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之三国-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丁律再审董勇,董勇认为花费了一千多两白银,已经疏通了关系,倒也好说好话,但是其后越审越不对劲,发现丁律竟然拿钱不办事,自己竟然会被别人如此耍弄,认定自己难逃一死的董勇于是大闹公堂,怒斥丁律贪赃枉法,辱及丁律祖宗十八代,问候其女性亲属。丁律受这无妄之灾,大怒之下将董勇打入大牢。
常人受人侮辱,脾气火爆的就行血溅五步之事,更何况丁律可是身为一县县令,又是智弦的小舅子。其火气之盛可想而知,于是下了弄死董勇之心,并呵斥吴墨等人将收受的李氏金钱退还,并判了董勇死罪。
吴墨前去返还金钱,心中本就不喜,又被李氏怒骂,心下更脑,再看李氏衣冠不整,于是起了邪火,这才失去了理智,意图不轨,不过在李氏的挣扎之下,吴墨应该也很快恢复了理智,否则李氏恐怕难逃一劫。其后早在一旁偷听的李伯察觉到了事情有变,吴墨恐怕不敢行不轨之事,于是选择了一个巧妙的时机闯了进来。
在李伯隐晦的宣传下,此事一时甚嚣尘上,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李氏受此委屈,董勇更怒,于是在愤青的狱卒帮助之下,成功逃出了监狱,不过想要逃出青州几乎是做梦,所以董勇前来智弦这里告状。
案情说复杂不复杂,说难也不难,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让智弦不敢忽视。其一,最严重的就是县令竟然有权判人死罪,而且会因为私愤而置人于死地。其二,狱卒竟然会偏听偏信,因为心中所谓的正义、公道,释放被判死刑的犯人,而不是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此事。其三,判人死罪的案子,不、应该说是所有案子案卷都显得杂乱无章,所谓的铁证如山就是一个笑话。其四,一个捕快竟然对辖下的地痞流氓的情况都不清楚!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所谓官匪一家不是空穴来风的,双方恰恰是打交道最多的才对。其五,行贿竟然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了事情,百姓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走关系?
这种种情况无一不说明智弦的统治远没有他所认为的那么美好。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古代,交通不便,因为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消息滞后,思想、观念狭隘,如井底之蛙。而且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士族、宗族等的威望在百姓的心中更高过官府。
这还是智弦一直默默推行改革的结果,十年之功才这么点成效,这让智弦无比的失望。看来必须要让村民开眼界,为自己的势力吸收源源不断的鲜血,保持自己势力的年轻、朝气。不过当前最重要的是对这个青州,甚至天下瞩目的这个案件进行审判。而智弦也有意将这件案子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本案的审判如下:一、县令丁律渎职,判处丁律罢官免职,流放千里,永不录用,赔偿董勇一百两白银。(审判依据见附件一)
二、捕快吴墨,收受贿赂,非礼李氏未遂,剥夺捕快职位,杖责五十、墨刑,流放千里,永不录用,赔偿李氏名誉损失费五十两白银。(审判依据见附件二)
三、狱卒,见义勇为,不平则鸣,其情可佳,但身为狱卒,私纵犯人,触犯国法,剥夺狱卒之职,永不录用,羁押三年以做惩戒,另赏赐白银五十两。(不一一写了,反正也不会真的将依据写上来。)
四、贾老六偷盗不成,造成两人死亡,并攀诬他人,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判处死罪,斩立决。其家三代永不录用。
五、董勇不积极配合官府办案,咆哮公堂,侮辱命官,并令家人对官府行贿,触犯国法,其情可悯,特判羁押一月,没收行贿赃款,并罚款三百两以儆效尤。
