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00-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战?现在是和谐社会,不要睁口闭口的就是战争了,军事了,说的多了,会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的,被人当成野蛮人就不好了。”
面对歇斯底里的日本领事,杨潮从容淡定,甚至显得有些心虚,就跟一般的中国官员一样,没有什么底气。
日本领事川口鹤之助只是书记员,代理领事职务,他还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因此他有急迫的上进心,做事勤勤恳恳,十分严肃认真,这是一个民族处在上升期的表现,后世的中国人也这样,没事可以批评一下欧洲人懒惰,而这时代欧洲人整天说中国人懒惰。
这个日本领事,暂时负责跟杨潮谈判。
“你们禁止大日本商品进口,大大影响了大日本帝国的利益,你们要为此付出代价。你们还在国内制造反日舆论,这更是对大日本帝国严重的冒犯行为,你们必须为此道歉。”
川口用拗口的山东话,两个字,两个字的蹦着。
“川口,大家都是文明人,说话可是要负责的。我们哪里禁止日本商品进口了,我想你比我更了解烟台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今年的进口额是3400万余两,其中进口2300万余两,出口1000万两。”
“烟台工业品主要以纺织品进口为主,而日本棉纱保持绝对优势地位,去年日纱的进口量占烟台棉纱进口的80%。本色布177362反(一反=10。6米)比前年增加了11643余反,细坯布344870反,比前年增加了11643反,棉斜纹布77734反,比前年增加了5000反,牛仔斜纹布81382反,多了6620反,标布93598反,减少了11166反。日本棉布21849码,比前年减少了7700码。棉缩5620反,较前年减少了900码;手帕40307打,较前年减少了23578打,其中日本产14569打;棉纱49481担,较前年增加了14401担,其中日本产39000担,较前年增加了14000担……”
杨潮张嘴就念出了一大堆数据,记忆数据报表这是他的强项。
川口已经愣住了。
“还需要更多数据吗,川口先生?”
杨潮一下子靠在靠背椅上,气势突然就升起来了。
“我承认,今年日本的进口产品大受影响,但这是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影响,我希望日本人不要把责任都推到中国身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在给战争找借口,那么你们很成功。如果你们只是就商业论商业,我不得不说你们的借口太拙劣了。你们觉得,对作为日本商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未来三年内很可能超过美国市场的中国抱有敌意,这符合日本的利益吗?”
杨潮反问了一句。年轻的川口已经没有辩驳的能力,如果他是一个善辩的人,也不会一开始就拿战争威胁了。
“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努力说服日本政府,困难都会有,今年我们的豆粕、蚕丝出口也很不景气,而这些的进口国可都是日本,难道我能提出日本政府拒绝山东商品进口吗?”
杨潮向川口表示道。
第一百四十八节 解决一个()
很快日本谈判人员就换人了,从国内专门过来伊集院彦吉紧急接任了清国总领事,从天津赶到烟台来。
此人大有来头,武士家族出身,日本望族,娶了日本元老大久保利通的女儿为妻。
在中国待过好多年,跟袁世凯等人关系很好,本来他应该去英国做参赞的,可是因为中国的问题,他先接任总领事,负责这次谈判,日本人希望利用他在中国的人脉,来缓和一下形势。
“看来,日本人也不是那么横吗,朝廷怎么就这么心虚。或者说,日本人很了解我们的朝廷啊。”
杨潮看到这个人到来,就知道日本人是不打算用强了,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几乎就是站在中国身上飞起来的,他们工业化的资金,有大半是从中国身上掠夺的。
毕竟日本那些产品,在西方可没有多少市场,棉纺织业欧洲是英国的,美国不欢迎任何工业产品的入侵,关税高的令人发指,虽然贸易额目前还比不上美国,但是日本在中国经营的利润,却是世界第一。
日本人会那么傻,放着一步步扩大的对华贸易利益不顾,让中国人厌恶拒绝日货吗?
“杨大人,久仰大名,伊藤伯爵可是十分赞赏杨大人的!”
伊集院彦吉态度十分的客气,一脸笑容,迎面先是一个九十度鞠躬。
杨潮则以抱拳躬身理解回应,这是礼仪,无论什么对象你都要坚持,像那什么见了不喜欢的人,就摆架子的,那是暴发户,没教养的人,而不是什么随性和潇洒。
两人都平身后,才又握了握手,热情的互相谦让坐在谈判桌前。
这里是济南巡抚衙门,杨潮地方。
“来人,上茶,把去年英国人送我的印度好茶泡上。”
自己的地盘。
“如何?”
