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是拓跋寔的遗腹子,五岁起就随母亲逃亡,叔叔不疼,舅舅不爱,但是他十六岁就复国,出道早,成名早,属于少壮派政治家。在南边,司马元显也是少壮派。他们都是华丽丽的“五道杠”。江山代有人才出,玩完一代又一代。
拓跋珪早年有人主气象,晚年(其实他才活了三十九岁,但在皇帝位二十四年)就是高纯版昏君模样,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年轻人,后来被专制文化彻底文化了,后来变成一个疯狂的人,残暴的人。专制体制的受害者不仅是平民,也包括皇帝本人。
拓跋珪南巡至高邑,见到了王猛的孙子,喜曰:“王景略之孙也。”拓跋珪于是任命王猛的孙子为本州中正。知道搜刮人才永远比知道搜刮钱财来得有档次,这叫上道。
拓跋珪有一次问博士:“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
这一问一答,绝对都是高水平,可以入古今中外箴言录,和“知识就是力量”之类一样,做成标语牌挂在小学教室的墙壁上。
不过皇帝喜欢读书,不用花钱上网团购,“命郡县大索”即可。盗书不算盗,抢书也不算抢。
拓跋皇帝读了书以后有什么效果呢?
拓跋珪有个心腹大臣叫张兖,瞧这名应该是汉人。拓跋珪向他咨询中州人才,他推荐了卢溥和崔逞,珪皆用之。
拓跋珪围中山,打不下来,接着就是军粮问题,拓跋珪问计于群臣。御史中丞崔逞回应说:“桑椹(shèn,同葚)可以佐粮。飞鸮(xiāo)食椹而改音,诗人所称也。”
百度说: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鲜果可食用,味甜汁多。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每年4月至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可食用或『药』用。
桑树树龄长,可活数百年,在古代北方应该是广有种植。拓跋珪采纳了崔逞的建议,但是他读过经典了,领导同志一旦讲箴言读经典,就有文化了,就能听出文化人的弦外之音了。
《诗经·泮水》有“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意思是“猫头鹰这只坏鸟,只要吃了我们文明之邦的桑葚,也会叫得好听起来。这是文明的力量啊!”(葛优在电影《不见不散》中装瞎子时有句台词“这是爱情的力量”,最后一句要用这个感觉读才行。)
拓跋珪一听,这帮臭读书人,骂我们是坏鸟!于是“心衔之”。你看,皇帝一读书一有文化,就是这样的结果。锐圆哥哥发现,只要皇上对你“心衔之”,那就是小鞋管够小命难保。
雍州刺史郗恢写信给魏国常山王拓跋遵,信中有“贤兄虎步中原”的字样,这里“贤兄”指的是拓跋珪,拓跋珪看了不高兴,让张兖、崔逞回信怒斥郗恢为什么不用“尊敬的大魏皇帝陛下”来称呼他。这俩哥们儿倒霉催的,又在回信中用“贵主”称呼东晋的皇帝,拓跋珪这回真生气了:“命汝贬之,而谓之‘贵主’,何如‘贤兄’也!”于是赐崔逞死去吧,贬了张兖的官,张不久也死了。
两国对立,往来书信中称“贤兄”不算失礼,称“贵主”也是平常的客气,就和我们今天问贵姓一样,但是拓跋珪不这么理解,他认为老子一旦做了皇帝,这是天下的老大,帝王人格一旦形成,接人待物全是蛮霸心态。
自卑防范的心理,包裹强悍无比的权力,读点书又没有读通读透,以自己为神圣不可侵犯,视百姓甚至左右如同草芥,这就是帝王人格或者权力人格。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大小官员包括体制内的其他人士天雷滚滚,雷语惊人,无他,就是全中了权力人格的蛊毒,都是在自家单位当小皇帝久了,不会说人话了,也不会按正常人思考了。
第73章 孙恩起事()
安皇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
孙恩因民心『骚』动,自海岛帅其党杀上虞令,遂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兵守诸津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郡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谢道蕴,奕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唐杜子恭。而子恭有秘术,尝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当即相还耳。’既而刀主行至嘉兴,有鱼跃入船中,破鱼得瓜刀。其为神效往往如此。”
以上是《晋书》对孙恩出身的介绍。孙恩是孙秀的后人,孙秀是“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撺掇司马伦篡位登基。孙家是“五斗米道”世家,当官可以世袭,解释经典可以世袭,唱戏做贼也可以世袭,传播民间宗教更可以世袭。这叫世家出身自会三分。
传播民间宗教或者邪教最好要会一点魔术,魔术的真谛是障眼法,把真相掩盖,让你对虚幻“眼见为实”。可以想象,如果魔术师刘谦之流穿越到古代,绝对大教主一级的人物。在中国,障眼法(『迷』失真相)是搞政治的基本功,中国是一个政治魔术极其发达的国度。
