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第100部分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第100部分

小说: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有后来公孙度一系列“闭关锁郡”措施的影响,但'燕大王'的威名,依旧在'乐浪郡'中私下流传。某些世家豪族,虽不曾派遣谍人,却也如公孙度一般,密切关注着“白虎山”的动静。

    “大王东渡、渚水讨袁”事,入得公孙太守的耳,也为众世族得知。前后两者,一样的恐惧、一样的担忧。

    毕竟这些高官、豪族们,虽非主动作恶,却也曾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公孙升济这厮,狂妄无礼、理当受罚,大王英明!”

    “大王,提奚县尉靳磊,检举乐浪太守公孙度,败法乱纪……”

    “我等已在含资县城中备下宴席,为大王接风洗尘。”

    “某曾捕到一只‘灵兽’,愿献于大王!”

    “某……某有一女,甚是貌美,愿……”

    乱糟糟的一片,有义愤填膺者,有状告公孙者,还有用食、色、灵兽献殷勤者。

    '燕大王'扫视一圈,未予回应,转头问箕壬道:“你也曾是‘巡察队’中人,可知这些人做过哪些恶事?”

    “大王开恩!我等知罪!”

    “都是那公孙升济强逼,非我等本愿!”

    还未等箕壬回话,督邮、县尉们就吓得纷纷求饶。箕壬恍若未闻,回[燕大王]道:“公孙升济至乐浪前,诸位高官显贵虽是庸庸碌碌之辈,却也未做大恶。”

    [乐浪]官员们闻言大喜,以为事有转机。然而,箕壬却话锋一转,又道:“公孙入乐浪后,众官吏、大族,毁家灭门、害民无算……”

    “箕壬,你不要血口喷人!”屯有县令大怒。

    “箕某血口喷人?”箕壬面无表情,冷漠地盯向屯有县令,“不知刘县令的‘灵兽’从何而来?”

    “此是刘某捕于荒野间……”

    “荒野?难不成,那黄氏一家三十一口,全都住在荒野上?”

    “你!你怎……”

    [燕大王]观[屯有]县令的表情,知这“屯有灵兽”一事,必然满是龌龊,乃至人命官司。

    本来还有些兴致的他,这会儿忽然觉得乏味至极。于是对箕壬道:“公孙升济放志专行、污国虐民;世家豪族,蝇营蚁聚、沆瀣一气。此二者,为祸甚重。你可愿去那朝鲜,诛灭群獠、拨乱反正,理清狱案、赋税、民治、商旅,还[乐浪]一个清静太平?”

    “我去?”箕壬一愣,又苦笑道,“箕壬才疏博浅、人言微轻,怕是……”

    “子龙、子孝、远程,你三人与箕壬同去朝鲜。当杀则杀,当放则放。十日后,回返此山。”燕大王吩咐道。

    “遵大王令!”赵云三人齐齐应声。赵云稍一迟疑,又道,“雒阳方面……”

    “无需在意,去吧。”

    “是!”

    四人遂带上求饶不断的督邮等人,赶去朝鲜城。

    [燕大王]唤秀儿取来纸笔,将公孙度所作所为,写在一块十丈长的布帛上。而后用此布帛,将焦黑一片、依旧昏迷的公孙度捆成一团。又令[双头飞天火蜥]衔起布帛,飞往雒阳。

    这之后,[燕大王]返回[桃源仙乡],升空百余丈。只留下[高男武伯固]、[朴阿达罗]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010】飞蜥入宫() 
雒阳皇城、崇德殿,百官议政。

    “臣表[济南相]曹孟德,劝课农桑、牧民有方,……”

    “平原县令刘备,政勣斐然……”

    “凉州刺史左昌传讯,言北地羌胡似有异动,乞拨经费,加固边防塞障……”

    “荆州水匪蜂起,刺史王通尸位素餐,在任三年毫无作为,望陛下遣一能吏取而代之……”

    朝臣依次上表奏事,天子斟酌之后,金口决断。确也有一幅“明主贤臣、文修武偃”的气象。

    然而好景不长,某议郎一开口,将此气象扑灭得干干净净。

    “陛下,代郡太守董仲颖,穷兵黩武、罔顾民声。数月之间,率军出塞十余次,虽有胜绩,却劳民伤财……”

    又是王朔。

    九月弹劾董卓“强抢人。妻”,十月再参董卓“穷兵黩武”。这王议郎,怎就与那董胖子纠缠上了?

