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53部分

大宋权臣-第53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为寄望轩。

    “好了,你们休息一节课,不要调皮捣蛋,回来后自习。”王璇见明秀已站在窗外,笑眯眯地在看着他。

    索性让孩子去玩一玩,毕竟都是小孩子,不能圈起来读书。

    一阵欢笑中,孩子们一哄而散,连张克用也出去了,王秀这才出来,笑道:“和上,请。”

    他们到了隔壁的阁子里,张月婵奉上茶水,如今宅院大了,仆人也增加了二十来个,但张月婵作为内房女侍,席雪、席惜自有安排,仍然照料王璇在府内的起居。

    “月婵,你去看看孩子们。别让他们摔着了。”王璇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越发娟秀的张月婵,口气柔柔的。

    “公子,你也不能太宠他们了。”张月婵已不是当年的小女孩了,她流露出责怪的神态。

    “不是有你去管嘛!我也乐得做个好老师。”王璇呵呵地笑了,暗想如今十四岁的张月婵,超出年龄的成熟,快行及笄礼了。

    “公子真是的。”张月婵白了王璇一眼,知趣的退了下去,她从不在王璇谈事时留下。

    明秀在张月婵出去后,竟然有几分调侃地笑道:“如今,你这府邸,席雪、月婵他们算是半个女主人了。”

    王璇回过味来,这不是拿他开涮嘛!他白了明秀一眼,不怀好意地道:“和上是佛陀弟子,怎么也问起了人伦?”

    明秀淡淡地笑道:“人伦乃阴阳之道,属三千大道,佛不过是八百旁门而已。”

    显然,王璇忘了明秀虽是和尚,但本质上却是标准的士子,一名身负深奥道门玄理的士人。他神色有些尴尬,灿灿笑道:“我倒是忘了,和上是表里不一。”

    明秀淡然一笑,和王璇想出时间长了,他的心性虽坚定如初,外在性格却改变不少,越来越像一位士人了。

    “景家的六姐,看来是要进道观了!”

    明秀冷不防来了一句,王璇愣了愣神,他又何尝不知道。

    如今,外面早就议论纷纷,他作为未婚夫婿,自然知道明面上的第一手信息。

    张太金在诊完脉后,只是开了几副疏通五脏六腑的汤药,并说明景影的病不是汤药所能化解,言下之意已经非常明白,后来的事他就靠猜测了。

    像景慕这种夫子,岂能忍受自家女儿聘给王家,又思恋别的男人。遁入道门,或许是一怒之下做出的决定。

    他在一身轻松后,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落,究竟会是什么,想了多日,也没有头绪。

    “这也是命中注定,子正甘心做那赵家小宗的宾仪?”明秀淡淡地看了看王璇,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

    王璇心中一震,满头黑线,景家肯定要来赔礼退婚,自己的婚姻大事牵扯皇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来临,一念之间将决定他理想的实现,该怎样去化解呢?

第115章 沉默() 
景慕亲自来王府致歉,并退还聘礼,王璇知道对于景慕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王旦脸色亦是不太好看,但他仍然对景慕客气非常,毕竟景慕是一位长者。

    “世伯,小侄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王璇很自然的对景慕执晚辈礼,神色举止都非常得体。

    景慕正在尴尬,听王璇说话,完全没有上次气定神闲的风度,急忙说道:“贤契请讲、请讲。”

    “还请世伯收回聘礼。”王璇说的非常平静,连他自己也有些惊讶。

    此言一出,王旦、景慕的惊讶,无法用言语表达,脸色都凝固了。半响,景慕才回过味来,用不解的眼光看着王璇。

    “小侄聘下六姐,也没想过收回,既然有云浮道人这位长者收六姐,在道观中修身养性,化解病魔,病体康复是迟早的事情,世伯何必多此一举。”

    话说到这份上,谁都能听出来王璇不愿解除婚约,景慕有些不敢相信,天子为王璇许下秦王的江陵郡主,可在开封传开了。

    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愿解除婚约就是不想接皇家婚姻,他眉宇间,闪过一抹复杂的色彩,叹道:“贤契高义,不过我那小女如今已经遁入道门,恐怕。”

    “不就是以道心化解疾病嘛!世伯,小侄虽做不了圣人,但还是有些见识的,为区区疾病毁了婚约,我做不上来。”王璇很平淡地笑过,旋即正色道:“小侄不才,可等六姐三年,不知世伯意下如何?”

