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支点 >

第65部分

支点-第65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安排就不是谢昌云能好表态的了,而且自己的信件发出了之后,何其轩也一直没有回应,于是就道:“我当然欢迎了。可还要看伯父伯母的意见,而且还要提前和廖先生商量。如果伯父伯母能来,最好是把王伯父家的思政和思雯也一起带来。”

    让思政和思雯也来,谢昌云一是为了兑现许诺,二来就不用被何雅君缠得脱不了身了。

    但是还没等何欣怡与父母联系,何其轩想带一家来广州过年的电报就发到了廖广恩手里。

    何欣怡闻讯欣喜若狂,心里一面感谢父母体贴自己,一面对谢昌云道:“你看我没说错吧,我妈妈真的是想你了!”

    谢昌云忙道:“让伯父伯母为了我跑这么远来过年,真不知怎么感谢!”

    但能促使何其轩主动前来的主要原因,也只有廖广恩和谢昌云能猜到。

    不过在其他人看来,何其轩一家来广州过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本来何家和廖家之间的生意往来就很大。何家动用其影响,对南华公司在上海江浙一带的贸易提供了不少方便,而自己销往南阳的货物有很多也走了南华的渠道,至于在美国的金融投机生意,则一直都是两家捆在一起做的。再加上谢昌云和何欣怡在廖府住了这么长时间,早就如同一家了。

    至于过年期间要开销的那些吃喝用度和往来礼物,对于何廖两家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借着在一起热热闹闹过年的气氛,彼此更拉近一些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更何况,谢昌云过去一年吃尽甘苦、此时与父母又不能团聚,让他能开心的过一个年也是众人一致的心愿。现在的谢昌云对两家来说都至关重要,说是以他为中心一点都不为过。

    再加上谢昌云一下就有了三个耀眼的新职在身,估计过年为他而来的宾客也少不了。所以在二姨太的张罗下,整个廖府过年前的准备,比往年都要紧张忙碌了不少。

    何其轩夫妇带着何雅君以及王思政兄妹,是于腊月二十八中午乘一架包机到达广州的。

    一下飞机,张湘茵和何雅君就对谢昌云表现出了不一般的亲热,一个拉着手关切的问这问那,另一个则挽住胳膊紧靠在一起,只有王思政兄妹惊讶的看着谢昌云的将军领章,略带腼腆的老老实实站在一边。

    其结果,弄得本想与谢昌云说上几句话何其轩,只好在到了廖府下车之后才抓紧道:“昌云,我按你的意思去联系了,那边答应可以考虑。因为要来广州,所以就没有给你回信。这几天我们先安心应酬过年,回头有的是时间来谈。”

    这次过年,连上廖广泽一家按习惯基本也在这边,所以总共大小二十多个人一起过年,其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而谢昌云连着几天除了要带着思政思雯兄妹,哄着何雅君以外,还有众多推不掉的迎来送往和去四处去拜年的应酬,另外在第一集团军和保安司令部还有各一天的长官值班,所以虽说是过年放假,实际上结果反倒累得筋疲力尽。幸好晚上是与何欣怡分开住,否则俩人一交战,肯定要不了几个回合就会被她反斩于马下。

    而何雅君和思雯、思政,一有空就跟在谢昌云的后面,不仅玩的开心,而且每人都收获了几千元的红包。

    何其轩夫妇虽有一些付出,但进项则是更多,其中仅陈济棠送来的那尊牙雕据说就值一万余元。

    稍安定了一些之后,谢昌云终于与何其轩夫妇坐下来认真的谈起了联合江浙财团投资一事。

第九十三章姐姐被围() 
何其轩首先道:“昌云,接到你的信之后,我就专门到南京去了一趟找靖江先生,把你的大致意思对他说了。靖江先生听的很认真也很慎重,不但又让我重新讲了一遍,还询问了我和你以及南华公司之间的合作情况,并单独和王次长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最后才表示如果这里面只有你和南华公司参与,他可以考虑出面联络江浙富商,包括他自己也可投入部分。靖江先生让我转告你,自从三年前从欣怡他们口中听到了你在火车上的言谈之后,这几年他一直在注意你和广东。他知道在某些政见方面与你无法取得一致,但是并不妨碍他对你特殊才干的欣赏,也很愿意在其他方面与你进行合作。他感谢你能首先想到他,也相信你的判断,并请你尽快拿出详尽的方案来。”

    谢昌云稍做躬身道:“经不起靖江先生如此高看。我与靖江先生不便直接联络,请伯父日后带我向靖江先生表示感谢!伯父伯母,刚才靖江先生的话提醒了我,在一个项目上如果是有过多人参与并不太好,所以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重庆的地产业你们能承担下来的话,不如干脆就把资金都集中到这里来独立操作这一块。”