    殿上朝臣暗自腹诽,而后转头去看天子刘宏的反应。

    天子端坐依旧,并不言语,一如九月王劾董时那般。

    “渚水讨袁”一役完结后,虽有“帝怒摔玉盏于甘泉宫”的逸闻在朝野内外流传,但汉廷终究未有表态。

    两千'异能署'兵卒,或是流落在外、或是各自返乡。'异郎将'袁绍,与那数十'仙盟'骨干,依旧困于[恶人谷]中,鸡鸣即起、挑粪担肥。

    雒阳城东的'异能署'、'异兽司',杂草丛生、雀飞狐鸣。署中谒者、司中仆射,皆称大灾小病、闲散家中。

    凡此种种,光禄勋不管不问,天子亦置如罔闻。

    官家有如此反应,朝野内外不以为奇。

    皆因那[白虎山],继“老妪复春”事后,又弄出一桩“死而复生”的奇闻来。

    死去一年的[白虎山]弟子“高丹”,仅凭一枚[小仙宝],就在数千人的瞩目下,以[仙法]复活。

    虽说每次只持续一刻钟、且哑不能言,但这与其他“神龙巨鹰”、“风雪雷霆”的[仙法]不同,这已是超越“生死大限”的神迹,已然超乎了天下人的想象。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的始皇帝,功如丘山,名越千世。曾遣徐福往蓬莱寻仙药,自身却病死东巡途中,尸体与那烂鲍鱼同臭。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的汉武帝,规矩万世之业,固后世之基。也曾至东海碣石,冀遇蓬莱。最后以古稀之龄,崩于五柞宫中。

    文帝刘恒、宣帝刘询……,都曾兴神仙方术、也做过那千秋万岁的长生大梦,却先后以不惑之年、病重而终。

    纵千秋帝皇,亦难逃一死,更遑论将相王侯、平头百姓。

    然而,眼下却有人藉区区一枚[小仙宝],完成了累世帝王未竟之业。

    这等机遇,任谁也不愿错过。正因如此,这满朝文武,奏章无数,却罕有涉及[白虎山城]、[仙门]弟子的。

    也惟有这一根筋的王议郎,才如此心大,冒着与[白虎山]交恶的风险,纠缠远在北地的董太守。

    对此,刘宏默然不语。

    王议郎心有不甘,就要再参一本,却听宫外哗然一片。有禁卫急来通禀,道:“陛下,宫外有一头飞天巨兽……”

    话说一半,一道惊天动地的嘶吼,在天子群臣的耳畔炸响,骇得众人心惊肉跳。太尉杨赐、司空张济等几位老臣,年老体虚、禁受不住,一下瘫坐在地。

    “护驾!护驾!”

    随着小黄门蹇硕的呼喊,数十禁卫涌入殿中,掩上殿门,护持在天子左右。

    “陛下,无需担忧。”何进透过殿门缝隙,看到一头高有七八丈、翼展二十丈的双头飞蜥,“此是[仙门]所畜[仙兽]双头飞天火蜥,通晓人言,不会伤人。”

    何进虽未入[仙门],但在他的多次、主动示好下,[辅政阁]与[仙门]的关系一直不错。对于[仙门]中的人和事,大都耳熟能详。这飞天火蜥,自然认得。

    巨蜥降于殿前。狰狞的巨爪,直接踏碎了数层青石台阶。众人又骇一跳。不过,在这之后,巨蜥确实未有伤人。

    刘宏一干人,这才渐渐放下心来。又待片刻,几名禁卫缓缓推开殿门。巨蜥听见动静,转动硕大的身躯,直面殿中君臣。

    其长尾甩动,无意间擦过崇德殿一角,顿时有一截檐牙断裂,灰尘、碎石如雨落下。

    殿中君臣,立刻连退数步。而何进,却在尘土飞扬间走上前,对巨蜥行了一礼,恭敬道:“[蜥仙长]此来,有何贵干?”

