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这样读资治通鉴 >

第23部分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3部分

小说: 这样读资治通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

    必须指出,苻坚宽大的对象都是部落首领级的人物,苻坚显然希望通过大限度的妥协,达成氐族内部以及北方各少数族群的高层的团结。殊不知,儒家所谓“仁”,是对下层大众的一种姿态和安抚;在内部高层,正确的做法一贯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有可能成为身边的赫鲁晓夫,就越要保持革命警惕,睡觉的时候也都要睁着眼睛。苻坚的政策导致“谋反无风险”,结果当然是:“『乱』何自而息哉!”在江左是士族共和的局面,在北方,苻坚也寻求一种部落首领共和的局面,华夷不约而同地采取同样的政治路线,这是不是一种所谓时代『潮』流?

    苻坚面临的政治难题就是必须以少制多,依靠少数氐族人统治其他族,他把氐人十五万户“使诸宗亲各领之,散居方镇,如古诸侯”。这样把本已是少数的族人分散到各地做金字塔的顶部,一是在政治上彰显了民族不平等,二是在军事上很难集中有生力量。

    以少制多也是必须两手都要硬,蒙古人军事力量强大,统治多数汉人近百年;满族人先凭军事力量制伏汉人,然后借助汉族的文化意识形态,遂成中国历史上较长的朝代之一。苻坚面临的问题似乎比蒙古人、满人更复杂。苻坚没有蒙古铁骑和满洲八骑这样核心的军事力量,主要还是由于人口稀少,而且分散。没有核心,依附的力量就容易脱离组织;苻坚也没有时间坚持长期汉化,或许他个人的打算是先统一全国以后,在消灭了江左这个强悍的文化中心以后,再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有东晋政权的存在,苻坚的文化统治力是无法建构起来的,对北方的汉人也无法进行组织整合。

    北方胡族军事强文化弱,南方汉族文化强军事弱,对于北方胡族来说,快刀斩『乱』麻,尽快消灭有文化优越感的南方政权,是战略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这也可能是苻坚力排众议执意南征的原因,在南征问题上苻坚是少数派。

    脱离自己的干部和群众,有时是因为刚愎自用,有时是因为高瞻远瞩,革命领袖天马行空,革命群众紧跟不上,往往就是历史悲剧的原因。

    苻坚和很多老板一样,在这样的重大事项上必须表现出民主作风,他对大家说“诸君各言其志”。但他内心却认为:“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领导同志征求意见,其实根本不在意意见本身,而在于同志们的态度。

    晋武帝司马炎平吴时,反对派的意见也占上风,赞同的也是极少数,以至于这方面的讨论都在“地下”进行。苻坚最在乎的是阳平公苻融的意见,因为苻融是南征主帅的最佳人选,不料苻融也是反对派,平吴时反对伐吴的贾充也是主帅,这是个有意思的前后呼应。

    苻融认为:“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苻融还指出:“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苻融的说法是王猛意见的重复,更像是后来历史学家的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正确的意见需要代言人,史家选择苻融作为伐晋主帅又作为正确意见的代言人,可以让正确更正确。

    苻融还说:“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王景略是时代强人王猛的字,苻融祭出苻坚最信任的王猛来说事,应该是最给力的劝谏了。王猛确实在弥留之际劝苻坚不要动南边的心思:“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后代有史家解读为王猛终究是汉人,对“亲爱的祖国”怀有眷眷之情,其实这也是对应后来历史情境的说法。王猛也好,苻融也罢,都是亲自『操』盘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后方的隐忧考虑得更多一些。领袖容易冲动,也应该冲动;管理层常常冷静,也应该冷静。

    赞成苻坚南征的是鲜卑人慕容垂,这是苻坚“头脑发热”的反证。慕容垂建议苻融建混一之功,并劝苻坚“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慕容垂支持苻坚南征是不是阴谋?我看未必,我倒认为慕容垂当过老板,思维上容易和苻坚沟通,“定于一”以后再做削平反策的工作,这是大战略,也是被后来历史证明正确的路线图。苻坚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后来失败了,原因可以再详细检讨,但不能把这个思路正确的内核推翻掉。

第60章 淝水大战之侵略的正当性()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七年(公元382年)

    坚锐意欲取江东,寝不能旦。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刘禅岂非汉之苗裔邪,终为魏所灭。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耳!”

