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4部分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4部分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十、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第8章 氏族联盟时代() 
氏族联盟时代,又称传说时代或三皇五帝时代。因后两种说法都不够准确,笔者采纳了前者。

    氏族联盟时代是人类社会从原始蒙昧状态向社会文明时代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人类的祖先曾留下许多神秘而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氏族联盟时代,中国人类的祖先已经走出青藏高原,走出大地湾,向东,向南,向全国各地发展。他们的足迹遍布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流域。中国古老的大地上,陆续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大小部落。这些部落圈地为营,各居一方,彼此各守疆域,互不侵犯。

    但是,随着氏族的发展和人口的猛增,各部落原有的疆域不够用了,已经难以维持族人的生计。为了生存,一些部落开始入侵相邻部落的领地,胜利者拥有土地,战败者逃亡于他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部落为求自保便与相邻的部落结盟,共同对付外敌的入侵。但这种联盟并不牢固,常常为各自的利益而破裂,相互间发生新的战争。他们时而联盟,时而征战,时而定居,时而迁徙。在迁徙和征战中,有的氏族走向衰亡,有的氏族逐渐强大。这些强大起来的氏族又与周边的氏族联姻,形成以图腾为标识的更加强大的氏族联盟机构。这些联盟机构又与其他联盟机构结盟,逐步发展成为以“帝”为核心的中央氏族联盟总部。这个氏族联盟总部就是“国家”的前身。

    氏族联盟时代的中晚期,人类的物质和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氏族间的征战和结盟,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打破了那些静止的独立封闭的原始部落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受宇宙大气候的影响,氏族联盟时代曾多次遭受大洪水。大洪水时期海洋水位普遍上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位最高时上涨到10米,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低洼地带成了一片汪洋。

    海浸迫使生活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居民,向西部高原和东部平原转移,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

    洪水和战争是残酷的,它们夺去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但是,洪水和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氏族联盟中央政权,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氏族联盟时代起于公元前7800年前后的燧人氏晚期文明时代,讫于公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权结束,历时五千七百余年。

    氏族联盟时代从伏羲女娲政权开始,共收入较有影响的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

    这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是:

    一、伏羲女娲政权传七十八帝,立国虚记两千七百一十七年(公元前7724前5008年)。

    二、炎帝魁隗氏政权传六帝,立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公元前5008前4766年)。

    三、炎帝神农氏政权传八帝,立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513年)。

    四、史皇仓颉氏政权传五帝,立国虚记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前4596年)。

    五、九黎蚩尤氏政权传七帝,立国虚记一百八十年(公元前4584前4405年)。

    六、黄帝轩辕氏政权传十五帝,立国虚记四百六十一年(公元前4513前4053年)。

    七、少昊金天氏政权传七帝,立国虚记二百六十四年(公元前4053前3790)。

    八、颛顼高阳氏政权传十二帝,立国虚记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3790前3380)。

    九、帝喾高辛氏政权传二十一帝,立国虚记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3380前2799)。

    十、帝挚青阳氏政权传十七帝,立国虚记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2799前2357)。

    十一、帝尧陶唐氏政权传六帝,立国虚记二百三十年(公元前2357前2128)。

    十二、帝舜有虞氏政权传二帝,立国虚记五十七年(公元前2127前2071)。

    公元前2070年,治水英雄姒禹建立夏王朝,氏族联盟时代结束。

    历史进入王族分封时代。

第9章 伏羲女娲氏政权() 
伏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创始阶段。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苗蛮集团即燧人氏的黑虎支;伏羲集团即燧人氏的白虎支和牛羊支。

    伏羲为风姓,其先祖继承了燧人氏的原始文明,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因此名其族为伏羲。伏羲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

    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集团公认的领袖。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文明成就主要有一、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

    二、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

    三、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

    四、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

    五、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

    六、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

    七、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

    八、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

    九、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

    十、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

    十一、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

    十二、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伏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民族自然人文科学起步的黄金时代,伏羲女娲政权为创建中华文明大厦铺好了牢固的基石。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百王之首,是东方人种各族人民共同的祖先。

    现代科学考证,伏羲女娲时期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第四纪的全新世。考古年代为中石器时代。其代表文化有: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南舞阳贾湖等地的磁山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6000年),陕西大荔的沙苑遗址(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早期(约公元前8000前6000年),湖南城头山文化早期(约公元前5000年)等。

