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59部分

大宋权臣-第59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东南的茶叶,你就是买了,也运不出去,放开胆量去偷运,那就更好了。一旦被抓获,不仅要处以重罚,还要没收家财,重者是要杀头地。

    更绝的是,在东南没有实行茶引之前,依然实施官卖,不得零售买卖,甚至连茶农的小批量零售业禁止了。

    这就苦逼了那些茶商,要想得到零售的权力,必须要买蜀茶,间接推动了商人们排斥交引的心理,迫切希望茶引法推广到东南各路。

    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蜀茶向西北走私量大大减少。是想,有零售的权力,又不担负风险,一面向边地转运钱粮,一面拿着茶引提取货物贩卖,除了想那份脑袋钱的回易贩子,没人愿冒掉脑袋的风险。

    靠当地驻军,笑话,虽不少将校也参与回易,但风险与利益不对等,傻子才去冒险。

    “大人好谋划,在下实在钦佩。”王璇很佩服丁谓的手段,放开一条口子,攥紧一条口子,让别人痛并快乐着。

    到了一定程度再放开,阻力减少了,麻烦自然也少了。

    丁谓似乎很享受王璇的恭维,淡淡地笑道:“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群商人无利不起早,贪好卖乖,纵然现在损害小民一些好处,将来还是会补上的。”

    商人?王璇老脸微红,尴尬地环顾盐铁司副使公厅,笑道:“茶引法有丁大人坐镇,三年之内必有大成,在下与长高兄倒是坐享其成了。”

    虞千寻亦是笑道:“一松一紧,收放自得,不到一月,新茶就下来了,那群商人肯定如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私茶还是禁止不了!”王璇轻轻一叹,私茶的质量比官茶好上许多,东南一禁,肯定会使走私茶叶风气大盛。

    丁谓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王璇,玩味地道:“直阁所倡议,不就是官督民营嘛!若茶引法施行得当之后,稍加修改,就能够实现直阁所谋。”

    王璇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还真低估丁谓了,竟一眼就看穿他的小算盘。

    放开茶叶专卖,仅是第一步,茶引法仍是建立在官府专卖之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放开。他要的是彻底改良,完全打破非命脉产业的官卖制度。

    暗自盘算丁谓心思,笑道:“丁大人所言极是,在下所谋正是增加朝廷收入,不仅是茶,连同盐、香料、酱清等等,一概先把税给纳了,再拿引子去贩卖,不过朝廷的常平法也要改一改。”

    丁谓嘴角一抽,暗道好大的胆子,按照路子走,等同于官府彻底放开物价。

    至于常平法改一改,他心中一动,饶有兴致地问道:“愿闻指教。”

    “大人,常平制度就在于丰购灾放,维系市面安定,要改良引子制度,何不加上平衡物价的法子。如茶叶,朝廷定下上下价格限度,索性给他放开,任由折腾,即便是要谋利,也不可能扰乱市场。”王璇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平抑物价制度,仅仅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朝廷若是介入太深,必然。”

    没有再说下去,后面的词不好组织,轻重不能把握,但他非常清楚计划经济的破坏性,只不过也没有好办法,要是想平稳改变,官府必须进行调控。

    一开始抛开官府,结果很可能是朝廷不放心,官员们不顺心,商人们有了零售权力,大谋其利,市场很可能一片混乱,纵然能够利用常平仓平衡物价,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经济危机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可能摧毁整个国家。

    只能先从法度上出手,利用国家的强制力,给商品一个最高和最低的价格,虽有违市场经济的宗旨,却是发展中求稳的最佳途径。

    “直阁所想,是必然的!”丁谓亦是搞经济的好手,一点就透,常平之法只能用于急处,却不可能事事都用,由朝廷制定法度,平抑物价,的确能放手商品官督民营,最终的权力还把持在官府手中。

    “丁大人,茶引之法迟早要脱离转运军需,制定常平均价法的确高明。但如此一来,岂不是限定了盐茶价格,与官卖何异?”虞千寻明白王璇的意图,他对官督民营非常感兴趣,也十分认同,却认为王璇的提法有违市场。

    王璇不能不感慨万分,谁说古人没有市场经济的观念,抱着祖宗家法,小农经济不放!

    眼前这两位,绝对是搞经济的高手,不仅有着高深的经营头脑,更可贵的是不拘一格。

    他有些感慨,道:“权宜之计,利弊得失之下,先稳妥该之,待盐茶法成熟后,再慢慢割除。”

    丁谓颔首捻须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直阁可要三思,出了公厅,实在过于骇人听闻。”

    王璇感受到丁谓的好意,不觉间有些迷茫,李沆对丁谓的评价,到底对不对?

