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数量中,青壮年应该占据的比例。
就算是有些富裕人家雇的麦客,可也远超过需要的数量。山西人精打细算是有名的,就算地主家春种秋收雇一些打短工的麦客,可也不会一下子雇这么多的人。要知道雇麦客不仅要花钱,而且期间每天都要吃好。
虽然不能说顿顿细粮或是有肉,但一天三顿饭至少顿顿都要是干的。就算没有肉,豆腐啥的也得有。这么一算计下来,期间的花销并不少。所有雇麦客的人家,能雇一个绝对不雇两个。那有人家,一下子雇这么多的。
而且根据硚口的资料来看,这里能雇的起麦客的人也就那么两家。平常的人家,自己家这个时候都想着自己家的农活忙完了,去给人家当麦客好多挣一点。根本就不会像自己今天看到的这样,在这里磨自己家的洋工。看到这里,两个人都想明白了。
如果这些青壮年都是日伪军伪装的,这么一相加眼下硚口内外的日伪军,至少有六百多人。而这样的话,自己原来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几乎得全部推到重来。要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打,搞不好自己要吃大亏的。
想到这里,李子元对何三亮道:“老何,你马上标图。将发现的或是怀疑可能是火力点的,都给我标出来。等一下咱们回去,开一个作战会议。原来的计划不能在实施了,必须要做出调整。”
对于李子元的这道命令,何三亮点了点头。一边不断的观察着山下硚口的整个工事构造,一边做一个的硚口日军防御态势图。倒不是李子元这个节骨眼上,将何三亮派出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实在是李子元带着的这个团里面,能做出这种图的除了他自己之外,也就是何三亮自己了。别说李子元眼下还是处在草台班子的团司令部,就是八路军全军除了那几个有数的老部队之外,团一级的能干这个都不多。
合格的参谋,大多都在上级机关那里。团一级,基本上顾不到。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之下,李子元也只能放弃继续与何三亮讨论的想法,让何三亮先集中精力做好这个防御态势图。而李子元则举着望远镜,心中不断的在盘算对原来的攻击计划,做什么样的更改。
就在两个人此时都陷入沉默的时候,山下硚口的日伪军一个机枪火力点,突然好像发现了什么一样。一挺九二重机枪向着李子元所在的位置,突然打了一个连射。子弹将李子元面前的灌木丛,齐刷刷的给打折。二十多个伪军,也突然冲了出来向着这个方向赶过来。
而在李子元选择的这个观察所周边,那些假装在忙乎的农夫。也齐齐的抛下了手中的锄头,从地头谷草堆里面拽住了步枪,向着这个方向冲了过来。见到山下的局势变化,李子元拦住了想要还击的张玉虎和大李,二话没说直接选择了撤退。
一口气撤回部队的驻地之后,李子元看着何三亮制作的草图,眉头紧紧的拧在一起。而那边的马永成与张子健,在从何三亮嘴里面得到硚口方向的异常之后,眉头也都皱了起来。硚口据点的这些变化,明显也出乎他们两个人的意料。
李子元这段时间在住院,部队的主要工作都是他们两个在抓。硚口、落马以及它们背后的平川三角地带,是壶北境内日伪军严密控制的地区,也是距离壶北东部山区最近的日伪军。即便李子元不在的这段时间里面,两个人也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这边情报的收集。
在日军突然发起此次扫荡之后,包括军分区在内的各级情报部门,更是加强了对这个方向的日军观察。但之前日伪军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日伪军在潞东地区的动作,主要还是沿着白晋铁路沿线展开。
可之前的历次情报都没有显示,日军加大了对硚口方向的兵力部署。除非眼下硚口出现的新动向,这些日伪军是昨天夜里调来的。否则只能说明此次在情报收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张子健与马永成的脸色都不好看,那边的李子元也没有说什么。现在毕竟部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也就没有必要去追究什么。现在的问题是,情况变的这么复杂,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才是最关键的。
面对着局势的转变,张子健的态度很明确,放弃原来直接从硚口打出山的计划,调头从地形更加有力一些的潞东境内转向长治。张子健的想法很简单,眼下硚口据点的日伪军数量大大的超过预期,同时硚口进攻地形相当的不利。
按照原有的计划发起攻击,至少兵力的投入上就要翻上一翻,这样阻击北面落马据点肯定会南下增援日伪军的兵力就不够。再加上硚口至平川有公路相连,平川的日伪军增援速度会相当的快。而且根据情报,日军在平川新部署了两辆装甲车和一个骑兵中队。