    巨蜥阔口一张,一卷布帛滚落在地。众人不明所以,巨蜥却已振起双翅,一飞冲天。

    青砖、屋瓦,纷纷震落。台阶、地砖,碎裂成片。

    待尘埃落定、巨蜥飞远、何大将军拍去一身灰尘,刘宏等人才走上前。有近卫先用佩刀戳弄几下,发觉有异,忙唤同伴一起过来,将这匹布帛打开。

    布中有人,帛上有字。

    其人一身焦黑,难辨真容。其字歪歪扭扭,似小儿乱涂。

    [选部尚书]梁鹄,一见“小儿乱涂”,若有所悟。天子问询,他道:“此字,臣曾于白虎山[悦来客栈]看到过。虽短于形制,却自有乾坤。”

    梁鹄乃此世书法名家,论起功底、声名,不下于[仙门学园]的园长蔡伯喈。有他一言,众人亦不敢小瞧这“小儿乱涂”。

    何进则摇摇头,道:“此字应是[燕大王]亲手所书。”

    梁鹄顿时噤若寒蝉,心里特别想把那一句“短于形制”吞回腹中。

    接下来,刘宏命郎官将布帛中的文字诵读出来,才知这焦黑一片、奄奄一息的“布中人”,原是朝廷两千石的要员、[乐浪太守]公孙度。

    郎官战战兢兢读完,慌不跌地退来。[崇德殿]殿,再次陷入一片沉闷中。就连一根筋的王议郎,这会儿也老老实实地闭上嘴巴。

    观公孙升济一系列的政令,确实当罚!但如何罚?罚的轻重?后继者选用人选?都需要仔细斟酌。

    刘宏沉吟片刻,望向殿中朝臣,盼有所得。但是,群臣皆垂头不语,眼观鼻、鼻观心,半天不见一动静。

    刘宏心中郁郁。

    又过七日,[乐浪郡]浿水县县令至雒阳,告[燕大王]干政、告箕壬草菅人命。

【011】朕之肱骨() 
箕壬,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无名之辈。

    据[浿水]县令说,此人原是东夷马韩人,穷困潦倒、流落[乐浪]。吃穿都顾不来,却逢人即道他是“韩王箕准血脉、殷商箕子遗裔”。[提奚县]县尉信了他的鬼话,拔其为“提奚巡察”。