    他在恍然中,还是选择了相信现在的丁谓,毕竟狼还没有利爪前,对于人而言,不具备彻底的杀伤力。

    “丁大人,如朝廷收复凉州,以现有的财力,能否支撑四万大军?”王璇转念间,对丁谓提出了问题。

    “凉州?”丁谓仅仅是盐铁副使,但并不代表他对军务外行,联想到已公开的西北乱局,仿佛察觉了某些悬疑。

    稍加沉吟后,沉声道:“朝廷若能收复凉州,即便是灵州还在党项手中,亦能支撑凉州驻泊大军。”

    王璇这才松了口气,冷不防丁谓呵呵笑道:“直阁身兼三司、枢府要职,就不要难为本官了!”

    “向长者求教,大人一言,解在下疑惑,请受在下一礼。”王璇起身,长长作揖,他这一拜的确处于真心,有丁谓这句话,他至少有了一条底线。

    丁谓面带笑容,扶起王璇,道:“你我同朝为官,不必客气。”

    王璇看着丁谓,洒洒一笑,暗道聪明人真的很好相处,道:“是在下唐突了。”

    虞千寻看着两人作态,若有所思,正当三人各有心思的时候,忽然脚下一动,台案上的器皿都在晃动。

    “地牛。”

    丁谓脸色一变,却没有惊慌失措。

    王璇心中十分惊诧,这是他第一次赶上地震。这个时代,发生山崩地震,随之而来是重大的政治变迁。

第129章 一举四得() 
京城地震,那还了得,房屋虽没有毁坏多少,但造成的惊吓是非常大的。

    若要放在咸平五年之前,可能要死不少人。盖因赵恒忍受不了开封‘违章建筑’,在御街两侧被非法占用后,终于引发龙颜大怒,一个狠人横空出世。

    右侍禁谢德权临危受命,手腕强硬,软硬不吃,顶着天大压力,甚至把有点要缩头的赵恒,重新拉了回来,把开封城规划一遍,那些不顶事的违章房屋被拆,街道也宽阔了。

    为此,王璇也曾吃瘪,他的杂货铺子,被迫缩小两层,刘掌柜忍痛拿出十几万钱,重新筑了门面。

    亏了谢德权的整治,地动之际,人们往大街上一跑,也就没事了。支撑力不强的建筑,几乎全被拆了,少死了多少人啊!

    不过,这位拆迁英雄似乎被人忘记,

    开封城内,一时间流言四起,纷纷说天下要有大事发生,矛头不是指向皇家,就是指向宰相,有人说赵官家的家里,要出大事了,有人说宰相应该请辞,更有甚至说是朝廷改变交引,引发天地之怨。

    王璇对这些市井之言嗤之以鼻,但对借着地震,攻击茶引法却心生警惕。

    在跟随王钦若、丁谓面圣的时候,发觉赵恒亦是惊魂未定,便说道:“山崩地裂,不过是天道循环,产生的表象而已,历朝历代,圣贤明君、昏庸之主当朝,哪个不经历奇异天象。一些无知小人,心怀叵测之徒,往往借机生事,唯恐天下不乱,所以陛下不必放在心上。”

    王钦若、丁谓见王璇的劝解,他们是何等人物,立即明白王璇在说废交引的事,他们也看出交引弊端,能够变革自然是名垂史册的大功劳,自然要刻意维护。

    赵恒是忐忑不安不假,但毕竟经历的不少,听了王璇的话,又有王钦若、丁谓在一旁安慰,心下自然好了许多。当先叹道:“说的是,不过小民无知,容易被人蛊惑。”

    “这有何难,陛下当下旨民间天象器物,谶候禁书,全部缴纳到当地官府,敢隐匿者斩。”丁谓说的非常轻松,但手段相当果断狠辣,甚至让王璇,甚至王钦若眼皮子一跳。

    王钦若诺诺地说道:“天象器物,谶候禁书,道门玄法,岂能全部收归官府,丁大人的法子,似乎不近人情。”

    丁谓的眼中,忽闪过一道凶光,划过王钦若脖子上的肉瘤,沉声道:“非常之时,用非常之策,岂可有妇人之仁。”

    王璇虽认为丁谓建议过于歹毒,但谶候禁书的确恶毒,后世那些邪教,无不是煽动民众,要与当权者要名要利,甚至推翻现有统治。

    正如丁谓所言,非常之时,用非常之策,还是有道理的,雷霆手段的确必要。

    当他的目光,扫过王钦若和丁谓时,暗叹王钦若空有绝顶聪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浑然不觉间,得罪了丁谓,这位丁大相公,论才智手段,都在千古名相寇准之上。

    赵恒本就有强力弹压心意,丁谓的建议,自然采纳,然后又看着王璇,说道:“西北机速局可有别的消息?”

