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37部分

大宋权臣-第37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先按照王大人所言,把兵马铺开,再向朝廷请旨,请天子许我便宜行事。”王显无可奈何,赵恒的阵图完全老阵法,几乎没有机动性,连他看后也没有信心。

    杨延昭说的也对,契丹大军已经出发,宋军再调整布防,显然时间仓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得不在留下余地后同意下来。

    没想到说服这些大将竟然如此容易,王璇对此非常满意,他完全利用前方武将对朝廷矫枉过正的逆反心理,激起他们对作战指挥权的渴望,就是连王显也不能不对赵恒的旨意阳奉阴违,从而争取到最有利的作战方式。

    在王璇眼中,一切都恰如其分,如同历史曾经发生过的,但他知道,大宋重装步军部队主力犹在,他抢占了先机。

    他要用契丹人的血,唤醒大宋劲旅的傲气,用契丹人的头,祭奠高粱河畔的英魂。

第81章 一地鸡毛() 
一大早,赵恒梳洗完毕,正在凝晖殿用膳,由于北方战事和河北、京东灾情,陈尧叟和王旦两人分别在都堂、枢密院当值,他们在交班后奉旨陪同赵恒吃早餐。

    王旦倒是没有拘谨,陪同天子用膳也有多次,礼数周到而已。陈尧叟却有点不自在,毕竟他攻击了王璇,与王旦对面而食,是个人都不会好受。

    他们和赵恒谈了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天子的早膳也很简单,无非是几样小菜,糕点之类,配上豆包、肉饼之类。

    正当君臣谈着话,快要吃完之际,内侍省右都知窦神宝捧着官塘,快步走到赵恒身边,轻声道:“官家,河北三路都部署司金子牌官塘。”

    声音虽轻,王旦和陈尧叟也听的清楚。

    金字牌铺递,边关十万火急的军情,他二人心中咯噔一下,似乎意识到什么。

    赵恒脸色亦是诧异,除了火漆开封一看,目光停在王旦脸上,失声道:“王爱卿,你家五哥真是料事如神。”

    窦神宝亦是热血人物,担任过钤辖一级的大将,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眼中的光芒变的热切起来。

    “陛下,当传两府诸公火速入宫。”王旦不动声色,慢慢放下手中筷子,站起身来,但眼角中还是闪过一抹欣慰。

    陈尧叟却有些慌乱,想要说话,却发觉王旦已说过,站起来后有点不知所措。

    契丹大军突如其来的南下,赵恒召集两府重臣整整商议了一天,期间消息传遍朝野,整个朝野上下对王璇的叫嚷戛然而止。

    那些曾要严办王璇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渐渐传出对王璇料事如神的惊叹。

    一时间,王璇被传的神乎其神。

    用明秀的一句话说:世人所见不过目前三寸而已,顺则高声赞誉,不知所云;逆则大呼廖运,几要杀人。

    还有一些人,不服气,不客气的叫嚷,王璇在拿大宋国运做一场豪赌。

    无论怎样,王璇赌赢了,人们不得不承认他的预见性,更不能不承认他的坚韧,单单这份不懈的坚持,就让人为之敬佩。

    冯拯、陈尧叟是相当尴尬的,他们作为枢密院中的强势人物,始终对王璇的意见报以打击态度,冯拯竟然不惜开罪王旦,也要毁去王璇的前程,结下的梁子几乎不可调和。

    如果王璇的预测失败了,一切都那么恰如其分,连王旦也不会说话,在众说纷纭中,独自一人默默地忍受。

    当即将身败名裂之际,契丹人如期而至,让他们在耻笑之后,脸面丢的一干而尽。

    可惜的是契丹人来了,王璇赢了,赢得那么漂亮,那么洒脱。

    最让冯拯、陈尧叟尴尬的是,他们竟还要担负纵览前方兵机枢要,指导禁军作战,显然是拿自己的手煽自己的脸。

    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们服软,将会是请郡的结局。所以,冯拯找到了一个可以反击的理由。

    王璇的战术部署,一改太宗平戎万全图,采取攻势部署,这可是个大好时机。

    冯拯当即在垂拱殿上发难,在陈尧叟的帮衬下,竟然上升到指责王璇忤逆,竟然置十余万大军生死于不顾。

    对于冯拯的指责,王旦自然不会做声,就是吕蒙正、王化基他们也不便出声,毕竟将出中御是大行太宗皇帝所定,战场阵图也是遏制契丹的良法,考虑到文官制衡武将,他们也不便反驳,冯拯作为同知枢密院事,有资格指责。

    赵恒心情很不好,在散了后就径直来到瑞仙宫,刘娥自然心细地侍候卧榻之侧。

    “既然王卿家所料应验,朝廷大军在威虏军有万全部署,官家为何还闷闷不乐。”

