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口的英国和美国银行将会给我们提供贷款,甚至承接一定数量的公债,但是有一个前提——我绝对不能因为一时落魄。而跟赤匪勾搭,否则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陈诚这才恍然大悟——民国时代的武汉三镇,作为长江航线的枢纽,南中国内陆的工商业重镇。以及中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同样是风气开化、租界林立,素有“小上海”之称。所以。跟上海滩的十里洋场一样。武汉这里同样有着一批华资和外资的金融机构,能够给各路政要和大帅们提供筹钱的渠道。
当然,眼下由于在上海的总行已经完蛋,武汉的华资银行分行自然也只有关门大吉。但那些外资银行、香港银行的武汉分行却依然能够运作,只要能够跟它们背后的大老板搭上线,蒋委员长就算在失去了上海滩的大钱包之后,也依然能够靠武汉的这个小钱袋苟延残喘下去。不过。美英帝国主义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发放贷款的首要前提就是跟赤色分子划清界限——而这正是蒋介石的天赋强项。
此外,通过美英帝国主义这一姗姗来迟的善意表现,蒋介石还从绝境中看到了东山再起的一线希望。
——虽然迫于红军攻占上海,可能从此掀起远东红色革命的巨大威胁,为了借用大日本皇军这把锋利的刀子,清剿上海的红色力量,美英帝国主义不得不暂时纵容日本在华势力的急速扩张,甚至允许日本打倒自己的在华势力代理人蒋介石,改而扶植了一个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中国政府。
但是,狡猾的美英帝国主义并没有坐视日本在中国开疆拓土,而是从一开始就准备了后招——利用日军清剿赤色分子的“借刀杀人”尚未开始付诸行动,接下来翻脸不认人的“卸磨杀驴”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具体来说,就是给蒋介石提供资金援助,让他暂时蛰伏上游,整兵备战。一旦未来时机成熟,美英等国就会一边逼迫日军撤退,一边放出这头老虎,再一次打倒南京的亲日派政权,从而夺回一切在华利益。
对于此时在南昌坐困愁城的蒋介石来说,美英帝国主义的这个打算,自然无异于让他绝处逢生。
“不用太担心何应钦的进攻,他借着日本人的东风,最多也就能打到江西,然后就会被我们的美国朋友和英国朋友阻止。等到我们在武汉站稳了脚跟之后,就筹备成立武汉国民政府,以便于跟南京方面分庭抗礼,再现宁汉对立的局面!嗯,最初当然要蛰伏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等到日本和美英的关系破裂之后,我们就能依靠美英友邦的帮助,沿江顺流而下,直扑南京,重建党国大业!”
蒋介石一边努力给此时依然不离不弃的爱将陈诚鼓劲儿,一边还讲了他在武汉“另立中央”之后的人事安排——自己当然是继续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前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担任国家主席兼行政院长,以便于收拢社会名流之心,而陈诚则就任军政部长,也就是原本属于何应钦的位置遗憾的是,自以为有了万全之策的蒋介石,此时并没有预料到,想要在武汉三镇另起炉灶的“玩家”,眼下可不止他一个
“报告委座,从四川方面发来的情报,刘湘昨天在万县召开誓师大会,集结了数万川军,号称要水陆两路东征援鄂,前锋部队已经快要走出三峡了!”一名机要秘书匆匆奔进办公室,报告了上述噩耗。
“娘希匹!这帮四川耗子也敢跟我抢武汉?快点收拾!一个小时之后就出发去机场!”
此外,就在美英帝国主义谋划着“卸磨杀驴”之际,日本人同样也在打着“挟匪自重”的算盘
天津日租界,北支那驻屯军或者说“天津军”司令部的某间办公室
这是一间铺着榻榻米,装了纸拉门的传统日式和室。和室的墙角摆放着精致的小神龛和古老的日式铠甲,和室的墙上挂着军刀和太阳旗。以及一幅主题为富士山镇压着长城的军国主义题材浮世绘,此外还有四个古色古香的挂轴条幅,上面用端正的楷书写着日俄战争之中日本“军神”乃木希典的四句名诗:“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
身穿军装的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少将,此时正跪坐在榻榻米中央的一张矮木桌旁,皱眉翻阅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报告,不时还提笔在桌边的作战地图上做几个标记。
办公室的窗外。不时传来日本军官们醉醺醺的“万岁!”和“武运昌隆!”等欢呼声,以及“慰问团”妓女们的咯咯娇笑——这是天津军的各级日本军官们,在得知“南京无血开城”的空前喜讯之后,兴高采烈地在举办祝捷宴会。用挟妓豪饮来庆祝无敌之大日本皇军仅用一个月就征服支那的“盖世武功”!