    完全把自己放在道德的高度,王璇一点也不含糊,一下子许下三年的期限,三年、也是经过精心算计过的。

    景慕不言不语,却又不能不在心中感叹,张太金一言既出,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如今,在开封一经传开,他几乎无地自容,王璇竟然毫不在乎,还要等景影三年。

    想想自己在王家提亲时的犹豫,认定王璇不过一商贾之才,只是为儿子不争气,怕家道中落,方才考虑钱财。今日,不曾看好的王璇,却如此义薄云天。

    等待三年虽有制,却给足了他面子,让他不至于在士人面前颜面扫地,至少女儿也不会过于不堪。

    王旦脸色平静,温声道:“思远兄,既然五哥说了,三年就三年,思远兄不要推迟了。”

    “哎,王公子侄高义,我那几个犬子,简直如畜生一般!”景慕还能说什么,虽没有应承,却已经默许。

    王璇渐渐松了口气,既然景慕许可,他考虑的可就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了,反正自己没有退婚,天子也拿他没办法。

    王旦不经意地瞥了王璇一眼,眼角闪过一丝忧虑,暗暗道:“五哥到底长大了,却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宫中,赵恒听到王璇并没有退婚的消息,也就一笑了之,刘娥却在听了后,古怪地一笑。

    由于王璇并未退婚,景影进了观云观,却无法成为真正的女道士。

    云浮道长对外声称,景影和道门有缘,但却不是正式女冠,作为她的记名弟子。

    正因为未退婚,王璇也赢得了意想不到的声誉,甚至有人把皇室联系在一起,纷纷赞扬他的高义。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说王璇沽名钓誉,却拿不出有力证据,以至于被大多数人的声音所湮没。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虽咸平五年对于大宋比较狗血,但元宵节却一如既往,整个开封已然热闹非凡,百姓们无不兴高采烈的过个年,扫扫晦气,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没有退婚,使王璇少了很多麻烦,也有更多的心思扑在事业上,也能静下心来给孩子们讲课了。

    此时,西北李继迁的了灵州,羽翼已丰,把灵州改成西平府。

    大宋失去灵州的恶果不断延续,李继迁把西平府作为都城,大张旗鼓的修起了宫殿、祖庙,还利用灵州汉人,大搞汉族礼仪,对陕西全境,甚至中原的野心逐渐呈现。

    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潘罗支上书,声称已集结精锐骑兵六万,请大宋朝廷发陕西大军西进,他率吐蕃马队,前后夹击,剿灭党项人。

    对于潘罗支的上书,引起了朝廷一阵议论,吐蕃六谷部集结地马军,已经相当于整个大宋禁军马军总和。

    一些睿智之士立即判定,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李继迁这头狼崽子。

    当然,王璇也参与其中,他趁机提出把河西机速局成立起来。先期,在吐蕃控制的凉州,设立一个吐蕃军机房。

    当然,他还力主趁机联合吐蕃打击党项,至少能把灵州重新夺回来,解除陕西缘边的军事压力。

    在奏章中断言,潘罗支想利用朝廷,夺取好处,但朝廷也可以利用潘罗支,趁机收复灵州,甚至把夏州也收回来,大不了给吐蕃一个银州算了。

    赵恒很动心,但这也是动心而已,在仔细分析之后,他还是回归沉默。

    李沆的上书毫不留情地打击了王璇,他认为如今灵州已失,潘罗支集结大军挑战党项,不过是要借助朝廷扩大势力。

    如果朝廷动用大军,绝对是给吐蕃人做嫁衣,不要说如今陕西兵力不足,单单契丹人今年可能的攻势,就足以牵制朝廷主要力量。

    说到契丹今年要发动攻势,连王璇也沉默了,别人根本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但他自己却犹豫起来,非常果断地不再言语,仿佛西北再乱,也没有他的事情。

    但是,枢密院机速司河西机速局的框架,却在一张不引人瞩目的制书中成立,与不久前改成北面机速局一样,把零散的使臣聚集起来,实施单线联系,河西机速局衙门正式落户永兴军长安县。

    在王旦、王化基等人的坚持下,赵恒终于没有做出调兵的主张,只能说潘罗支的计划不如变化快,没有大宋朝廷的支持,他吐蕃一部的力量,还无法吞并党项。

    “和上,一路好走,希望你早日领悟道法无边。”

    二月某日,天气较好,风色宜人。

    都亭驿,单单王璇一人,为明秀师徒敬了一杯酒,神色间满是萧杀、庄重的颜色。

    明秀看了眼王璇,接过精致的镂空镶银玉杯,淡然一笑,一饮而尽。

第116章 望都() 
三月上旬,北面机速局传来紧急军情,契丹大军又在炭山一带集结完毕,显然要发动又一轮的南侵。

    吐蕃六谷部请战的上书,终究没有得到相应,其中原因很复杂,但赵恒显然错过了机会。但他也是为了应对河北危机,毕竟契丹是心腹大患,党项乃介癣小疾。

    此时,大宋禁军近半精锐云集河北、河东,王显已经改任天雄军,当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司再次成立,由王超担任都部署,就云集近十余万大军,由于去年的大意,导致保州战败,机速司的情报再也没人忽视。