    刘娥看过王璇的官塘,心下明白几分;平心而论,她对王璇抱有深深地愧疚心理,没有对王璇的支持到最后,却使出手段推卸自己的责任。

    她亦是聪慧之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官塘上体味到王璇的大手笔,如无差错,王璇前途将不可限量。

    赵恒斜躺在卧榻上,没有好气地道:“王璇删改大行皇帝阵图,实在有些过份。”

    刘娥错愕间,立即明了赵恒对王璇的不满,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王璇每一步都在应验,还计较这些。

    她莞尔一笑,说道:“臣妾看了王卿家的官塘,对此也有浅显见解。”

    “哦,娘子说说看。”赵恒稍稍来了点兴致。

    “官家,难道官家不觉得王卿家所料,都是有理有据的吗?细细看过这篇官塘,臣妾竟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当日,王卿家断言契丹不会在十一月之后用兵,又言七月或许有警,但十月中才能有事,无不是尽心考究之后的兵家之言。”

    刘娥并不介意赵恒的态度,侃侃而谈道:“拿列阵来说,王卿家并未曾改变大行皇帝阵图,只是稍加变通,使之更能适应威虏军而已。”

    “我看王卿家认定近边布阵已成定局,威虏军前有大山,背有坚城,得地利之便随机布阵,六万五千马步军背靠坚城列阵,两万人在军城和羊山之间列寨,亦是大行皇帝遗训,完全是放进来合围的打法。”

    赵恒看着官塘,眼前一亮,连声道:“娘子所言有理,我倒是不曾想过。”

    “官家,可曾忘了,免去王卿家三路前阵都监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刘娥见赵恒心情一片大好,不失时机地进言。

    “哎呀,我这就着人草诏,恢复王卿家监军职事。”赵恒坐起身来,把刘娥搂在怀中,轻轻笑道:“加上权知威虏军军州事,就让这王家五哥好好施展一番。”

    刘娥淡淡一笑,她并不认同赵恒说法,也不把此话当真,连个制衡也没有,赵恒的皇帝也白当了,于是轻声说道:“也许有个牵制才行,不能由王卿家任意行事。”

    赵恒的目光顿时变的柔和,刘娥多日来为王璇说话,他嘴上不说心理已有嘀咕。

    刘娥在他大许王璇之际,竟然还有打压之言,自己的女人并无私心,一心一意为了他,不禁叹道:“就依了娘子之言。”

    刘娥一笑,淡淡地道:“一切但凭官家。”

第82章 羊山之战1之临战() 
威虏军驻泊各路兵马进入紧张调动阶段,再也没有人提南撤的事了,大家全力投入备战。

    很多战备物资都是现成的,在王璇的提一下,城内防御严密的粮仓全部开放,里面的精米、白面,干肉、干菜,外加各色美酒,一车车拉出来犒军,让军卒们在战前吃饱喝足。

    羊山腹地,已经准备了大批的干粮,宋军两万步军及杨延昭、杨嗣两部六千骑兵,陆续进入羊山南麓设伏。

    王璇似乎时来运转,先是被免去三路都监,引起在场将帅的一片哗然,一时间军心大乱。

    却没想到第二天,竟被任命为权知威虏军事,令人张口结舌。

    在差遣等级上和军事路一级大将平级,正式掌管了广锐第二军、云翼左厢第三军、原驻泊威虏军的飞捷军四指挥。

    但朝廷又发了一道圣旨,授予王显全权,调度诸军迎战。同时,赵恒又授予王显阵图,在手诏中叮嘱依阵图行事。

    王璇现在仍在县衙中,遂城虽是个县,却属于威虏军唯一的县,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的后勤供应基地。

    当年,杨延昭之所以能够守住遂城,并有反击的的能力,而今宋军能够在威虏军,能勉强支撑十余万大军,就在于遂城不算大的城池内,有一半都是军械库和粮草营。

    明秀对朝廷的任命很不以为然,他在内院中,对王璇说道:“赵官家才智平平,对制衡之道、王霸之术倒是上乘。”

    王璇一怔,明秀之言,如醍醐灌顶,让他瞬间明白赵恒用心。

    摆明了即用他又约束他,三路前阵都监官位不高,权力却极大,权知威虏军事是挺高的,差遣到了从五品,属于中高等官员行列,但权力却局限一隅之地,话语权大大的缩水。

    不过,他没时间去考虑这些了,如今大军部署已经完成,没有人能够再改变,也没有时间去改变,他需要的是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军人,在战场上快意驰骋。

    在一阵大笑之后,轻松地说道:“和上多心了,赵官家要不这样安排,那他可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

    明秀默然颔首,沉吟片刻后,寂落地说道:“也许吧!”

