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突击-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些地雷不可能长时间激活,因为很可能一个路过的小动物就能触发那个灵敏的引爆装置。
而为了尽量减少维护以及误触发的可能,这个雷场应该是分成了多层布置,通过分块、分区、分时段激活等方式规避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这倒是可行,通过全频段干扰引爆以及激活讯号。”参谋长点了点头认可了参谋的想法:“可是你考虑过没?我们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他们会不会通过讯号电缆进行连接,规避不稳定以及可能会被篡改的无线电讯号。”
他说道这里,其实是已经给了两人提示了,那就是‘被篡改’三个字。
可估计是之前压的有点太厉害了,这俩参谋加上李强一起,就愣是没想到这一点。
看面这俩人没反应,他暗自叹了口气,接着引导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在靠近围墙的安全位置,留下一套备用的引爆设施,比如与内部连接的蓄电池。”
“还有一套通过不间断频率进行安全锁定的装置,如果产生全频段干扰,或者是超过一定时间收不到特定的讯号,那么整个雷场就会被激活。”
参谋长说的只是一个可能,要验证这个可能其实并不难。如果真的有这种特殊装置的话,无线电波无论是长波还是短波,都不可能是线性发射的,而是有一个类似涟漪效应的圈子在。
所以只要拿上侦测设备,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后应该就能收到这种特定讯号。
“看这份当地报纸。”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说法,他拿出了一份半年前的当地报纸,那里提到过在营地附近的村庄,大家总是能从收音机里听到莫名其妙的沙沙声。
短波收音机受到了长期而且稳定的干扰,这已经是足够的证据了。
当然知道了讯号源头,并不能影响什么,因为要破解电波里携带的编码,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
于是就用到了他给出的另一个提示,那就是之前那份,提到美国人的合成材料地雷流入非洲的那份通告。
里面很清楚的说了这些地雷是从某个私人武器公司流出来的,而且还是一年前的老型号,而只要是人管理的东西,那就有漏洞可以钻。
说道了这里,其实参谋长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通过地雷的母公司搞到它的具体运行方式,以及反制的手段,毕竟美国人可不会把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卖出去,让敌人未来拿过来坑自己人。
“我想到了。”终于其中一个参谋突然开了窍,提出了参谋长早就想让他们说出来的想法。
第一百三十三章照片背后的讯息()
“讯号欺骗。”他是如此开的这样一个头,然后一脸忐忑的像是法庭上在等待判决的犯人。
参谋长点了点头:“不错,继续。”
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这个参谋一下就跟浇了水的干草一样活了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改装过的讯号源,来替代他们的激活讯号,一旦抢占了控制权之后,这些地雷就可以轻易关闭。”
这句话给了他灵感,让他接着补充道:“这些地雷是一年前的美国产品,按照美国人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来看,至少这个地雷的核心部件已经经过一次大的升级,或者干脆更换了全新的系统核心。”
看着那张一年前的情报通告,他想了想接着说道:“而私人厂商对于这种已经淘汰的设备,多会在军方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私人销售以回收开发成本,就算是他们不能把这东西堂而皇之的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那黑市一定有这玩意的踪迹。”
“现在我们的情报等级优先度被提的很高,所以我们可以请求美国那边的同事帮忙。”这个参谋说道这里就算是说完了,然后一脸期待的看着参谋长。
还是因为前面被打击的太厉害,此时已经在他心里变得像是导师一样的参谋长不点头,他就得继续怀疑自己。
参谋长倒是没矫情,他拿过那份通告在上面写了一个电话递给参谋:“这个是一个特殊渠道的电话,打过去别说你的身份,只说你要什么。”
“记得要口齿清晰,用标准的苏州方言来说。”参谋长说完之后,等了几秒看面前的人还没反应,又催了一句:“快啊,还等什么。”
或许是惊喜来的太过突然,发觉自己被肯定的参谋又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一把抓起那张写了电话的通报就跑了出去,几分钟后又一路奔了回来。
