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68部分

大宋权臣-第68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三人,等级最高,即便是宰相,也仅看到过呈送情报,却不知这些人是谁。

    赵恒对王璇回答的口气,显然已习以为常,他没有进一步的追问,脸色凝重地道:“消息是否千真万确?”

    天子发问非同小可,尤其在非常时期,王璇心中也生起一阵的无力感。

    这可是一场豪赌啊!历史的进程已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时的环境和当年不同,他有把握布阵威虏军,却没有太大把握对契丹动向做百分百的博弈。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败系于一线,这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敢断言,消息千真万确。”在顿了顿后,他感到意犹未尽,既然赌上了,索性再加大筹码,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

    决定之后,决然说道:“陛下,正如臣先前所判断,契丹今年十月前必然南下。如今在看,契丹王太后萧氏所谋,却是令人叹为观止。几年前历次侵犯,不过是为了今年一战,望陛下明鉴。”

    不仅是赵恒,毕士安、寇准、王旦三人也有些震撼,他们无一例外的听出王璇的意思。

    几年来,契丹不断南下,无非是给大宋朝廷显示实力,为的正是迫使大宋接受议和。

    赵恒不免心中一阵波澜,连年的战争让他明白,大宋的国力很难收复失地,更难压制契丹,与其不断地战争,消耗国力,南北罢兵从此专注内政,也不失为上策。

    “持重对待,未尝不好。”寇准蹙了蹙眉头,毕竟他所想的不是议和,而是进取,即便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消息,他也不能任由议和的思潮蔓延。

    王璇缄默不语,反正他要说的已经说完,剩下的事情由赵恒和各位大臣们去做了。

    昨天在静禅出去后,他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尽最大努力去把握。

第148章 山雨欲来() 
不破不立,他隐瞒出处说出来,仅限于几个高层明白,至于信不信,反正不久就会见真章。

    做成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没有战争的洗礼,契丹也不会做出重大让步,他已经谋划各种可能,做了最坏打算,一切的一切都等到几个月之后再说。

    退出东华门后,他想了很多,认定此时赵恒他们不可能全然相信,毕竟太玄乎了。

    有时候大宋朝廷的议论,简直就是扯牛皮,搞的他一点兴趣也没有,暗想要是有时间的话,还不如想一想两个月后的大战,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朝堂上,简直得不偿失。

    可惜的是,连续几天来,都没有萧无笙的消息,看来真的误会自己要杀她了!

    王璇能够理解干间谍的心理,即便是云浮道人解释,萧无笙也不会再露面,人家的任务已经完成,却没有必要再涉足风险。

    他也没有缉捕萧无笙的心思,不知为什么,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许是有缘吧!把璇玑子藏在心中,就如藏哪个她,让她们慢慢地淡化去。

    令人心惊胆战的是,接下来几日,边地风云突变,已不是北面机速局,发回契丹可能进攻的官塘了。

    河北、河东缘边驻军斥候探报,契丹各路大军正缓缓向边境移动。

    易州、涿州一线已出现六七名大帅的旗帜,各种军号的契丹部队近百个,甚至有回鹘高昌王庭旗帜,看来契丹要玩大的了。

    缘边几名负责机动防御的将帅,开始命令所部将士备战,马军纷纷向进攻阵地集结。

    现在已不是讨论契丹有没有和解诚意的时候了,大宋君臣面对的是,契丹大军一次规模庞大的进攻。六七名统军使,至少有十万大军,还是在南京道山南地区,按契丹出兵规律,山北必然有两倍之上的主力,正在集结中。

    王璇所属的机速司开始全负荷运作,开封城的气氛也为之紧张起来。

    当天,寇准奏请为抵抗契丹的入侵,要求罢北面赍御剑内臣,以剑属主将,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建策。

    朝廷自太宗皇帝以来,每每派内侍在边军中做为监军,甚至直接指挥禁军作战,秦翰等人就是例子。

    虽然,很大一部分内侍智勇双全,为国之栋梁,但也有一些内侍带有皇帝御赐的节剑,气势凌驾于将帅之上。

    剑属主将,就是要全面罢黜内侍干预军事指挥的权力,把指挥权切切实实地交给诸位将帅。

    当时,王璇正在保和殿偏阁给赵恒上奏官塘,当他看到寇准的奏折之后大吃一惊,立即暗赞这个老西还行,当真是触动了大宋军制两弊中的一个,却不知赵恒会怎么做。

    “爱卿看罢北面赍御剑内臣,是否妥当?”