    “昌云,我们在上海和江浙的生意目前都很好,这么早把资金抽出来岂不可惜?”尽管谢昌云已经对形势和投资前景做了初步分析,但何其轩听了谢昌云的建议之后还是有些不甘心。

    虽有爱国之心,但商人逐利,也是非生死关头难以改变的。

    谢昌云只好进一步挑明道:“伯父,按我的预计,江浙的安定日子,长则还有两年左右;如果短,甚至只有一年多些,单从经济投资的周期上来算,您应该知道这个时间算不算早。还有,活钱好办,到时间一转就可以。房子好说,早晚有一天还是我们的。可是工厂、机器、物资材料怎么办?事到临头能一下撤的走吗?您愿意留下这些东西给日本人用吗?这就是政治账、民族账。对别人我可以不这么求全,但是对您,不搬走就必须毁掉,决不能留下半点来资敌,除非是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昌云,你不要这么急嘛!你伯父也是一时没有准备才随便说的。其轩,昌云这是为我们一家好,也是不见外才说的这么直接。”

    精明的张湘茵虽然是两头劝,但却清楚的听出了谢昌云话里无意吐露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在他的心目中,他与何家已经是一体了。

    “这时欣怡的功劳呢?还是因为雅君?看来还是欣怡的成分大一些。”

    大女儿神色间透出的妩媚,对谢昌云超出了异姓姐弟应有的关切,这些变化,做母亲的当然觉察得到。但张湘茵心中高兴之余,也不免为小女儿担心。

    何其轩也自知刚才说话欠妥,在谢昌云面前表现的太过于重利了。但他毕竟老于世故,经夫人一点拨马上就重振思路道:“昌云贤侄,你伯母说得对,我是一听要动那么大的家业,未免有些心急。但是经你后来这么一解释,才想起万事还须国事当先。唉!到底是老了,不比年轻人脑筋转得快。昌云呀!你就只当是自己家的事,再帮我们筹划一下重庆的地产应该在怎么样来投资?”

    张湘茵听得暗笑。“自家事?丈夫的领悟也太到位了!”

    谢昌云早有准备,所以何其轩一说完他就道:“我到重庆看过,近期也通过南华的渠道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重庆现在地价、建筑材料和人工都便宜,买地建住房这是一大块,房子的结构面积要以适应将来避难的中等资产以的上群体为主,这方面的关系伯父是个优势。但重庆是个山城,建房需要开山平地,还要修路,建设周期比一般的要长一些,所以要干就得及早动手。另外,内地的部分工厂今后也会迁往重庆,提前购置预留工业用地,也可作为地产业的一部分。最后还有一个方面,虽然与地产业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重庆将来消费人口会急剧增加,所以开发日用消费品和食品生产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点。但是一定要注意,所用原料必须产自四川本地,机器设备优先考虑现在已有的,这是一个长线投资,等我们打败了日本以后也不用费力再迁回内地了。我考虑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至于哪方面投资多少就由伯父伯母来决定。伯父可以在年后抽个适当的时间,请廖先生陪你去重庆实地看看,并且打通当地的上下关系,这样实际操作时就可以既省钱、又省事。”

    “昌云,你看你想得多仔细!不但是现在,就连以后都想到了。难怪欣怡总说你比别人看得远。”张湘茵说正事时也没忘扯上女儿。

    何其轩想了一下后道:“昌云,在美国的交易所的投资要不要动用呢?”

    谢昌云道:“暂时不用。伯父先集中手头可动的资金把地买下来,然后再根据设计做个预算,看总的资金需求是多少。这几件事要办完至少也得三四个月,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建房和建厂的资金,这其中办法很多。比如用地皮抵押借贷,或者是趁着价位高时抛掉上海的一些地产房产、以及不便迁移的工厂,再加上原有产业陆续赚的钱,不行再从股市里抽出一些,按工程进度来逐步投入应该问题不大。而且,在这期间建好的房子还可以提高抵押借贷的额度,有条件的可以先对外出租。到时候如果真是还有缺口,我和廖先生这里还可以支持一些。多的不敢说,四百万元以内可以保证。等房子开始正式销售以后,连还贷和新建工厂的周转资金就都可以一并解决了。”

    谢昌云每说一项,何其轩就点一次头,到最后不由再次叹道:“算无遗漏,以小博大。昌云呀!如果不是你还要准备和日本人打仗,我这摊子产业不如都交给你来打点好了。”

    “就是的呀!要是真放在昌云手上,我们就可以放心享清福了!昌云,这个主我做了,以后我们家的大事就听你的,等赶走了日本人,我们这个家就交给你了。”看来,不把谢昌云彻底套死,张湘茵就不罢休。

    而谢昌云明知张湘茵的意思,但却不敢推辞。人家就两个女儿,一个被你抱了摸了,还一个已经被你xx了,这飞流债是那么好欠的吗?