一旦攻击受挫,战斗打成胶着状,形势会对自己相当不利。而且眼下部队干部刚刚完成调配,还没有结束磨合期。打这样的战斗,不利于部队下一步的行动。选择潞东出山,可以有效的避免被日伪军纠缠在这里。
第四百一十九章 日军真实意图是什么()
张子健表明了还是先挑软柿子捏,稳健一些为好的思路。而作为政委的马永成,也比较赞同张子健的想法。硚口的日伪军数量远远超过预期,而且地形狭窄使得攻击部队,可以选择的攻击正面很狭窄。
即便是有炮火支援,但是部队的伤亡也会很大的。即便打下来硚口,也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买卖。对于搭档和副手的想法,李子元却没有立即点头。的确走潞东绕路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便捷的路线。
至少潞东地区的地形,要比壶北境内好一些。部队出山和运动,不用必须要经过硚口这样的,几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这样可以加快部队的运动速度,保证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成战斗的突然性。
但这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从壶北到潞东一事绕远耽误时间不说,二也很难长时间的保守秘密。春节那次被日军准确的捕捉到自己团部的战斗,李子元到现在还记忆尤深。那次遇袭的经历清楚的告诉李子元,日军在壶北东部山区肯定又重新安插了眼线。
百团大战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李子元就已经察觉到了日军特务部门,对整个敌后根据地渗透明显加强。其中的日籍特务并不算多,但是他们收买的那些汉奸,却是多少也造成一些麻烦。
最关键的是情报的泄露,对于部队活动影响很大。就像今年春节那次投毒事件,李子元不信一个对本地不熟悉的人,会轻易的找到自己指挥部的位置?在战斗结束之后,李子元虽说已经进了医院。
但身为政委的马永成,担心这次的遭遇在来一次,在军分区保卫与敌工部的配合之下,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将那个投毒的人查了出来。正儿八经的中国人,还是正儿八经的壶北本地人。
就为了三百伪币的赏钱不仅以走亲戚的名义,确定了李子元指挥部所在的村子,还给那个村子下了毒。造成村内一百多无辜百姓被毒死,剩余的老百姓也被这个家伙通风报信,被鬼子给屠杀掉了。那次的损失,李子元到现在还刻骨铭心。
这种人尽管不起眼,但是威胁却是很大的。因为你很难发现一个普通的晋东南农民,会在日军高额的悬赏之下成为日军的特务和暗探。他们的行为很隐蔽,但破坏力相当的大。一个人甚至不发一枪一弹,可以毁灭掉一个村子。
李子元到现在也无法想象,如果当时自己的部队也饮用那口井水的话,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甚至在全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之下,全军覆灭也丝毫不夸张。而失去了团部的指挥,下面的部队恐怕就要乱套了。
也正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所以李子元在行动的时候,一向都很慎重。他知道日军安插在壶北的眼睛,绝对不会就那么一只的。尽管事后在军区的配合之下,分区也揪出了几个被日军收买为日军效力,为日军扫荡或是飞机侦查提供信号的特务。
但李子元却知道,这种情况很难彻底的肃清。因为只要有人贪财,这种收买活动就不会停止。相对于收买这些人所花费的金钱,他们可以提供的配合,这种性价比可谓是相当的高。尤其是在外来的特务在敌后根据地,活动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
这些被收买的人可以提供的信息,为日军提供了最难得的情报来源。李子元知道以自己在日军那里的身价来说,对自己周边以及活动区域,日军下的苦心甚至有可能比军分区司令部那边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子元担心一旦行军时间过长,很容易被日军眼线发现。但李子元也不能不承认,张子健说的很有道理。在日伪军大幅度增加兵力后,眼下的硚口的确是一个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对于自己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想到这里,李子元看了一眼盯着地图一直没有说话的何三亮。想了想,还是询问了一下何三亮的想法。听到李子元的询问自己的态度,何三亮敲了敲地图却是答非所问的道:“团长,分区对辖区内日伪军变化情报收集能力,你认为怎么样?”