    苻坚的核心成员苻融说: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是不行的,江东乃中华正统,是中国主权的唯一合法代表,所以我们这些蛮夷是不能侵犯他们的……总之,侵略也需要正当『性』和合法『性』。

    执政需要正当『性』和合法『性』,在古代要求低一点,在现代要求高一点;在中国要求低一点,在其他地方要求高一点;在独裁国家要求低一点,在民主国家要求高一点……但不管怎么样还是有要求的、有条件的,当皇上和当总统都是有条件的,谁都不可以无条件地统治别人。

    与之对应,侵略或推翻一个政权也需要正当『性』和合法『性』,在古代叫“师出有名”。只要我是吊民伐罪,对方再伟大光荣正确,也要让他转型为独夫民贼,中国古代的这种原始民本主义,从本质上彻底粉碎了万世一姓的梦想。从程序来讲,源自内部的革命暴动,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成王败寇”,打下来的江山坐起来最自信,因为最具正当『性』和合法『性』。

    当列国并存尤其是华夷并存的时候,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就复杂一些,当蛮夷侵犯华夏时,这个问题确实很考验人。苻融主动放弃自己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这一方面可能是史家们的笔法;另一方面,也可能确实是当时苻氏集团内部的一种意见。奴『性』不仅深植入汉人的心智之中,也深植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心智之中,中国文化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培养了中国人的奴『性』,久经奴役,痴心不改。

    苻坚对苻融的观点提出了抗辩,他说:“所谓正当『性』、合法『性』,‘惟德之所在耳’。人权高于主权,所以,江东是可以打一下的。”

    正统和主权一样,本来都是“惟德所在耳”,但是后来权力异化以后,就把这些东西变成独裁专制的防火墙,用于防范正当的批评和干涉。自美国入侵(且按新华社的标准用词)阿富汗、伊拉克以来,以及现在多国对于利比亚的军事干涉,关于“主权”、“人权”谁高谁低的争论就不断。姚明和潘长江谁高谁低一目了然,主权和人权谁高谁低则需要认真关切有关各方的真实表述以后才能辨别。

    主权是什么东东?主权就是主人的权利。在现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主权在民”,绝大多数国家也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把这一共识写进各自的宪法。比如我们的宪法里就有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国民不能直接掌握权力,必须要托管和授权,把权力交给政党或其他类型的执政团队,当然有人也就当仁不让,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主人的权利有些是明摆着的,比如领土之类;有些权利比如管理国家的事务权,是托管给仆人的,“领土完整”和“内政”是主权的重要构成部分。领土以及领土之上的文明遗存特别是这块土地之上的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个层面的主权和人权实际上是相等的,都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但是国家事务管理权,也就是所谓内政,却是可以分好坏优劣的,如果仆人不把主人当人,邻居要干涉,不管他出于普世价值还是“亡我之心不死”,干涉都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如果一国『政府』屠杀本国人民,像卡扎菲『政府』如果以“惟德之所在”的标准判断,这个『政府』的所谓“内政”就不应该是利比亚主权的一部分了。联合国关于利比亚的1973(2011)号决议,其实是承认了国际社会干涉利比亚内政的合法『性』。

    内政是主权的一部分,但不等于主权的全部;『政府』是祖国的一部分,也不等于祖国的全部。

第61章 淝水大战之一头雾水()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淝水大战之前,处在上游的桓冲先发动了对长安、襄阳等地的攻势,而且还颇得手。苻坚在战略大进攻之前,不得不调兵遣将回击南来的进攻。这个形势感觉很诡异,苻坚虽然击溃了桓冲的进攻,但分散兵力防范是必需的。