而制订了本次“南京突袭作战计划”的石原莞尔少将,也因功飞黄腾达,不仅拿了勋章。还升任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的部长——这个集中了参谋本部90%权限的核心要职。离参谋次长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作为当前日本陆军之中的第一流战略家,石原莞尔却并没有升官和嘉奖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从辉煌胜利的背后看到了喻示着危机的阴霾,并且开始着手准备解决的对策。
事实上,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天赐良机,石原莞尔是根本不赞成扩大对华侵略的。
——石原莞尔。日本陆军大学30期次席毕业,毕业后留学德国,据说是能够读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为数不多的日本人中的一个。不仅如此,这位天才还发展了战争论,整出来了一个“最终战争论”。具体来说,就是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要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以此来决定人类社会的走向。
石原又认为,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大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国土狭小、没有纵深,缺乏多种战略资源。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一定要一个后方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满蒙——这就是“满蒙生命线论”的由来也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石原莞尔一手策划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并且依靠他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只付出了微不足道的代价,就轻易夺取了东北三省,其军事才华堪称妖孽。
然而,根据石原莞尔的战略思想,他对中国、苏联以及美国的战争进程,是有精确的步骤设计和严格的规模控制的。在成功夺取满洲之后,就应该在至少十年之内不与中国国民政府争锋,而是向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无力保护的内蒙古地区扩张,同时挑动关内动乱,使得中国长期陷于内讧失血;同时大力经营满洲、内蒙,建立起一个可以进行持久战的大后方,以及一支强大的、自给自足的军事力量,最终达到灭亡中国,并通过与美国的最终战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其野心之庞大,计划之详密,令人瞠目。
可问题是,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悖论。石原莞尔通过发起“九一八事变”,确实是让日本夺取了广袤肥沃的东北三省,拥有了发起一场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开创了低级军官违反军法搞“下克上”,强行裹挟政府和军队开战的前例——“九一八事变”轻易拿下东北让日本军方尝到了甜头,与此有关的军官,包括主谋石原莞尔在内,全都加官进爵、官运亨通,由此制造了一个极大的恶果,就是后来的日本军官越来越不把政府和军部的指示当一回事,觉得只要能够打胜仗。就是抗命违令甚至伪造军令也没啥!
偏偏石原的那些后辈们,却只有升官发财的野心,没有石原的才能——你石原不就是搞了一个“满洲事变”就一举成名了吗?你会我也会,于是大家伙一拥而上。各种各样的“事变”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把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都要给搞傻了!而日本陆军的一切长期战略计划也就成了废纸,因为前线军队完全就是处于失控状态,拉都拉不住这回石原莞尔到华北来遏止“天津军之暴走”。责问那些无视军纪的参谋军官的时候,就被他们毫不客气地讥讽说:“我们只不过是模仿石原阁下当时在满洲事变中的作法而已”。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石原莞尔能捏造军令做了初一,咱们这些后生晚辈又为啥不能做十五?
这帮大脑中二病恶变晚期的青年参谋军官。甚至还胡诌出了这样一套理论——要保卫日本,就要占领朝鲜半岛;要保卫朝鲜半岛,就要占领中国东北;要保卫东北。就要占领华北;要保卫华北。就要占领全中国;就要占领南洋;就要占领澳大利亚;就要这侵略扩张的口号实在是狂到了没边,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就算雄心勃勃的大日本皇军有这样的好胃口,皇军背后的大日本帝国能有这样雄厚的国力吗?