当伊集院彦吉品上茶之后,杨潮笑问着。
“茶是好茶,却也比不得中国的名茶,或许绿茶才更适合我们东方人的口味。”
伊集院彦吉说道。
茶当然是好茶,英国送的大吉岭红茶,根子还是从中国南方偷取的茶种。
英国人想通过杨潮,向中国高层推荐英国茶。
伊集院彦吉说这话,自然是借题发挥。
这也是杨潮的目的:“哎呀,伊集先生真跟本官想到一块去了,本官也更喜欢绿茶。”
伊集院彦吉笑道:“这是自然的事情。中日两国同文同种,文化相近。日本的茶道也是很有名的,既然杨大人喜欢,在下一定回国帮杨大人挑选一批好茶。”
杨潮笑道:“到底还是不同的,中国江南的绿茶,岂不是更好。”
伊集院彦吉道:“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
杨潮道:“换口味倒是可以,可就怕别人硬是往我嘴里塞啊,就像这英国人,非得说他们的茶是最好的,英国茶才是上等人喝的,这让人一听就来气啊。我们喝茶的时候,英国人泡泡树叶都不会呢。”
伊集院彦吉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不过洋人一时得势罢了,他们可没有千年的智慧,杨大人不用跟他们计较。”
杨潮点头道:“你这话说的好啊。不过日本也是有千年智慧的国家,你我两国魏晋南北朝之时,就已经相互通好,大唐时代更是亲如一家。本该相互提携,为何频频以战争威胁我国。”
伊集院彦吉连忙站起来鞠躬道:“这个,实在是抱歉。无非是国内一些人误会了中国。做出了一些让人不快的行为。但我相信他们是无心的。”
杨潮摆摆手:“算了。都是一些小事,不值一提。日俄战争日本人的风骨还是很让人敬佩的吗。”
伊集院彦吉道:“杨大人在东北的军事行动才让人刮目相看。”
杨潮摆手道:“不值一提。也就是糊弄糊弄外行人罢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比不得日本军队的真刀真枪。说起来不过是借了日俄战争的势头而已。”
杨潮的行为,也就是那群八旗子弟还不了解内情,外国的研究机构早就研究的透彻,其实是拙劣的军事行动,但是高明的外交行动。
伊集院彦吉道:“杨大人自谦了。”
杨潮道:“如果真是自谦就好了,也不用怕日本的军事威胁了。”
伊集院彦吉又站起来鞠躬道歉,这时代的日本人道歉精神还真不错,不像后世。
杨潮又拉他坐下:“别没完没了的,说说正事吧。你来肯定是解决问题的。”
伊集院彦吉道:“杨大人见谅。本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如果对您造成什么不快,还请原谅。”
杨潮道:“这个从日俄战争我已经看到了。不过我想说的,我国,起码在山东这里,维护利益的勇气也是有的。如果伊集先生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我的军队操练,尤其是飞艇部队的演习,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看头的。”
杨潮要告诉伊集院彦吉,中国也不是好惹得。
伊集院彦吉笑道:“鄙人更喜欢海军的操演。”
伊集院彦吉的意思是,日本人的海军实力很强大。确实很强大,日俄战争后,日本人的大型主力舰损失了三分之二,但是他们反而借此机会重新打造海军,启动了无畏舰计划,将在十年内打造十艘无畏舰,其中三艘在英国建造,剩下将在国内建造。
“说吧,你们想怎么解决?”