“对方说没问题,两小时内有结果。”他一推门脚还没迈进来呢,就兴奋的吼了这么一句。
“那好,咱们接着下一步。”参谋长在这几分钟里,已经整理好了另外一些文件和照片,他把这些东西平铺在了桌子上,按照一定规律来排列。
其实到了现在,李强都看出来这个参谋长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理由,明明已经认同了这份计划,却又在打击制订计划的两个年轻参谋。
他就像一个教育孩子的家长一样,欲扬先抑的手法玩的炉火纯青,再加上后期的循循善诱帮忙改进,让人恨都恨不起来。
“因为我们拿不到营地内部的新照片,所以在审讯结果出来前,我们先把这部分的工作放一放。”他指着那张围墙的局部照片:“来分析一下,看地上的阴影,起码这个围墙是真的,所以我们得考虑一下如何通过围墙。”
抬头左右看了一眼李强和两个参谋,他意味深长的告诫道:“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是不能有,参谋制订计划就是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后方的想象力,和前方人员的执行力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真正用于实战的作战计划。”
“不是脱空想,也不能想当然。”
告诫完这句之后,他把照片摆在了桌子中间,用笔在上面挨个点着:“看墙体厚度,这不可能是铁丝网或者是简易墙壁,依照比例尺来说,墙体厚度应该在三十厘米到五十厘米左右。”
他喝了口水,指了指墙外的砂砾地形接着说道:“我们都知道砂砾地形的颜色,根据色谱表的色差分辨原理来看,外墙应该是接近混凝土干燥之后的铁灰色。”
说道这里,他从另外一些文件里找到了几份有关当地进行施工的材料表,这些情报都是本地情报人员收集的,平时这些东西看起来鸡毛蒜皮的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却能作为一些判断的佐证。
就比如现在,他指着上面那些施工用材料说道:“没有人会为了几袋水泥砂浆什么的特别花钱进口,除非那些人有某种特殊的需求,所以依照墙体的厚度和颜色来判断,这应该是应用当地高标号水泥浇筑的。”
“这里的建筑多是使用标准标号的水泥,而要构筑足够坚固的堡垒外墙,则需要用来建筑桥梁,或者是洞窟的高标号水泥拌合的混凝土。”
他从那叠文件里抽出一份来:“还有配套的内部钢筋支撑。”
李强凑过去看了看,这份文件的日期被涂黑了,里面是一份二十年内的外贸进口清单,密密麻麻的用英文打印了几十页的厚度。
“我找找,建筑用材料,水泥……”所幸这份清单是按照进口货物的功能来区分的。很快参谋长就找到了水泥这一项,里面显示二十年来,只有三宗大批量进口高标号水泥的记录。
“十七年前,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曾经在东非援建了一座水坝。”他想了想后说道:“我们无从判断的是,到底是水坝用的水泥让他们截留了小小一部分,还是他们为了掩护营地的建造,使用了一部分水泥以及建筑工人。”
接着拿出来的就是一份工地施工人员的记录,里面提到在水坝建筑的过程中,有超过40名工人死在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故中。
“按照标准的流程来看,建筑一个水坝,不需要用如此多的死人来填。”参谋长拿过一根彩笔来,把死亡人员名单那一块圈出来。
开始几人还看不明白这东西代表了什么,但参谋长一圈他们就明白。
这些意外死亡的建筑工人之间有着相同之处————这些人都不是本地人,而且离本地还相当的远,都算是出门远程打工的人。
而且因为水坝的工期长,负责雇佣工人的劳务公司换了好几茬。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死亡的工人虽然死亡的时间不同,但都出自同一个公司。
也就是说,那个死亡公司在水坝建筑的三年工期里,总共雇了47个当地工人加一个苏联籍的工程师主管。到了工期结束后除了主管回了苏联外,这47个工人全部都死在了工程事故中。
而且诡异的是,他们的死亡记录大多都是意外掉落之类的,尸体大多都掉进了下方的河里被冲走,家人只能拿到赔偿金而见不到死者的尸体。
“看这手法就是苏联人的。”参谋长这次没用笔,而是用手指压在了那一串人名上:“简单粗暴,就算是你查到了也拿他们没办法。”
他接着又拿出了有关那个政府军营地的建筑以及使用记录,虽然最后标明了废弃,但这东西起码能证明,整个营地是在水坝建筑结束大概一年后启用的。
不过相对的人员流动记录却不多,只提到了营地里驻扎着一个团的装甲步兵。而另一份记录里则显示,本该驻扎在那里的装甲步兵,却又去了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营地驻扎。
而且在接下来抽出的文件里,还提到那支奇怪的装甲步兵几乎是一支完美的部队。
他们没有任何非洲人的恶习:从来不闹饷、没有逃兵、不参与种族屠杀、不丢武器、补给按照最低标准发放、军官从来不贪污。
