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259部分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259部分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又舍不得把孩子寄养给老乡,一直都在自己带着。咱们潞东的地委书记,曾经是她和前夫的媒人,对她很是熟悉。这次政委去北方局开会,见到她的日子有些不好过,便将孤儿寡母要到了潞东来。”

    “又跟同样已经达到标准的老刘谈了一下,想要促成两个人的事情。老刘毕竟也算是他的老下级,对老刘的为人他还是了解的。他这么一提,老刘得知是烈士的遗孀,那孩子是烈士的遗孤,就啥也没说同意了。”

    “别看老刘平日里面嘻嘻哈哈的,可到了关键的时刻,还真的有那么一股子劲。他和那个女干部只在这段时间,去开会的时候见过两面。就同意与人家结婚,估计还是照顾烈士的遗属起了主要原因。”

    听到马永成提起刘雁来的婚事,李子元倒是真的有些佩服。刘雁来他知道,参加革命之前在老家也没有结过婚,整个一个黄花大小伙子。虽说不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可大小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

    参加革命之后虽说在地方工作,但是在生活作风一向都是相当严谨的,从来没有惹过花花草草,可以说绝对是一个正人君子和模范党员。对于刘雁来,李子元虽说一向嘴下不留情。可对于他的为人,李子元内心之中多少还是有些佩服的。

    原本自己还以为,刘雁来脾气里面是有点知识分子的清高,看不上那些农村姑娘,想要找一个大学生一类的家属。却没有想到,刘雁来在这件事情上,居然还这么高风亮节,远比自己想象的高尚。

    不过虽说对刘雁来有些佩服,但内心里面李子元并不赞同他的这个做法。照顾烈士遗属是必须的,你可以想办法给一些帮助吗。就是可这并不意味着非得要娶回家?就算是真的想要娶回家,两个人也得处处,看看是不是有缘分不是吗?

    两个之前没有半点交集,甚至只见过两面的人。这一下子就要组成一个家庭,这让李子元很不能接受。一旦结了婚,也就意味着两个人就要一起走完后半辈子的。李子元一向认为,人在婚姻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这刘雁来两个人只见过两面就同意结婚,就算几十年后的速食爱情也没有这么快吧。就算是现在大部分的地区,还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之下。可毕竟在部队里面,还是没有这种事情。

    毕竟参加革命以来,绝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与自己家庭断绝了联系。就算再孝顺的儿子,想要在这种事情上听父母的,也找不到或是联系不到不是?现在承担父母方面工作的,是组织的决定。

    只是李子元想想自己身边或是认识的,那些已经结婚的上级不都是这个样子吗?组织撮合,只要双方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当然主要是男方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见过几面就结婚的比比皆是。甚至男女之前没有见过面的,也不是一个都没有。

    战争年代的人,那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再说部队的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文化底子普遍低。想要找一个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妻子,除了组织上做工作之外,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字认识的没有几个,除了少部分知识分子干部,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能说会道,会哄女孩子高兴的根本更是没有。所以给这些征战了十几年的大龄男人,组成一个家也就成了各级政治部门一个重要工作。

    过去在家是父母包办,到了队伍上就是组织包办。除了手续要繁琐一些,对女方审查严格一些之外,其他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记得自己在后世还看过一本书,那里面写的更夸张。参军的女兵组织部门考核过或是学习一些专业后,在向各部门、部队分配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用意的。

    分配到师以下作战部队的,基本上都是给各级够标准,但还没有成家的干部当老婆。自己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还说纯粹是编造的。可自己那位开国将军后代的同学,直接告诉他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而且他自己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就是这么结合的。

    他那位太爷爷当时是来自东北某野战军一个团长,某天接到上级电话说有第二天有一个女兵过来与他结婚。结果等到第二天,一个清秀的小女兵也就是他的太奶奶来报到后,两个人就当天晚上就结婚了。

    两个人之前别说不认识,就连面都没有见过,完全都是组织包办。自己的太奶奶在活着的时候,还常开自己太爷爷的玩笑说,当时咋就给她分配给他了。两个老人虽说婚姻是组织包办的,但两老一生过的很幸福。

    这种观点在后世自己所在的年代,无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极其荒唐。李子元到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听到这些东西,还被弄的下巴都掉到地上,这不就是分配老婆吗?

