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95部分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95部分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子更逐渐变得聪明起来,表面上竭力讨好子祖丁,暗中却与一些朝中大臣结成死党,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使人四处寻访江湖游侠和勇士,召入府中委以重用。但是子祖丁对他早有所防,朝中的重权都掌握在他的亲信手里,他甚至连靠近王宫的机会都很少,于是他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子祖丁死后。

    公元前1313年,商王子祖丁病重,子更以入宫探病为由,带两名武功高强的勇士,暗藏利器进入宫中,威逼子祖丁传位于他。子祖丁知道自己的儿子子和不是他的对手,为了儿子的安全,也为了避免王室内乱,他只好向大臣们宣布,传王位于弟弟子庚。传位后数日,子祖丁气恼攻心而死。子更坐上王位,号南庚,以己巳年(前1312)为南庚元年。

    子南庚即位后,王室的斗争更加激烈。他的侄儿子和(子祖丁的儿子)在当地的一些贵族的支持下,经常不服从他的命令,使他很被动。子南庚认为:子和所以敢如此和他对抗,主要依靠的是当地的势力,如果离开此地,他就会孤掌难鸣。因此,他便有了迁都的想法。但是,迁都是一件大事,许多大臣都不赞成。

    子南庚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亲自挑选新都的地址,选中了黄河以南微山湖以东的一处风水宝地,紧接着便调动大批的人力物力在那里修建新都。

    南庚三年(辛未,前1310),新的都城历时三年终于竣工,新都的宫室雕栏玉砌,富丽堂皇,极其豪华气派。商王子南庚将新都命名为奄,也就是奄邑(今山东曲阜市)。接着他便强行逼迫大臣们迁往新都。这是商王朝建国后的第五次迁都。这次迁都十分不得人心,大多数臣民都满腹牢骚怨气冲天,有的人甚至骂娘,咒骂子南庚愚蠢无德昏庸无道。

    子南庚迁都不仅失去民心,而且还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当年十三任商王河亶甲因为躲避山东贵族才迁都于黄河以北,如今他又把国都迁回山东境内,明显地侵占了山东贵族的领地,侵犯了他的们利益。所以迁都后,他不仅使河北邢邑旧都贵族众多臣民不满,也遭到了山东贵族的强烈反对。

    不过,此时的商王朝毕竟与一百年前不同,国库充实,国力强大,还有一支专门镇压叛敌、驱逐外敌、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常备军队。地方诸侯虽有反叛之心,却无反叛之胆,也只好私下里搞一点小动作,比如给他编造一点大臣妻女的花边新闻,让人们骂他无德;给他传播一些在外国人面前丢脸的丑闻,让人们骂他无能;给他虚构点愚蠢无知的笑话,让人们茶余饭后议论他,耻笑他,恶心他,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伎俩,但对子南庚的统治却是十分不利。

    子南庚原以为迁都后会削弱子和的力量,没想到事与愿违,子阳甲(即子和)很快便与地方势力联合起来,这样他就更不敢对子阳甲采取过激的行动了。于是,双方对垒,互不相让,一直持续到子南庚去世。

    子南庚三十五岁时父亲去世,王位被他的堂兄子祖丁夺取。六十七岁时才夺回王位,但坐的并不安稳,提心吊胆地混了六年,七十三岁时一场大病不起。他的侄儿子阳甲乘机发动武装叛乱,率军队进入奄邑王都,攻打王宫,声称要杀进宫去,认无道昏君快快让出王位,否则就杀了他。子南庚吓得面如土色,顷刻间在惊恐中死去。

    子南庚六十七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七年(今本竹书纪年),卒于南庚六年(甲戌,前1307),死时七十三岁,死后葬在商王南庚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南庚,谥号帝南庚,庙号“南庚”。

    殷墟卜辞中,子南庚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南庚在位年表

    前1312(己巳)元年

    前1311(庚午)二年

    前1310(辛未)三年

    前1309(壬申)四年

    前1308(癸酉)五年

    前1307(甲戌)六

第257章 商王子阳甲() 
在位起讫:公元前1307前1303年。

    生卒年:公元前1358前1303年。

    出生地:邢邑(今河北邢台市)。

    立都:奄邑(今山东曲阜市)。

    年号:阳甲元年(乙亥,前1306)。

    商王子阳甲,姓子,名和,号阳甲。又作和甲、殷墟甲骨文作“虎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十九任王。子和的祖父是商王朝十五任王子祖辛,父亲是商王朝十七任王子祖丁,十八任王子南庚是他的叔父。

