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85部分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85部分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封刘累为“御龙氏”,命其专门负责王室的饮食,取代豕韦氏。

    此后,刘累便成了姒孔甲的宠臣。不仅一日三餐为他提供上等的饮食,还经常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献策。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三年,刘累养的那两条极其珍贵的龙,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没敢声张,便将龙肉加工成美味食品送给姒孔甲吃。

    姒孔甲吃过后赞不绝口,命刘累以后天天都要做这样的美味给他吃。刘累吓得回到家里赶忙收拾金银珠宝,连夜逃出城去,奔往鲁阳(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

    姒孔甲得知刘累杀龙后潜逃,大怒,下令辑拿刘累归案,以正国法。

    刘累只好隐藏在偏僻的乡间,改姓为范,始为范氏。

    史书上说,后来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氏就是刘累的后裔。

    孔甲二十年(癸丑,前1688),商侯子主癸的妃子扶都在谷熟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子履。子履又名子天乙,也就是后来兴兵灭夏的商汤。

    姒孔甲晚年疏于朝政,醉心于游玩和畋猎,在国中威望下降,臣民多有怨言。各诸侯方国之间离心离德,经常为一已私利而互相攻伐,姒孔甲却无力制止。使许多诸侯国对夏王朝失去了信心。他们常常以年景不佳,天灾人祸等种种理由,拒绝交纳赋税(贡赋),夏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国库空虚。加上内地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国力逐渐走向衰弱。

    国语,周语下说:“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认为是姒孔甲搞乱了夏朝的天下,才导至后四世夏王朝的灭亡。

    姒孔甲五十六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通鉴外纪),卒于帝孔甲三十一年(甲子,前1677),终年八十七岁。死后葬于崤山(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西北),尊号夏王孔甲、后孔甲,谥号帝孔甲。

    姒孔甲在位年表

    前1707(甲午)元年

    前1706(乙未)二年

    前1705(丙申)三年

    前1704(丁酉)四年

    前1703(戊戌)五年

    前1702(己亥)六年

    前1701(庚子)七年

    前1700(辛丑)八年

    前1699(壬寅)九年

    前1698(癸卯)十年

    前1697(甲辰)十一年

    前1696(乙巳)十二年

    前1695(丙午)十三年

    前1694(丁未)十四年

    前1693(戊申)十五年

    前1692(己酉)十六年

    前1691(庚戌)十七年

    前1690(辛亥)十八年

    前1689(壬子)十九年

    前1688(癸丑)二十年

    前1687(甲寅)二十一年

    前1686(乙卯)二十二年

    前1685(丙辰)二十三年

    前1684(丁巳)二十四年

    前1683(戊午)二十五年

    前1682(己未)二十六年

    前1681(庚申)二十七年

    前1680(辛酉)二十八年

    前1679(壬戌)二十九年

    前1678(癸亥)三十年

    前1677(甲子)三十一年

第232章 夏王姒皋() 
在位起讫:公元前1677前1666年。

    生卒年:公元前1730前1666年。

    出生地: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立都: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年号:帝皋元年(乙丑,前1676)。

    夏王姒皋。姓姒,名皋,又名苟,又称昊、帝昊、后昊、昊旻、皋苟、简苟等。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七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三任王姒不降,父亲是十六任王姒孔甲。

    姒皋是夏王姒孔甲的长子,生于帝扃十九年(辛未,前1730),出生在国都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的王宫。他虽然是在宫中长大,却没有继承贵族骄奢逸的恶习,而是从小就胸怀大志,关心国事。他在少年时代就时常出宫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熟悉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对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喜怒哀乐,都十分关注。

    姒皋即位前历经了三代帝王。他三岁时(辛未,前1730),夏王朝十四任王姒扃去世,十五任王姒廑即王位。夏王姒廑晚年时,姒皋才开始入朝为官,但并没有得到姒廑的重用。

    帝廑二十年(癸巳,前1708),十五任王姒廑也死了,姒皋的父亲姒孔甲夺得了王位。这时候,姒皋已经二十多岁了,正值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年华。父王任命他为辅政大臣,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国政。姒皋对父王的一些行径很不满意,曾多次劝谏他,但姒孔甲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也无可奈何。

