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明末一把刀 >

第203部分

明末一把刀-第203部分

小说: 明末一把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二是摸清地形地貌,随军的农业部研究员也会在各地摸清当地有多少庄稼,有多少荒地未开垦,三是有少数漏网的建奴,再地毯式搜索一遍。

    而剩下的三团四团,跟部分狼牙中队,并二百辆四马大车,五十门野战炮,继续向建州海西推进,同时带去杨天的口信:“顺我者,可活,逆我者,亡!”

    沈阳城,杨天于正月十六回到此处,继续在这办公,十六日下午刚刚与农业部商业部的人开完会,魏忠贤托人过来说想见一见他。

    “唔,李全,你去告诉魏公公,今天忙,明天一早我去见他。”

    “是。”

    十七日一早吃过早饭,杨天到了魏忠贤沈有容他们六位老人的院子,这六人还挺喜欢住一块,没事就打个牌,搓个麻将,再斗斗嘴,特别是沈有容跟魏忠贤,两人天天斗嘴,真是其乐无穷。

    这不,杨天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沈有容的动静:“小四儿~啊,给本老爷我斟个香茶~”

    “……哎,老爷,奴婢这就给您老斟茶去。”

    真是老顽童,杨天边推门边摇头失笑,两人打赌的事他知道,沈有容也没真把魏忠贤当奴婢,就是好玩,杨天也就没管。

    吱呀~

    “吆,四儿~啊,”沈有容看杨天推门进来了,更加来劲了,“快再给杨大帅斟盏茶来~”

    “……哎。”魏忠贤倒是挺光棍,虽然一脸瘪相,愿赌服输,这奴婢的工作做的挺称职,杨天刚坐下,这香茶就端上来了。

    “大帅请用茶。”

    杨天赶忙起身客气谢过:“多谢魏公公了。”

    “咦?人呢?”杨天环顾屋中,怎么就他们两人,其他四位怎么不在。

    魏忠贤见状解释道:“哦,大帅,义兄陈老四人去城外采摘草药去了。”

    “啊,原来如此。”

    实情是孙守文陈实功四人实在憋不住笑意,这两人玩的老爷奴婢游戏,其他四位还是眼不见的好,见了,这脸上可就憋不住了,憋不住,老魏可就难堪了,四位老人还是挺通情达理的。

    三人坐定,沈有容也没再作妖,杨天坐下喝口茶,当先开口道:“我在这先谢过公公当日指点了。”

    “大帅勿用客气,咱家只是略尽微薄之力而已。”

    拉拢科尔沁,打压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是打下沈阳城的第二天,正月初一一早,魏忠贤过来建议的,他说林丹汗有野心,一心想吞并整个蒙古,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虽然志大才疏,不过此人不会投降,就是投降八成也是两面三刀,而科尔沁等部就不一样了,安于现状,最多做个摇旗呐喊的小弟,这样的怕死,可以争取一下,争取不来,再打不迟,杨天觉得有道理,这才派了杨修他们出使科尔沁,没想到效果不错,奥巴他们已经彻底臣服,洪果尔几个离沈阳近的台吉已经尽遣手下骑兵到了沈阳,接受整训。

    屋中三人聊了几句闲言,杨天现在城府不同往日,魏忠贤想要见自己,肯定是有话说,既然对方不说,那他也不开口。

    三人就在屋里闲聊,老魏没开口,沈有容倒是先开口了:“咳,小天啊,是这样,老魏跟我提过一些话,老夫觉得有道理,我觉得你该听一听。”

    “哦,公公有话请讲。”杨天温和的看向魏忠贤,心中了然,必是魏忠贤觉得以他‘客人’的身份,直接说出来有些不合时宜,这才拉上沈有容。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咱家闲着没事,对天朝的某些事看不通透,还请大帅指正。”

    嘴上说的谦虚,魏忠贤脸上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杨天见状来兴趣了,对方毕竟是曾经的内廷第一人,而且连沈有容也觉得有道理,那他得听听:“公公请放心讲,我杨天白手起家,难免有疏漏,还请公公指正。”

    “大帅客气了,那,咱家就讲了,咱家首先得说一句,大帅之才,确实是震古烁今,说是千古第一人也不为过,”

    “咳,公公夸的太过了。”这话杨天听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他认为自己做的可以,人毕竟还是要谦虚一些嘛。

    “不,”魏忠贤一脸正色的看着杨天,认真的说道:“大帅不必过谦,纵观史书前朝,没有人能在成就上跟大帅相媲美,何况大帅还这么年轻,大帅,咱家想问,以天朝的实力,明朝怕是会很快被推翻吧?”

    杨天沉吟着,缓缓点头:“不错,我计划五到十年之内拿下明朝。”

    “那咱家想请教大帅,天朝有一条规定,就是鼓励成亲后的夫妻多生孩子,大帅,推翻明朝后,整个天朝还要继续这条规定么?”