孙恩的叔父孙泰是魔术高手,这在当时民智水平很凹的时代是相当蛊『惑』人的。孙恩发动民变,是农民起义还是群体事件,定义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对体制和社会的冲击都是十分的。
“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以西皆豫州所专,京口及江北皆刘牢之及广陵相高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吴而已。”也就是说其他地方都被方镇藩臣把持,朝廷法令能推行的地方仅仅是三吴,而这一地区很快被孙恩占据了,盗贼蜂起,人情危惧,维稳的“鸭梨”(压力)那是相当的巨大。
会稽内史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们家也有家传宗教,叫“天师道”,呵呵,这是一个人人都有信仰的时代啊!孙恩用的魔术是骗别人,王凝之的魔术是骗自己,王凝之对左右的人说,我已经借鬼兵把守各处要道,每处都有数万名啊。呵呵,这哥哥以为自己是指环王呢。
鲁迅讲:“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王凝之的老婆叫谢道韫,她是大世族谢氏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有一次谢安和子侄们开party,恰好下大雪,谢安发问:“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对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马上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由此一句跨入才女的行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用“咏絮才”来形容林黛玉,其实谢姐姐是文武双全,老公请鬼兵不到被孙恩执而杀之,谢道韫“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名门才女,武功了得,和《『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有一拼,只不过嫁的人不是靖哥哥。
孙恩在帝国腹地、士族高尚区实行了彻底的革命恐怖主义,阶级仇是最强烈最持续的仇恨,贫富分化阶级对立,有了阶级觉悟的穷人对富人的仇恨比杀父夺妻更有甚之,因为贫困对他们的煎熬也是强烈的持续的。『毛』泽东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其实是阶级怒火一点就着,贫富不均之下,暴力是最容易触发的,而暴力一旦启动,扩大化就是必然。
孙恩的阶级革命也是草木被刃,石头过火,“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什七八”。把县官抓起来炖成汤,让他们的妻子喝,不肯喝就肢解之。孙恩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大士族在三吴经营百多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阶级革命能『荡』涤一切,暴力怒火会吞噬一切,革命家鼓吹“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用《红楼梦》贴切的形容叫“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用重庆话讲叫“洗白”。
贫富悬殊导致阶级仇恨,阶级仇恨导致暴力革命,这个逻辑中国人最明白最熟悉。对权贵们讲不要太过分,没用;对愤青讲不要太暴力,也没用,中国一到大动『乱』大革命的前夜,整个社会充斥着的是一种无力感,深刻的悲哀就在这种无力之中,这就是中国的命运。
第74章 孙恩之乱的受益者()
安皇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
玄自谓有晋国三分之二,数使人上己符瑞,欲以『惑』众;又致笺于会稽王道子曰:“贼造近郊,以风不得进,以雨不致火,食尽故去耳,非力屈也。昔国宝死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谓之不忠。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尔来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祸。在朝君子皆畏祸不言,玄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元显见之,大惧。
孙恩起义对腐朽的东晋是“土崩”级的打击,在和官军的对抗中,孙恩每次失败就退到海上,以海岛为根据地,这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还是少见。农民起义一般都把革命根据地建在统治者薄弱的环节,穷乡僻壤三不管地区,但是一般都是上山打游击的为多;海盗式的、以大海为根据地的好像只有孙恩。
