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这样读资治通鉴 >

第35部分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5部分

小说: 这样读资治通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氏子孙为了躲避迫害,逃亡至敌国乃至敌族,就算有不该不妥之处,尚在建康的恭帝司马德文没有道理替他们承担汉『奸』罪名啊。

    刘裕杀司马氏,完全是不自信的心态使然。身处士族门阀政治的氛围之中,出身贫寒的刘裕心底里多少有些自卑,自卑不自信,对政权能否稳定总持有一种恐惧感,所以心态很难宽容。正因为有“窃取”的心理,所以才会用杀掉“失主”来消解心理压力。

第96章 后记() 
东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时代。皇帝还在,但是权力不在,权力也不是掌控在外戚抑或权臣个别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几个大家族手里,传统历史学家称之为“门阀政治”。他们共荣共存,虽然有矛盾斗争,但两千年来皇帝统治下动不动就诛灭九族的事却很少发生,这可能更符合“封建”的原本定义。

    门阀制度并没有制约皇帝专制,只是把一个人的专制稀释成为几个利益集团的专制,这种专制本质上讲还不如一言九鼎的专制,当时东晋皇朝对内对外都缺乏组织动员能力,社会更混『乱』,人民更痛苦,所以我在书中讲道:“皇帝不专制,人民很遭殃。”

    正因为经历了两晋南北朝的大混『乱』,所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有利于国家稳定”就成了中国人的历史共识,中国怕『乱』,一『乱』首先是老百姓遭殃,遭殃最彻底的也是老百姓,所以我认为维护稳定有深厚的心理沉淀。

    历史学就是穿越,要真正读懂中国人,读懂中国政治,必须读懂中国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写了好多年了,一开始总担心这样写下去没有话说,但是我个人体验是,生活在当下就永远对历史有新感受,我愿意把这种感受和读者分享,特别是年轻的读者。

    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对我的支持鼓励,特别是编辑李莉大姐,像老师一样盯着我,让我不敢偷懒。

    2011年12月16日
://201700 。
手机阅读请点击://2017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