    谢昌云在心里把自己骂了无数遍,“活该,自讨苦吃,作茧自缚,色令智昏”

    把想到的词都用上了。

    随后,谢昌云便与何其轩一起来到廖广恩这边,就如何安排江浙资金的大笔进入,做了详细的筹划。

    在这方面,何其轩和廖广恩的实际操作经验要比谢昌云丰富得多。

    正月初七,在机场送了何其轩一行回来后,谢昌云坐在沙发上一把搂过何欣怡,迫不及待的刚想要轻薄一番时,小洋楼外的哨兵却打来了内线电话,报告说集团军作战值班室来了一个参谋,有紧急公务要当面向长官禀报。

    “值班室有急事怎么不打直接电话,反倒派一个参谋找上门来,而且不是还有其他的值班长官吗?”谢昌云心中奇怪,但也不敢耽搁,便悻悻的放过何欣怡,起身来到楼下。

    可是认出来人是一个机要参谋,谢昌云马上反映到陕北有电报到了。

    不过,这次谢昌云却没有判断对,机要参谋递上来的却是一份驻赣州的第一军打给集团军值班室的紧急电话记录稿。

    当谢昌云疑惑的接过来记录一看后,顿时脸色大变,对送电报的机要参谋道:“走,快走!马上到司令部去!”

    说罢谢昌云连回楼上向何欣怡打个招呼都没顾上,并连卫士也没叫,就急匆匆的来到了廖府大门外,坐上参谋的跨斗摩托车便一溜烟的走了。

    何欣怡见谢昌云连楼都没上就匆匆走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便马上心惊胆战的要通了廖广泽的电话,把刚才发生的事对他说了。

    “我这里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军情。大小姐不要急,我马上问好了就给你回话。”廖广泽也是一头雾水。

    正如廖广泽所说,这份电报确实不是什么重要军情,但对谢昌云却不能再重要了。

    原来昨天半夜,一只几十人的红军游击队袭击了江西信封县内的一个镇公所,打死当地团丁数人并夺走了一批枪支和粮食盐巴等物。驻扎在附近的粤军闻讯速出动,俘获了一名受伤掉队的游击队员,并把其他因带着粮食而行动迟缓的游击队包围在了一座山上,准备天一亮就进行围剿。

    被俘的那个游击队员经不住拷问和一碗大米饭的诱惑,除了供出游击队的人数和装备情况后,还交代了游击队的负责人姓名。

    粤军一个团长听到游击队的副政委是个女的,名叫谢昌敏,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联想到了集团军总参谋长谢昌云,只有最后一字之差的姓名,让团长觉得总参谋长与这个女共党之间说不定会有什么关联。

    于是,这个团长立刻下令部队不得妄自行动,然后急速返回了团部,将这一情况用电话向师部作了报告,师部也不敢怠慢,立即就报告了第一军军部,同时令团长调派更多的部队去加强封锁,暂时围而不攻,但也必须保证不能让游击队跑掉。

    猛的听到了姐姐的消息,而且是处在重兵包围之中,谢昌云怎么能不心急火燎。

    不过经路上的冷风一吹,谢昌云也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姐姐的事情好办,自己一个命令就可以撤掉包围,对民团大不了赔些钱了事。可是这仅仅是一小股游击队,在整个粤军管辖的粤赣交界一带,大股小股的游击队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相互你打我、我打你,矛盾越积越深,将来的仇恨就不好化解了。而且自己如果还是一味的护着游击队并限制粤军的手脚,时间一长粤军将领必然会产生怨气,对自己在粤军中的威信也将是一个打击。

    可如果放任粤军?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新式训练、而且装备得到极大改善的粤军,其战斗力自是前世这个时候所远不能比的,一旦认真发狠起来,共产党在粤赣边保存下来的力量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到了那一步,自己还有何面目去见毛泽东?以前付出的努力和今后的一系列计划岂不都将付诸东流?

    看来自己原想暂维持现状,待一年后再处理这个问题的想法还是大意了!现在就必须想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来。

第九十四章亲往营救() 
经过路上的思考,等到了集团军作战值班室,谢昌云就已完全恢复了常态。他先是让作战参谋在地图上标出游击队被围的位置,接又寻问了你那一带的道路交通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