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44部分

大宋权臣-第44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官第一次主持前方军务,是年初雷有终入川,去平定李均等禁军叛乱。王璇不算是文官节制战事,但料敌于先、坚持大军不退、设下几路伏兵配合正奇大阵,无一不出自他的手笔,单凭这一点转了两阶,确实不算太过份。

    之后被除著作佐郎、直史馆,武骑尉、赐银鱼袋,同样是没有多少人异议,以王璇风云聚起的词人名声,著作佐郎的本官,不算高却也配得上他的身份。

    毕竟一首好词,文采也不会差到哪去,再说还有天子钦赐的恩科出身,也就按照升迁制度转官。

    直史馆清要,是对有出身年轻官吏的培养,抛开对朝廷阵图的阳奉阴违,王璇在威虏军之战中的才华,足以让朝廷大力培养。

    唯独有些争议的是,按他的出身转官,应该是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历来由赐进士及第第一名转官,以示恩宠。所以,小小变化,才引起一些侧目。

    王璇在接诏之后,却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只对明秀说道:“知军还没有干几天,就被撤了,换成整天游手好闲的馆职,连个正当的差事也没有。”

    好在自己的本官是著作佐郎,不仅显得荣耀,又能吃正八品的俸禄。

    就在回京的第五天,才进宫陛见天子,他已经想好了,为自己争一争,顺便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赵恒并没有在宫殿内召见王璇,而是很随意地选在一处小水榭旁边的暖阁子里,开场白很有意思,赵恒甚至开起王璇的玩笑,说是王璇竟未卜先知,好像耶律隆运听他的指挥,每一步他都能先一招。

    王璇见赵恒心情不错,一想如今契丹大败,可以说是伤到了筋骨,正缩在草原上舔伤,短期内不太可能大举南下,王均叛乱也被镇压下去,河北、京东的赈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朝廷也算是暂时安定下来。

    他盘算一下,既然赵恒玩笑,索性自己也洒脱一下,改变当年惹赵恒不悦的印象,当下笑嘻嘻地道:“陛下,臣要能牵着契丹国主鼻子走,倒是好了。二十年后,陛下就要有一笔大大的破费。”

    “二十年后,大大的破费?”赵恒一怔,奇怪地看着王璇,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怀政却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王璇。

    王璇亦是在笑,很玩味地说道:“陛下,若那契丹国主举国内附,朝廷大军兵临上京,难道陛下还会吝啬几个小钱,不给人家盖一处大宅院,养几百名童仆,堆几屋子钱帛?”

    赵恒一愣,旋即哈哈大笑,指着王璇笑骂道:“好你个王家五哥,别人还说你年轻孟浪,朕看简直是胆大包天。”

    虽然,赵恒说他胆大包天,王璇却不认为赵恒有恶意,反倒是真正的玩笑话,立即接上话茬,道:“到时候,陛下想不给契丹国主千房之宅也不成,人言可畏。”

    “你倒是说的轻巧,不要以为打了一场胜仗就飘飘然,大行皇帝两次北伐无功,引以为生平最大憾事。”赵恒在笑后,有感于王璇玩笑的太过了,出言提醒。

    不过,他对王璇的感觉好了许多,至少敢在他面前说笑。

    “那日朕曾问计王卿经济之策,却不想王卿提起卿家钱货之道,朕甚是好奇;如今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朝廷用度不足,能有办法增加户部钱库,倒是一件好事。”

    王璇明白了赵恒召见自己的目的,举一反三,可以肯定,若要说入赵恒心中,必有三司差遣。

    但是,他尚未认真研究过经济方面的问题,如果照本宣科,定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再说,自己现在关心点,并非在经济方面。外面你都摆不平,没有和平发展的条件,谈什么经济建设啊!他有些不满地道:“如今北方不平,再好的法子纵然实施,也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嗯,是有道理,朕就委卿家权三司盐铁判官,掌管茶、铁二案,把你经营手段拿出来,好生用心国计民生。”赵恒稍加沉吟,把要给予王璇的说了出来,颇有些强加味道。

    王璇一怔,有没有搞错,还未见过如此强派差遣的。

    如今,大宋重视工商,开通海路,甚至连铜铁矿山,也由官督民营,朝廷不用一文钱,坐收巨额税赋,并平价购进钢铁。

    可以肯定,大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最合适的,根本不需要画蛇添足。

    他所做的,不过是从应用技术上推进些,逐步构建科技发展的上层理论,在思想上潜移默化。

    再不说,恐怕是赵恒就不给他机会了,他绝不容许让机会失去,立即舔着脸,道:“陛下教训的是,臣的确孟浪了,但臣一心想一雪前耻,纵不能剿灭契丹全族,也定要它为朝廷藩属,搞财货、臣并不十分在行。”

    联想方才盖房子,盖大房子的玩笑,二十年让契丹成为大宋藩属,好大的口气啊!