    就算是当时部队搞战时共产主义,可也不能这么搞,这也有些太荒唐了吧。他当时还开玩笑说要是现在国家还有这个政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剩男了。只不过当时自己认为荒唐,可真回到这个年代,李子元才发现这真的是事实。

    男干部够结婚标准的,都是中高级干部。除了部分抗战后参军的大学生之外,大部分人都是从普通战士,一点点的打出来的。长年的战争经历,这些中高级干部大部分的人浑身都是伤。再加上大部分的人,那点文化还是到部队之后才学的。

    而且眼下这个时代,并不是十年后的太平年代。当高级干部的妻子也基本上没有啥特权,危险性却是相当的高。夫妻两个人,甚至连一个独立的房子都没有,原来享受什么待遇还是什么待遇。想跟着丈夫吃顿小灶,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这个时候高级干部的夫人位置,并不像几年后那么热门。再加上参军的这些女性,大部分都是属于事业型的。别看你的职务很高可你追求人家,人家还可不一定答应你。因为答应你,就意味着很有可能要放弃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剔除对英雄敬仰的因素之外,军队的干部本身找对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最关键的是够级别结婚的,对另外一半的要求很高,审查也是相当严格的。如果女方的身份有嫌疑,根本就不会得到批准。

    这也是保证部队稳定,不被外界各方面势力渗透的一个无奈的选择。毕竟在眼下的中国,两国三方的军队之中,八路军是最穷的。不仅没有军饷,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的差。虽说绝大部分人革命意志是坚定的,但在严密的组织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内部出现问题。

    所以在男方基本上没有问题,又有一定的级别和地位的情况之下,审查也就往往是对女方单方面的审查。当然只要通过审查的,除非是背景太过于复杂,一般都会得到批准。即便是女方不同意,组织上也会帮着做工作。

    就像李子筠与王诚,别看王诚只是一个团长。但如果不是晋察冀军区派人去北平地下党,调来了李子筠的材料,证明了李子筠的清白。就算李子筠是李子元的亲姐姐,就算王诚再情愿也没有用。

    因为李子筠不是通过地下党转送到根据地的,没有任何的组织关系,她的背景不是她自己说说就行的。在没有查清楚李子筠真实身份的时候,上级也绝对不可能批准两个人的婚事。即便王诚只是一个团级干部,但也绝对不会批准。

第三百八十四章 家书抵万金() 
在需要对女方进行严格审查,以免有特务嫌疑的人成为干部家属,给达到标准的干部找一个稳固的家,组织把关也就成了最保险的手段。自己周边的那些够标准,并且已经结婚的战友,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

    当然自己找的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受各种条件限制,基本上可以称的上寥寥无几。而且无论是组织包办,还是个人寻找的都是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反正这件事情,主要还是看两个人自己。毕竟组织包办,并不代表组织还得管你婚后的生活。

    想到这里,李子元对刘雁来如此草率的同意结婚,虽说有些释然,但还是不太支持。他的那位新夫人,已经结过婚又没有被俘过,也就不用进行组织审查。还是烈士的遗属,与她结婚还能够照顾到烈士的遗腹子。

    剔除两个人的感情方面不说,至少在这一点上也算是圆满了。只是婚后的生活,真的能融合到一起吗?刘雁来不那种见异思迁的人,这一点李子元可以肯定。但是婚姻上的事情,不是那种绑在一起就可以的。

    李子元就有一位红军时期的老上级,曾经追求过一位大学生女干部,结果碰的鼻青脸肿。虽说在组织的帮助之下,最终还是结了婚。但毕竟两个人的个性和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也是天差地别,那位女干部又是一个事业型的女性。

    不想因为家庭和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结婚之后,性格和文化上的隔阂暴露无遗。即便是周末夫妻,每次也要老上级几次去请,还需要周边的人帮着做工作,才能偶尔的聚在一起。

    最终两个人的两年婚姻,还是以离婚为收场。在自己到壶北工作之后,因为与那位老上级的部队驻扎的地点相邻。李子元每次去军区办事,都会路过他们的驻地。李子元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位老上级抱着从寄养的老乡家接过来,失败的婚姻留下的孩子一口口的喂饭。

    八路军穷、太行山的老百姓也一样穷。这个从小吃米糊长大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良都两岁多了头还抬不起来瘦的一把骨头。每次接过来,因为这个孩子总是哭闹,这位老上级一抱就是一夜。

