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48部分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48部分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3788(癸丑)二年

    前3787(甲寅)三年

    前3786(乙卯)四年

    前3785(丙辰)五年

    前3784(丁巳)六年

    前3783(戊午)七年

    前3782(己未)八年

    前3781(庚申)九年

    前3780(辛酉)十年

    前3779(壬戌)十一年

    前3778(癸亥)十二年

    前3777(甲子)十三年

    前3776(乙丑)十四年

    前3775(丙寅)十五年

    前3774(丁卯)十六年

    前3773(戊辰)十七年

    前3772(己巳)十八年

    前3771(庚午)十九年

    前3770(辛未)二十年

    前3769(壬申)二十一年

    前3768(癸酉)二十二年

    前3767(甲戌)二十三年

    前3766(乙亥)二十四年

    前3765(丙子)二十五年

    前3764(丁丑)二十六年

    前3763(戊寅)二十七年

    前3762(己卯)二十八年

    前3761(庚辰)二十九年

    前3760(辛巳)三十年

    前3759(壬午)三十一年

    前3758(癸未)三十二年

    前3757(甲申)三十三年

    前3756(乙酉)三十四年

    前3755(丙戌)三十五年

    前3754(丁亥)三十六年

    前3753(戊子)三十七年

    前3752(己丑)三十八年

    前3751(庚寅)三十九年

    前3750(辛卯)四十年

    前3749(壬辰)四十一年

    前3748(癸巳)四十二年

第143章 二任帝宥个() 
在位起讫:公元前3748前3695年。

    生卒年:公元前3766前3695年。

    出生地:帝丘(今河南濮阳市华龙区)。

    立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市华龙区)。

    迁都: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南)。

    年号:宥个元年(甲午,前3747)。

    宥个,男,姓妘,名宥(you同音代用字)个,号高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颛顼高阳氏政权的二任帝。

    妘宥个的祖父是彘国的国君妘韩流,父亲是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颛顼(妘颛聆),母亲是东夷少昊族的女子。

    颛顼四十三岁时视察东夷诸国,结识了一位美丽的东夷少女,旋即纳少女为妃,结为夫妻。不久这位东夷少女便怀了身孕,于第二年,也就是颛顼二十四年(乙亥,前3766),在宫中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宥个。

    妘宥个是颛顼最小的儿子,出生在帝都宫中,在宫中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他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和父亲的才智,迅速成长为一个年轻漂亮智慧超群的少年,成为颛顼诸子中的佼佼者。因为他是颛顼的爱妃所生,而且又特别的聪明,颛顼对他十分宠爱,于是便在晚年时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同时让他熟悉朝政,协助天子处理国家的政务。妘宥个不负父亲的厚望,工作认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颛顼十分喜欢,认为千秋大业后继有人了,他百年之后也可以放心而去。

    公元前3748年,颛顼高阳氏政权的创始人妘颛聆(颛顼)病逝于帝丘宫中,举国为之哀悼。妘宥个遵照父亲遗命登上了帝位。他即位后仍都于帝丘,以甲午年(前3747)为宥个元年。

    宥个在位执政时期,颛顼高阳氏政权正处于鼎盛时期,天下太平,民心稳定,各氏族安居乐业,经济繁荣。

    宥个十三年(丙午,前3735)夏天,黄河(当时并无黄河称谓,而是叫作大沟,本书为了叙述方便,一些聚落地名和自然地名一律采用今人熟知的称呼)上游地区连降暴雨,河水暴涨,造成了黄河下游洪水泛滥,给居住在黄河下游地区的族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些沿河而居的部落,许多民房被冲毁,许多村庄被吞没,许多人畜在洪水中丧生。颛顼高阳氏的都城帝丘,当时正处于黄河北岸,大洪水来势凶猛,它并没有因为是帝都而网开一面,照样毫不留情的向帝都发起了攻击,一瞬间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水声如雷,浊浪滔天;帝丘城顷刻间成了水晶宫。都城立刻乱了套,人们哭喊着,挣扎着,努力寻求逃生之路。妘宥个和他的妃子及儿女们在宫廷护卫的保护下,乘坐着早已备好的木船顺利逃生。其他臣民凡家中有备的,或乘小船,或乘竹筏,都逃过了一劫。

    妘宥个和大臣们逃亡到黄河以南的高地,在今开封市东部重建新都,新都称作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南),此后,妘宥个执政时期再没迁都。