六、李氏意图行贿,因此事未成,其情可悯,免除其罪。
七、管家李伯,欺上瞒下,瞒骗官府,私吞主家财产三百余两,判处退还私吞的财物,罚款五十两,并处墨刑,流放三千里,永不录用。
八、李仁,见利忘义,和李伯合谋,私吞他人财物三百两,判处墨刑,流放千里,永不录用。
九、李仁之友,和李仁意图私吞他人财物千两未遂,判处罚款五十两,羁押三个月。
十、捕快……
涉案人员几乎都受到了惩罚,而且每个人的惩罚都有理可依。智弦亲自主持,将案件整理成册,包括案件的审理过程,案件的推断,案件的真实案情,案件的审判依据等等,极其的详尽,然后将此册颁布全州衙门。
skbshge
第240章 国本(上)()
阳光穿过窗棂,映的整个宫殿亮堂堂,却不刺眼。案件卷宗颁发全州衙门之后,智弦也开始着手完善相应的律法,并将刘景带在身边。
“律法完善你做的怎么样了?”智弦询问了一句。
“父亲大人,在一众大臣的协助下,儿臣在律法完善的工作上进展顺利,还请父亲大人指点。”刘景早已将自己编订的律法装订成册,呈递给智弦。
针对案子中暴露的问题,刘景编订的法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死罪审判方面,取消县令直接判决权,想要处死一个人需要郡守批准,并完善了相关程序。防止再出现丁律这样因为私怨判处他人死罪的事情。二是完善了越级告状及不服判决请求上级官府重审的制度。以防止狱卒再私纵罪犯。三是官吏若是自己或者家人身患重病,可以请求官府予以补助的制度,这样就可以让官吏更好的做事,消除后顾之忧。
智弦看了只摇头,刘景脸上的笑意顿时消失了,“还请父亲大人指点缺漏。”
“你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智弦忽然抛出了一个风马不相及的问题。
“孩儿认为应是君明臣贤,政通人和,如此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刘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想象这自己能开辟一个盛世。
“放屁!”智弦都无语了,“你不要看史书看偏了,被围绕在身边的臣子忽悠两句就思想被拐偏了。”
“还请父亲大人指教。”刘景躬身,心中却起了逆反心思,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对的,观看历史上,那个王朝的强盛离得开明君贤臣,离的开政通人和。
“最重要的是军队、风气、制度、金钱。”这是智弦执政多年的感悟。
刘景挠了挠头,军队、金钱还可以理解,这风气和制度是什么东西?
“还请父亲大人悉心教导,孩儿定然虚心学习。”刘景身为儿子,对智弦这个从山窝窝出来,最后夺取了青州的父亲充满了崇拜,他的很多事情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所以智弦说的话他总是会想认真的倾听,至于是否认同则是后话。
“军队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没有军队,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何来的国家。就如我们青州,如果不是我们青州的军队数量足够多,足够强大,名将如云,曹操忌惮的话,我们青州如何会保得住,早就被曹操吞并了,有哪里来的我们这个小政权。”
“是,孩儿记住了,定然注重军队的建设。”刘景点了点头。
“直接说风气你或许不懂,换个词你就懂了,那就是民心!只是民心一词太过虚无缥缈,无从入手,所以我换一个词,风气!”智弦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词,核心思想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想要国家稳定不是要消除所有不同的声音,而是要让自己想要的声音足够大,足够洪亮。”
“你跟随顾渊学习过,应该对人心有所了解吧!”
“是!”
“你认为你能掌控人心吗?”
“不能,只能因势利导!以孩儿的能力,精挑细选可以培养几个死士,但于国并没有大用。”刘景叹了口气,“能力越是强的人,越是桀骜难以控制,心中必有自己的坚持。皆是双刃剑!”
“若是你为君主,你想不想要拥有一批刘铉、顾渊、刘石等等之类的臣子?”