    不过,赵恒对王超并不太满意,因为自威虏军之战后,侍卫马军得到加强,驻泊河北路地骑兵就有四万多人,再加上随时能东进的广锐军铁骑,宋军在河北、河东已拥有足可与契丹一决高下的骑兵军团。

    但是,由于上次战争的经验,朝廷对王璇提出的大纵深防御,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可,马军主力靠后配置,而且张凝、杨延昭、杨嗣、魏能等主要马军大将,不归属三路都部署管辖。

    他们各自有一支骑兵部队,总数达到一万五千骑兵,作为游击部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随机应变,自己决定怎样去作战。

    王超很不满意,作为三路都部署,他要的是真正的实权,如今高阳关都部署周莹所部高阳关路十一军州五万大军,他调动起来力不从心。

    不过高阳关的兵力,他倒是不担心,主要是杨延昭、杨嗣等铃辖一级大将,不归他管束,能够调遣的马军也就二万余,实在无法忍受,所以要求并杨延昭、杨嗣、魏能等人的马步军全部归他节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河朔禁军统帅。

    另外,他还是想延续王显的办法,与契丹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大决战,树立自己的威望,要求把驻泊莫州、北平寨、定州方向的马军主力三万前移,达到保州和威虏军城之间,步军主力也相应北调。

    在王璇看来,马步军适当前移,无可厚非,毕竟契丹大军几乎都是骑兵,大军在威虏军、保州之间,可以增加反应时间,毕竟这个时代的宋军步军机动性很差,距离太远了恐怕反应时间不够。

    但把马军摆在最前方,让他最受不了,马军主力适用于决战,绝不是前哨战的消耗品。

    他并没有对这场即将来临的大战,提出任何建议性的意见,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给王超上了点眼药。

    赵恒显然很认可王璇的秘密奏章,并没有答应王超的要求,甚至问吕蒙正、李沆、王旦等宰执,犹豫着要把王超给换掉。

    好在这次宰执们难得齐心,一力保荐王超,表示王显年事已高,周莹非统帅之才,王继英不能离任,其他大将资历不够,赵恒想来想去没有办法,这才作罢。

    不过,他又把王继忠、韩守英两个潜邸旧臣派到前线,显然对王超的要权不放心,尤其是韩守英,身为入内内侍省都知,这次担任三路兵马铃辖,实际上也是三路大军的监军。并且,对宋军大阵做了调整,马军主力调到定州和保州边界。

    王璇作为权同知枢密院机速司一行事,在给王超上完眼药,保证马军部队不会成为炮灰之后,并没有对战事再发言。

    而是传令方谦、秦臻,利用这次大战,尽可能使北面使臣打入契丹军中,奔忙中,还是写下一份折子,递了上去。

    三月中旬,面对越发严峻的军情,李继迁又横插一杠子,党项大军又在集结,在灵州方向已经有两万多人。

    大宋朝廷中,没人怀疑这场必然爆发的战争,当然也没人怀疑河北有太大危险,毕竟十余万河朔大军严阵以待,还有强大的马军力量,再打不胜那才是无能。

    但历史往往有着强大的弥合力,由于后勤补给的压力,赵恒忽然下令,驻泊在定保之间的两万多骑兵,抽调一万人东进前移,驻防金台镇。

    没有人知道赵恒在考虑什么,王超的力量被消弱了很多,但一万骑兵进驻金台顿,使雄州一线的后侧防御得到加强。

    此时,王璇的目光紧紧盯着的是吐蕃,河北战场并不在他心上。

    就在一片压抑中,这场大战终于爆发了。

    南京都统军萧达凛、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率十余万大军终于发动了攻势。

    显然,契丹军吸取了教训,直接绕过威虏军,大军快速扑向定州安喜县。

    不能不说萧达凛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帅才,绕开威虏军有利防御的地形,进入定州平原,最大限度发挥马军优势,把高阳关甩开,逼迫王超进行决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宋军首先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内斗,正如王超所担心的,高阳关都部署周莹不听招呼了。

    因赵恒为了制衡王超,给周莹加三路大军都排阵使,地位超然,再说周莹又是宣徽南院使,地位高于王超。再加上高阳关历来承担第一线作战任务,地位非常重要,有很大的自主权,对王超的率领,仅回了一句:“非圣旨不能动。”

    王超无可奈何,只能依靠现有兵力和如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