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明末一把刀 >

第92部分

明末一把刀-第92部分

小说: 明末一把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仙女分发着饼子,嘴里说着这些神神叨叨的话,其实这些话根本就是胡扯,不过已经心态开始崩溃扭曲的百姓们却不这样想。

    他们的生活就是被官府给毁了,有了切入点,这些百姓开始盲目崇拜了,当二十三日,百姓们听说郓城知县余子翼要奉朱家那条孽龙的命令把徐真人给捉拿问斩的时候。

    “打进去,真人是咱们唯一的希望,要是真人没了,咱们就真没活路了,打啊~”

    有人在人堆里喊了,渐渐的,已经没了活路的百姓,在几百人带头喊话下,聚集到南城门,这时,城门开了,百姓们呆了一下,扭曲着脸冲了进去

    天启二年五月二十三日,闻香教徐鸿儒设计的暴动开始了,过程不复杂,破绽百出,可是对原先起了一丝希望又绝望的百姓来说,信或者不信已经没关系了,能活命才是真的,那什么地上神国,都是狗屁,不管怎样活下去才是真的。

    “天哥,闻香教造反了。”

    二十六日,杨天听完任贤汇报后,严肃道:“还是在蒙阴县(与兖州府接壤)那边监视,记住,不用深入进去,闻香教造反跟咱们没关系,咱们只要小心对方会不会过了青州府就行。”

    “是,不过,天哥,这闻香教会不会成气候?”任贤有点担心的说道。

    “不会,放心吧,就是将来成了气候,不还有咱们么。”

    看杨天一副自信的样子,任贤也就放心了,他对杨天可是盲目的崇拜。

    ‘明末农民起义,历史书上可没写有山咚。’

    “他闹他的,咱们,两月之内,拿下登莱两府。”

    六月一日,闻香教攻占巨野郓城两县,造反的消息到了北京城,朝野大震,兖州府可是漕运必经之路,不容有失,天启皇帝下令山咚巡抚赵彦就近便宜行事,调兵遣将。

    倏忽间,到了六月底,各地县开始收秋赋,层层加派下来,今年本就没有多少收成的百姓被刮地皮一样,刮的清洁溜溜。

    黄县与招远县接壤地段有个楚家屯,屯里有户普通的人家。

    “他爹,咱们这日子怎么过啊。”

    楚家堂蹲在院子里,没搭理他婆娘的话,怎么过?俺也不知道怎么过,地里就收了这点粮食,先还了今年初借屯里那狗日的二地主家的一百斤麦子,狗日的,借一百斤还一百二十斤,这狗日的。

    昨天衙门里的人来收粮,又他娘的收了一百斤上去,家里就剩不到百斤粮食了,上月收完麦子种上高粱,秋后就能收成,可家里五张嘴,怕是活不到秋后了。

    楚家堂越想越憋气,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踏踏实实过着日子,家里咋就活不下去了呢。

    吧嗒吧嗒!

    大颗的泪珠滚在地上,这老农没忍住,哭了。

    “他爹啊,别难为,实在不行,俺投井。”婆娘看自家汉子难受,安慰着他,村里已经有别家妇人为了给家里省口粮食,投井跳河的有几个了。

    “呜嗷~”

    楚家堂再没忍住,嗷嗷大哭,这特么的什么世道,老实过个日子咋就这么难。

    当当当当!

    院墙外响起一阵敲锣声。

    “都听好了啊,红花商会二郎神杨二郎老爷招人了啊,煤矿建筑队马场养殖场都缺人了啊,一天三顿管饱了啊,干好了还有两钱银子的工钱啊,有想来的爷们儿来俺这报名了啊。”

    “他爹啊,你听,你去试试呗,一天管三顿饭呢。”楚家婆娘激动了。

    “成,俺去看看。”楚家堂半信半疑,一天管三顿饭,从没听过这么好的事。

    过了两天。

    “孩他娘,快出来。”

    楚家堂背着一麻袋粮食进了家门,黑黝黝的脸上笑开了花。

    “他爹啊,你这是从哪弄的粮食啊?”婆娘又惊又喜的看着自家汉子,这刚出去不到两天,怎么就会拿回这百斤粮食。

    “这是俺从建筑队工头那借的。”

    “又要还多少利息吧?”

    “没有,工头说了,二郎神老爷慈悲,只要你好好在队里干上三个月,这一麻袋粮食就是咱家的了,以后还有工钱呢。”楚家堂得意的跟自家婆娘卖弄着。

    “真是活菩萨啊,他爹,你可要在那好好干,别偷懒。”

    “放心吧,俺走了,还得回去上工呢。”

    “小心啊。”

    “嗳。”

    日子不知不觉到了八月下旬,天气终于开始有点凉意了。

    潍港,三月前还是一片荒滩,渺无人烟,如今,大块石板铺的路面,成排的房子,海岸边上堆起一块块条石,两个长有五十米的船架龙骨已经搭好,来来往往,人声鼎沸,到处都是赤着膊喊着号子的汉子。

