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70部分

大宋权臣-第70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此时提出天子亲征、太子监国有些大胆,但非常时期用非常策略,赵恒还是明白王旦、毕士安用心的,他稍加沉吟,叹道:“若时日不长,由雍王留守。”

    大王监国,在场人众脸上均闪过一抹异色,但他们都没有说话。

    既然朝廷执政绝大多数选择了以逸待劳,但赵恒也不傻,当即下旨河北、河东、京东、京西禁军进入临战状态,各州郡也开始签发弓箭手,向指定地域集结待命。

    当王旦回到都堂参知政事公厅后,毕士安却意外到来,寒颤两句后,毕士安忽然道:“子明,你认为契丹有没有议和的意图?”

    王旦正在揣测毕士安的来意,当毕士安说后,他想了想,却摇了摇头道:“异族蛮夷,狼子野心,不足为信。”

    毕士安脸色严肃,目光沉重地看了看王旦,忽然叹道:“子明,在下现在却认为,令侄似乎是对的。”

    王旦却不置可否地说道:“竖子之言,不足取信,何况还有官司没有脱身。”

    “不过是契丹探子小小伎俩,再有御史侥幸贪图名望,不足为虑,我倒想看看令侄大放光彩之日。”毕士安含笑捻须,目光中充满了玩味色彩。

    王旦似乎若有所思,端起茶几上的茶水,慢慢品了一口。

    这场影响后世近千年的战役,终于正式开始,契丹承天皇太后萧绰,皇帝耶律隆绪,公开出现在军中。

    契丹各路大军大张旗鼓地南下,仅都统军萧挞凛节制南京方面契丹军就有二十余万,向河东方面进发的契丹军也有七八万人,契丹大军后方的护卫宫帐军、左右皮室军也有十余万人,几乎是倾国而来。

    大宋缘边各军城,纷纷向汴京发出官塘,形势一天天的严峻,简直到了一日三惊的程度。

    第一天,从契丹向威虏军军城遂城进攻开始,这场战役就充满了喜剧色彩。

    契丹前锋仅派出百余人,在西域番僧的率领下,袭扰威虏军,要知道威虏军可是由魏能守御,以马军为主,拥有六千精锐骑兵,区区百人还不够塞牙缝的。

    结果可想而知,正当契丹骑兵掳掠边民的时候,忽然发现被上千宋军骑兵包围,连同番僧在内,没有一人逃脱,全被稀里糊涂的砍下脑袋。

    之后可想而知,契丹前锋大军丢了脸面,自然出动上万骑兵要找回来,魏能和北平寨的张凝正要求战,马上出动精锐,想想魏能、张凝都是些什么人啊!

    当年威虏军之战,出了名的杀星,契丹军中闻之胆寒的人物,两人合兵,宋军马军达上万人,三下五除二把上万契丹骑兵杀的人仰马翻,不得不暂时撤军。

    契丹大军不得不向田敏进攻,田敏不愧为一员骁将,战场上用五千奇骑兵,硬是击败了上万契丹铁骑,继而在晚上又联合刚刚赶到的张凝,轻兵偷袭耶律隆绪的行在大营,二十万契丹大军乱成一团,差一点被攻入大帐。

    也就是两人的兵少,虽然能扰乱契丹军,但契丹军军纪也很严明,各寨在最初混乱中镇定下来后,张凝、田敏也就占不了便宜,主动回军。

    耶律隆绪没有办法,只好转兵保州,岂料保州守将正是杨延昭。

    保州城池坚固,杨延昭拥有上万马步军精锐之士,再加上数千训练有素的乡军弓箭手,契丹大军对坚城毫无办法。观望坚城数日,损失数千人,只好撤离保州,直奔定州而去。

    此时,在河东战场上,高继勋和岢岚军军使贾宗,在地形险要的寒光岭,把契丹西路大军打的溃不成军,近万人战死沙场,要不是撤的快,损失会更大。

    对于初战的捷报,朝廷上下大为振奋,杨延昭、魏能等人叱咤风云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赵恒也放下心来。

    王璇却没有一丝喜悦,他从前方捷报中嗅出了不好的味道,当天他在机速司公厅内,有几分忧心之色。

    他对郦秋说道:“一点胜仗就沾沾自喜,万一契丹转兵,大起大落,恐怕很多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郦秋能够得到王璇的赏识,亦是非常之人,他明白王璇担忧的事情。

    不过,连日来的捷报,也让他有些轻飘飘的,笑着说道:“大人,如今沿边诸位大帅旗开得胜,契丹大军显然不可能再有战果,明智的话应该退兵了。”

    王璇用玩味的目光看了看郦秋,干笑两声,冷冷地说道:“要是如你说的这样,就好了。”

第153章 急转直下() 
郦秋一怔,却不知如何说。

    王璇起身,道:“我还有事去寇相公那里。”

    此时,最能相信的人就是寇准了,王璇不能放过。

    当然,在朝堂上有了不错的配合,寇准也没有墨迹,很高兴地把王璇请府邸。

    当他听了王璇的建言时,脸色变的很庄重。正色道:“贤侄判断边事,往往出人意料,如果按照贤侄所想,契丹下一步的方向是哪里?”

