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 >

第18部分

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第18部分

小说: 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包心芥菜类型

    包心芥菜的特点是叶片宽大,中肋肥厚,6~7片叶时开始结球,叶球紧实。以加工腌制为主。主要品种有广东省的鸡心芥、哥苈大芥菜、白沙短叶6号晚包心芥菜、白沙杂交8号晚包心芥菜、白沙三棱婆晚包心芥菜,厦门市的包心芥菜等。

    5。 分蘖芥菜类型(雪里蕻)

    分蘖芥菜的特点是分蘖性强,1株有数十个分生侧芽,叶数多,植株是丛生状,叶片小,叶缘齿状或深缺刻,叶色有黄绿、绿、紫绿等,叶柄小而圆,最适于加工干菜。主要品种有浙江省一带的小叶雪里蕻、黄叶雪里蕻、九头芥,湖南*沙市的细叶排菜,福建省的福州雪里蕻,江苏省的黑雪里蕻,上海市的四月慢,等等。

    skbshge

(三)秋冬叶用芥菜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时间

    叶用芥菜种类很多,应根据品种特点安排播种时间。高温适应性较强的、不易染病毒的品种可在8月份播种,大型或包心的品种应在9月上旬播种,抽薹迟的品种在10月份播种。

    2。 播种方式

    多数叶用芥菜采用苗床育苗的方式,以便于管理。每667米2

    大田按照10~15 ∶ 1的比例准备苗床地,每667米2

    大田需种子30~40克。叶用芥菜种子小,需要精细整理苗床,可将过筛的营养土平铺在苗床上,以防种子漏在泥缝中难以出苗。充分浇水后,用过筛的细营养土与种子混合播种,播后再覆盖一层细土,并覆盖遮阳网或旧地膜或其他秸秆保湿,待出苗后及时拆除覆盖物。早秋时节气温较高、日照强烈,出苗后要及时搭建拱棚实行遮荫育苗;而晚秋时节气温开始转凉、日照强度减弱,苗床地可以酌情减少或不遮荫,以保证幼苗有充足的光照。

    3。 整地施肥

    叶用芥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水源方便的稻田、坝地、低台位旱地为好。结合整地,每667米2

    施入农家肥800~1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氮素肥料20千克。稻田或其他容易积水的平地应开成1。5~2米宽的高畦,坡地和不易积水的沙壤地则不必开沟做高畦。

    4。 定植要求

    叶用芥菜的品种繁多,其苗龄长短不一,一般为20~30天。晚秋播种的苗龄需要40天。选择株形矮健、叶片厚实、根系发达、无病虫的幼苗定植。定植的株、行距要根据各品种的植株大小确定。一般早熟品种、植株开展度小的行距33~40厘米,株距25~33厘米;中熟和晚熟品种、植株开展度大的行距40~46厘米,株距25~33厘米。分蘖芥一般行、株距为25~33厘米。加工类的叶用芥菜多与粮食作物套作,其种植密度应根据套作的空间灵活掌握。

    5。 肥水管理

    叶用芥菜定植时间在秋季和冬季。秋季气温较高,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促其成活。冬季降雨较少,要视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追肥应按照先淡后浓,先少后多的原则进行,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后期追肥应选用含氮、磷、钾的复合肥,使叶用芥菜生长健壮、产量增加、品质提高。

    6。 适时采收

    早秋播的叶用芥菜一般在12月份前后采收;秋播、晚秋播的早熟品种在3月份采收;晚熟品种在4月份采收,也可在5~6叶时剥叶采收。叶用芥菜的收获时期要求不严格,多数秋播芥菜一般在冬季短日照条件下不会抽薹开花,有些品种即使抽薹,但在低温条件下也不开花,而用于加工的叶用芥菜在抽薹期采收并不影响加工质量,芥菜花薹在开花前质软多肉,仍然可用作加工原料。

    skbshge

(四)秋冬叶用芥菜病虫害防治() 
叶用芥菜生物产量大、生长势强、生长期短、病虫害发生少,一般不作防治。

    skbshge

(一)秋冬菜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菜薹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幼苗生长适温为23℃~28℃,菜薹形成适温为15℃~20℃,以昼温20℃、夜温15℃时最适宜。幼苗具2~3片真叶时,在适温下开始花芽分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品质及产量。

    2。 光照

    菜薹从出苗至开花期间均需要良好的光照。菜薹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花芽分化和菜薹的生长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光照对花芽分化的影响不大。