“孩儿求之不得,父亲大人可有办法?”刘景受到历史传记的影响,对于名臣总是有一种收集欲。
“很简单,就是风气!就是核心思想观!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所要做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看到你所要走的道,并聚集同道中人,当然,最好培养或者通过影响,使得整个天下的人都成为你的同道中人,这样你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
“孩儿受教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人心、人性如此,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但弱势的人往往占据有绝大多数,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建立完善的制度,让弱者监督强者,让强者互相制衡,互相牵制,使他们永为臣子,不出现主弱仆强的局面。”
“父亲大人,古来就有规定,王公贵族、官吏不得经商,圣人也视金钱如粪土,这金钱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金钱不重要?你说为什么有王公贵族、官吏不得经商的惯例规定?圣人为何视金钱如粪土?”智弦苦笑了一下,为了刘景能系统的了解知识,给他找了几个儒家、法家之类的老师教导,没想到把他教傻了。
“孩儿不知,请父亲赐教!”刘景躬身行礼讨教。
“拿来主义对你没好处,若不是为了避免势力内部的纷争,让你弟弟和你良性竞争一下倒是真的有好处,你会好好思考问题,追根究底,而不是浅尝辄止。”智弦失望的摇了摇头,“你日后就是一州之主,一个势力的首脑,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逐鹿天下,相比于我直接告诉你我的理解,你更应该自己去思考,不论对错,都是一种进步,也能更好的提升你的能力。这个问题你先好好理解一下。”
“诺!”刘景站在一边蹙眉苦思冥想,不久额头见汗,却依然没有丝毫头绪。
“你晚上就不要出去了,也不要去请教其他人,这个问题你需要自己想出答案。”智弦站了起来,“若是自己实在想不出来就去书房自己翻阅典籍,自己去悟,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来找我。”
“父亲大人,孩儿还有不少要事要办,孩儿……”刘景顿时有些焦急,他确实有不少要事要做。
“闭嘴,你是整个势力未来的掌舵人,在整个势力,数百万子民,数十万臣子的面前,那些你所谓的要事就是个屁,没有想出问题不得离开,也不得私下和其他有识之士接触,若让我发现,有谁暗中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我灭其三族。”
skbshge
第241章 国本(下)()
智弦说一不二,刘景认真对待,真的没有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暗中联系其他老师。而是自己钻入了书房之中,苦苦参悟此事。这一次参悟就好似没有尽头一般,刘景大有皓首穷经的架势。
丁月华不忍,刘晟被支使到外地,刘景也天天窝在书房之中,不再如往日一般,天天有大把时间陪自己,又见刘景整日苦大仇深的样子,心有不忍,于是想帮刘景作弊,不过被刘景断然拒绝。
一眨眼就是十一月,此时捷报频传,智弦派出的三路大军连战连捷,袁家兄弟被彻底赶出冀州、并州,而智弦通过和曹操的协商,以修整兵马为名,在交接了两州之地所有的地盘之后,就返回了青州。而曹操则准备亲自出兵讨灭袁氏的余部,之所以曹操会选择接手,一时因为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他已经彻底掌握消化自己的地盘,并逐渐了强军。
军队虽强,却都是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新兵,所以曹操此举也是想要沙场练兵,训练出强大的铁血之军,到时候才好进一步推进他的计划,否则他倒是很乐意再继续消耗一波智弦的军力。
袁氏兄弟的不少武将战败投降,这些战败的武将有三个选择:一是投降智弦,从今往后为智弦效力;二是投降曹操,只要曹操愿意接受,他们从今以后就是曹操的武将了;三是作为智弦安插的奸细,投靠曹操,作为智弦的内应。
前两个选择才是主流,至于第三个选择,智弦完全是随手布置的一个闲子,甚至连将来是否会启用还是弄假成真都不知道。曹操倒是大肚,收下了不少袁氏的降军,而且其中还有不少得到了重用。
在瑞雪之中,出征在外的大军返回了青州,智弦大笔一挥,给他们探亲假,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并下发了不少赏赐,及一些物品,让他们带回家,一家人团聚过一个好年。
军人的家里过的其乐融融,但是智弦的府邸之中却显得有些冷清。丁月华和智弦闹矛盾,加上要养新生的女儿,所以不再和以往一样,老爱往智弦身边腻歪。沉浸在书海之中数个月,依然没有给智弦答案的刘景,脸上却少了焦虑和愁绪,反而多了平静和镇定,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
不过这个冷清很快就得到了些缓解,因为刘晟回来了。
以往为了防止有心人说自己有意和刘景争夺继承人的位置,刘晟下意识的会疏远智弦,如今刘晟已经被贬到外边,反而放弃了这个忧虑,在外面又开了眼界,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反而很是亲近智弦,和智弦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向智弦请教,让智弦参谋一下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提供一些建议。
刘晟回来三天后,在一个智弦和刘晟下这围棋消遣的时候,刘景前来。
“孩儿见过父亲大人,二弟。”
“见过大哥!”刘晟也起身回礼。
“都坐吧!”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互相残杀,争夺皇位智弦很高兴,至少可以避免历史上那残酷的父子、兄弟相残。
刘景在旁观位子上坐了下来,“父亲、二弟好雅兴!”
“你不在书房跑到这里,是我问你的问题有了答案?”智弦乜了刘景一眼。
“是,孩儿有所悟!”刘景恭敬的行礼,“多谢父亲大人的指点,那些教导孩儿的师傅虽然知识渊博,但是眼界却不够高,他们所思所想皆是臣子之道,而非君王之道,孩儿受起影响,差点被局限了眼界。”
“哦,说来听听!”智弦终于起了兴趣,放下了棋子,不再下棋。而刘晟亦兴致勃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