    “相公,昨日官塘上看,契丹主力大军越过保州,进入定州。唐河大阵虽有十万马步军,阵容坚固,甲兵犀利,却有致命弱点。若契丹大军绕过唐河大阵,由祁州向东南而去,形势将急转直下。”

    王璇不太担心局面会失控,历史上河北主力都集中在定州,东线薄弱,契丹大军面对河北诸多军城,也仅仅打下几座而已。

    如今,由于他的介入,定州以东防御力量大大加强,不仅天雄军有石保吉的两万大军镇守,瀛洲一线李延渥也有三万大军。

    何况,瀛洲等地有两万马军蓄势待发,北可以进军山南,西可以支援祁州、冀州一线。

    他之所以提醒寇准,却在于时机的把握。

    寇准紧蹙眉头,显然在权衡王璇之言,在他看来王璇之言不假,他也曾经考虑过这种可能,唐河大阵虽坚固无比,二十余万契丹大军根本无法撼动,但致命弱点在于机动力几乎没有。

    按照王璇所言,契丹马队一旦绕过定州,十万宋军主力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追肯定不行,大军一动阵型必乱,万一契丹来个回马枪,十万大军将全军覆没,不动则毫无用武之地。

    王璇冷冷地等候寇准的反应,忽然间他想起了欧阳澈,如今欧阳澈是瀛洲通判,即将面对契丹主力大军的进攻,还有柳非烟,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历史已有所改变,不确定性增大,他也不能确定瀛州能否守住,不免有些担心。

    寇准再三思量之后,犹豫地说道:“贤侄有何良策?”

    王璇哪有良策啊!在他眼中,大宋朝廷与契丹势均力敌,都没有消灭对方的可能,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争取发展的时间,把均势改变为优势。

    当然,如果契丹孤军深入,直抵大河,将会在战略均衡中,发生战役上的扭变。朝廷如能抓住机会,将会把战略平衡彻底打破,大宋将会夺取战略主动权。

    能否抓住机会?王璇心下一阵激动,道:“相公,下官以为应坚定决战之心,官家那里绝对不能出现蛊惑之音。如今契丹人并不可怕,他们不过是一群蝼蚁,可怜到用武力逼迫天子议和,可怕是祸起萧墙之内。”

    寇准明白王璇的意思,虽他不认同契丹有和解之意,却也并不怕几十万契丹大军。祸起萧墙之内,他很认同,万一形势有变,恐怕一些大臣会惊慌失措,敌军未至先自乱了,当下微笑颔首,道:“贤侄所言有理。”

    聪明人之间的谈话,点到为止即可,大家心里有数,再说就多了,王璇当即笑眯眯地道:“相公,北面机速局的使臣官塘已到,今日已送到相公的公厅内,相公晚上当值,就会看到,契丹国主极有可能改变行军路线。”

    寇准点了点头,他知道王璇的意思,暗骂着小狐狸,竟利用他主战心理把他当枪使。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朝廷上哪个不是算计别人,只要没有恶意就好。

    再说王璇也是例行公事,自赵恒登基之后,为对宰相表示敬重,天下官塘都先送入东府,宰相们看完后才轮到西府的枢密使,这点王璇还是很自律的,淡然一笑也就罢了。

    王璇终于把心放下了一半,他回到府邸中稍加休息,就回到机速司衙门,这些日子由于战事紧张,河北面使臣的官塘压的很多,机速司几乎是超负荷运转,整顿只能放一放了。

    果不如其然,契丹大军并未进攻严阵以待的唐河大阵。去年那场望都之战,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宋军军阵的战斗力,绝不是骑兵可以硬碰的。

    当契丹主力部队绕过定州,忽然奔袭祁州的时候,河北形势徒然转变。各地告急官塘,如雪花一样飞向汴京,寇准却丝毫不动,全部扣押不报,知情的大臣莫不变色。

    直到祁州陷落,契丹主力大军包围瀛洲,萧绰亲自擂鼓鼓舞士气,对瀛洲治城河间县城发动强攻之际,寇准才把前方真实军情奏报赵恒。

    赵恒正在听王璇奏对契丹国内的刺探,寇准呈上来的军情,让他眼前一片乌黑。

    没想到河北局面竟如此不堪,前些日子还一片捷报,今个竟从宰相嘴中惊闻祁州失陷,契丹主力越过定州,包围瀛洲,游骑已出现在冀州、贝州。

    朝廷的重兵都在京畿和缘边驻泊,即形成内外牵制,又形成相互支援,内地的兵力很薄弱,契丹大军一旦突破天雄军,京东局势将无法收拾。

    军情急转直下,对于赵恒的打击是巨大的,好在他身为帝王,在巨大的震撼中,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情清醒,目光紧盯着寇准,沉重地问道:“寇爱卿,如今该怎么办?”