    “嗨~吆~”

    杨天带着一行人巡视着已经有了框架的港口,身边思密达朴实在那汇报着。

    “老爷,潍港再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建成使用,做船用的大木已经运来有三百根,等明年海上开化就能做出两艘八百料的大船。”

    “嗯,做得好。”

    杨天看着眼前这港口,颇有点现代港口的意思,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这是我的海港。”

    这三个月,杨天用手里的粮食,换来红花商会在登莱两府的稳定繁荣跟人心,如今,登莱两府除了胶州,民间百姓五人中就有一人为红花商会工作,二郎神的菩萨心肠已经在民间打响。

    “天哥,徐鸿儒已经被朝廷大军围在邹城。”

    “好,轮到咱们活动活动了。”

第145章 忠贤直谏() 
天启二年九月初一,暴晒了三个月的炎夏终于有了几丝凉意,秋风乍起,几片落叶在空中跳着天然的舞姿。

    京城皇宫,上午刚下完朝会,天启皇帝朱由校回到乾清宫换了身便服,龙椅虽好,可坐了两个时辰,还是感到浑身有点发酸。

    “喝~哈~唬!”

    中等个子身形有点清瘦的朱由校在宫里小花园的空场上打起了一套拳,蹬腿,挥臂,双脚有节奏的前冲后撤,活脱脱一套简版军体拳,呼哈不停,打了有小半个时辰工夫,额头已经见汗。

    “呼~~~唔,爽!”

    朱由校此时脸色涨红,呼吸有些粗重,脸上出了细密的一层汗珠,不过精神却极好,打完拳,接过旁边宫女递上来的毛巾,随意擦了擦,在一旁穿着一身华贵的客氏慈爱的看着朱由校:“校儿,可累了?”

    “乳娘,不累,”朱由校抖着胳膊腿,兴致颇高:“神清气爽,这套养身拳确实有用,魏卿有心了。”

    “他呀,心里就只有校儿你,有时候为娘都吃醋了,整天一门心思把校儿你交待下去的事情做好,连我都不理。”客氏边说边做出一副幽怨的表情。

    “哈哈,乳娘,魏卿这是为我大明着想,如此忠臣,你该多支持他才是。”

    “娘一妇道人家,哪懂得这么多,天天忙来忙去,好歹那也是我男人,我心疼啊。”

    客气絮絮叨叨,话题始终不离朱由校跟魏忠贤两人,一会说天气凉了,校儿你可别冻着,一会说魏忠贤忙的夜不归宿,活脱脱一个什么都不懂,只顾着关心跟自己有关系的两个男人这一典型的良妇良母形象。

    朱由校很是享受这种小农家庭式的温馨,宽慰着客氏,心中对魏忠贤更是满意,忠贤忠贤,真是事事对朕忠心,就说这养身拳,就是魏忠贤半月前献上来的。

    “万岁爷,这养身拳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先帝爷春秋鼎盛就老奴冒死力荐,求万岁爷为了我大明江山,一定要保重龙体啊。”当时魏忠贤还撒下几滴老泪。

    朱由校听得大为感动,试着跟那魏忠贤推荐的禁卫学了学,别说,打下来后,身上虽有些累却胃口大开,吃的香甜,睡得也好,坚持了半个月,这精神头越发足了。

    “万岁爷,魏公公求见。”

    “看看,”朱由校笑着对客氏说:“说曹操曹操到,不经念叨不是,让他进来吧。”

    “老奴叩见万岁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身大红莽袍的魏忠贤,进了小花园当即拜倒。

    “爱卿平身。”

    “谢万岁爷。”

    魏忠贤起身瞥了眼客氏,“校儿,我去看看午膳做好了没,你们聊。”

    “好的,乳娘费心了。”

    等客氏走后,朱由校挥挥手,众多宫女宦官纷纷退下:“说吧,爱卿有何事?”

    “万岁爷这精神头越来越好,老奴真是欢喜,”魏忠贤先拍了个马屁,一脸老褶子都笑出了花:“老奴恭喜万岁爷,那闻香教徐鸿儒已经被我大军围困在邹县,不日就可歼灭此獠。”

    “太好了,”朱由校双手一拍,一脸开心:“终于把这反贼给困住了,魏卿,传旨下去,务必要活捉此人,押到京城来,朕要把他明正典刑,以消朕心头之恨。”

    朱由校恨,恨这徐鸿儒给他添乱,这两年那后金已经够让他头疼的了,还有个四川土司奢崇明叛乱,这徐鸿儒竟敢再添乱,一定要押来京城,在天下人面前凌迟处死,以消他心头之恨。

    “老奴遵旨。”魏忠贤肃然一礼,起身后脸上明显的犹豫了一下。

    “怎么?此事有难处?”朱由校有点奇怪的看着他。

    “启禀万岁爷,老奴不是为徐鸿儒可惜,而是”

    “说,别吞吞吐吐的。”

    “是,那老奴就说了,万岁爷,这闻香教叛乱,说白了跟那后金和那四川土司叛乱都不是一码事,老奴派人在山咚仔细打探,弄清了这闻香教的根底,这些人都是些农民,无知村夫村妇,为何要做这抄家灭族的大逆不道之事?”