    李子元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在红军时期就因为脾气暴躁,而相当有名的老上级,对一个孩子的哭闹有如此的耐心。在李子筠到部队之后,李子元曾经找她给这个孩子检查过身体。结果就是一个句话需要增加营养,最好给孩子搞一些牛奶。

    可这太行山中,羊奶还好找点,牛奶真的是没有地方去找。在几次外线出击,李子元都会想着给这位老上级,搞一点这个时代很稀少的奶粉,以及一点营养品送过去,给这个孩子补充一点营养。尤其是奶粉,只要能搞到都给送了过去。

    而相对于戎马生涯已经小半辈子,见惯了生离死别,却格外珍惜这个孩子的老上级来说。作为孩子的母亲,反倒是基本上没有看过孩子。为了解决这位老上级的困境,组织和同志们也多次帮他在琢磨一个妻子。

    最终这位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副师长的老上级,还是找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农村姑娘。虽说没有啥文化,但在婚后一直将孩子照顾的很好。让这位老上级,倒是放下了一块心病。也正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李子元才对刘雁来的婚事不赞同。

    尽管李子元相信,既然刘雁来已经同意结婚,那么对那个孩子一定会很好。可问题是与孩子的母亲,两个人婚后的生活能不能融洽到一起,那还真的是两说。不过既然刘雁来已经同意,李子元也就不好说什么。

    只是现在对刘雁来婚后生活有些担心的李子元,却不知道刘雁来的婚后生活很美满。刘雁来一直都将烈士遗孤,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照顾。那个孩子一直到成人之前,都不知道刘雁来不是他的亲生父亲。这就是一直为刘雁来担心的李子元,有些没有预料到的了。

    不过对刘雁来的婚事,李子元了然归了然。可他自己,还是打算坚决不让组织包办。只是想到这里,刘翠那双大眼睛又出现在李子元眼前。想到刘翠的李子元在心中长长的叹息一声,自己与刘翠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难道两个人真的是有缘无份?

    又一次想起了那个小村庄,那间不大但将李子元彻底变成为一个男人的房子,以及房子内那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但这份相思,眼下的李子元却只能死死的压制在心里面,与刘翠也只能在梦中相会。

    刘雁来的婚事又一次引发了李子元对刘翠的思念,以及促使李子元暗中下定这个决心,却是他身边的几个人没有想到的。不过相对于来之后,絮絮叨叨和李子元谈工作上事情,还不断的劝说李子元收敛一下锋芒的马永成相比。

    常娟看向李子元的眼光,则却是显得有些不一样。那一抹情愫虽说隐藏的很好,可只要有心却并不是看不出来。只是对于常娟看过来的眼光,正忙着与马永成讨论部队的李子元并没有注意到。常娟看过来的眼神,多少有些明珠暗投的意思。

    只是李子元没有注意到,他边上的何三亮却是注意到了这位女县长,看着李子元别样的目光。不过生性谨慎,对李子元的脾气和秉性了如指掌的何三亮,在见到常娟别样的目光之后,一直也没有挑明。

    只是了然的笑了笑后,便将此事给跳了过去。直到他先于李子元出院,并返回部队的时候,也没有和李子元提起过。刘雁来的生拉硬拽,何三亮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如果两个人真的看对眼了,大家可以给创造环境让他们两个相处吗。

    李子元是属于那种赶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你越逼他,他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强。在这方面可以提,但是别逼着他走。常娟是一个要强的人,女追男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他们两个继续发展为好。

    常娟对李子元是落花有意,何三亮是看出来了。但李子元对常娟是不是流水无情,何三亮却是不清楚。不过有一点何三亮还是看出来了,李子元不是很喜欢那种女强人的女人。对于两个人之间,何三亮还是认为顺其自然为好。所以何三亮一直到出院,也没有与李子元挑明。

    而在何三亮先出院之后,对于暂时还不能出院的李子元来说,医院的生活就显得无聊透顶。只是百忙之中亲自抽空来探望他的军区政委,向他交待的如果未经医生批准,擅自逃离医院的话,将会对他两罪并罚、严肃处理。

    并亲自交待院长一定要看住他,伤势没有彻底痊愈绝对不能让他出院。政委一向驭下极严,更是向来言出必行。所有的干部见到政委,没有一个不紧张的。说实话李子元对这位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