    外面传来孙寡妇叫嚷的声音:“大哥,别跟克用他们出去了,天要下雨了。”

    天要下雨了!王璇一愣,一道灵光闪过,一颗心如同雷霆重击,他忽然抓住曾遗忘的东西。

    懵然站起身来快步抢到窗口,用力推开窗户,昂望黄昏天色,却见东北方向乌云滚滚,凉风习习。

    他目光中充满了兴奋之色,禁不住振臂高呼,忘情地喊道:“果然是这样,果然没有改变,天都在帮我,老天都在帮我。”

    明秀走到王璇身边,亦是观望天际,毫无表情地说道:“希望如此!”

    等待是痛苦的,为了此战,十余万宋军等待了三个月之久,尤其在最后七天的等待中,不少人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好在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急脚子传来的最新军报,敌军前锋大帅是梁国王耶律隆庆,帐下有足足契丹族、汉人并十余属国军,计六万铁骑,快要推进到长城口了,

    如王璇所愿,天整整阴了两天,就在十六日早晨,下起了漫天的细雨。

    宋军主力部队在威虏军军城北面,也就是遂城县城和羊山之间,列成由诸兵种混合配置的正奇两军阵,足足有六万五千人。

    正面都对着契丹人来的方向,五千龙骑军作为前策阵被放到两大军阵的中间偏前位置,为策前锋。他们偏后,遂城北门西面、西门北面的阵地,部署两万骑兵组成的决战兵力。

    步军大阵位于北门正前方,正北偏东十里是三座坚固的营寨,两万守军步军及三千骑兵固守寨子,仿佛结寨自保。

    其余四支马军部队也按作战预案行动起来,一时间战云密布,杀气四起。

    王璇在中军大帐下,面对巍然而坐的王显,风淡云轻地笑道:“一场好雨啊!太尉,明秀大师已准备超度蛮夷亡灵,希望他们往生极乐。”

    王显一笑,不置可否,契丹大军的兵力已有了分晓,前后二十余万人,他并不占优势,眉头微蹙,冷冷地说道:“王大人,此战不下于去年,王大人还要谨守职事,莫要贪功冒进。”

    很不友好的话,王璇却不介意,他的心情很好,历史上宋军以四万骑兵能够打垮契丹大军的进攻,如今又有步军主力,只要指挥得当,还怕个球。

    “那下官就去军中,一日内解决普贤奴,告辞。”王璇不以为意地一笑,王显心思,他明了在心。

    契丹前锋主帅耶律隆庆眉头紧蹙,自南下以来,他所部六万大军用了七天时间抵达长城口,根据情报宋军步军主力已撤退,剩余几万宋军正好给他打打牙祭。

    他信心十足地催促各军奋勇向前,要把宋军一部歼灭在威虏军,趁势打下遂城,抹平契丹人心中的伤疤。

    清晨,开始的细雨,令他大为光火,如果雨势不停,契丹骑兵将无法使用弓箭。

    契丹骑兵的软弓弓弦是皮质的,原本射程就不远。一旦遇到阴雨天气,经雨水浸泡后,失去了弹性,压根无法射击。

    另外,军情明显有误,犯下了和宋朝君臣一样的错误,但相比而言,宋朝君臣比他幸运。因为,大宋朝廷有王璇的横空出世。

    同样是坚持,宋军的弓弩多使用麻绳制作,虽然受影响,但军阵的枪林却不受雨水影响。

    有利就有弊,所幸契丹骑兵对弓箭的依赖,远不如宋军步军部队,怕就怕该死的雨水持续,对马队机动性影响是严重的。

    被称之为铁林相公的萧达速,面色很凝重,对于契丹前锋所依仗的铁林军而言,一切都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是甲骑具装,并不依赖弓箭,更不擅长机动,唯一的任务是对宋军军阵进行猛烈冲击,为后续部队创造突破机会。

    但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从天起来看,这场细雨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他曾经劝谏过耶律隆庆,请他暂缓进兵,等待雨过天晴,但耶律隆庆压根不听,执意进兵。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率领几千铁林军进发。

    张斌骑在马上,听着急脚子流水价的比禀报,他的三千骑兵早就严阵以待,将士们身穿盔甲,披着衰衣,等待着契丹马队的到来。

第83章 羊山之战2之首战() 
南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所属羽林军,弘义宫宫帐军两支马军部队是军锋所在。

    羽林军属于幽州汉军,有三千余骑,弘义宫宫帐军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帐兵,耶律阿保机死后并入野战军行列,出征兵马有三千人之多,战时临时调归南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两支部队虽不是顶级主力,战斗力却相当强悍,他们越过长城口,一路杀入威虏军腹地。

    羽林军都指挥使张元,此时信心十足,催促部队加快行军,要第一个冲进遂城,去抢夺金银珠宝。

    作为耶律阿保机时代的老汉军部队,羽林军完全不同于山南汉军悲惨的地位,其装备、训练甚至高于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