    “哦,为何?”朱由校来了兴趣。

    “禀万岁爷,老奴苦思了三个月才有了些心得,只不过,还请万岁爷恕老奴无礼。”

    “爱卿快说,朕赦你无罪。”朱由校更加好奇了。

    “老奴谢主隆恩,”魏忠贤一摆袍服下摆,咚的跪在朱由校面前,抬头正色的说道:“禀万岁爷,闻香教叛乱,其罪大恶极,足可抄家灭九族,可为何那些百姓还跟着那徐鸿儒作乱?老奴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百姓没饭吃,人一旦要饿死了,就什么都顾不得了。”

    “爱卿言之有理,可兖州府挨着运河,水土肥沃,百姓们该是可以吃饱饭吧?”朱由校听得若有所思,在那认真的思考着,山咚西富三府东穷三府,他也是有耳闻的。

    “万岁爷圣明,可有一点却是万岁爷不知的。”

    “哦,快快说来。”

    “是,兖州府是挨着运河不假,水土肥沃也是不假,可兖州府有两个人家,占着一府九成的田地不用交粮纳税,剩下一成的田地却要承担一府的税赋,万岁爷您想,我大明本来加在百姓身上的税赋是很轻的,可是如今兖州府的百姓种着一成的田地却承担着一府的税赋,这,恕老奴斗胆,任谁也撑不下去啊。”

    “是谁!”朱由校听得火冒三丈,大明百姓不就是他朱家的子民,竟有人占着如此多的田地,怪不得要造反,这么重的负担,百姓们谁能承受的起:“皇祖实录里说过,要体恤百姓,如今,竟有人占着一府九成田地!不纳税,不捐粮!让那些百姓怎么活!”

    朱由校气得浑身发抖,登基两年,辽东糜烂不堪,四川土司叛乱,他常常在深夜痛哭,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闻香教叛乱,他本以为是些大逆不道之徒,没想到实情竟是如此。

    “回禀万岁爷,是曲阜衍圣公孔家跟滋阳城鲁王殿下,兖州府六成的田地都是孔家的,三成是鲁王殿下的,启禀万岁,”魏忠贤抬头直视着朱由校,沉声道:“孔家身为圣人后裔,蒙皇祖爷爷恩典,得以在曲阜世代为官,一县之地尽归孔家,可臣派人查探却得知,孔家以圣人之名,行龌龊之举,侵占民田,欺压乡里,整个兖州府,六成田地百万亩之多尽归孔家,还有,鲁王殿下,自有封地,却也跟孔家一样,做出侵占大量民田之举,故此,整个兖州府只剩一成的田地,而且尽是中下地,供百姓耕种承担一府的税赋,长此以往,百姓如何不反?万岁,今年闻香教叛乱不是偶然,是必然的结果,今年没有,来年后年也会有,万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我大明的根基,我大明皇祖爷爷身为一贫家百姓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从没有压榨百姓之举,可如今衍圣公鲁王两家却无良无德,罔顾朝廷对他们的恩典,臣不才,请万岁下旨严办!”

    “好,好啊!”朱由校听得热血沸腾,这忠贤两字朕没起错,果然对朕忠心耿耿,衍圣公,圣人后裔!天下文人心中所向之地!鲁王,明朝皇室宗亲!他都敢为了大明,为了朕

    说是冒死直谏也不为过,忠臣,忠臣呐!

    “爱卿,”朱由校肃然看着跪在他面前的魏忠贤:“你说,对他们该如何办理是好?”

    “臣不才,请万岁下旨彻查衍圣公跟鲁王殿下两家的封地,多出的田地应尽归朝廷,缴纳田赋,也好让百姓在我大明的土地上休养生息,让他们知道这都是万岁的恩德。”

    铿锵有力,直臣风范,魏忠贤面上真是铁骨铮铮。‘那小子还真是说中了,这次赌对了!’

    “好!”朱由校狠狠的一拍手:“有此直臣谏臣,朕也不能做个无胆之君,来啊,磨墨。”

    九月初二一早,司礼监随堂太监石元雅,锦衣卫北镇抚司提刑千户许显纯,带着十几骑缇骑,一行人奉旨出了京城。

    注:缇骑,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力士,校尉等出去侦缉刺探抓人的锦衣卫,才被称作缇骑。

第146章 有些事得干脆() 
逄猛巡检司,明初设置,地处胶州州城南面偏西约五十里,起初是个方圆不到一百平方,城墙高有一丈多的堡子,职责是巡视周边要道,缉捕地方。

    由于身处要冲之地,旁边就是洋河,渐渐的,周边的村民开始在这做小本生意,慢慢有了人气,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有上千人口的镇集,当地人称作逄猛镇。

    如今的逄猛巡检司就在镇东头一户三进大宅子里,李家巡检已传承三代,这一代的巡检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