“只有两条意见,是不容妥协的。第一,停止中国铁路的优惠政策;第二,停止反日宣传活动。”
这两条对日本的打击很大。
杨潮摇头道:“铁路公司的事情,那是商业合同。至于反日宣传,这可是民间自发的。我旗下的报纸倒是可以停止宣传,可其他报纸我就约束不了了,尤其是那些在租界中的报纸,连我们朝廷都无可奈何,他们骂朝廷,骂我本人,我都无能为力。”
伊集院彦吉道:“既然是商业合同,那么我想日本公司也有条件获得这个优惠,因为日本的货物运输量还是很大的,应该得到这个优惠。至于反日宣传问题,您自己的报纸不加入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们自己会处理。”
杨潮明白,日本人这是打算收买报纸,重塑形象了。
杨潮知道,不给日本人一点好处,是不可能打发他们的,但关键利益是不能出让的。
哈哈一笑:“铁路优惠政策,我相信不满的国家不止日本一家,今天给了日本优惠。明天就要给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优惠。那就没有意义了,现在各国的产品降价都十分厉害,对市场的冲击很严重。日本没有资本跟这些国家竞争的。”
伊集院彦吉知道杨潮有想法要说,伸手道:“我们很愿意听取您的意见。”
杨潮笑道:“很简单,互惠互利。说到底英国人才是纺织业的领头羊,日本的纱锭撑死了三百万,英国有四千万,英国人财大气粗,到处倾销,美国人可以出台高关税,我国却没有办法。到时候倾销之下,日本小企业还不是要破产。我的意思是,维持目前的局面,日本跳出来对你们没有好处。”
伊集院彦吉皱眉道:“如今的状况,如果不能开拓利益,日本国是不会答应的。”
杨潮道:“我只是想表明,如果放开棉纺织工业,对日本未必有利。但是也不是不可以跟日本企业签订优惠合同,但是必须排除纺织业,我国的纺织业也十分困难。”
伊集院彦吉领会了:“那您的意思是,其他行业?”
杨潮点点头:“没错。纺织业的拓展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极限,短期内是很难拓展的,不过日本国的水泥行业,却大大有利可图。据我所知,水泥行业,大概是少有的几个日本不需要进口原材料的工业。如果能够开拓水泥行业,我相信未来不会比纺织业利益低多少。因为我国已经开启的建设计划,是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的,钢铁日本没有,但是水泥有的是。”
伊集院彦吉点头:“鄙国的水泥生产确实发展很好。”
杨潮道:“相比落后的纺织业,这种大型炼化工业,才是未来。”
随着摩天大楼的兴建,水泥行业确实是一个新兴行业。
伊集院彦吉道:“那您的优惠额度呢?”
杨潮笑道:“跟中国纺织业一样,三到四成,具体数字我们可以再定。”
伊集院彦吉点头:“如此,就拜托了。”
引进日本水泥行业,也是为数不多杨潮能拿得出手的利益了,纺织业那是万万不能让日本人进入的。虽然纺织业是夕阳产业,但是却是最能解决就业的产业,各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首选就是纺织业,概莫能外。
后世的中国也走这一条路,反观印度三个另辟蹊径,以软件业开头,钱是没少挣,可是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没什么吊用。
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工业化聚集了人口形成了城市,城市创造了新的需求,这是自然规律,农业文明必然向工业文明过度,乡村生活必然向城市生活过度。
水泥行业这种重度污染的行业,不是杨潮不想搞,而是以现在的建设规模,十年内是供应不上的,反正都得进口,不如放开这个行业,等于是铁路向建设单位出让利润了。
虽然刺激了日本的水泥生产发展,但这已经是将日本能取得好处最大化的降低了,因为水泥工业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行业,对就业的好处不大,对城市化的贡献更低,对工业实力的提升,也很有限。
相比能刺激城市化的纺织业,促进重工业的钢铁业,增强国力的机器制造业,杨潮宁可挑选一个水泥行业。
当然这个行业确实利润丰厚,如果不是国力实在不如人,杨潮也不至于向日本妥协。
伊集院彦吉对此也十分满意,有水泥行业的利益,应该能满足一批财阀的胃口了,自己也给政府一个交代。
“这个我们需要保密!”
伊集院彦吉最后提了一个要求,如果把水泥行业最强大的对手德国和美国招来,那就白折腾了。
“当然要保密了。”
杨潮答应道,跳出一个解决一个,慢慢拖下去,在有个两三年时间,在自己的保护下,那些企业也该有生存能力了。
第一百四十九节 组党()
世界各国很快发现,日本人雷声大雨点小,他们还等着日本人从中国咬下一块肉,然后来分食呢,可是日本人很快就缩了,让各国有些摸不着头脑来。
德国人其实并不是很着急,他们在山东取得了大量的利益,杨潮当了巡抚后,在山东大搞工业建设,最受益的就是德国工业,因为这里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德国人很放心能吃下绝大部分,因为投资的大半都是德国企业。
杨潮引入的三十个大企业,光是投资额就有上千万英镑,而其中的机器设备怎么也得三五百万,这都是德国人嘴里的肉,而且看杨潮的样子,似乎根本就不满足,日后的利益还多着呢。
就像杨潮说的,这么大一个国家,四万万人口的工业化,人类历史上也就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能跟这个相比,但也只是勉强相比,因为美国人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