在石原莞尔看来,日本眼下的国力还是很贫弱的,工业和经济在列强之中都是敬陪末座,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居然是生丝和姑娘——也可以说是“性。奴隶”——为了维持陆军和给海军造巨舰。赋税收得死重死重,阶级矛盾空前计划,以至于美英经济学家在调查过后,都奇怪日本人为啥压迫成这样都还没造反。
更糟糕的是,这些年的日本又跌进了经济危机,尤其是东北部农村,更是遭受了明治维新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减产。农民不得不以草根为食,他们的女儿被买去当歌妓,儿子被征发去满洲“保卫国家利益”。就算儿子寄回了军饷,在地主的逼迫之下,这些钱也不能用来赎回女儿的钱,而必须首先去付地租和税金
石原莞尔知道的另一桩悲剧,发生在一位儿子被征发到满洲当兵的农民父亲身上——儿子在被征发去满洲之前,写了封信告诉乡下的父亲,但是忘了贴邮票,而父亲因为付不起区区4分钱的邮费不能收信一个月以后,父亲接到儿子在满洲战死的正式通知
所以,在石原莞尔看来,这些前线参谋军官不断违反军令,挑起各种事变、擅自扩大战争的做法,完全就是一种走向赌场的赌徒的心情。他们其实并没有必胜的信心,只不过用豪言壮语掩盖着内心的恐慌,企图靠一场赌博来让自己飞黄腾达、加官进爵这些人或许以为,就算输了最多也不过是切腹而已,军人又有哪个是怕死的?可他们在作出决断之前,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们投下的赌注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官职,还有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和整个大日本帝国的命运啊!这不是公器私用吗?
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在发动战争之前就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的道理,挑衅开战唯一目标只是自己的出名和升官像这样根本不顾日本的实力和长远的战略,一次又一次自说自话地随意挑起战事,最终只会让日本帝国陷入长期全面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偏偏以自己身为“满洲事变”主谋者的身份,根本没有任何立场去教训这些后生晚辈——因为他自己就是靠着“满洲事变”赢来了荣华富贵!
——如果只是前线少壮派参谋军官暴走,只要军部狠下决心,勉强还能管束得住。等到整个军部一起暴走之后,恐怕任何战略家都控制不住局势了——中下层的人都想效仿“九一八事变”搞军事冒险来升官,上层的大佬利用下层军官的诉求,把他们当枪使来打击异己和后世的日本政治一样,都是为了自身的权势地位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无非是后世用选票,当时用子弹和炮灰
于是,石原莞尔在日记里忧虑地写道“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什么‘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中国都是亚洲的霸主国家,而令周边所有国家感到害怕,日本人则从甲午战争战胜了中国以后,就认为中国是一个衰老的国家,而看不起它然而,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我国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决心和意图而我国是绝对打不起持久战的”
幸好,就在这个皇军即将滑入深渊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上海赤军事变”,让石原莞尔终于找到了突破僵局的一线曙光,并且成功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一百零九、各有各的小算盘(下)()
总的来说,这一次中国大陆入侵作战,日本方面的准备虽然仓促,但初期的开局倒是相当的不错。
——由于借助“上海赤军事变”的天赐良机,长期受到抵制的日军,这一回却得以在美英帝国主义的纵容甚至是大力支持之下,轻轻松松地一口气杀入中国腹地,并且震慑得进军路线上的大部分国民党军队根本不敢抵抗即使算上华北战场的损失,日本帝国也仅仅付出了区区两千名士兵死伤的轻微代价,却取得了攻克北京、迫降南京的空前成就,其功业堪称旷古绝今,史上罕有其匹。
然而,就在整个日本欢天喜地、如痴如狂地庆贺着“一个月征服支那”的辉煌伟业之时,石原莞尔少将却已经从势如破竹的战绩之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简单来说,就是这些战绩都是虚的!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日本帝国的此次空前胜利,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在依靠着借力和借势——借助资本主义国家对赤色运动的敌视和恐惧,从而迫使欧美列强运作各自的在华势力和影响力,为日军的侵攻作战提供方便和保障,就跟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一样,并不是完全依靠日本自己的本事。
但问题是,欧美列强对待侵华日军的态度是随时会变的,一旦上海的赤色分子被日军清剿或驱逐,侵华日军对欧美列强来说失去了利用价值,那么如今被日军借用的“势”,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很多眼下满口“中日亲善”的“亲日派”,只怕会在美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