    王璇一怔,他下意识地左右看看,发觉殿内除了天子和他之外都是些内侍、女官,这句话分明是在问他。

    赵恒见王璇没有反应过来的模样,笑了笑道:“这个寇准给朕出了道大难题,太宗立下的规矩岂能随意变动,寇准却说世事变迁、不可拘泥的话,着实让人为难。”

    王璇明白赵恒的意思,太宗皇帝为能后驾驭那些开国的大将,在他兄长赵匡胤文武二柄并重手段上,施行了轻武重文,甚至是鄙夷武人的政策。

    凡是将帅驻泊、作战无不按照皇帝所赐阵图和行军图,令行禁止,而且禁军上下分割,没有皇帝旨意,各部之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更谈不上谁指挥谁了。京军尚好,由军号所在都指挥使、都虞候层层管辖,各地驻泊禁军,也就是都监、监押直接统率辖区禁军指挥,部署、钤辖并无统属,各有所掌,也就是战时临时编组。

    再者,就是贻害无穷的内侍监军体系,这也是他最厌恶的一种体制。纵然,秦翰等人是一代名将,但军中号令由那些尖着嗓音、男不男、女不女的阉寺把持,的确非上国气象。

    他在细细思量之后,才道:“陛下,臣资历浅薄,岂敢对太宗皇帝大策说三道四,有感寇相公此番建策,的确是老成谋国。内侍专边军之弊始于前唐,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微杜渐,契丹在山南、山北集结大军数十万,此战若是开打必然非同小可,臣也历经大战,深知将帅临阵专断的必要。”

    赵恒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爱卿不无道理,内侍干预军务事,朕亦是深有体会,契丹连年入侵河北,禁军屡屡不能制止,看来与内侍赍御剑是有不小干系!”

    “陛下圣明,虽说秦都知等诸位大官,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但要形成制度,必会遗祸后世。”

    王璇虽口上说圣明的奉承话,心中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宋的军制不是不先进、制度不是不优越,几乎不需要进行变革。

    不过,先进的军事体制中,关键接口上,却有两个死结,如能解开这两个结,那可就了不得了。

    不过,他也明白,现在不是动军制的时候,这是绝对禁区。

    王璇不知是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还是寇准执着缘故。几天后,赵恒下诏罢北面赍御剑内臣,以剑属主将。

    此时,来自河北的各处塘报,不断上奏辽军已完成集结,令赵恒不胜其烦。

    他明白赵恒仍在矛盾中挣扎,既希望继承先祖光辉,又不能不对现实妥协。

    对党项的屡屡妥协就是一个例子,自李德明继李继迁位之后,大宋已占据凉州,取得了很有利的战略态势,但赵恒又是封赐又是犒赏,搞的跟西北自此太平了一样,却不知这是自欺欺人、观虎做大的鸵鸟政策。

    他很想劝谏,但很明智地闭了嘴,因为条件不成熟,他算计几次,最终还是在保留原则下,保持沉默。

    他的原则是坚守凉州,决不放弃,有凉州在手,大宋在河西才有发言权,才有进攻阵地,更重要的是战马。

    当天,在很偶然的机会,王璇和刘娥有了片刻的接触,大臣与内宫美人之间,相隔万里,就是这一接触,也是刘娥来到了阁子,赵恒临时更衣去的一点时间。

    不知为了什么,他对刘娥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官家仁德,却不知兵者凶险,今西北党项养精蓄锐,北方契丹已开始南下,天下狼烟即将再起,还望娘娘能够劝谏官家。”

    “劝谏什么?本位确实不知。”在王璇眼中依然是风姿曼丽、明丽动人的刘娥,一反常态地表示淡漠的态度。

    王璇无法再说下去,他明白刘娥的意思,心中稍稍有些失望,却不知道还有一场风雨在等候他。

第149章 勾结契丹() 
当王璇默然不语之际,刘娥又投来颇有深意地一睹,说道:“相信毕士安、寇准断不会置之不理,直阁先做好本份,日后才是施展手脚的机会!”

    “娘娘说的是、说的是!”王璇心中明了,刘娥何等聪慧,十余年纵览群书,当前的形势又岂能看不清楚。

    以美人代皇后总后宫,地位相当的微妙,在强势耿直的宰相面前,若妄言外朝国事,或许真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刘娥并非不参与朝廷政务,实际上赵恒对政务的处置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瑞仙宫,当此朝廷宰执大臣关注的事情上,刘娥的淡漠态度可以说是恰如其份。

