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调治190问 >

第37部分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调治190问-第37部分

小说: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调治19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16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补的原则是什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有“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医药治病,也同样适用于进补,可以说是进补的基本原则。通常进补时,要根据进补对象不同的身体状况分别采用各不一样的进补方法。此外,还要区别进补对象的体质是阴虚、阳虚等。阳气虚弱者,应给予甘温益气之品,使阳气旺盛,而对于*亏损者,则要用厚味之补益精血之品,使*充足。在选择滋补性食品时要有所区别,不能混淆,如阴虚火旺与阳气不足者虽都可用补法,但前者宜清补,可选用诸如百合、鸭蛋、牛奶、莲子、冰糖等,而后者宜温补,可选用诸如龙眼肉、海参、羊肉、荔枝等。辨别疾病的性质对进补来说也十分重要,如病属寒盛者宜给予温热食物,如干姜、羊肉、红糖等;病属热盛者宜给予清凉食物,如西瓜、鲜藕等;若伴有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则要以消食为主,可给予山楂、白萝卜之类。总之,进补不局限于吃补品,凡是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调养都是进补。“秘者,通便谓之补”,意思是说便秘的人通大便也是一种进补的方法,就是这个道理。

    skbshge

16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补禁忌有哪些?() 
就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忌无虚滥补、忌虚不受补、忌守药待康。无虚滥补不但徒耗药物,浪费钱财,还会导致阴阳失调,正常的脏腑功能受到扰乱,所以进补时必须明辨虚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之殃。有一些虚弱患者在服用补品和补药后,病症不减反而加重,或出现口干、舌燥、失眠、腹胀、嗳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患者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已不健全,而补血、补阴之品(如阿胶、老鳖等)多滋腻碍胃,不易消化吸收,容易滞留胃肠而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另一种原因是补不对症,阴虚者盲目用温热补品,使原有的阴虚症状加重。因此,必须根据体质选用适当的进补方式,或清补、或平补、或温补等,同时还要注意消化功能,不能伤胃碍胃,否则虚不受补,适得其反。一个人患病之后,要想恢复健康,光靠服用补品和补药是不行的。身体虚弱,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后天失养引起的,如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等,因此体虚者除了进补之外,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精神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胜似高级补品、补药,守药待康是不可取的。

    skbshge

163。进补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何好处?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 
进补是为了调养身体,补益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根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具体情况之不同选用适宜的进补方法进补,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补能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疾病早愈。现代研究证明,有些补品、补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慢性支气管炎经常感冒和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补一些补气的黄芪粥、黄芪气锅鸡之类就能减少其感冒和发作次数;在慢性支气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注意进补和调摄,能控制病情,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预防其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展。同时补品和补药能改善人体内分泌的状况,调节机体代谢,从而强身健体,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进补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有好处,其前提是必须进补得法。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呢?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应做到根据身体虚弱程度、体质状况、自觉症状及服食方法是否方便而定。虚弱症状明确的,宜选用药补,因为药补功效确定,补力较强,见效相对较快。对于没有明确虚弱症状且希望通过进补强身者来说,补药终究是药,此时选用食补更为合适。老年人、小儿及消化功能低下的人,可选用粥补;阳虚畏寒的人、善饮酒者或需借助酒性使药力散布全身者,可选用补酒;久病体弱、气血不足等精气大亏的人,可服食滋腻厚味的食物进行调补。补品和补药各有特性,有些病症只宜于某一食物,有些病症却非某一补药不能奏效,必须分别选用。例如,怕冷、手足不温者,服用羊肉、龙眼肉、红参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食疗为宜;而气阴两虚、口渴、咽燥、干咳、疲乏无力者,服用西洋参、百合可补气阴,其效果较好,以药补为主。进补应以服用方便为好,在家休养者可将各种补虚食物制成点心食用,或佐餐食用;而坚持上班或出差远行者,则以服用补虚之中成药或保健补品比较方便。

    skbshge

164。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令如何进补?() 
冬令进补是民间传统的进补习惯,那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令应该如何进补呢?中医学有“冬藏精”、“秋冬养阴”的理论,认为冬季是进补强身的大好季节,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热能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而且冬至起九,正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进补,萌育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直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另外,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恒定,就需要消耗体内较多的热能,加上冬季人们的食欲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就相应提高。这种“需求矛盾”在中老年体质虚弱和慢性病患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对“补”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人们喜欢“冬令进补”,并将其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冬令进补”最好先作“引补”,即“底补”。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可根据体质的需要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大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用羊肉加生姜和大枣炖成生姜羊肉大枣汤等。在此基础上再辨证服用补药,可增强滋补效力,且不易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冬天气候寒冷,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冬令进补一定要在疾病缓解期进行。若在进补的过程中出现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应停止进补,及时服药调治。因为,许多补品具有止泻、止汗、抗利尿作用,服后不利于病邪从大小便或汗液排出,有恋邪的弊端,所以应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调补。在进补时最好不要吃生冷或过腻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补品或补药的吸收。

    skbshge

165。何谓药膳?药膳是如何分类的?() 
(1)药膳:是天然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食疗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比普通食品更优越,它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烹调技术为手段,具有药食兼备的特点。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强身为目的。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适当的饮食对疾病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对于无病之人,药膳还可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2)药膳分类:分类方法较多,通常是按原料的性质和制作方法分类的。常用的药膳类型有米面食类、菜肴类、粥食类、糕点类、汤羹类和蜜饯类等。