    孔甲三十一年(甲子,前1677),他的父王姒孔甲去世,他以王长子的身份宣布继承帝位,改乙丑年(前1676)为帝皋元年。

    史记,夏本纪载:“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司马迁认为:由于姒孔甲乱政,天下的诸侯都逐渐叛离夏王朝,有的虽然没有公开反叛,但也心存异志,对夏王朝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

    按照前朝贯例,先王去世和新王即位时,各诸侯国都要派大臣入朝向先王吊唁和向新王祝贺,并向新王进献礼物。而姒皋即位时,各诸侯国很少有人入朝,不要说进献礼物,能够派一名代表前来祝贺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件事对姒皋震动极大,他立志改革弊政,励精图治,重新树立起夏王朝的威信。

    姒皋即位以后,首先纠正了父王执政时所做的一项错误决定,为豕韦氏平反。

    今本竹书纪年载:“(姒皋)帝即位,使豕韦氏复国”。

    豕韦氏是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安阳市滑县东南。因其族人善烹调,自帝少康以来一直担当王宫中的厨师。姒孔甲执政时,因为豕韦氏做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便怀疑其居心不良,罢免了豕韦氏御厨首领的职位,并以欺君之罪进行严厉的制裁,灭其封国,将其族人逮捕,收为官奴。这件事在国中造成很坏影响,许多人都为豕韦氏抱不平。

    当时身为王子的姒皋对此事非常清楚。所以他即位后立刻下令为豕韦氏平反,恢复其族人的自由,令其复国。姒皋的这一决定,不仅使得豕韦氏一族对他感恩戴德,同时也赢得了其它朝中大臣和贵族百姓的赞扬。

    接着,姒皋又对国家的政治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增加了一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政策。积极鼓励农民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支持商业贸易,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的治安和稳定,姒皋还加强了军队建设。他建立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常奋军队,以对付那些反叛夏王朝的诸侯和方国。

    在帝孔甲统治时期,商侯子主癸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几乎控制了整个北方(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和河北省南部)。野心勃勃的子主癸觊觎夏王朝已久,帝孔甲九年(前1699),他突然把国都从河北(黄河以北)的殷邑迁回到河南的谷熟(今河南商丘市东南),锋芒直指夏王朝。因为谷熟位于黄河以南,更接近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如果发动战争,很容易攻城掠地,后方也能及时运送军需物资供给前线。谷熟地处河南东部,靠近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进可攻,退可守,是个便于用兵的战略要地。子主癸在谷熟养兵纳士,扩军备战,积极寻找机会准备向夏王朝发起攻击。帝孔甲去世后,商侯子主癸以为机会来临,但他没想到新王姒皋治国有道,重新赢得了民心,夏王朝的国势复又兴旺起来。他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继续等待时机。

    正当姒皋胸怀大志全力复兴夏王朝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帝皋十一年(乙亥,前1666)秋天,姒皋突然得了急病,大口大口地吐血,经多方救治无效,最终病死于西河王宫。

    姒皋五十四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二年(通鉴外纪),卒于帝皋十一年(乙亥,前1666),终年六十五岁,死后葬在崤山南陵(又称皋陵,今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境内)。尊号夏王皋、后皋,谥号帝皋。

    姒皋在位年表

    前1676(乙丑)元年

    前1675(丙寅)二年

    前1674(丁卯)三年

    前1673(戊辰)四年

    前1672(己巳)五年

    前1671(庚午)六年

    前1670(辛未)七年

    前1669(壬申)八年

    前1668(癸酉)九年

    前1667(甲戌)十年

    前1666(乙亥)十一年

第233章 夏王姒发() 
在位起讫:前1666前1653年。

    生卒年:前1705前1653年。

    出生地: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立都: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年号:帝发元年(丙子,前1665)。

    夏王姒发。姓姒,名发,又名敬、敬发、后发、又作惠、惠发、发惠。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八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六任王姒孔甲,父亲是十七任王姒皋。

    姒发生于孔甲三年(丙申,前1705),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是姒皋的元妃所生,为嫡长子。姒发曾在姒孔甲和姒皋两朝为官。公元前1666年,他的父亲姒皋突发重病死去,他以嫡长子身份即王位,号帝发,仍都于西河,以丙子年(前1665)为帝发元年。