    3。 水分

    菜薹的需水量较多,在开花之前要求湿润的环境,多种植在稻田和地势较低、离水源较近的旱地。菜薹不耐旱,同时也不耐涝,土壤湿度过大易感染多种病害。因此,应注意田间排水。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菜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保水保肥的黏壤地为最佳。肥水与菜薹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植株现蕾前后需充足的肥水供给,以足够的营养体保证菜薹的形成,尤其是早熟品种更需保证前期肥水供给。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肥最少。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3。5 ∶ 1 ∶ 3。4。

    skbshge

(二)秋冬菜薹的适宜品种() 
菜薹根据色泽分为青菜薹和紫菜薹,在华南地区多为青菜薹,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紫菜薹。根据熟性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早熟类型品种较耐热,适于作早秋栽培;中晚熟品种生长期长,产量高,耐热力较弱,耐寒力较强,适于作晚秋栽培。

    1。 四九甜菜心

    广东省地方品种。早熟,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播种至初收30天左右。株形矮壮,叶柄很短,叶片椭圆形、美观,侧芽少,抽薹整齐、齐口花,薹粗、薹色油绿、有光泽、纤维少,味清甜,商品率高。耐热,耐雨水,生长势旺盛。抗霜霉病和疫病。

    2。 四九心19号

    广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常规品种。株高38厘米左右,开展度23厘米左右。主薹浅绿色,高26~28厘米,横径1。5~2厘米。早熟、耐热、耐湿、抗逆性强,较耐霜霉病,品质中等。播种期5~10月份,播种至初收33天。

    3。 油绿50天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品种。早熟,秋植播种至初收33~35天,生长势强。株形矮壮,株高28厘米。基叶椭圆形,叶深油绿色有光泽。菜薹紧凑,大小均匀。抽薹整齐、齐口花,花球大,抽薹率高。肉质爽脆味甜,纤维少,品质优。耐热、耐涝性强。

    4。 新加坡全年油青

    该品种生长快,早熟,播种至始收28~33天。叶柄短,叶片椭尖形、油绿色,主薹粗大有光泽,侧芽少,质脆爽甜,食味佳。

    5。60天特青

    从香港引进的常规品种。株高40厘米,开展度24厘米。主薹绿色,高22~25厘米,横径1~1。5厘米。中熟,纤维少,品质优良,适宜出口。播种期8月中旬至10月份,播种至初收为40天,每667米2

    产量可达1000~1500千克。

    6。 亚蔬1号

    原种来自新西兰。茎薹特别粗,叶柄特别短、油绿色,基部叶片椭圆形,薹叶狭长,株形紧凑、粗壮、美观,侧芽少,抽薹整齐,齐口花,大花球。品质优,甜脆无渣。耐热,耐风雨,抗病。速生,早熟,从播种至初收30天左右。

    7。 迟心2号

    广州市蔬菜所选育的常规品种。株高37厘米,开展度22~27厘米。主薹绿色,高25~27厘米,横径1。5~2厘米。晚熟,耐寒性中等,纤维少,品质优。

    8。 湘红菜薹2号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组配的一代杂种。中熟,播种至始收60天左右。植株生长旺盛,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70厘米左右。薹生叶3~4片,薹皮紫色、有少量蜡粉,菜薹肥嫩、味甜、柔软、粗纤维少,品质好,单薹重48克左右。较耐热,耐旱,耐寒,适应性强。

    9。 武昌红叶大股子

    湖北省武昌市地方品种、早熟,从定植至初收40~50天。植株高大,开展度大。叶椭圆,叶柄和叶脉均为紫红色。主薹高约50厘米,薹横径2厘米,皮紫红色,肉白色。腋芽萌发力强,每株可收侧薹20多根,单株薹重约0。5千克。

    10。 成都尖叶子红油菜薹

    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收,植株矮小。基叶近披针形、顶端稍尖,叶柄和叶脉紫色。主薹较小,腋芽萌发力强,侧芽多,品质中等。

    11。 二早子红油菜薹

    成都市农家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中等,抽薹力强。叶片卵圆形、绿色,叶面光滑。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薹较粗,鲜紫红色,主薹摘后侧薹生长整齐。品质好,一般可采收3批菜薹。较耐热。定植后70天开始采收。

    12。 胭脂红紫菜薹

    成都市农家品种。主薹高40~50厘米,横茎1。6厘米左右,腋芽萌发力较弱,侧薹较少,品质细嫩优良。单株薹重约0。4千克,每667米2

    产量约为1500千克。

    13。 阴花油菜薹

    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35厘米左右,开展度50厘米,分枝力弱。叶近圆形,大而平滑,呈紫绿色,无茸毛。叶长15厘米、宽13厘米左右,叶脉粗大显著,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茎薹粗壮,肉白色,皮紫红色。品质细嫩,味清甜。耐寒力强。从播种至采收约100天,每667米2