    寇准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之所以擅自扣押前方军情,要的就是震撼力,令赵恒不得不认真的听他说,更要赵恒不能不依赖他渡过难关,淡然说道:“陛下是想快点结束战事,还是要按部就班?”

    简直是在恶搞天子啊!王璇在心中腹诽寇准,这老伙计胆量可真不一般,怠误了军情,还敢拿皇帝开心!自己和他一比,简直是小巫比大巫,纯洁的一塌糊涂,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赵恒很显然一愣,没有想到寇准竟是反问他,好在他修养极高,又恢复了些许镇定,迟疑片刻,说道:“快。”

    寇准嘴角闪过一抹得意的笑,用非常的口气说道:“只要陛下立即北上,臣敢担保五天之内就有眉目。”

    五日内有眉目,不仅赵恒怔住了,连王璇也有些回不过神来,他明显看到赵恒脸色间闪过一抹不愉。

    王璇心中一动,暗暗心道:“精彩,终于要开始了。”

第154章 策划() 
赵恒不傻,把前后事贯穿起来,岂能看不出寇准的用心,一个敢和皇帝玩阳谋的大臣,又岂能得到眷顾,看样子寇准日后的起伏,今天就被决定了。

    想想,对日后自己的作为,有了很大的心得。

    “王卿家怎样看?”赵恒无意中看到王璇,心中感叹,又被王璇说准了。

    王璇没想到这个历史时刻,会无意参与进去,一阵错愕后,道:“陛下先行亲征也好,可在澶州静候契丹国主来朝。”

    赵恒被王璇诙谐的说法逗笑了,心情稍稍轻松,笑道:“好你个王家五哥,竟视数十万契丹精锐如猪狗。”

    “在山北他们或许是虎狼,但到了大河,虎狼也要变成猪狗。要是陛下决心一劳永逸,可在澶州杀猪屠狗,”既然玩笑开出来了,王璇索性说下去。

    “好,就依爱卿所言,爱卿下去后拟定亲征日期,再誓师北上。”赵恒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不是第一次上战场。

    此时,寇准对王璇又增几分好感,一同出来后,笑眯眯地道:“贤侄三言两语,就让官家决断,老夫不如。”

    寇准的赞扬话,王璇有点受宠若惊,却不敢苟同,稍加思量,细声道:“相公,官家并没有下最后决心,恐怕还会有波折。”

    寇准停下脚步,转身瞪着王璇,正色道:“波折?”

    “契丹攻势猛烈,形势急转日下,恐怕有人真会在官家面前唠叨,相公可要坚持住。”王璇说完话,对寇准深深作揖,然后侧身离去。

    走在宰相的前面,的确有些失礼,但寇准却没有介意,他发觉好像忽略了一点东西。

    是了,为了追求最突然地震撼效果,刻意地积压文书,把赵恒给刺激了,也按照他的设想却做了,也把别的人刺激到了。

    王璇却没有回府邸,出了东华门先去了高头街西的机速司衙门,换了身普通便装就去了白矾楼,但后面还是跟了两名护卫,他昨天约了冯立一同吃酒,就定在白矾楼西楼顶层。

    朝廷办事还是挺迅速的,正好也是非常时期,三百名中禁军将士调归机速司,担负要员和衙门重要关防的护卫。

    王璇不愿带护卫,这些日子也没有点护卫跟随,但契丹正在南下,京城形势不稳,他也不敢说有没有人要刺杀他,再加上夜晚要回去,也就勉强带了两名长行。

    白矾楼相当出名,绝不亚于潘家酒楼,结构为三层,五楼相向,高低起伏,参差错落,楼与楼之间,各用飞桥栏槛,明暗相通。

    西楼第一层高得可以下看皇城大内,所以外来汴梁的富商,最喜欢上白矾楼,尤其是西楼,看着皇宫饮着小酒,优哉游哉。西楼十几个阁子的价格极高,不是一般人能消费起的,对于王璇、冯立这样的大东道,还不算一盘菜。

    到了楼前,王璇与两名护卫下了马,早有小厮过来牵马,两名头戴方顶样头巾,身穿紫衫,脚下丝鞋净袜的伙计,也迎了上来,一边一个恭请王璇进去,这种服务比后世的六星级大酒店只好不次。

    王璇非常惬意地走进楼前院落的大门,在五楼环绕的庭院内,对迎上来的掌柜说道:“冯家大官人定下西楼楚云阁,不知来了没有?”

    王璇是第一次来白矾楼,掌柜自然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认识冯立,那可是开封有名的大商人,立即说道:“官人请,冯大官人已来了好半天,专门吩咐下人在楼脚等候官人,小人这就去叫。”

    正说着话,却见一个青年仆人匆匆迎过来,对王璇作揖道:“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