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富甲风流 >

第50部分

穿越之富甲风流-第50部分

小说: 穿越之富甲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洋洋洒洒,一气儿说了这么多,再无掩饰。岳陵静静的听着,面上自始至终,便是淡淡然的。见他说完,这才苦笑道:“你们倒是看得起我。我不过一平头百姓的,偶尔写出首诗词来,又说得什么才学?”

    文旭微微皱眉,忽然起身,整理了下衣衫,抱拳正色道:“岳兄何必自谦?今话已说至此,小弟也不敢隐瞒。所谓学而优则仕,小弟十载苦读,又承于相门之下,这入仕是早晚之事。

    岳兄大才,今能入知府大人的眼,若能借此发力,事成后,知府那边岂有白用之理?而你又与苏山长、唐老大人交好,到时,朝上有宋大人提拔,朝下有苏、唐推动,岳兄他日之前程,可谓大好。

    小弟今日之所以如此披肝沥胆,坦诚明言,不为别的,便是想真心结纳岳兄。仕途险恶,你我若能守望互助,呼和照应,则万事可为,此实乃不世之机。小弟拳拳此心,还望岳兄明了。”说罢,一揖到地,行了个大礼。

    岳陵连忙扶起,眼见他满眼希冀,想了想,忽然笑道:“文兄顾相门人,又如此摸知府宋大人的脾气,不如先帮小弟一个忙成不成?”

    文旭一愣,随即慨然道:“但有所用,无不尽力。”

    岳陵微微一笑,道:“我看好了一块地,想拿下来搞点小生意。那江陵县与我有些龌龊,我原本想拐个弯找人去办,如今若是文兄肯帮忙,从知府大人那儿下来,可就省了好多麻烦了。还望文兄多多费心了。”

    文旭瞠目结舌,愣愣的看着他,老半响说不出话来。他竟然要经商!他竟然要经商?!

    文旭觉得不是自己耳朵听错了,那就一定是对面这人神经错乱了。任谁听了刚才自己那番分析,有了这种人脉,那不得喜的晚上睡不着觉?不得赌咒发誓、屁颠屁颠的去玩命办差啊?

    可这人怎么就能蹦出这么一个主意来?看好一块地经商?商贾之道若是做好了,固然能衣食无忧,可这时代,这商人地位却是极为低下。

    要不然,怎么便自家这般家世、林慕白那样所谓江陵首富的,都要下血本培养后代读书入仕呢?还不就是为了摆脱这种窘状,以求能光大门楣吗?

    可这人…这人……,文旭呆在那儿,忽然感觉刚才自己那番表演,竟尔是那么的可笑。

    这便如一个女子,自觉其美,使尽浑身解数卖弄了一通风情,媚眼儿乱抛,最终却发现,对方原来竟是个好另一口的。那场面,岂不正如同猴儿耍戏一般,全剩了自家没趣了……。

第203章 :密室之谋(1)() 
第93章:密室之谋

    岳陵眉花眼笑的告辞而去,屋中文氏父子却是一脸阴云。

    前面既然说的天花乱坠,又紧着贴上去表示了诚恳的交好之意,对于岳大官人提出的请求,文旭又怎好推脱?更何况,人家也没说什么别的,事儿终归是做出来的,可不是说出来的。

    “此人只怕不好掌控啊。”文玉山端坐捋须,沉吟着说道。

    文旭袖中两手紧紧攥着,嘴唇抿了抿,望着门外夜空不语。半响,沉声道:“且看他做。我便不信,他真个是淡泊权势的。”

    文玉山点点头,想了想又皱眉道:“若他不做,顾相那边……。”

    文旭面上愈发阴沉,默然片刻,摇头道:“若真那般,也只有孩儿来想法子了。总不成离了张屠户,便要吃带毛猪。”

    文玉山一惊,随又叹道:“顾相如今位高职崇,又何必盯着这等小事?”

    文旭看了自家老爹一眼,缓缓摇头道:“爹爹有所不知,这如今看着便要入冬了,正是边地不稳之季。前时朝廷得了消息,道是北疆果然有所异动。为了这事儿,圣上早早便下了旨,要北军整饬兵马粮秣。这承办的,就是当今太子殿下。但这次集粮,偏有数处都出了问题,不是被人早早买走,就是也如这江陵沈家一样,半路被人截了去……。。”

    说到这儿,他不由顿住,抬眼又看了文玉山一眼。文玉山面色微变,急起身走到门边看了看,这才对他一招手,父子二人绕过屏风,往书房中坐了。

    文旭所言不多,但文玉山自是听的明白。如今大周一朝,崇圣帝已年近六旬,膝下子嗣昌盛,大小七个儿子六个女儿。早在顺兴年间,便立了太子,便是那正宫长子,封为秦王的武逸。