    王璇摇了摇头,道:“党项在灵州南境布下游骑,消息很难直接传送,倒是一些军情从灵州、夏州传回来,从官塘上来看,李继迁十有六七是死了,如今党项一片人心惶惶。”

    赵恒点了点头,他知王璇求战的心思,但没有绝对肯定之前,却不敢冒着北方糜烂的风险,道:“下令,河西机速局全力刺探。”

    王璇一阵憋气,都这个时候了,即便是李继迁没死,党项大军也是损失惨重,一时半会根本恢复不了元气。

    多好的时机啊!纵然不能收复定难五州,灵州也是能收复的,先把战略要地夺过来,其它的就好办了。他忍不住要说道:“陛下,臣。”

    “朕知卿家心意,但北方局势严峻,还是再等等。”赵恒没让王璇把话说完。

    王璇一阵气闷,真不知道赵恒在想什么。赵官家不是傻瓜,反而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为何下决心要硬气一下,却又要十平八稳才动手。

    难道这位经历过大风雨的天子,不知兵行险地的道理,任何事情、任何成功,无一不是伴随风险,成败总是相对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真有一股子要骂娘的冲动。

    丁谓瞥了眼王璇,眼珠子一转,道:“陛下,既然陕西各路兵马集结,不如选出精锐,直趋凉州。只要把凉州拿下来,控制吐蕃、回鹘,区区党项覆灭之日不远。”

    凉州?丁谓可真他娘地是人才啊!王璇明显看到赵恒的眉头一动,暗自心惊,难道丁谓一下子点到了要害上。

    “陛下,如今京城地牛作祟,民间又惊疑不定;既然党项大败于凉州,必会兴兵报复,吐蕃独木难支,无法抵抗,调秦翰、曹玮的制书已经发出,不妨再让枢府发一道节符,令秦、曹二人率领兵马转道,直扑凉州。”

    王璇饶有兴致地看了看丁谓,心下感叹不已,这位历史有名的奸人,不仅在经济上,连军事上也有一手,无不蕴含着阴森森的算计。

    什么叫兴兵报复、吐蕃难以抵抗,朝廷大军进入凉州是帮助吐蕃抵御党项,这不是扯淡嘛!人家又没有请你,明摆着占便宜还卖乖。

    至于如何让赵恒动心,除了风险小、利大于弊的军事行动外,还有转移国内矛盾,要是把丁谓放到二十一世纪,绝对是一位高明的政客。当然,如今人家也是高明的政客。

    赵恒似乎很心动,盘算进军凉州的确不错,毕竟凉州名义上是大宋朝廷的州郡,与那藩属不同,朝廷完全有理由驻军。

    再说党项吐蕃刚刚一场大战,无论怎样说,党项在短时间内物力西顾,只要处理好与吐蕃的关系,朝廷大军完全可以控制凉州。一旦得到凉州,其地位绝不亚于灵州,朝廷又能拥有优良战马的产地,一举两得啊!

    王璇在心中算计一下,得到凉州后,就能够和镇戎军、环庆形成对灵州、镇戎军的弯月形包围,又能够挟制甘州的回鹘势力,让沙州的归义军彻底臣服。

    即便是灵州还在党项手中,却也是不用担忧。他立即趁热打铁,道:“陛下,丁大人所言极是,凉州本就是朝廷的,党项偷袭得手,守臣殉国,番汉生民无不期盼王师。党项遭到失败,六谷部贵酋亦是势力大衰,只要陛下大军一到,凉州百姓必担浆醍醐,迎接王师。”

    王钦若很认真地观察王璇和丁谓,作为参知政事了,他竟在边事上插不上话,实在有点郁闷。

    但军事的确非他所长,要是出口很可能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得到凉州之后,不仅能从侧翼牵制契丹,又可以阻断四川、陕西境内向西北回易通道,更控制河西贸易走廊,朝廷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更能对党项实施包抄。”王璇不仅从战略上分析,还从经济上去分析,并指点出无法阻断走私的重要原因。

    “容朕三思!”赵恒显然很心动,作为天子,他要从全方位去考虑,在李继迁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干一票凉州买卖,似乎还是能接受的。

    “丁大人、王直阁,朝廷若进入凉州,吐蕃反抗。党项反扑如何抵御,单单三万人如何守得住凉州?”王钦若眉头紧蹙,无论怎样,他对赵恒是忠心的,不得不发问。

    赵恒的神色立即紧张起来,目光转向丁谓、王璇。

第130章 风云变幻() 
丁谓倒是不做声了,在他看来已经完成自己的事,下面的还是由王璇来说,反正王璇是最坚决的主战派,卖给王璇个人情,也不错。

    王璇见丁谓不言不语,他心中对王钦若的软弱极不满,狠狠地瞥了王钦若一眼后,说道:“陛下,臣想问王相公,国朝边军比前唐开元之前如何?”

    赵恒不觉有点诧异,王钦若却脸色一变,丁谓亦是一脸幸灾乐祸。这话问的刁钻,设好了个阳谋,明明知道是个圈套,王钦若又不得不钻,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