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28部分

大宋权臣-第28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软下口气道:“大人,发放钱粮历来如此,大人若是不允,小人就吩咐下面把脚力钱一并补上。”

    很显然管营服软了,主动给上一个台阶,也就是呵斥两句就能解决问题,连张昭远也有些心动。

    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管钱粮的都是一个德行,能够杀杀他们的锐气,不让军卒吃亏就谢天谢地。

    可是,王璇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一个管营敢公然克扣军粮,还敢在知县面前强横,说明痼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既然被他遇到,就不能白白放过。

    今个,要好好整肃军法,以儆效尤。

    “大人,话可不能说。”刘管营脸色顿时不好看。

    “一并补上,也好,那就让县衙押司算算你在遂城多少年,每年按照今天的脚力钱给我一次补足,否则军法处置。”王璇的脸面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中的杀气凸显。

    刘管营的脸都绿了,不是傻子都明白王璇的意思,要么吐出来要么就是被杀,许多年的钱岂能还上,最后还不得挨那一刀。

    张昭远暗暗点头,心中佩服王璇的果断,以往的驻泊兵马都监遇到此事,都是得过且过,难得王璇有此气魄。

    秦臻也最恨这帮军中蛀虫,却又无可奈何,今日见王璇断然出手,当真兴奋。

    “来人,给我拿下去。”王璇根本不和管营废话,在他眼中的刘胖子已经和死人无异。

    不待张昭远说话,早就有几名军卒上前拿了管营。

    “大人,你不可拿我。。”刘管营被拿下后,左右挣扎着,脸色涨的如猪肝一样。

第61章 收留() 
“本官以知县勾当驻泊兵马监押,连你一个小小管营也拿不得?”王璇感觉很好笑,出人意料地问了一句。

    管营也是破罐破摔了,反正缩头是死伸头也是死,索性搏一搏,瞪着眼睛高声道:“大人,仓司营虽属驻泊都监司,但上面还有转运司,大人不分青红皂白,是不是太过分了?”

    张昭远身为营指挥使,自然明白刘管营的意思,不禁暗叫麻烦啊!

    仓司营虽是禁军中的编制,由驻泊都监管辖,但也仅有十余名禁军吏士,其它由当地厢军充任。

    朝廷驭下向来是制衡,一应账目、钱粮草料都属于定州行营转运司管辖。

    定州转运司又属河北路都转运司,换句话说要想定刘管营的罪,还比需要由定州转运司核准后才行。

    出人意料的是,王璇冷冷一笑,杀气腾腾地道:“我当你说什么,虽说定州转运司管钱粮,但本官身为知县,当场拿赃,杀了你这个管营,最多是通判问一声,监察御史发句牢骚。原本还想让转运司办理,既然你不想活,那就成全你,军法重处。”

    张昭远和秦臻等人都是一怔,此时深深体会到文官的霸道,除战场之外,他们也不能随便把仓司管营怎样,王璇竟然不经过转运司,更不怕于是弹劾,直接杀人。

    “大人饶命、饶命啊。”管营再愚鲁,也明白军法重处的意思,感情人家根本就不怕转运司,甚至不在乎御史、通判,刚才的依仗纯属找死。

    “还愣着干什么,杀。”王璇脸色冷峻,目光萧杀。

    张昭远一愣,立即厉声道:“监押大人的话你们没听到。”

    几名军汉立即把杀猪般好嚎叫的管营拖了下去,王璇面无表情地环顾十几名仓司营的都头、虞候和厢军吏士。

    半响,冷冷地道:“你们也不想想,人家在前方浴血奋战,你们倒好,在后面喝人血,当仓鼠,还是不是人啊!回答我,是不是?”

    “身为禁军吏士,我都为你等羞人。”王璇声色俱厉,杀气冲天,令人胆寒,却赢得飞捷军将士喝彩。

    “好了,我也不跟你们计较,把欠发的补上,要是少了一文钱,一粒米,立即军法重处,家眷没官。”

    好绝啊!杀人后,还要把眷属贬为官奴隶,要是家有女人,铁定充当营妓,受人凌辱。

    此言一出,不仅仓司营的一干人众脸色腊黄,连围观的军人、军属也纷纷变色。

    张昭远的脸色亦是阴晴不定,暗暗到这位年轻的监押大人果然不是凡品,好在自己没有给他多少脸色,不然冲突起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秦臻见王璇举手间杀管营,大义凌然的豪言,想去年在契丹营地,直面钢刀不惧,心下越发敬佩。