    桓冲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激怒了苻坚,当然也为他南征提供了舆论条件,减少了苻氏集团内部的争论。苻坚于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十丁抽一兵,这种程度的动员可以讲是地动山摇,会改变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苻坚的组织系统是什么时候崩溃的,需要仔细地从史书中寻找关节点,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苻坚集团的崩溃不是在淝水时“引兵少却”的时候才开始的。

    苻坚在战争初期相当自信,他命令人在长安建设高干别墅区,为孝武帝司马昌明、谢安、桓冲等安排好了住处,当然职位也都安排好了,政协委员国务参议文史馆员等等都虚位以待,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从开春动员到八月起兵,苻坚组织了六十万步卒,二十七万骑兵,“旗鼓相望,前后千里”。这个样子像足曹『操』失败的那一次,和司马炎成功的那一次不太像。结果不确定、利润没保证的情况下,老板就启动大项目、开始大投入,不太符合中国的投资环境哦。

    大战前夕,在苻坚这一边,凡是本族的高层都忧心忡忡,凡是异族的统战对象都居心叵测,这是历史文本给我们的读后感。

    在东晋这厢,表面上相当紧张,实际上相当安逸,史家用的是反衬笔法,戏剧效果蛮好。大兵压境,形势紧迫,怎么表现主帅舒服安逸,那就是让他耍起。前方的主将谢玄很紧张,一脸黑线,一边喊“不好了,不好了”,一边急匆匆跑来,问主帅谢安:“计将安出?”

    谢安轻裘缓带——当然八月天不能穿皮袍,我的意思是谢哥哥他一身休闲服,把谢玄带到一处别墅,他们这一级的干部允许别墅多二『奶』多豪车多,俗称“许三多”。谢安慢悠悠地对谢玄说:“听说苻坚这丫在长安为咱修了别墅,不知道档次怎么样。今儿没事,咱们下盘棋,拿我这栋别墅当彩头。娱乐第一,战争第二。”

    谢安的这盘棋从战前下到战后,在大后方遥控指挥的谢安,其实在战争开始以后就没有再做什么,在当时的通信交通条件下其实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赌运气,他除了等等只能等等,等等前方传来的消息。

    谢安能够大名垂史册,主要是他等待得有水平。一般人焦虑地等待,谢安则安逸地等待,起码是表现得相当安逸十分安逸绝对安逸,看来下棋是掩饰焦虑的最好方式之一。这一天和前一天、前前一天一样,谢安和朋友一边下棋一边等着战报。战报终于来了,谢玄等在淝水大败秦军,谢安不动声『色』地把战报看完,又不动声『色』地和朋友继续下棋,朋友问:“怎么样?”谢安不动声『色』地说:“小童鞋们已经破贼。”

    棋下完了,谢安向内室走去,过门槛的时候,因为脚步过急,把木屐下面的齿撞到了门槛上,齿为之折——再不动声『色』下去我们就得怀疑他有老年痴呆症了。

    我们回头播放战场战况:进入冬季十月,苻坚大军攻到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胡彬一部逃到寿阳以北的硖石,并报告粮食没有了。胡彬的报告被截获,苻融报告了苻坚,苻坚脱离大部队,带八千骑从项城来到寿阳,并派一个叫朱序的降臣做说客,劝谢石、谢玄投降。这位朱序心怀故国,反而劝谢石等趁苻坚大军未集齐以前,乘势进攻。谢玄派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率五千兵进击,击败秦将梁成,苻坚、苻融登寿阳城头见晋兵部阵严整,遂有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之感。

    苻坚的大队人马还在集结中,但大决战的阵势已在淝水两岸摆起了。谢玄传话给苻融说:“哥们儿,你们离河岸也太近了,拜托靠后一点,让我们过去有个落脚处咱们才好开练啊!”

    苻坚的将军们一致认为:“我们人多,就这样靠着水堵着他们。”

    苻坚不这么认为,因为苻坚熟读中国兵书,兵书都讲“半渡而击”,就和现在所有的股票投资书都讲“逢低吸纳”一样。苻坚说:“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