    产量为1500千克左右。

    skbshge

(三)秋冬菜薹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时间

    菜薹播种时间要求不严格,主要根据市场和前作收获时间确定播期。一般在7月份至10月下旬播种。早熟品种在7月上旬至9月份播种育苗,晚熟品种9~10月份播种育苗,中熟品种播期可在两者之间。播种过早,前期高温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且营养生长期延长;播种过迟,则营养生长后期温度偏低,营养生长不足,菜薹产量较低。菜薹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

    2。 大田直播

    种子价格不高的常规早熟品种采用直播方式,可以节约部分劳力,尽管成苗率比苗床育苗低,但成本不会增多。大田直播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保持幼苗有5~6厘米的距离。在5片真叶时定苗。早熟品种定苗株、行距12厘米×15厘米,中晚熟品种15厘米×18厘米。定苗不宜过密,过密易导致植株纤弱、花薹瘦小、产品质量下降。

    3。 苗床育苗

    菜薹根系较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再生力强,在劳动力充裕的情况下,采用育苗移栽既可以培育出壮苗又可以在前作收获之前提前播种、增加生长时间。苗床应选择比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按种植面积与苗床面积20 ∶ 1的比例准备苗床地,每667米2

    撒播种子50克。由于苗期较短,苗床地不需要过多的肥料,只需在播种前浇淋清粪水即可。为了撒播均匀,可用种子量100倍的过筛细土与种子充分混合后再行播种。夏、秋季播种时正处于炎热季节,应采用遮阳网或其他遮荫措施,防止高温和暴雨危害。出苗后及时撤除覆盖物。真叶展开后,分批间苗,并拔除杂草。

    4。 整地施肥

    菜薹的耐肥性强,需肥量较大,加之种植时间短,种植密度大,因此施足基肥是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每667米2

    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然后进行大田翻耕。在稻田或容易积水的平地,要求开沟做厢,厢宽80~100厘米,沟宽40厘米。不容易积水的旱地可不开沟。配合厢面整地时再施入复合肥和菜籽饼各50千克。

    5。 定植要求

    菜薹早熟品种的苗龄为20天左右,中熟品种苗龄为25天左右,晚熟品种苗龄为30天左右。菜薹定植时间宜早不宜迟,苗龄不宜太长。定植前将苗床浇透水,以便于取苗时不伤根。取苗时应尽量多带土,利于定植成活。早熟品种适当密些,每667米2

    植9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适当稀些,以4500~8000株为宜。定植后浇1次定根水,以促其成活。

    6。 肥水管理

    定植成活后要每隔5~7天用粪水对尿素5千克施肥1次。在收获主薹后,仍需施肥促进侧薹生长发育。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菜薹怕旱又怕涝。受旱不但生长不良,而且容易发生病毒病。湿度大则易引起软腐病。应经常保持土壤潮润,避免过旱过湿。入冬前要控制肥水,以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

    7。 采收

    菜薹供应期可从10月份一直持续至翌年3月份。优质菜薹的形态标准为薹粗、节间较疏、薹叶少而细。当菜薹长高至叶尾,个别花将开而又未开时为标准采收期,俗称“齐口花”,未及“齐口”采收则影响产量。采收一般在晴天早晨进行。要继续采收侧薹的中、晚熟品种,在收割主薹时应于花薹基部留1~2片叶处切下,使其继续抽生侧薹。

    skbshge

(四)秋冬菜薹病虫害防治() 
菜薹生长正值夏、秋季节,各种病虫交错发生为害,对菜薹的优质高产影响很大。菜薹生长期短,在农药使用上要求更为严格,必须选择高效、低残留农药,施用时间必须控制不超过现蕾期。

    1。 霜霉病

    (1)危害特点 菜薹霜霉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片正面呈褪绿色病斑或黄色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天气潮湿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霜状霉,病斑中部组织干枯后变黄褐色至枯黄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块导致全叶枯死。多雨、多雾、温度忽高忽低,有利于此病流行。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700 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续喷2次。

    2。 黑腐病和软腐病

    (1)危害特点 细菌性病害。黑腐病在幼苗及成株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多从植株下部边缘开始发生,病斑由叶缘向内呈“V”形扩展,黄褐色,外围浅黄色,边缘不明显。随着叶片生长,病斑不断扩大,致使叶脉、叶柄变黑坏死。本病可从病叶扩展至叶柄,也可从伤口侵入叶柄,引起叶柄及茎腐烂。严重发生时能使叶片枯死,病株不抽薹而萎蔫致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