要是放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支完美部队会成为任何指挥官恨不得顶在头上的瑰宝,不派他们执行任务就见鬼了。而这支部队就真的见了鬼,他们除了纸面上正常的调动记录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出勤记录。
当然这里面虽然有那么一丢丢的不正常,可在一个瓜子里都能吃出臭虫的时代,非洲出现一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完美部队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唯一值得怀疑的就是,在任何官方记录里,这支部队在勃列日涅夫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就突然消失了。
仿佛他们就是被搬出冷库的冰块一般,直接就消失了!是的,就这样突然的,像是冰块一样消失不见了。
联合一下之前这个营地的废弃记录,说明了两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这个营地真的就是在勃列日涅夫死后被废弃了。
而第二个可能,则是营地在勃列日涅夫死后换了主人。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判断,整个营地都应该是苏联秘密建筑的一处设施,而且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建立的。
这个认知就让李强回忆起了那帮嚷嚷着被欺骗和抛弃的老猎犬。无论是老傅的分析还是他之前的想法里,都觉得这些猎犬是被幕后黑手雇佣过来的。
可现在看来那头死去的老猎犬可能并没有说什么实话。
他们来非洲的目的,很可能就在这个‘废弃’营地中。
“好了,既然知道营地是谁建的,那墙面上的布置也脱离不了老毛子的手法。”参谋长出言把陷入阴谋论的三人拉回了眼前的现实中,他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行动计划,而不是营地背后的故事。
而真想知道这个营地到底是干什么的话,等到时候攻进去就自然明白了。
“简单粗暴,这就是毛子们的风格。”他把照片上的两个散发热量的发电机组标记出来:“高压电网,断电监测,布置在墙后的压力感应器网格,这就是他们的三板斧。而要支撑起这三样东西,对两个中型柴油发电机来说,那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我们得改变思路,既然毛子建这个营地,或者该说是秘密基地建筑了四年。,那这个营地就不可能有外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所以说,我们得按着进攻一个有着完善的地下设施,以及防御网的永备战略基地的思路来进行。”
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李强:“好吧,现在谁去通知一下负责人:我们手头上的人员和装备,根本不适合进行这种高强度攻击任务,如果强上的话他就得面对百分之百的人员伤亡可能,以及根本不能达成作战目标的结果。”
第一百三十四章胡子的偶像与录音带()
说完之后他指了指旁边一直开着,记录着房间里所有谈话的录音机,意思是让李强去把这玩意给老傅递上去。
也就是说,参谋长的潜台词是发现这活他们干不了,强上只能是制造无谓的伤亡损失珍贵的人员,所以打算就此拒绝这次任务。
而面对这种情况,李强觉得自己已经算是有了那么一点,成为风箱里受着两头气的耗子的迹象。
他都不用去老傅那就知道,老傅就是说一不二的人,如果他说要拿出行动计划来,那么别说是什么永备苏联秘密基地了,就算是前面挡着外星人。这帮人如果接受到了抓活的的命令,那么也得把外星人打晕了全须全尾的带回来。
再说了,话说回来,之前老傅已经用话点过李强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他要是现在回去,那就是完全的违抗军令了。做为一个军人,哪怕平时有点吊二郎铛,在这个时候,他也是绝对不会违抗这个军令,因为,这是他的职责!
可放在这边,眼前这个参谋长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现在就是一副要撂挑子的德行。
也不知道该说他是爱惜羽毛呢,还是爱惜前方的行动人员呢。反正他的想法都在表情上表现出来了:老子不干这草菅人命的事。
一时间,李强就被这么逼进了角落里,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命令就是命令,命令要求制订计划。”李强尝试着开始用语言说服对方:“那就制订计划。”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太苍白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李强敲上去一个钉子:“执行的是我,带队的也是我。”
他的意思这三个参谋都能听明白:你们负责写字,我们负责流血和……死!
“真是疯子。”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