    崇圣帝这些年信奉佛事,显得温温吞吞的。但年轻时,却是酷厉威严,手段极其硬朗。

    这太子武逸却不似乃父,自小谦恭有礼,待人和善,极有君子之风。朝野之中,大得文臣清流的拥戴,期许为下一代当仁不让的圣仁之君。

    顾彦之不但是众臣之首,还是东宫之师,正是太子一派的领军人物。

    只是太子这般性子,在文臣中固然相得,在武人眼里,便成了软弱怯懦。大周立国数百年,到了此时,有识之士都看的明白,虽面上繁荣浮华,却已渐渐显出颓式。

    当年立国之时,太祖为了迅速掌控中原,对于众多周边的大小势力,都是采用的怀柔政策,以安抚羁縻的手段为主。

    后来几代皇帝,也都顺承了这个思路,及到上一代安帝时,这些势力已然颇具气候,时不时的便有寇边之事发生。

    好在大周分设边防,北军、西军都是勤练不辍,又加上京畿禁军装备严整,倒也没出大的乱子。

    到了崇圣帝继位,这位皇帝却是个强硬的,上位伊始,便连续对外发动了几次大战,调集中原悍卒,将周边边疆向外扩了一倍有余。

第204章 :密室之谋(2)() 
如此一来,面上固然是功业无双,也确实狠狠打击了外族气焰。但地盘忽然大了,边军戌守的难度也增加了许多。

    而且,连番大战之后,百年来积攥的国孥靡费大半,国力便渐渐有了后继无力的苗头。而同时被打击的那些外族,对大周更是仇视,无时无刻不存着复仇之心。

    这般内忧外患的情形,一个谦和纯善的君王,怎么能让人放心?所以,在武人们的眼中,更看好的却是另一位亲王,便是齐贵妃所生的燕王武戈。

    这为燕王极为酷似年轻时的崇圣帝,杀伐决断,行事果决。在封地蓟镇,常带虎贲出没边地,异族但有所犯,必追而杀之,举族而灭。是以,不但在周地威名素著,便外族之人闻之,也往往股栗不已。

    有这么一位有为的亲王比着,朝中便渐渐有些风声传出。断断续续的,朝野内外,请废秦王逸,改立燕王的声音便多了起来。

    也不知那位崇圣帝究竟怎么想的,对于这种奏折,皆是留中不发,一概不予理会,甚至连训斥都不曾有过。这种不表态,落在外臣眼中,便成了一种态度。于是,渐渐开始潜流暗涌起来。

    此次北疆敌情初现,负责总揽战备的是太子,却在此事上接连出现岔子,虽未造成什么实际损失,但却在声望上,便等若有了莫大的污点。

    朝中上下人等,如顾彦之等人都是成了精般的人物,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关窍。重而视之,便也是题中之意了。

    所以,文旭这边提了个头,文玉山顿时便面色大变。自古以来,最凶险的,便莫过于这天家之事。但最大的机遇,也是这天家之事。一旦投准了,将来自是擎天保驾的从龙之功,荣华富贵不可限量。

    父子二人到了书房中,文玉山又再仔细看过附近无人,这才回来坐定,低声道:“能确定那沈家之事,跟这个有关?”

    文旭苦笑摇头,“若能确定,恩师又何必缩手缩脚,将孩儿打发了回来?这次孩儿本打算亲自上阵,却不料竟有这岳陵出现。宋仁那边如此笼络其人,怕是也打的这个主意。”

    文玉山皱眉道:“但这个岳子鸿不似个好搬弄的,如之奈何?”

    文旭冷笑道:“且不急。宋仁那边既出了手,焉肯让他白得了好处?而且,还有那江陵县的态度也是古怪,说不好就是那边的手尾。便宋仁不成了,只要有意的露些口风出去,到时候,事儿临头,又岂容他不想接就不接的?”

    文玉山送了口气,只是随即又皱眉道:“那你方才怎么还答应他,去帮他说合?让他在这没了指望,不是更利索些?”

    文旭嘿然一笑,目光闪烁。“他又不曾明确说不做,兴许只是提前要些好处呢?话又说回来,现在帮着他在这儿立下了基业,可不也等于套上了笼头?到时候,或打或拉,这主动权还不是在咱们手里?”

    文玉山面上渐渐显出笑来,点头看着他,眼中满是慈爱欣慰之色,温言道:“看来这些年,你在顾相身边倒是学了不少东西。做事能周密如此,为父便此刻去了,也能安心了。”

    文旭急忙站起,恭声道:“爹爹说的甚不吉利话,往后自有富贵日子要过,孩儿也当好生孝敬爹爹和娘亲,承欢膝下。”

    文玉山捋须而笑,含笑点头。忽又想起一事,道:“我听你所谋,已然缜密。但那岳子鸿前番有言,说此番求你是临时起意。那原本的打算,说什么转个弯的,此事你可知道?别要到头来,在那儿出了漏子。”

    文旭猛省,起身在屋中来回踱了几步,皱眉道:“与他有关的人,除了明面上的几个,再就是有两处,现在还摸不清楚。一个是萧家,据说前阵子他与萧家姐弟先后在同一个地方出现过,两方之间有没有联系却是不好说。

