他把农村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设想,得到了其他常委的一致赞同。此后,龙城教育始终是全省教育系统的楷模。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李家的教师们放开脚步,积极热情地在教育这块纯净的圣土上奋斗、拼搏。这些辛勤的园丁们在不同的地方,在各大百花园里培育出一片片姹紫嫣红的百花,种植了一排排枝繁叶茂的小树。当他们看到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的时候,他们是那么欣慰、那么兴奋,那么惬意。
1984年第一个教师节,县里召开极隆重的全县教师大会,请来了李家各地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大会表彰了李氏家族。介绍了李家几十年来为龙县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省电视台采访和录制的专题片不可磨灭的教育世家的功绩在会场上播放,使在场的广大教师深受感动。
县委、县政府授予58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其中竟然有李家七人,而且对已故李凤河、李丽影兄妹授予“龙城教育创始人”的光荣称号。将他们的功绩载人龙县县志。
会后,县高官、县长、副县长、教育局长等多名领导带领三百名的鼓乐队,敲锣打鼓从大会会场出发,经过县城主要街道,到李家送去教育世家金字大匾。李喜安和李朝阳接过这金光闪闪的大匾,心潮澎湃、激动万分、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报社记者在李家门前,在金匾下面给李家全体教师照了像。第二天全省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新闻。李喜安、李朝阳接匾照片几乎占了半个版面。李家人从此成为新闻人物。在外省、外市、外县的李家教师,也因此受到重视和重用。
教师节当晚,李喜安召集全家人在一个大饭店举行了庆功宴。在座的有幼儿教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成人老师、兼职教师、音乐专业教师,现有三代人共计23名,算上已故的第一代教师已经有26成员从事教育工作。
大家都非常兴奋,李喜安主持宴会,大家共同举杯祝贺。李喜安的祝酒词,激励着全体在座的教师们,大家干劲十足、信心百倍,纷纷表态:绝对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绝不能给教育世家抹黑,绝不玷污教育世家这块牌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争取做出卓越的贡献。
席间,晚月即兴朗诵了一首散文诗:
“我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民族的发展壮大,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我们承担着培育国家栋梁之才的艰巨而伟大的使命。我们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我们为它倾注了全部心血。
有人说我们太傻,可是没有我们这群‘傻子’,怎能换来智者千千万万?
有人说我们太穷,可是我们头脑仓库储存的知识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有人说我们社会地位太低,可是世界上哪位伟人、专家、学者不在自己老师面前露出毕恭毕敬的笑脸?
有人说我们太苦太累,没有我们的苦那能换来大家的甜?没有我们的劳累,哪有百姓的休闲?我们愿自讨苦吃,乐在苦中,欢乐无边;有人说我们寿命太短,可是我们心血化成的知识**在后代人的身上流淌顺延。
我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担。不怕有人说我们傻,不怕有人嫌我们穷,不怕被人瞧不起,不怕苦累寿命短。执着地向着一个辉煌的大目标,努力拼搏、奋勇向前!”
晚月抒发出大家的心声,晚月弹出的最强音使大家的心弦发生了共振。他们在自己的第一个节日里,尽情地唱呀、跳呀、说呀、笑呀!他们开心极了,一直狂欢到深夜。
最后,李喜安做了语重心长地总结发言,他情绪激昂地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不能躺倒在前人给我们搭垒的基石上停滞不前,前人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使我们获得了今天的荣誉,我们现在必须只争朝夕,再创新的业绩。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李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到我们共同追寻的最高目标。都必须记住一条为人师的严格标准:要学生做的事,我们必须能做到,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我们必需掌握;要求学生具有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要求学生遵守的规则我们必须遵守。”
这个大家族四代人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风风雨雨,李家人在坎坷的路上前仆后继,始终没有放弃为提高龙城人的文化素质、培养龙城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教会龙城人穷则思变的能力而确定的最高目标。如今他们的努力得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得到这么大的荣誉,这确确实实又给他们前进的快车上加了很多油。李家这个火车头,拉载着龙城人的期盼,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下,高速飞奔。
第64章 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新形势下,朝阳如虎添翼,工作极其出色。他是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因超负荷的工作,有一天突然昏倒在课堂。入院后经全面检查,他因低钾而出现的症状,原来他已经腹泻都多日,始终坚持上班,和谁也没说,因此引起水和电解失衡。医生说:“住几天医院,补补液,止泻后症状就会好转的。”
学校来很多老师到医院看他,当大家看到丁晨晓正在给朝阳洗脚觉得很奇怪,判断不了他俩的关系。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看洗完了,急忙去端盆要去倒水,她说:“阿姨,我来,您先歇一会吧!李老师,您有这位好妈妈多幸福。”朝阳急忙说:“于老师,你误会了,她是我爱人。”
晨晓尴尬地苦笑一下,看看朝阳,端起脚盆走了。
于老师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李嫂,我误会了。”
第二天,于老师下班后又来医院看李朝阳,她带来很多水果,还买了几本杂志。她说:“李老师,您太累了,在医院多休息几天,你的课我都接过来了,您别着急。您的班我也常去照顾,什么问题都没有,您的班就是一个月没人管,也不会有问题的。”“谢谢于老师,我这一住院,给你添了很多麻烦。好在这不是什么大病,明后天我就可以出院。你很忙,又增加好多节课,所以不要再来看我了。”于老师说:“我家离医院很近,如果你不习惯吃医院的饭,我天天给你送。”
李朝阳急忙说:“不用,不用!谢谢,谢谢!”