    子和是商王子祖丁的长子,生于商王沃甲十二年(癸未,前1358)。他的父亲商王子祖丁在位时曾立他为太子,父亲死后本当由他即位为王。但是,就在他父亲子武丁晚年病重之时,他的叔父子南庚以入宫探病为名,带着两名武功高强的侍卫,以武力胁迫他的父王夺取了王位。他因当时毫无防范,没有实力与叔父抗争,只好在朝中屈居为一名有职无权的大臣。但他心中一直不服,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欲重新夺回政权。

    子和夺权的机会终于来临。公元前1307年,子南庚身患重病。子和乘机发动武装叛乱,率领一群武士攻占王宫,逼迫子南庚让出王位。子南庚闻变惊吓而死,子阳甲入居王宫,即王位,号阳甲,以乙亥年(前1306)为阳甲元年。

    子阳甲即位后,对朝中大臣进行了“大换血”,他把那些亲近子南庚的大臣都免了职,重新录用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他的三个弟弟子旬、子颂和子敛,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

    子阳甲排斥异己的做法引起宗族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采用阳奉阴违的方法,与商王子阳甲明争暗斗,使子阳甲的命令很难落到实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朝政出现了混乱局面。

    司马迁说:“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

    由于国内政局混乱,一些夷族方国也乘机兴风作浪,侵犯商王朝的边境,劫掠和杀害商朝的百姓。于是内忧外患把商王朝推向了危险的境地。

    阳甲三年(丁丑,前1304),西方的丹山戎入侵商王朝的边境,边疆告急。子阳甲命令弟弟子旬(盘庚)率军队征讨丹山戎(今山西晋城市东南),经过数月苦战,终于击败了丹山戎,夺取了丹山戎的部分土地,捉获了许多戎人。子阳甲命将捉获的俘虏全部充作生产奴隶,赏赐给有功的大臣。

    子阳甲和许多帝王一样,也是贪杯好色,纵欲无度,他竟然在一个浪漫的夜晚死在了妃子的床上。

    子阳甲五十二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年(今本竹书纪年),于阳甲四年(戊寅,前1303)病逝于宫中,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葬在商王阳甲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阳甲,谥号帝阳甲,庙号“阳甲”。

    殷墟卜辞中,子阳甲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阳甲在位年表

    前1306(乙亥)元年

    前1305(丙子)二年

    前1304(丁丑)三年

    前1303(戊寅)四年

第258章 商王子盘庚() 
在位起讫:公元前1303前1275年。

    生卒年:公元前1339前1275年。

    出生地:邢邑(今河北邢台市)。

    立都:奄邑(今山东曲阜市)。

    迁都:殷邑(今河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

    年号:盘庚元年(己卯,前1302)。

    商王子盘庚,姓子,名旬,号盘庚,殷墟甲骨文作“般庚”。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二十任帝。

    子旬的祖父是商王朝十五任王子祖辛,父亲是商王朝十七任王子祖丁,十八任王子南庚是他的叔父,十九任王子阳甲是他的长兄。

    子旬生于商王祖丁六年(任寅,前1339),是商王子祖丁的次子。子阳甲时被任用为朝中重臣,掌管军队。曾率军西征丹山戎。

    公元前1303年,商王子阳甲得急病突然死去,传位给弟弟子旬。子旬在邢邑即王位,号盘庚。以己卯年(前1302)为盘庚元年。

    子盘庚即位时,国家正处于动乱之秋,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阳甲三年(前1304),子盘庚刚刚平定了西方丹山戎的叛乱,归国后只一年他的哥哥阳甲就死了。这时山东贵族反叛的声音越来越响,而各诸侯国秘密串联,大有与商王族一决高下的气势。他们反对商王朝立都于山东境内,认为这是侵犯了山东贵族的利益。

    山东的诸侯地方观念极强,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商王族,对商王朝的统治十分不利。

    其实这种矛盾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早在仲丁迁嚣时(前1436),商王室与山东诸侯之间的矛盾就已十分尖锐,暴发了“邳、侁之乱”。商王河亶甲为了缓解矛盾才把国都从山东迁出,而子南庚重蹈覆辙再次把国都迁回山东,可谓是引火烧身,自讨其苦。

    子南庚即位后,总结前朝经验,决定再次把国都迁往黄河以北的殷邑。因为那里是先商的旧都,是商族的发祥地,也是最适宜建都的地方。

    殷邑是商侯上甲微于夏王帝不降三十五年(前1770)灭皮氏而建的都城,距盘庚时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子盘庚认为殷邑地势较高,远离水患,又是商王族自己所属的领地,应该是建都的最好所在,况且迁都于祖宗创建的旧都,也一定会得到祖宗的庇护。

    但是他把迁都计划向大臣们一说,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多数大臣和王族苗裔都反对迁都。

    他们说:几次迁都已经把百姓折腾得很苦,如今刚刚安定下来,怎么可以再迁都呢?