    而萧家那老怪物非是官面上的人,就算他们有什么关联,也不可能帮他这事儿。

    那么,除了萧家,便剩下一个南园了。倒是听说这芜菁夫人曾亲自出面,帮了他一次。若是她的话,倒真有可能。”

    文玉山面色一凝,慎重的道:“旭儿,那陆芜菁后面可是镇南候和大理,如果真是那边插手,这事儿还当千万谨慎,万不可莽撞。”

    文旭点点头,脸上显出焦躁之色。背着手在屋中来回走着,半响,忽的站住,两手一拍,笑道:“有了,既不好插手,何不釜底抽薪?她若自家的事儿都忙不过来,又怎么去帮那岳陵?”

    文玉山一愣,急道:“计将安出?”

    文旭嘿嘿一笑,凑上前去,低低在文玉山耳边说了起来。屋中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墙壁上,幽幽晃动,如若魅影…………

第205章 :侍卫宝爷(1)() 
第94章:侍卫宝爷

    岳大官人优哉游哉的回了家,对于文旭所言,他虽未全信,但估摸着知府宋仁的心思,当是比较靠谱。

    推出自己这个小蚂蚁,能撕开口子,得了便宜自是给他加分,助他仕途上更进一步。若是不成,说什么护着自己那只有白痴才信,但最差的结局,不过是牺牲自己这个无关紧要的弃子,却伤不到他一丝一毫。

    这般算来,怎么都是他宋仁的算盘。付出的,在他那儿而言,不过是个卑贱的女子,得到的,却有可能是辉煌的政绩。换做谁,也是会这么做的。

    这也终是能解释的通,为什么堂堂知府大人,竟会对他一个平头百姓这么礼遇了。

    至于文旭,话里言外的,是将自己看做一支潜力股来发展。只不过,这番心思应该不必说出来吧。若真有这心思,只默默的做,等到真有那么一天再让自己知道,效果岂不更好?

    以这对父子之精明,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点?所以,什么提前结交,看好自己前□□云,绝对是拿大奶棒子骗小孩的把戏,岳大官人要是信了,那才是头让门夹了。

    既然如此,那这厮上蹿下跳的,忙活的这么起劲儿,无非离不开两点。一,可能他本就是和那宋仁一路的,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唐澜不是说了嘛,宋仁和那顾彦之走的很近。文旭作为顾彦之的弟子,过来江陵呼应,便也是题中之意了。

    这其二嘛,多半是既为了自家利益,又为了报复林慕白等人。自己真趟进了那湾水,无论胜败,都会触动本地固有势力的利益。比如林家,薛家等。

    只要搅动了这个根基,一发而动,自然便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文家坐山观虎斗,时机成熟时,自能攫取渔翁之利。

    这样一来,打生打死的,都只是自己这小虾米,具体实现的工具便是韩铁的粮船帮。

    自己若葬送了一切不必多言。但若侥幸留下命,有了今晚的主动示好,则权当是意外收获,便真如他所说那样,以后在官场上,也算有个同盟。

    就算自己到那时候,只怕再明白过来里面的弯弯绕儿,局势所迫之下,怕也是得捏着鼻子认了。说不定还要主客互易,主动去交好于他。

    这账怎么算都合适,岳陵自觉换做自己,多半也会这么干。他现在来这大周毕竟时日太短,哪会知道这点事儿,竟会牵扯到帝国上层的风云变幻中?

    所以,思来想去,也只是围绕着眼前利益得失推断。不过,与此同时,他却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不太妙的信息。那就是,皇帝和大臣们,似乎都对韩铁的粮船帮上心了。

    对于这种层面的上心,岳陵绝不会傻的认为是好事儿。一国之君关注一个江南的民间帮派?还赞其有功?嘿,怕是多半心生警惕,将其当做乱民隐患的心思更贴切些。

    说起来也是,韩铁这帮人人多势众,连当地官府,都因有些借助之处,而不敢过多的约束。他们又都是好勇斗狠的,整日跟人械斗讨活。一个不好,可不是祸乱之由吗?

第206章 :侍卫宝爷(2)() 
士以文乱政,侠以武犯禁。历朝历代,中央政权稍有不稳时,最先□□的,可不就是这些聚众傲啸的武人吗?若是无拳无勇的老农,哪有那胆子造反?没那实力,也没那存活的土壤。

    不行,这事儿要赶紧和韩铁说说。那粮船帮该散了最好是散了,大伙儿换个壳再混。正好自己这边若是能张开场子,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有了门面,不但经营要人手,更要有护卫的力量。韩铁这个粮船帮,倒是极为合适。

    粮船帮这个时候散了,也可消除被人利用的由头。那知府宋仁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情分,岂肯轻易放过?没了粮船帮,他再想掐自己脖子,让自己在他辖地有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