    不多时,一颗人口挂在营寨门口,仓司营的人老实了许多,谁也不敢拿吃饭的家伙玩笑,军营中的人也寂静了许多,秩序也好了许多。

    “这位娘子,去领你家的那份钱粮吧!”王璇对还在瑟瑟发抖的孙寡妇,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脸面。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头也磕了,孙寡妇不知如何感谢王璇,愣愣地出神。

    “娘,把妹子给孩儿抱着,咱们回家。”那男孩子虽然小,但说出的却是大人话。

    “这孩子体格瘦弱啊!”王璇无意中看到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发现小孩虽然瘦弱,却很有灵气,有时候人很怪,就那么一眼,决定两个人之间的缘分。

    张昭远看了看男孩,摇了摇头道:“体格太弱,不成器。”

    秦臻见王璇脸色诧异,知道兄长不是行伍之人,可能是误会了,于是说道:“大人,张指使在说这孩子体制太弱,骨骼狭小,恐怕不是行伍的材料。”

    王璇一听就笑了,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说道:“我看着孩子透着灵气,将来或许是位节度。”

    张昭远并不以为然,但有感王璇收纳好意,算是孙寡妇一家的造化,免得在军中被人欺负。

    当下,淡淡地笑道:“既然大人看上韦家儿郎,那就把他家脱了军籍,带到府上做个书童也不错。”

    韦家——孙寡妇,原来孙寡妇还是用了娘家姓氏,不过对于王璇来说并不算个事,无论是张昭远好心还是无意,倒给他提了个醒。

    自己来上任就带了张克用,内衙没个婆子打理还真不行,再说他也挺喜欢这男孩子的。

    既然张昭远说了,他也不客气地道:“那就烦劳张指使了,我看这孩子天资不错,如能悉心栽培,倒有一番前程可搏,埋没军中确实可惜,只是不知道韦家娘子可愿意。”

    这可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啊!儿子竟然被知县大人看上,孙寡妇当真又惊又喜,不知如何是好。

    “娘,孩儿不离开娘、妹妹半步。”

    王璇放下身子,温和地笑道:“小朋友,我那内衙缺少打理妇人,可以叫你娘去做,你看可不可以?”

    小朋友——张昭远、秦臻等人脸色很古怪,他们第一次听这个称呼。

    “那还不错,但你有什么本事可以教我?”男孩眨了眨眼睛,很天真的问王璇。

    不光张昭远等人大摔眼镜,忍不住笑了起来,连王璇也险些笑出声,他心中莫名其妙地喜欢这个男孩。

    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张克用太沉迷四书五经,不是他真正欣赏的,至于深层次的原因,他还没有去想。

    “大人,孩子不懂事,还望大人不要见怪。”孙寡妇的连都吓绿了,虽说童言无忌,但眼前几位都是有身份的,尤其是年轻的知县大人,听说是出身贵胄,天子钦赐的进士,今日又杀了管营,管营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和指挥使张大人平起平坐的人物,万一要发火了可怎么办。

    王璇并没有关注孙寡妇忐忑不安的心思,反而温和地笑道:“当然交给你大本事了,不过能不能有成就看你自己。”

    “那好,我跟你学。”男孩又是眨了眨眼睛,表情很天真。

    “哈哈。”王璇毫不在意张昭远等人的笑,也不在意孙寡妇的诧异,说道:“好,孙娘子就回去收拾一下,过几日就过来,今日晚上我来宴请张大人,至也一同过来,咱们好好聚聚。”

    “大人太可气了。”张昭远并没有多想,王璇作为知县,本不应该和他走的太近,但监押就不一样了,既然对方刻意交结,杀伐果断颇合自己胃口,这个面子兜上又有何妨。

    秦臻也想和王璇叙叙旧,但他明白有张昭远在场,自己只有按照公门规矩来,好在来日方长!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王璇的再会,会给他的一生带来想都不敢想的机遇。

第62章 风起() 
咸平四年七月河北

    时间过的很快,河北路各地的气温很高,本应让人心烦意燥。但大热天却刮过令人彻骨寒意,令酷暑为之消融。

    契丹已在易州、涿州等地集结大批军马,各部队调动频繁,很明白地信号——又一轮的南下即将开始。

    王显、王超、秦翰等大将陆续到位,三路行营调兵遣将,一切都按照近边布阵的策略继续。

    王璇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同样是心急如焚,对于这场战役的胜败,他无需担忧。自己虽对历史有一些改动,但相信在历史的弥合力下,决不会偏离轨道。

    冯平来过,并在遂城过了元旦,他们之间商量了很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有两件,开办一家大型的、综合性的杂货商铺,并在沿边各县设连锁商铺。