    子盘庚便耐心劝说他们,指出此次迁都的重要性。

    他说:“第一,迁都于殷可以缓和王室与山东贵族的矛盾,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团结。第二,迁都于殷可以加强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控制,防止羌人和戎人入侵。第三,可以摆脱洪水的威胁,保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今的王都(奄邑)靠近泗水,如果遇上洪水暴发,就有决堤淹城之险,而殷邑地势较高,都城不会为洪水所困。”

    尽管盘庚再三解释,依然有许多人反对迁都。

    子盘庚是位很有魄力的帝王,他想:迁都的道理我已经和你们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们继续赖着不走,那就是故意捣乱。对于那些存心捣乱的人就得严加惩处,绝不能手软。于是,他经过了认真反复的宣传和动员之后,便以帝王的威严强行下令迁都,对少数敢于违抗者严加治罪。尚书,盘庚中载有他的命令:“(对徒都)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他警告臣民不要轻举妄动,如果有谁胆敢用欺诈和奸邪来煽动闹事,阻挠迁都,他就要严加惩处。对于反对迁都的奴隶,不仅要施以重刑,还要将他们杀死。对于反对迁都的贵族臣民,要将他们降为奴隶,子孙后代永远不许进入新都。

    盘庚三年(辛巳,前1300),子盘庚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率领臣民浩浩荡荡地渡过黄河迁徒到黄河以北的殷邑(今河南安阳市西北)。这是商王朝建国后的第六次迁都。因立都于殷,古人又称商族人为殷人,史称殷商。(商族人称殷人始于夏朝姒不降年间,距离盘庚迁殷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盘庚四年(壬午,前1299),商王朝开始在殷营建新都城,都城由原来的十几平方公里扩展到二十四平方公里,外围筑有高大的城墙,城内分布有王宫区,贵族居住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平民生活区等。同时加强对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的管理,使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司马迁说:“(盘庚)行汤之政,然后百姓安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尊成汤之德也。”(史记,殷本纪)

    子盘庚在迁都后二十几年中,认真施行商汤以德治国的方针,不仅团结了国内众多的诸侯国,也和边远的夷族方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战乱平息,百姓安定,从而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据殷墟甲骨文所见,盘庚时期的农业已经有禾、麦、稻、黍、桑、麻等多种农作物,说明当时的农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老百姓的家中也有了储存的粮食。甲骨文中曾出现“禀”字,就是今天的粮仓。可见当时已经有大量余粮存在,否则不会家家都修建粮仓。

    在农业生产提高的同时,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考古工作者曾在安阳小屯村及其附近的武官村、侯家庄、四盘磨、后岗、苗圃等地,不仅发现了商代的王陵、宫殿和殉葬坑,还发现了石、玉、骨、铜等手工业作坊,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石器、骨器、玉器、铜器等专门的制造行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在殷商的新都出现了我国早期的集市贸易。这种集市贸易主要还是以物易物。在夏商时期虽然有了早期的货币,但并不规范,货币主要是以贵重的金属和玉石来代替,只有那些有钱的贵族才能使用。普通人家还是靠以物易物来交换商品。人们把自家多余的产品拿到集市上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便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商品交换。这种商品交换不仅繁荣了社会经济,也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都有了很大的促进。殷邑这座占地仅有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不仅是商王朝的国都,也成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灿烂辉煌的一页。

    子盘庚三十七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今本竹书纪年),卒于盘庚二十八年(丙午,前1275),终年六十五岁。死后葬在商王盘庚墓(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西北岗),尊号商王盘庚,谥号帝盘庚,庙号“般庚”。

    殷墟卜辞中,子盘庚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盘庚在位年表

    前1302(己卯)元年

    前1301(庚辰)二年

    前1300(辛巳)三年

    前1299(壬午)四年

    前1298(癸未)五年

    前1297(甲申)六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