    姒发即位时,由于父王姒皋十余年的努力,夏王朝的威望大大提高,各诸侯国都逐渐恢复了与夏王朝的关系。古本竹书纪年载:“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可见姒发即位时和他父亲姒皋即位时的境况大相径庭,不仅各诸侯国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朝贺,还为新王作歌舞表演。姒发志得意满,目空一切,摆出一付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仿佛他真的是天下的主人,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仆。而事实上他却是一个极为平庸的帝王,在他执政的十几年里,即没有安邦定国的奇策,也没有造福于民的良谋,生活庸庸碌碌,政绩平平常常。他完全靠的是他父王所创下的伟业来满足他自命不凡的虚荣。

    姒发执政期间,夏王朝与南方诸夷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江南夷族的音乐和舞蹈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原地区的。同时中原的文化,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等也传入了南方的夷族地区。双方物质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民族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姒发执政时期,对诸侯和方国的管理已经失控,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完全不听夏王朝的管理,自行其道,为所欲为,逐渐形成了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局面。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商侯子主癸。商侯子主癸是位野心勃勃的诸侯,继续施行对外扩张的政策,不断吞并周边的一些小的诸候国。商族的势力不仅已经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还以谷熟为都向东部扩张。此时,商侯子主癸的儿子子天乙(商汤)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精通文武,足智多谋,成为一位威武的将军。他运用智慧,率军东征西讨,多次击败敌人,成为父亲子主癸的得力助手。

    子天乙的才能和智慧与夏王姒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姒发不学无术却又目中无人,是一个典型的绣花枕头装糠皮外边好看里头空。每天除了吃喝玩乐醉生梦死外,几乎是别无所长。

    姒发四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四年(通鉴外纪),因为过于放纵自己,他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渐渐地病入膏肓,终于大病不起,死于帝发十三年(戊子,前1653),终年五十三岁。他死后遗体葬在后发陵(在今洛阳市境内,具体位置不详)。尊号夏王发,后发,谥号帝发。

    姒发在位年表

    前3825(丙子)元年

    前3884(丁丑)二年

    前3883(戊寅)三年

    前3882(己卯)四年

    前3881(庚辰)五年

    前3880(辛巳)六年

    前3879(壬午)七年

    前3878(癸未)八年

    前3877(甲申)九年

    前3876(乙酉)十年

    前3875(丙戌)十一年

    前3874(丁亥)十二年

    前3873(戊子)十三年

第234章 夏王姒履癸(1)() 
在位起讫:前1653前1601年。

    生卒年:前1671前1599年。

    出生地: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立都: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年号:帝癸元年(已丑,前1652)。

    夏王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亦称桀、夏桀、帝桀。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九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七任王姒皋,父亲是十八任王姒发。

    姒履癸于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他的母亲是姒发的元妃,因此他被立为王太子,成为天子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1653年,姒履癸的父王姒发去世,他即帝位,号帝癸,以已丑年为帝癸元年。

    姒履癸是一位不信鬼神追求自由的帝王,史书上说他“暴虐、嗜酒、好声色”。他即位之初便决定把国都迁回到故都斟寻。这一决定立刻遭到群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仍然是那句老话:“斟寻乃亡国之都!”他们列举了先王太康和后羿、寒浞等亡国的事实,引证少康迁都的原因,劝谏姒履癸改变主意。但姒履癸偏不信邪,坚持迁都,并征调大批的工匠和奴隶前往斟寻,修筑旧都的城墙和建造宫殿。

    帝癸元年秋,姒履癸将国都迁回斟寻。

    帝癸三年(辛卯,前1650),姒履癸认为斟寻的王宫仍然不够气派,便下令在靠近王宫的一座山旁建造更为壮观的宫殿,取名倾宫。

    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三年,筑倾宫。毁容台。”姒履癸为了修建倾宫,在全国征调了大批的奴隶和工匠,并向各诸侯国摊派钱、粮、物资,一时民怨四起,诸侯震怒,整个天下都出现了反常的现象。祭祀用的社神露出了枯木干草,行礼的“容台”无缘无故地倒塌青山变成秃岭,沼泽干涸见底田野里没有禾苗,路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