    另外,由冯家在定州开办水泥制造场,利用山地大量制造水泥。

    他的算盘打的极为精明,甚至对十年、二十年后,进行充足的准备。

    再过四年,就要发生历史上一件影响极大、争议也大的事件——澶渊之盟。

    如果历史的弥合力让他无法彻底改变,他将会在尽力而为的情况下,去博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他要开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基地,不仅要把岁赐全部挣回来,还要利用它们吸干契丹的血液。

    如果自己能够改变历史进程,那这些商铺将作为稳定北方经济的强有力后盾,无论怎样,人总是要生活的。

    推广水泥自然军民共享,铺路筑城是必要的,如果各军州主要城池都能换上钢筋混凝土城墙,要进攻的代价可想而知,没有后世近代化的大炮,根本无能为力。

    如果进攻契丹,一条条水泥大路,必然能缩短粮草运送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交通便利什么都好说,水泥路比不上沥青路,但总好过青石路和土路。

    冯立虽然无法知道王璇谋划,但他在商业方面的造诣极深,在王璇给他稍加解释后,立即知道用意,当然其中巨大的好处也逐渐剥离出来,岂能有不同意的道理。

    按照商家的理论,开办商铺、生产水泥都是一本万利,朝代的更替算个鸟。无论谁成为天子,老百姓总要吃饭,只要有人需求,就不怕东西卖不出去。

    更重要的是,王璇在尽量不触动历史发展进程下,对日后做出了两面皆可的规划。

    冯立回去之际,他把有一本小册子拿出来,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孙寡妇一家在张昭远的安排下,进入县衙;孙寡妇这人倒也是个勤快人,把内衙里里外外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王璇非常满意。

    男孩子韦双却大出他的意料,没想到这个孩子是个全才,惊讶之下亲自教授,悉心培养,并让秦臻时常过来教习韦双枪棒射御。

    女孩子韦凌羽亦是天资聪慧,不仅女红做的好,且诗书一点即通。

    契丹大军再次南下的形势明了后,朝廷也在调兵遣将。

    王璇一天也没有放松警惕,这段时间一直关注边境动态,并对朝廷决策千方百计的打听。

    他关心的并非胜败,而是怎样去打好这场战役。几天前,他向都堂发出三份塘文,对朝廷按部就班的焦虑心态昭然若揭。

    几个月前,朝廷经过一轮大调整,左仆射吕蒙正、兵部侍郎向敏中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加门下侍郎,这样一来外朝有了三位宰相。

    参知政事王化基转工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王旦为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再加上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钦若,形成都堂三相两参的格局。

    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并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他们二人实际上成为枢密院的领袖,周莹、王继英不过是武将,在朝廷中说话力度不够份,说句不好听的,随着太宗时代文臣们逐渐把持朝政,无论是功勋世家,还是潜邸旧臣的武人,在朝廷中越发不好混了。

    对于契丹即将的入侵,河北边策虽按照枢密院既定策略部署,但王璇的方案究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王旦算一个,毕竟他对王璇颇为了解,又细细看过王璇的册子,越发感到这个侄子观点有道理。

    尽管有些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要是王璇知道还有两人支持他繁荣纵深防御,保不准真的会内牛满面,他们分别就是时任知开封府的寇准和知制诰的丁谓。

    外面风起云涌,大内瑞仙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赵恒舒坦斜躺在凉榻上,虽殿内阴凉无比,却有两名女官摇着扇子,不远处的小鼎内散发着阵阵得龙诞香气,一身白衣的刘娥却坐在旁边,为他读着奏折,但他脸上却是一脸愁闷。

    “陛下,看来朝廷中意见不一,都堂倾向于纵深设防,枢府仍然坚持近边布阵。”刘娥把折子轻轻放下,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大军已经汇集,这群书生还在争论不休。”

    赵恒叹息说道:“说又有何用,历来如此,好在葛霸把河东圈成铜墙铁壁一般,河北就看王显他们如何打理了。”

    刘娥似乎犹豫一下,轻声道:“官家,昨日妾身听周怀政说,知遂城县王璇有奏折入枢府,却又不见银台司呈上。”

    “会有这事?”赵恒一怔,脸色更加不好看,平时知县的折子只需传到都堂,或是报由知州那里,重要大事才会被传到内朝,但在多事之秋,事情总会有例外。

    从上个月开始,沿边各县的折子也可以由银台司入内朝,但他没听出来的是,刘娥先说知县后说枢府,用心很深。

    “难道枢密院有人扣押不成?哦,王璇是边城监押,枢府那几个书生也太过分了。”赵恒脸色更不好看,联想到枢密院对王璇大纵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