    周怀政一愣,感觉王璇却非凡品,今日之壮志,让他为之咂舌。

    赵恒有些跟不上王璇的思路,诧异间,失声笑道:“志向可嘉,不过朕倒是相信,百年后必能收复蓟北十三郡。”

    我靠,预言的真准啊!王璇险些爆了粗口,赵恒给他的震惊不小。

    赵恒玄重孙辈的徽宗皇帝赵佶,果真用百万贯,收复蓟北各州,使大宋版图多出两路。不过那也是昙花一现罢了,不靠实力得来的,是守不住的。

    不过,他从赵恒话中听出了其内心想法,看样子赵官家有求和的倾向了!这可不是好兆头,你皇帝都想求和过安慰日子,做大臣的还奋斗个鸟。

    他心中很不爽快,决然说道:“百年太久,臣有一个建议,倒可一试。陛下,恕臣斗胆说违逆之言,陛下千秋万代之后,丹青史册纸上,陛下方能与艺祖太宗皇帝比肩。”

    实在太违逆了,竟然直接说天子驾崩,周怀政的眼都直了,浑身上下不住颤抖,额头溢出点点冷汗,暗付这小子真是找死啊!这种大不敬的话也敢说。

    还没有臣子敢在面前说他死字,赵恒的脸当即就变了,目光不太友善起来。

    王璇一愣,顿时后悔口不遮掩,话太过份了,篓子捅的可不小,如何收场啊?

    虽然,太祖皇帝立下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及言事官,但谁又能保证天子一怒,不会杀人,上个月因上次科考舞弊,为保护王钦若,不也宰了露头鸟嘛!

第96章 河西() 
“臣急切间,一时失言,望陛下恕罪。”王璇赶紧作揖谢罪,主动一些,或许能蒙过去。

    都承认错误了,你怎能再责罚言事之人。跪下,那是没门,又不是接圣旨或大朝礼。

    赵恒见王璇认错,脸色稍缓,道:“卿家经营的场子,听说还不错,如能把才能用在国事上,再好不过了。”

    气氛是缓和了,但赵恒丝毫没有听他说下去的兴趣,王璇心中有些失望,仍然说道:“陛下,要说增加朝廷财货,倒不是没有办法。首先要稳定农耕,鼓励工商,但有一个前提不可或缺,一旦处理不好,将会造成极大影响。”

    赵恒虽不悦,却提起一点兴趣,问道:“这又怎么说,难道非得灭了契丹,才能使天下昌盛。”

    “当然,利刃悬于顶,谁知道那会落下来。”

    王璇回答的非常决绝,高声道:“陛下,诚如陛下断言,蓟北十三州百年之内必会回归汉家,但如今天下却缺少了一份血性,臣断言如长此下去,西北必成为朝廷长心腹大患,陕西将不得安宁。”

    赵恒知西北是指党项族李继迁,一个让他头疼的家伙,时不时上表归顺,趁人不注意再咬一口,纯属疯狗一条。

    自从张凝西调后,开始进行战略部署,让他省下点心,却无法全然放心,王璇的说法,却令他一阵心惊肉跳。

    王璇见赵恒沉默不语,趁热打铁道:“陛下,此次威虏军击败契丹,可以说是侥幸,改变布防策略,增强马军实力,加强对契丹用间是当务之急。”

    “另外,为彻底平定西北乱局,取得稳定的战马来源地,要毫不犹豫的剿灭党项,臣服吐蕃、回鹘。只有稳定西北,才可以放心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以对方国力、军情为基础,枢密院或增设河西、北面的职事,彻底统管使臣。”

    赵恒仍是默然不语,王璇看不透对方的心思,但他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判断赵恒有和解之心,但绝非不顾国家利益。

    他决定在将赵恒一军,反正自己做了恶人,再做一次又有何妨,当下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大势,对陛下百利而无一害,只要陛下在西北陈下十万锐兵,授予前方将帅便宜之权,明年就能剿灭党项。”

    “至于契丹,臣可以断言如今王太后老迈,又宠信汉臣,契丹国内权力重组已是必然。他们频繁南下,不过是为了一个字而已,陛下若将计就计,必有时间先抚平西北乱局,让契丹人无可奈何。”

    赵恒不免多看王璇几眼,因王璇预言威虏军战事,果真应验,他不免多了几分顾忌。在片刻的思量之后,才说道:“不用卿誓言,党项反复无常,的确应该剿灭。”