    沈有容在一旁缓缓点头,杨天听明白了,缓缓开口:“公公的意思是说,以我天朝让人吃三顿饱饭的消耗,将来推翻明朝,整个天朝会养不活这些人口?”

    一辑到地,魏忠贤肃然开口:“正是!”

    一旁沈有容也是语重心长的劝道:“小天啊,老魏说的有道理,你这一天三顿饱饭,现在还能撑得住,将来天朝代替整个明朝版图,这一天三顿饱饭,这么多人口,你还要鼓励多生孩子,将来真是个大难题啊,难解的难题。”

    “呵呵,原来如此,老伯,公公请稍待,我去去就来。”说完,杨天头也不回走出门外。

    “老沈,大帅不会是……”魏忠贤心里有些忐忑,这杨天会不会是恼羞成怒了?

    “嗳,小天不是这种人,老夫了解他,你且放宽心。”沈有容宽慰一句,再说他觉得魏忠贤提的这问题确实有道理,这问题看似只是人口问题,可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早发现,早改正,整个明朝几乎一半的人口,能一天吃两顿饭,还不一定能吃饱,这就已经不错了,等天朝取而代之之后,多鼓励生孩子,还发银子奖励,到时人口在十年之内必定暴增最少一倍,三顿饭一天,还要吃饱,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所以沈有容觉得魏忠贤提的这问题及时,现在的天朝四府就算了,可这辽东,草原,还有以后的明朝,都不能再推广这个规定了,不然怕是有动乱之危啊……

    不到一刻钟,杨天去而复返,后面跟着李全几名亲卫,手里拿着两副图卷跟五个长短不一的盒子。

    盒子放一边,图卷铺在大方桌上,是中华地图跟世界地图,都是杨天跟罗雅各还有一些测绘人员根据明朝地图,还有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简易版世界地图,再加上杨天前世脑中的印象,汇聚而成。

    沈有容魏忠贤两人走到桌边,他们虽心中纳闷,却知道杨天此举必有原因。

    “老伯,魏公公,我知道你们怕的是粮食危机,不过我已经有办法解决此事,人口,我是要定了。”

    “…………”两人对视一眼,俱是不信,凭两副地图就解决了?魏忠贤沉默不语,沈有容毕竟跟杨天关系深,说道:“小天啊,说来听听,老夫怎么就不信呢。”

    “呵呵,好,我的办法有五个,第一个,二位请看,”持着一根尺长短棍,杨天抬手指在中华地图上。

    “京杭大运河……漕运?”沈有容魏忠贤凑近细看,杨天指的是京杭大运河没错,两人瞬间想到了漕运。

    “不错,”短棍在京杭大运河上来回划了两个来回,杨天沉声道:“就是漕运,将来我天朝还会定都北京,不过这漕运我不会再用。”

    “啪”

    沈有容鼓掌赞叹:“好办法,将来会是海运吧?”魏忠贤在一旁有些恍然大悟。

    杨天点头说道:“不错,老伯您在福建山咚沿海都待过,大海其实没有一些人心中想的那么可怕,将来天朝会用海运,运粮的海船会加上人工划桨,沿海北上,方便快捷,省去漕运多少人力物力。”

    “嗯嗯嗯,”沈有容频频点头,“不错,漕运劳民伤财,运八百万石粮,漕船起码得有近五千艘,漕船不是大木做成,船体也小,时间长了,船体容易败坏,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再就是人力,明朝漕丁可有近十万人,浪费,对了,天朝工厂到处缺人,这就是个补充,还有吃喝拉撒,加上一路损耗,八百万石,还得加上上千万石,更不用提……哎!”

    老人最后一声叹息,魏忠贤跟杨天都明白,更不用提明朝这些官员上下其手,多报损耗,运八百万石,实际得有两千万石,多出来这些粮食,一方面肥了那些官员,一方面,也就苦了百姓。

    “小天,第二个办法呢?”沈有容现在有了信心,看来杨天是真想出五个办法解决这不可能的难题了,第一个办法,就已经能养活很多人。

    “老伯别急,漕运改成海运的好处还没说完。”

    “哦,还有何好处?”沈有容想了想,好像都说了啊,魏忠贤也是糊涂。

    “呵呵,老伯别忘了,为了使漕运畅通,运河沿岸,严禁民间百姓打井取水,这么一来,很多好地,反而成了中地下地,有的甚至成了荒地,江南咱们不去说他,南直隶北部,兖州府,东昌府,北直隶运河两岸,多少好地欠收,将来有了海运,两岸装上水车,尽情浇地,又会多产多少粮食?”

    “……大帅说的不错。”魏忠贤这回也激动了,就这漕运一项,好处已经如此之多,这就多出得有一千五百万石粮食啊。

    “小天,第二个办法呢?”沈有容更加期待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税赋,将来天朝的税赋分为两大部分,一,粮食当税赋,二,商税收银,”杨天侃侃而谈:“先说一,天朝的田赋不会再是一条鞭法,是粮食,老伯,魏公公,你们想想,没了中间过银子这一项,特别是不再经那些倒买倒卖的奸商之手,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多少?”