    妘宥个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宥个五十三年(丙戌,前3695),终年七十二岁。死后遗体葬在高阳宥个陵(今河南开封市杞县南,陵墓已被洪水冲毁,无考),帝号宥个,尊称帝颛顼,号高阳氏。

    宥个在位年表

    前3747(甲午)元年

    前3746(乙未)二年

    前3745(丙申)三年

    前3744(丁酉)四年

    前3743(戊戌)五年

    前3742(己亥)六年

    前3741(庚子)七年

    前3740(辛丑)八年

    前3739(壬寅)九年

    前3738(癸卯)十年

    前3737(甲辰)十一年

    前3736(乙巳)十二年

    前3735(丙午)十三年

    前3734(丁未)十四年

    前3733(戊申)十五年

    前3732(己酉)十六年

    前3731(庚戌)十七年

    前3730(辛亥)十八年

    前3729(壬子)十九年

    前3728(癸丑)二十年

    前3727(甲寅)二十一年

    前3726(乙卯)二十二年

    前3725(丙辰)二十三年

    前3724(丁巳)二十四年

    前3723(戊午)二十五年

    前3722(己未)二十六年

    前3721(庚申)二十七年

    前3720(辛酉)二十八年

    前3719(壬戌)二十九年

    前3718(癸亥)三十年

    前3717(甲子)三十一年

    前3716(乙丑)三十二年

    前3715(丙寅)三十三年

    前3714(丁卯)三十四年

    前3713(戊辰)三十五年

    前3712(己巳)三十六年

    前3711(庚午)三十七年

    前3710(辛未)三十八年

    前3709(壬申)三十九年

    前3708(癸酉)四十年

    前3707(甲戌)四十一年

    前3706(乙亥)四十二年

    前3705(丙子)四十三年

    前3704(丁丑)四十四年

    前3703(戊寅)四十五年

    前3702(己卯)四十六年

    前3701(庚辰)四十七年

    前3700(辛巳)四十八年

    前3699(壬午)四十九年

    前3698(癸未)五十年

    前3697(甲申)五十一年

    前3696(乙酉)五十二年

    前3695(丙戌)五十三年

第144章 三任帝焙央() 
在位起讫:公元前3695前3659年。

    生卒年:公元前3725前3659年。

    出生地: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南)。

    立都: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西南)。

    迁都:顿丘(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南旧城)。

    年号:焙央元年(丁亥,前3694)。

    帝焙央,男,姓妘,名焙央,号高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颛顼高阳氏政权的三任帝。

    妘焙央的祖父是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颛顼(妘颛聆),父亲是二任帝妘宥个。妘焙央也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九黎蚩尤氏后裔。

    宥个十三年(丙午,前3735)夏天,由于黄河上游地区连降暴雨,使河水暴涨,造成了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肆虐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冲破河堤,肆无忌惮地扑向居住在黄河下游地区的族民,冲毁村庄和田野,给黄河下游两岸的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些沿河而居的部落,不得不舍弃家园向高地转移。颛顼政权的都城也被洪水吞没,帝宥个被迫率族人迁都于高阳。此后数年,帝宥个开始率领族人治理河道,但成效甚微,往往头一年修复好的堤岸,第二年雨季来临时又被冲毁。所以帝宥个执政的晚期,几乎年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河道。在治水的过程中,帝宥个认识了一位身体强健机智勇敢的九黎族姑娘,二人一见倾心,帝宥个旋即纳她为妃。这位少妃后来怀孕,于宥个二十三年(丙辰,前3725)在帝都高阳生下一子,取名焙央。焙央继承了母亲的血统,身体强健,从小就喜欢学武,十几岁时便成长为一位身材魁梧的少年英雄,深得父亲喜爱。

    此时,帝宥个已经年老,他便把治理洪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焙央。也许是上天有意帮助焙央,自焙央领导治水后,陆续数年夏天雨量偏少,黄河水没有泛滥。于是,焙央率领族人疏通下游水道,使低洼处的积水进入河道,流入东海,黄河下游肥沃的土地又恢复了生机,许多部族开始陆续回迁。妘焙央治水有功,得到了各部落族民的称颂,帝宥个认为他很有治国的才能,便把他立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3695年,颛顼高阳氏政权二任帝妘宥个病死于宫中,妘焙央在帝都高阳正式即位称帝,以丁亥年(前3694)为焙央元年。