    中石器时代的人类,仍以渔猎采集为主。此时,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十分精巧的细石器和弓箭。由于婚姻制度的改变,已经开始出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对偶婚家庭。每个家庭都建有自己的房屋,众多房屋组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人们在没有战争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生活的稳定使各部落的人口快速增加,人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人口的迅速增加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危机。人们靠捕捉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已经很难维持生活。面对此种状况,一些思想比较开放的部族,采取了分割部落的策略,使部分身体强健的族人迁徙远方,开辟新的家园。而一些思想保守的部族,他们不愿意分割部落,也不愿离开故土;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他们被迫施行计划生育,采取堕胎、停止为幼儿哺乳和杀死新生儿等野蛮方法,使人口的数量保持在平衡和稳定状态,杜绝因人口过剩而产生的饥饿危机。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村庄的出现,使人类由原来的流浪生活变成了定居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拥有了更丰富的生活资料。人类已经从渔猎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他们不仅能够种植一些简单的粮食作物,而且还学会了饲养家畜。人们的经济生活形成了多元化,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同时还出现了早期的畜牧业和手工业。

    我国的考古学者在仰韶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的陶器,其中已经有了彩陶。另外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石器、骨器和木器,也已经很发达。

    当时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北方所见都是草泥木石结构的房舍,南方所见多为干栏建筑的房舍。纺织、缝纫和编织已经成为当时妇女的重要职业。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此时期已经出现了许多生活日用品,如鼎、甑、釜、罐、碗、钵、铛、盘、盆、杯、瓮、壶等。

    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为母系氏族公社。分配原则为原始共产制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婚姻形式主要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对偶婚。这一时期的人类,大多数都是只知道母亲和舅舅,而不知道父亲是谁。

    伏羲女娲氏政权起于公元前7724年,讫于公元前5008年。共传七十八任帝,立国两千七百一十七年。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十八任帝是由两大主体构成,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直系传人,称作纯血缘伏羲氏族;一大主体是伏羲女娲部族的同盟部落,称作大伏羲氏族。其中纯血缘伏羲氏族二十四帝,执政八百四十一年。大伏羲氏族先后共有十五个家族参与执政,共五十四帝,执政一千八百七十六年。

    大伏羲氏族的十五个家族执政帝数和年限如下一、大庭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七年。

    二、柏皇氏四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

    三、中央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五十三年。

    四、栗陆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五、骊连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八十九年。

    六、赫胥氏五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五年。

    七、尊卢氏五任帝,执政一百四十五年。

    八、祝融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年。

    九、混沌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年。

    十、昊英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二十一年。

    十一、有巢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三年。

    十二、葛天氏三任帝,执政一百一十年。

    十三、阴康氏四任帝,执政一百六十二年。

    十四、朱襄氏二任帝,执政七十二年。

    十五、无怀氏二任帝,执政六十六年。

    公元前5008年,炎帝魁隗氏强大起来,取代了伏羲女娲政权。

第10章 伏羲(伏羲氏1)() 
在位起讫:公元前7724前7707年。

    生卒年:公元前7774前7707年。

    出生地:仇池(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西南)。

    立都:榆中(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

    年号:罗奉元年(丁丑,前7724年)。

    伏羲,男,风姓。名伏羲,又称伏羲氏、庖羲氏、庖牺氏、宓牺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首任帝。

    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之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

    一日,他们游牧来到水草丰茂的雷泽(今甘肃陇南市境内),结识了雷泽氏的年轻酋长。这位酋长是一位年轻威武的小伙子,华胥氏和他一见钟情。于是,她沿着这位男子汉的大脚印走入了浓密的草丛,春情萌动,二人相拥,云雨交加,如醉如狂。从此,她就怀上了孩子,于公元前7774年春三月十八日,在仇夷山(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西南洛峪)下的茅草屋里生下了伏羲。

    后来伏羲被送回大帝湾(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北)的一个小村子,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创制了重悆钺仪勾股(规矩)纪历法,因此人们后来把伏羲所住的小村子称作“成纪”。

    伏羲生而聪明,有圣德。他求学于燧人弇兹门下,因聪敏好学深得老师青睐。燧人氏的首领便把祖创的河图、洛书传授给他。

    河图、洛书始作于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以前。

    河图又称星系轮布图,是燧人弇兹氏青鸟部的大酋长柯约耶劳所创。该图由象征阴阳的二十个图形符号构成,内涵极深,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是易学、玄学、术学等多学科之先。

    洛书是燧人弇兹氏须女部大酋长柯诺耶劳在观察北斗九星时创制。

    我们今天所见的北斗星为七颗,一曰天枢,二曰天璇,三曰天玑,四曰天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故称北斗七星。而上古时候则是北斗九星,除以上七星外,还有牧夫座的“招摇”和“梗河”。

    伏羲得到河图、洛书后,刻苦钻研,深有所悟。于是他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探天地运行的法则,观鸟兽活动的变化,以自身和自然界万物的形体做象征,创立出“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伏羲用八卦来与神明之德相通,概括出世间万事万物的情状。

    伏羲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获得了众多年轻女子的青睐。许多部落的女首领纷纷追求伏羲,想获得他的爱情。但是,伏羲却在众多女子之中惟独看上了凤姓姑娘女娲。

    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早在燧人氏时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确的规定,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不得为婚。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