孙中山的同盟会也是以海外为基地,当然和孙恩的情况大不相同了。近现代以来,凡欲和执政当局对抗者,都得把根据地放在海外,造反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冷兵器时代结束,占山为王就成过去式,『共产』党之工农红军是个特殊的例外,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没有苏联、没有日本入侵以及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红军是撑不下来的。
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都有特殊的国际背景,主要是二战中大国的支持。战后凡是拿着红宝书上山打游击的,鲜有成功的例子。
二战以后,现代国家对国内的激进分子和各式各样的反『政府』活动越来越有包容『性』,传统国家的官民对抗也把战场摆到了城市的广场,最严重的形态就是体制内的军人发动军事政变,传统的武装起义很难『操』作了,除了贩毒分子,有政治诉求的激进分子都渐渐下山了。
中国发生『骚』『乱』动『乱』以及战『乱』的可能『性』都存在,这些年社会矛盾有累积激化的趋势,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已经没有梁山也没有井冈山了。
孙恩之『乱』发生后,朝廷派谢琰和刘牢之围剿。谢琰是谢安的儿子,基本上还是士族帅和北府军将领的组合,谢琰能力一般,和孙恩交手后失败,最后被部下所杀。谢琰一死,对付孙恩就由刘牢之全面负责,刘牢之基本上遏止了孙恩的攻势,他手下的参军刘裕更是神勇,孙恩破坏了体制既有的秩序,成了新势力出人头地的踏脚石。
中国历史上n多次的起义也好暴动也好,革命前浪基本上都是死在沙滩上,更多的情况是为旧体制内中的新生力量提供上位的舞台,只要有革命,就会有炮灰团。
2011年辛亥革命是热点话题,革命打倒了清朝贵族,成就了原来体制内的北洋系,更早的太平天国也一样,成就了湘军、淮军……包括苏联解体和东欧变革,最后好位置也都是卡在原『共产』党体制内的官僚手里,特别是独联体国家,后来的总统都是省委书记级的。
孙恩之『乱』的另一个受益者是桓玄,孙恩在东边闹,打破几大士族东西平衡的格局,桓玄趁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革命的本质是调整利益格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革命的利益在前面英勇地牺牲了,你是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还是冷静地观察思考,动用一切资源在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遇暴力革命,不要轻言献身,你丫伤不起。
第75章 打胜仗不如跟对人()
安皇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
玄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其至矣!”刘敬宣请归谕牢之,使受命,玄遣之。敬宣劝牢之袭玄,牢之犹豫不决,移屯班渎,私告刘裕曰:“今当北就高雅之于广陵,举兵以匡社稷,卿能从我去乎?”裕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何无忌谓裕曰:“我将何之?”裕曰:“吾观镇北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若守臣节,当与卿事之;不然,当与卿图之。”
于是牢之大集僚佐,议据江北以讨玄。参军刘袭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牢之惧,使敬宣之京口迎家;失期不至,牢之以为事已泄,为玄所杀,乃帅部曲北走,至新洲,缢而死。敬宣至,不暇哭,即渡江奔广陵。将吏共殡敛牢之,以其丧归丹徒。玄令斫棺斩首,暴尸于市。
北府兵将领刘牢之曾祖父刘羲,“以善『射』事武帝,历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武干,为征虏将军”。所以刘牢之是武官n代。
我们现在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等,当时的士族亦然,有大士族、中士族、小士族,王谢郗桓等是一级士族,像刘牢之这样的应该也是士族,只不过等级差一些,属于泛士族。利益集团也是呈金字塔结构的,从皇帝到胥吏、乡绅分n多级,但是其中有几个层级是很关键的,台阶很高,一般人终其一生也爬不上去。现在也是,比如在地方从处级到厅级是一个槛,部队从校官升少将就是一个槛。在不超过一定年龄的情况下达到省部级,这才敢做政治明星梦。很多官员到一定时间就知道升迁无望了,也就不作他想,就想着在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再捞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