    既然天子认可,王璇也无话可说,以后的事现在还没办法说,即便是说了,太过于惊世憾俗,别人也不一定会信。

    他确定赵恒不会再对他发飙之后,又道:“陛下,臣这些年来私下苦读史书,略有所得,敢说二十年得蓟北,绝非妄谈。当年,大行太宗皇帝如有十万铁骑,高粱河上胜负,尚不可知。今除了恢复民生之外,当务之急便是快刀斩乱麻,解决西北乱局。”

    赵恒神色严肃,他父皇留给他留下的是里忧外困,千疮百孔的国家,从登基之日起,就没有一天安生,他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宁,去实现他理想中的国泰民安。

    王璇,太冲动了,每次都让他不甚爽快,但这个年轻人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每次又给他惊讶。

    短短一年中,从一个商贾,成为风靡一时的文人。威虏军之战中,虽违背朝廷将出中御本意,却取得一场空前大捷。

    他虽然不喜欢却不能放弃,无奈之下,道:“朕知道卿家忠贞,但国事纷杂,却不能意气用事,卿家在盐铁司好生历练。”

    王璇有些无语,赵恒已无心和他说下去,心中有些失望,道:“臣以为明年契丹必有南侵举动,党项亦是野心勃勃,朝廷应做好应变策略,除授予西北大将便宜之权外,还要加强对外用间。”

    赵恒点了点头,并没有否认王璇的说法,不过他不太想把话题继续下,只是淡淡地说道:“卿家所言有理,他日召宰相议论,再做定论。”

    王璇在心中一叹,赵恒对他的建策不感兴趣,无论如何,自己在今天都不可能有作为,只好针对经济说道:“臣倒有一个法子,解决当下用钱之急。”

    赵恒正在不耐烦间,听到王璇忽然转到正路上,不免又生出兴趣。北方、西北战事连连,极大消弱经济发展,造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发达的商业、手工业和农业需要大宗的货币交易,金银太贵、铜钱太滥,支付起来很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事,每一次河朔大战的费用何止数百万之巨,朝廷为了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每年国库几乎没有盈余,百官的俸禄一直增长不上去,不少官员生活清贫的很,令他很伤脑筋。

    即有一线希望,他大喜过望,问道:“有何良法?”

    王璇无外乎把金本位提前提出,虽然,这个时代的金融流通,并不是他所孰知,但前代后世基本都差不多,有流通就会有货币,有商业就会有金融,不过是规模大小而已。

    至于质变量变的关系,不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变革,根本无法体现出来。

    “臣常常思索,大宗交易使用金银太不方便,铜钱更加不现实,四川的交子亦是局限一隅;天下若能以金银为支撑、朝廷保证为信用,用贯两数额的纸币交易,不仅可以方便商业交易,还能便利支付军用。”

    “纸币?”赵恒思索良久,汉代的白鹿皮币、当今的交子。

    张咏在四川发行交子,得到四川士庶交口称赞,如能变个方式通行全国,也不吝一个良法。

    他心念一动,慢悠悠地道:“用纸币交易倒是方便,如能保证购买,的确大善,说来听听。”

第97章 经济之论() 
绝不能一次性全倒出来了,还没有理出个头绪,弄巧成拙就麻烦了!

    王璇思量再三,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的科技已非常成熟,经济也大大的发展,一切都相当完善,换句话说,经济上的质变,就差临门一脚。

    只需跨出关键性的一步,或许工业革命就要发生在神州大地,但这一步太艰难了,他信心不大,至少二十年内看不到。

    心里暗暗地在想,嘴上坚定地道:“陛下,纸币就好比一把剑,一利一弊很明显,利在于使用方便、可以再适度范围内超越同等数量的金银发行,暂时解决燃眉之急,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易于被伪造,回收旧币需要成本,最令人担忧的是万一大量发行纸币超过了国库里的金银,那必然会导致币贱物贵,造成很大的损失,最终会让财货彻底崩溃。”

    浅显易懂的说法,赵恒听的明白,却说道:“这不就是前唐的飞钱嘛!对,四川的交子亦是如此,卿家所言甚至,飞钱之弊,祸及五季啊!”

    “飞钱是前唐商人外出经商时,大量铜钱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交子仅是钱数证据,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凭借的是官府信用,绝不能随意使用。”

    “臣说的纸币是纸面上有贯两数目,价值一贯钱的纸币,府库中必须有同等数目的金银铜钱做为保值。当然,在特殊时候也可以超越做为保值的金钱,超越越大弊端就越大。”

    王璇既然说了,胆量越大,又把话题转到本朝,毫不客气地道:“长此以往,恐怕交子,亦不免重蹈覆辙。”

    不像谈论军国边事那样,赵恒颇为满意王璇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