朝阳出院后立即回去上班。于美娜老师对他关怀备至,朝阳对她很感谢。于美娜有时借故她要考研,常去李家向李老师请教,和朝阳聊起来就没个完。偶尔还买些好吃的送给李朝阳。于美娜对李朝阳的亲近一点都不避讳。而李朝阳似乎没有一点察觉。
丁晨晓觉得不大对头。但是又不好提醒朝阳,所以一种潜在的危机感折磨着她,使她很痛苦。她想,这也难怪,自己越来越老越来越丑,而朝阳还停留在以前的模样,年轻漂亮、英俊潇洒,又是那么聪明能干,自己实在配不上他。小于老师又年轻又漂亮,又温柔又可爱,为了朝阳的幸福,我应该和朝阳离婚,成全他俩。
善良的晨晓自己偷偷哭了几次,最后终于作出决定,和朝阳离婚。一天晚上晨晓伺候朝阳吃晚饭,洗完脚,朝阳脱衣躺在床上,打开床头灯上床看起报纸来,这是他每天睡前必须有的项目。他看了好一会儿,还不见晨晓上床睡觉,朝阳喊:“快睡觉吧,都几点了?”
晨晓走进卧室,没有上床,极力掩饰自己的悲伤,她站在床边,低声说:“朝阳,咱俩离婚吧!”朝阳吃惊地说:“怎么?你没病吧?没发烧吧?没吃错药吧?咋突然胡言乱语了呢?”
晨晓说:“我不是和你开玩笑,我是当真的。我想好了,反正孩子们都大了,也能离开我了。我妈去世后,房子还闲着,办完手续我就搬走。”
朝阳忽地坐起来,披上衣服,把晨晓拉到自己身边,疑惑不解地问:“晨晓,你怎么了?我还以为你和我开玩笑呢?你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可怕的想法?是不是因为我最近回来太晚,你生气了?我教毕业班,的确事太多了,尤其是省教育学院责成我出一部教学参考:化学实验课常遇到的爆炸现象所以我每天下班后,必须到实验室做实验。我知道你很苦很累,可我实在帮不上忙。你千万不要生我的气。”
晨晓说:“我们结婚时我就说过,我不自量力,死乞白赖地爱上了一个美男子。我答应过你,等你找到美女,我一定把你还给她,因为你根本不该属于我。现在已经有美女相中了你,我有自知之明,自动退出,绝不和她争,所以我下定决心和你离婚。”
朝阳吃惊地说:“哎呀我的妈呀!你要吓死我咋的?怎么凭空造出来个美女呢?”晨晓说:“你不要瞒我了,我不傻不瞎也不聋,于美娜现在都离不开你了,白天在一起,下班后还来,我能还装糊涂吗?所以,我绝对不和她争,就是把人争过来,心还在人家那头,我也是枉费心机。所以我自动退出。绝不纠缠不休。
朝阳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我老婆也会吃醋呀?这是好现象,说明你还爱我。我对你估计不足,我以为咱俩老夫老妻了,就是安安稳稳过日子呗,所以从来没考虑过该和什么人接触?不该和什么人接触的问题。尤其是我和于美娜在学校在家里接触的确很多,她比咱们柔媚大不了几岁,我把她当孩子看,我们是两代人,所以我和她在一起根本不避嫌,不然我也不会让她上咱家来呀?”
晨晓把座机的电话录音键打开,她说:“你自己听听,这是于美娜五天前给我打来的电话。”电话机里传出于美娜甜甜的、清脆的声音:“李嫂吗?我早就想和您谈谈心。您忙不?”“不忙,!不忙!有什么事您说吧。”“您和李老师结婚几年了?”“快二十年了。”“是您追他?还是他追您呀?”
“小于,您真会开玩笑,我们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谈不上谁追谁。两人接触多了,日久生情。老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两家都同意,俩人也愿意,就结婚了。”“他爱你吗?”“没听他说过,反正他对我很好。”
“李嫂,我和您实话实说吧,你俩之间没有爱情。没有爱情的家是不幸的家。人人都需要爱,没有异性的爱,人就是枉活一生。李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他拥有一副英俊的外表,超凡脱俗的风度,他聪明睿智、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才华过人。他应该拥有爱、享受爱,可是您不懂给他爱,所以他是个不幸的人。现在你们的差距太大了,我第一次见到您还以为您是李老师的母亲,我想你们可能都不敢一起出门吧?假如您真的爱他,就应该放过他,让他活得自由,让他去寻找应该属于他的爱”
“这么说您能给他您说的那种爱了?”“是的,我会把我全部的爱给他,我会让他比现在过得幸福、过得舒畅、过的快乐!”
朝阳听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于美娜会给晨晓打来这样的电话。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这个意外令他惊恐不已,他万万没有料到他最信任的人,会充当这样不光彩的角色。他激动地把晨晓抱在怀里,(他的确多年没有这样和妻子亲近了。)他说:“晨晓,你放心,我和于美娜之间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我们在一起就是谈工作、谈教学。我以前只认为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小老师,我跟本没有想到她会是这样的人。你放心,她既然把这事亲自挑开了,明天我就和她开诚布公地谈,让她不要干扰咱们的生活。”
晨晓说:“没必要了,因为我已经想好了,我自动退出,还给你自由,让她给你真正的爱。”
“你咋这么傻呢?人家一个电话,就能轻而易举地拆散你二十年的家?难道你心甘情愿地举手投降?即使你投降,我可宁死不认输,在任何情况下,我也不能丢了我的宝。”
第二天下班前,李朝阳对于美娜说:“于老师,下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