    “嗯嗯嗯,说得对。”两人点头同意。

    “再说商税,嘿,将来我天朝会有足够的银子跟铜钱,天朝商税,在天朝做买卖,必须要交税,这是天朝公民的义务,商税会是天朝财政的主力,两位再想,明朝是把一座山压在百姓头上,什么都得农民承担,而天朝,这大山没了,农民这日子又会好过多少?”

    两人俱是同意:“不错,这又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个办法,在于种植方法,”杨天问了两人一个问题:“老伯,魏公公,你们可知这种庄稼什么最重要?”

    “这……”沈有容跟魏忠贤被这问题问住了,他们还真的不知这种庄稼什么最重要,两人俱是摇头表示不明白。

    “呵呵,是肥料的具体施肥方法,二位可知,有些地,不需要多加肥料,有些地,却得多施肥,套种什么的就不说了,二位可知这肥料怎么做?可不是简单的把粪便扔到地里就算完事了,这肥啊,得加上落叶,杂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培实了,沤肥,夏天温度高,沤的快,秋冬,我天朝农业部已经研究出温室种菜,这沤肥也可以用在温室里,沤好的肥,里面那害虫卵跟有害物质几乎没有,洒到地里去,庄稼才能吸收好,长的好,产量,自然就会高。”

    “…………”沈有容跟魏忠贤真真是听得张口结舌,没想到这种个庄稼还有这么多学问。

    “那,大帅,第四个办法呢?”魏忠贤现在相信杨天能解决这个在他看来不可能的难题了,他现在反而有些期待,有些惶恐,期待是后面还有两个办法,惶恐,是因为他觉得之前给杨天的评价还是低了,此人怕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啊。

    杨天示意旁边听得一脸崇拜的李全等人把刚才拿来的五个盒子打开,拿出来一一摆放在桌上。

    “番薯,玉麦(玉米),薯仔(土豆)高粱,大豆,小天,老夫没认错吧?”沈有容走过很多地方,这些东西都见过,也吃过,那番薯玉麦跟薯仔都是从福建广咚那些海外番子传过来的,高粱跟大豆古已有之。

    “不错,老伯见识广博,”杨天拿起那颗带着土渣的土豆,“这薯仔,我叫他土豆,那番薯,我叫他地瓜,玉麦么,我称呼玉米,高粱大豆我就不介绍了,我只是想问一下二位,这些可是好东西,特别是土豆地瓜跟玉米,玉米还两说,最重要的是土豆跟地瓜,为何在明朝无人推广?只是单单在南方还有京城周边一些地方种着玩?”

    杨天说起这个有些无奈,土豆地瓜是大前年张大牛带人去蚝镜抓罗雅各,顺便带回来的稀罕特产,杨天当时一见就懵了,这不是土豆跟地瓜么,这可是好东西,怎么会没人推广?难道这里面有问题?

    所以他让张尔忠兄弟俩带人在实验田里,实验了两年,确实是土豆跟地瓜,而且习性也摸的清楚了,也没有毒,确定了之后,今年天朝就会大规模种植,而且这两年他也摸清楚了,那土豆跟地瓜在那些读书人看来,只是种着供赏花,偶尔吃两顿当个零嘴,产量确实高,可那些所谓心怀天下的士人,没人主动说去推广。

    想了两年,杨天也就想明白了,推广得有政府去推广才好,一般百姓哪懂的这些,而那些士人官员,他们哪会去亲自种地试验看看,连瞧都不会瞧上一眼,万般皆下品么,除了书本,其他都是下品,下贱,眼高手低,说的就是现在这些明朝士人了。

    “这……这东西怎么?”沈有容一脸不解,魏忠贤更是瞠目结舌,一脑袋雾水。

    “老伯,魏公公,”杨天两手各拿起土豆跟地瓜,“你们可知道,土豆只要是能种庄稼的地,他就能种土豆,而且土豆一亩地可是麦子的四五倍啊,地瓜更是个好东西,几乎什么地都能种,亩产更是吓人,最少是麦子的六倍,二位,这地瓜,一百天左右可熟,而这土豆,在辽东可种一季,在山咚,可种两季,还不耽误麦种,”

    “小天,那,那这玉米呢?”沈有容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尖利了,这么高的产量,这么高的产量啊!而魏忠贤,早已经痴了……

    “玉米,”杨天拿起这个棒槌,玉米这东西在山咚竟早有种植,只不过种的不多,种的方法也不对,太密了,要种的宽一些才是,而且经过试验,玉米产量确实没有土豆地瓜那么夸张,亩产也就在一石多些,而且还有些伤地。

    杨天想起前世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