对于何三亮的反问,李子元丝毫没有犹豫的道:“军分区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至少在潞东地区,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需要,军区那里会提供更加详细和缜密的情报。”
听完李子元的回答,何三亮道:“那这么说,咱们出发之前军分区提供的壶北境内,各个日伪军据点兵力数量的情报,应该还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在昨天晚上之前,硚口的日伪军数量,还是与分区提供情报上是一致的。”
“如果这样,也就说明整个硚口的日伪军数量,出现变化应该是在昨天晚上。这倒是好解释了,今天硚口出现的异常。只要在新抵达的日军进驻后,封锁整个据点以及村子,不让任何人出入,那么军分区就无法那么快的得到情报。”
何三亮刚说到这里,那边的马永成却是有些不满的道:“老何,你有什么就痛快的说。这里也没有什么外人,都是一个锅里面搅马勺的兄弟。你想到什么,也别藏着和掖着了,直接开门见山。”
听到马永成的催促,李子元与何三亮对视一眼,却是笑了笑谁也没有评价什么。两个人都看出来,对于此次没有能在第一时间获取硚口日伪军变动,马永成还是很在意的。这也正常,马永成看起来很好说话,但其实骨子里面还是很倔强和认真的。
在李子元没有回来之前,他与张子健、何三亮在工作上是有分工的。张子健与何三亮负责军事工作,尤其是部队的训练和编组。他除了负责政治工作和生活之外,还因为张子健与何三亮分身乏术,接过了情报收集工作。
这次硚口日伪军出现如此大的变动,直到部队已经展开了才发现,这无疑让马永成很是恼火,外加上有些面上无光。这次何三亮的解释,让他可以从尴尬中解脱出来,这无疑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马永成对于何三亮,不一次把话说清楚很是有些恼火。
对于马永成的催促,何三亮只是淡淡一笑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如果新增加的日伪军,是昨天夜里到的。那么这股新增加的,眼下还摆出这么一个钓鱼架势的日伪军,到硚口的目的是什么?相对于打不打的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需要我们面对的问题。”
“眼下日军正在对太行山区腹地,进行新的一*扫荡。就算三十六师团只抽调了一部,但以他们眼下的辖区面积来说,他们自身本就紧张的兵力,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此时他们不惜削弱其他方向的防守兵力,加强之前一直都大致平静的硚口一线守备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他们准备向潞东地区展开扫荡,可这些鬼子却明显摆出了一个钓鱼的架势。用原来相对薄弱的兵力,试图引诱我们主动进攻硚口一线。可如果说他们单纯的守株待兔,那么硚口一线的兵力,现在明显有些多一些。”
“如果是我的话,我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真假,这么多的青壮年集中在这里,都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有时候反倒是适得其反。相对于集中兵力固守一点,在进行防守反击的办法,我宁愿以一部兵力利用硚口工事拖住攻击部队,然后集中兵力从侧翼打一家伙。”
“那些伪装成农民的人,无论是从身体的壮实程度,还是身高的标准来看,如果我判断没有出现问题的话,这些人不是伪军而全部都是日军。这个理由倒不是难以解释,日军如果想要采取钓鱼的战术,引诱我们主动上钩是不会用当地伪军的。”
“当地的伪军因为家在壶北境内,按照中国人相互之家的关系来说,熟人恐怕会众多。用伪军放在这里,无异于直接告诉我们,那些农民都是伪军伪装的。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伪军不可看到,导致的保密问题。所以我判断,那些伪装者应该都是日军。”
“这样一来,整个硚口据点眼下不算伪军,单就日军的兵力数量,可就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单单我和团长看到的就足有五六百人。再加上可能隐蔽在硚口那些房子内,但却一直都没有出现的日军数量。”
“按照整个硚口人口数量和房子的数量来看,不算其他的方向仅仅硚口据点内外,就足有上千日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一旦我们按照原计划进攻硚口,那么我们非但不能打开出山的道路,而且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我想日军摆出这么一个有些古怪,甚至是被动防御的架势,应该是摸清楚了我们的作战风格,以及我们的武器配备。在不想遭受大的损失情况之下,这种相对于稳妥的战术,成为他们的选择。”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硚口日军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以及北面的落马据点,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不过对于硚口这里,团长我有一个小建议。既然鬼子摆出了一副引蛇出洞的架势,那么咱们也可以来一个顺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