    妘焙央即位后,因洪水已退,原居住在豫北地区的部族大部分都已经回迁,一些宗族大臣建议将国都再迁回帝丘。但是,帝丘已经严重损毁,不重建无法继续居住。焙央认为,如果花费大力气修复旧都,还不如重建新都。于是,便下令在帝丘东部重建新都。历时二年多新都建成,取名顿丘,择吉日迁于新都。

    焙央十九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焙央三十六年(壬戌,前3659),终年六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顿丘城外颛顼陵(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南),帝号焙央,尊号颛顼高阳氏。

    焙央在位年表

    前3694(丁亥)元年

    前3693(戊子)二年

    前3692(己丑)三年

    前3691(庚寅)四年

    前3690(辛卯)五年

    前3689(壬辰)六年

    前3688(癸巳)七年

    前3687(甲午)八年

    前3686(乙未)九年

    前3685(丙申)十年

    前3684(丁酉)十一年

    前3683(戊戌)十二年

    前3682(己亥)十三年

    前3681(庚子)十四年

    前3680(辛丑)十五年

    前3679(壬寅)十六年

    前3678(癸卯)十七年

    前3677(甲辰)十八年

    前3676(乙巳)十九年

    前3675(丙午)二十年

    前3674(丁未)二十一年

    前3673(戊申)二十二年

    前3672(己酉)二十三年

    前3671(庚戌)二十四年

    前3670(辛亥)二十五年

    前3669(壬子)二十六年

    前3668(癸丑)二十七年

    前3667(甲寅)二十八年

    前3666(乙卯)二十九年

    前3665(丙辰)三十年

    前3664(丁巳)三十一年

    前3663(戊午)三十二年

    前3662(己未)三十三年

    前3661(庚申)三十四年

    前3660(辛酉)三十五年

    前3659(壬戌)三十六年

第145章 四任帝上强() 
在位起讫:公元前3659前3631年。

    生卒年:公元前3688前3631年。

    出生地:顿丘(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南旧城)。

    立都:顿丘(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南旧城)。

    年号:上强元年(癸亥,前3658)。

    帝上强,男,姓妘,名上强,号高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颛顼高阳氏政权的四任帝。

    妘上强的祖父是颛顼高阳氏政权的二任帝妘宥个,父亲是三任帝妘焙央。

    妘上强是帝焙央的长子,系原配夫人所生,于迁都后焙央七年(癸巳,前3688)出生在帝都顿丘。他从小便老实厚道,长大后依然是温文尔雅,行事稳重,朝中许多大臣对他评价都很高,当然这期间免不了掺杂着拍马屁的成分,不过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于是,帝焙央就有意重点培养他,让他入朝为官,熟悉国政。妘上强二十岁时,帝焙央决定让他代理朝政。

    公元前3695年,颛顼高阳氏政权三任帝妘焙央去世,妘上强继承了帝位,仍立都于顿丘。以癸亥年(前3658)为上强元年。

    妘上强执政时期,颛顼高阳氏政权正处于繁荣和发展时期。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大族团的往来和交流,黄帝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敌对情绪逐渐消除,全社会出现了和谐美好的新气象。

    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促进了各部落氏族之间的交往,同时也促进了各部落物质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在我国中原和华北的许多地区都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充分地向世人证明,中国远古文明绝非起自于商周时代。历代为统治者效命的史学家们,虽然在文献上封锁了中华民族的远古历史,他们却无法封锁埋藏在地下的永恒的见证!

    上强初年(约公元前3659前3655年),炎帝族后土的苗裔姜噎鸣从青海湖的日月山东迁至今河南郑州,帝上强任命他主管天象,负责日月星辰的观测。在此前后,噎鸣氏与鹳兜氏共同创造了大河村彩陶文化。

    我国的考古学者在河南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残片上,发现了清晰的鹳兜值日徽铭纹,也称鹳兜值日图。在出土的白衣黑彩陶钵上,发现了绘制的在弯月中的多足鸟,这便是噎鸣值月图。彩陶上绘有连续的十二个太阳,证明当时使用的是十二月太阳历。

    这一时期,除了制陶业外,其它的手工业,如制骨业、制石业、冶铜业、制木业、织造业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农业方面,种植的粮食不仅有传统的麦、稻、谷类,还出现了稗子和豆类许多新品种。

    妘上强三十岁即帝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