    何况,最后一句话明显地是在为了他好,提醒他先慢慢积累,日后再施展才华,其中意味自不能溢于言表。

    大战前的氛围总是令人感到沉闷,九月的闷热雨季又令人尤其担心汴河暴涨的水位。

    今年,仿佛是老天和大宋朝廷过不去,不仅地牛横行,水龙王也颇为肆虐,不仅京东遭到了大范围的水灾,开封北面的大河,自雨季到来时也开始猛涨。

    都水监的官吏们不得不上了汴河大堤,日夜观察水清,开封府也开始组织厢军、丁壮准备应对不测。

    用内外交困的说法,对于时下大宋朝廷,一点也不过份,换成哪个皇帝也不会淡定。

    正当前方最后一次烽讯传来,御史台忽然收到一封匿名信件,高告发王璇与契丹勾结。

    本来区区匿名信,又当契丹即将入侵之际,显然是有心而为,御史台的人也不是傻瓜,自然能嗅出一点味道。

    这个时候,御史真是一条疯狗,也要收敛一下性子,免得撞到铁板上。

    但要命的是,匿名信中直接点出王璇进入洞元观,与契丹使臣交谈良久的事情,虽有所隐瞒,但大概意思直接指向王璇与敌的交易,并指出契丹方面的人事萧氏后族之人,主管整个汴京的军情刺探。

    这可就非同小可了,与契丹后族高等使臣,在洞元观中谈了半天,本身就让人充满了遐想。

    原本对匿名信嗤之以鼻的御史们,不知被哪位爷一提醒,大家都被后族之人吸引过去,再加上王璇那日遭遇刺杀,第二天就去了洞元观,很值得深思。

    非常诱人的证据,但毕竟王璇是天子宠臣,又是王旦的堂侄,先后得到几任重臣的器重,不能不让人再三思量。

    在次,不能不佩服太祖皇帝的高瞻远瞩,朝廷台谏制度的完善,御史台永远不乏火中取栗之人,就在各位监察御史犹豫不决之际,监察御史朱文果断地把案子揽下。

    赵恒也没有办法,虽然不太相信王璇会有违逆,但兹事体大,他不可能放任不问。面对东府宰执们时,他对王旦愧欠地道:“卿家勿虑,朕自会还五哥清白。”

    寇准却冷冷笑道:“陛下,此时不难看出,不过是宵小伎俩,不要说王璇是王公的族侄,如今是官家大用的臣子,日后大有可为。更兼家资丰厚,要权要钱,可以说是万不缺一,怎么会干下勾结鞑虏的傻事,分明是有人想借刀杀人。”

    一个月前,寇准被别人搞的狼狈样子,差一点身败名裂,他非常理解王璇地处境。

    毕士安有些犹豫,说道:“陛下,如今边事太急,御史台审理不宜太拖。”

    赵恒认同毕士安的话,要说当日他对寇准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王璇却不淡定了。

    此时,王璇也很惊恐,当消息传来之际,他第一个念头是萧无笙对他下杀手。

    虽是污蔑,但他的确在洞元观与萧无笙商谈,匿名信说的也并非完全无的放矢,至少他放过了萧无笙。

    纵然有很多原因,但私放契丹间谍,单凭这一项罪名,要被御史抓住,也够他身败名裂的。

    紧接着就是御史台对他的传话,按照正常来说,仅仅是一次谈话,类似后世的诫勉谈话,但对他的声誉来说,不吝一次沉重的打击。

    当他到了御史台之后,忽然感到有些可笑,没希望到自己竟然混到了这种地步,不得不在一些御史、胥吏异样的目光中,硬着头皮进去。

    朱文在堂上客套几声后,直接进入主题,毫不客气地说道:“无风不起浪,大人主管机速司,难免与契丹密探有过往,既然上面有令,下官却不得不过问洞元观之事。”

    王璇一听,心下恼怒几分,朱文一开始就把他给定性了,什么是无风不起浪,什么是与契丹密探有过往,这不是拿着刀子直接抹他脖子嘛!

    想想一阵气闷,自己好歹有从五品的差遣,算得上一个重要衙门的主官,平白被一个从八品的监察御史奚落,当真是虎落平阳啊!

    在御史台又不能来真格的,只好勉强笑道:“朱大人,这种事机速司的使臣们没有少干,没想到报应不爽,被契丹现学现用,第一次就拿到在下身上。”

    朱文冷冷一笑,暗道你王璇转的可真快,一下子把由头抛给了死无对证的契丹人身上。当下,冷淡地说道:“纵然如此,那洞元观的事情,还望大人拿个解释出来。”

    妈的,给脸不要脸,既然自己都推到契丹那里去了,是个明白人就该顺水推舟,尽快帮助他消除这场无端祸患。

    朱文竟然得理不饶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看样子是要拿他开刀成就名望。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奇怪,为了博取声望,甚至不惜和皇权顶撞。

    这事如果闹腾起来,足以让朱文成名,至于今后他要有大用,也不可能随意打压朱文。

    真是让人郁闷不已,不得不勉强道:“那日遭遇刺杀,险些把命给留下,第二天就去了洞元观捉拿契丹杀手。朱大人应该知道,机速司职事对外,并没有足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