    ①米面食类。米面食类是以米、面粉为基本原料,加入适宜的天然药物,制成的馒头、面条、米饭、汤圆、包子、馄饨等各种饮食。

    ②菜肴类。菜肴类是以菜为基本原料,加入适宜的天然药物,制成的冷菜、蒸菜、炖菜、炒菜、榨菜、卤菜等各种食品。

    ③粥食类。粥食类是以米、麦、豆等为基本原料,加入适宜的天然药物,如枸杞子、山楂、百合等,煮成的半流体饮食。

    ④糕点类。糕点类是按糕点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药膳,其花样繁多,如茯苓饼、栗子膏、核桃酥等。

    ⑤汤羹类。汤羹类是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为主,加入适宜的天然药物,煮、炖、煲而成的较稠厚的汤液。

    ⑥蜜饯类。蜜饯类是以植物的干、鲜果实或果皮为原料,经药液煎煮后,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而制成。

    skbshge

166。药膳有哪些烹调方法?() 
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和日常饮食一样,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炖法、熬法、烩法、汆法、焖法、烧法、蒸法、煮法、卤法、炸法、炒法、熘法等。

    (1)炖法:是将天然药物和食物同时下锅,放入调料,不炝锅、不勾芡,大火烧开、小火烹制成熟的一种水煮法。

    (2)熬法:是将药膳原料经加工炮制后,放入锅内加入汤汁或清水、调味品,用大火浇开后改用小火熬熟的烹制方法。

    (3)烩法:是将几种小型药膳原料(如片、丝、条、丁等)掺和在一起,加汤和调料混合后加热,烹制成一种汤汁菜的方法。

    (4)汆法:是对药膳主料热处理的烹饪方法,也是制作汤类药膳的一种常用方法。即把原料放在开水中过一下的加工方式。

    (5)焖法:是先将药膳原料用油炝锅加工后,加上适量的汤汁和调味品,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

    (6)烧法:是将食物原料经过煸、煎、炸或水煮等处理后,再加入天然药物、汤汁和调味品,用大火烧开,小火焖透,烧至汤汁稠浓的烹制方法。

    (7)蒸法:是利用水蒸气加热烹制药膳菜肴至熟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蒸制药膳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粉蒸、扣蒸、清蒸、包蒸等不同类型。

    (8)煮法:是将药膳原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汤或水,先用大火烧开,再改小火煮至熟烂的一种烹调方法。

    (9)卤法:是将经过加工的药膳原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配合后,再放入用盐、味精、花椒水、清汤对好的卤汁中,用中火逐步加热,使其渗透卤汁,直至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10)炸法:是把药膳原料直接投入多量的油中加热,使之具有味香、酥脆的一种烹制方法。

    (11)炒法:是将加工后的药膳原料放入热油锅中,再加调味料,以急火、快速翻炒至熟的一种烹制方法。

    (12)熘法:是将加工成型的药膳原料调味(有的不需调味),经炸、蒸、煮或上浆划油等初步加热后,再以热油煸炒辅料、调料,加上主料,然后倒入对好的芡汁快速翻炒至熟,使主辅料交融在一起的一种烹制方法。

    skbshge

167。适宜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服食的粥类食疗方有哪些?() 
(1)枸杞党参百合粥

    原料:枸杞子15克,党参2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枸杞子、党参、百合水煎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放入锅中煮粥,待粥熟后加入红糖溶化调匀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调补阴阳,补虚止咳。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医辨证属阴阳两虚者,症见咳嗽气短,痰呈泡沫,动则咳喘尤甚,形寒自汗或盗汗,口干咽燥等。

    (2)桂苓陈皮粥

    原料:桂心6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桂心、茯苓、陈皮水煎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煮粥,至米熟粥成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温补肺脾,化痰平喘。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肺脾两虚、痰湿阻肺者,症见痰稀咳喘,纳呆便溏,或兼下肢水肿。

    (3)川贝沙参粥

    原料:川贝10克,沙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川贝研成细粉,沙参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川贝粉、冰糖,再稍煮至粥成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阴虚肺热者,症见久咳不止,痰少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桑白皮粥

    原料:鲜桑白皮30克(或干品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桑白皮水煎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调匀再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清肺止咳,利尿消肿。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肺热者,症见咳嗽痰黄、喘促,面目水肿、小便不利等。

    (5)苏子粥

    原料:紫苏子10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紫苏子洗净捣烂,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红糖搅匀,再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痰壅气逆,症见咳嗽气喘,痰白量多,胸闷不舒,口不渴,舌苔白腻等。

    (6)竹沥粥

    原料:鲜竹沥100毫升,粳米100克。

    制作: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鲜竹沥(鲜竹沥为新鲜淡竹所含之汁液。制取方法为取新鲜淡竹约1米长,架在柴火上烧烤其中间部分,接取两端流出之淡黄色的液体)调匀,再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

    功效:清热化痰。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痰热蕴肺,症见咳嗽痰多,色黄质黏,舌苔黄腻等。

    (7)人参蛤蚧粥

    原料:蛤蚧2克,人参粉3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锅中,再加入清水适量,煮成稀粥后,调入蛤蚧粉、人参粉搅匀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温热服食。

    功效: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

    适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