    但因其“通汉文、慕华夏”,不为太守公孙升济所喜,又曾为难他数次。这箕壬就此怀恨于心,一待傍上那“渡海而来”的[白虎大王],就开始显露出暴虐本性来。

    此人虽名不见经传,然确实有些手段。奔赴朝鲜的途中,这箕壬就假[燕大王]仙威,迫得督邮、郡丞等高官,认罪伏法,且都将过往作下的恶事,一一道清、写明。

    一入'乐浪',箕壬即由督邮、郡丞入手,顺藤摘瓜,扯出一溜贪赃枉法的官吏来。

    历三日,春秋决狱、从严从重。

    再一日,朝鲜城郊,人头滚滚。

    原本蜩螗沸羹的'乐浪郡',一夜之间,鸦默雀静。

    此后数日,箕壬大刀阔斧,尽扫公孙旧历。废神文、去巡察、减赋税、复商旅、兴织染、课桑农。十日过罢,乐浪乃复旧观。

    箕壬遂挂印弃冠,随赵云三人离去。

    临行前,朝鲜官民饯别。箕壬笑道:“诸位且慢作恶,箕某不日再来。”大小官员闻之,甚是感动。长亭短亭,十里哭送。

    '浿水'县令,其实应称作“前'浿水县'县令”。此人因言获罪,遭箕壬免官。心中不服,遂忿忿赴京。

    踏上赤肺石,挞响登闻鼓。弹劾箕壬“以布衣蔬食之身,擅杀汉廷命官。暴烈酷虐,比之张汤郅都、李贞弥仆,都要远胜一筹。”

    满殿朝臣闻言,无不心惊胆战。

    张汤、郅都还好些,虽称酷吏,却不失为能臣良吏。但李贞、弥仆就不同了。

    太史公曾在酷吏列传中记载:“广汉李贞善磔人,东郡弥仆锯项”一个擅长割肉凌迟、一个喜欢锯人脖颈,妥妥的一对变态。

    [浿水]县令是否言过其实,众人不知。不过,还未等[崇德殿]有所决断,一封由[乐浪]一郡九县武,跪坐垂首,一如七日前“王朔劾董卓时”那般,缄默不语。

    见此局面,龙榻高卧的刘宏,心中失望夹裹着愤怒、无奈、怨恨,翻来覆去、百端交集。

    自高祖兴汉以来,历前后两朝、二十六位刘姓帝王,还没有哪一位,能像他眼下这般窝囊!

    纵天下之大,尊白虎野祀者多于刘氏正朔。

    任朝野内外,官宦黔首皆屈膝逢迎一小儿!

    区区一个“乐浪箕壬”,本是“蔬食不饱,蓬户穴牖”的布衣百姓。一旦与那燕小儿有了瓜葛,便能堂而皇之地入主[乐浪]太守府邸。

    罔顾汉家威仪、无视生议死比,擢序罢黜、生杀予夺,荒唐至极!

    然而,纵如此滑天下之大稽,却先有乐浪官民十里饯行、后有朝堂文武默不作声。

    是嫌“五刑”不足以明威,还是嫌汉家斩首刀不利?

    刘宏环视左右。他心中嘉许的王议郎,今日告病家中。反倒是耄耋之年、病魇缠身的三公,与会阶前。

    可惜,皆不曾发言。

    刘宏眉头一皱,问太尉杨赐道:“伯献公如何看待这'浿水'县令,与'乐浪'奏章?”

    杨赐,字伯献,年近古稀。昔日刘宏初登帝位时,他与刘宽、张济在华光殿中为其侍讲。官历少府、光禄勋、司空、太常、太尉,颇得刘宏尊崇。

    “'浿水'县令所言,终究只是一家之言。而那'乐浪'奏章,也只是文字表述,未得求证、亦难究其详。”杨赐正襟危坐,缓声道,“不过,依此二者所言,这箕壬确有擅杀朝官事。故此,敢请陛下下诏通缉,待此人缉捕归案,刑之以法、以儆效尤。”

    殿中群臣闻言,都附和道:“杨太尉所言甚是。”

    天子刘宏听罢,面色更见阴沉。

    杨赐也不提那燕小儿,只说箕壬。但这箕壬随赵云三人离去,之后必然是随那燕小儿出海东行。这一出一行,非是一年半载能回中土的。纵然刘宏下旨缉捕,还能遣人追去海上不成?

    杨赐一席话,说了也等于没说。百官附和,也只是找到一个搪塞的借口罢了。

    刘宏很是失望,转头望向司空张济,要问他意见。忽然发觉不对,又转回去,再看向太尉杨赐。

    平日里的杨太尉,因受那沉疴宿疾的纠缠,走路多了、要缓一缓,说话快些、也要喘上一番。但看他刚才开口说话,却是音声洪亮、中气十足,哪还有往日沉疴宿疾、累年纠缠的虚弱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