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00-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杨潮说的,这么大一个国家,四万万人口的工业化,人类历史上也就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能跟这个相比,但也只是勉强相比,因为美国人不过六千万而已,而中国是四万万人,这不是一个数量级。
虽然对于中国工业化还存有隐忧,并不认为中国能像美国那样发展起来,可是只要中国能发展到日本的程度,那也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
1907年下半年缓缓度过,全世界都在危机的折磨中挣扎。
山东的一个个企业却开始投产。
杨潮履行了承诺,凡是他招引来的企业,产品都找到了市场。
早在去年,西门子就接到了大订单,分别在烟台、东营和莱芜兴建一座大型电厂,电厂容量为15万千瓦,以目前最先进的蒸汽轮机动力5千千瓦装机,需要三十台西门子大型设备。
电厂的土木工程已经完工,就等西门子的设备了。
美国人已经着急上火了,他们看到杨潮将这些电厂的订单,都给了西门子,为此动用了从政府到私人的各种关系来说服杨潮,摩根财团控制下的通用电气希望得到一样的待遇。
杨潮表示,一座电厂动辄百万的投资,自己还拿不出来,其实整个山东需要电气化,这个市场得扩大一百倍,电厂、电力机车等等都需要资金来办。
摩根表示愿意贷款,美国经济危机中,摩根财团神奇的独善其身,有人说这次危机,就是摩根财团发起的,是一次力图打压信托业的金融战争,所以摩根财管并没有卷入信托业的金融投机中,反而是他们刺破了这个泡沫。
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经济危机,却影响了摩根的投资机会,也影响到了他旗下的工业企业的利益,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对外扩张。
杨潮对借美国贷款意愿并不强烈,但是对德国贷款就有兴趣多了,德国人银行团看到摩根的行动,也立刻开始行动,表示支持杨潮的计划,愿意参与其中提供融资服务。
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一笔一千万英镑的电气化债券就订下了,将用来支持山东境内的支线电气铁路的发展,同时在山东各个城市,修建一座5万到15万千万容量的电厂。
贷款以山东关税为抵押,分十五年还清,但是前十年只需要支付利息。
杨潮计算的很清楚,前十年的利息总计,还不到贷款总量的八成,而十年后都到1917年了,那时候德国人都快战败了,这笔贷款估计也就差不多黄了。这样的借款自然十分划算,不借才是傻子。
摩根对此十分不满,尤其是对他们政府在华问题上的软弱,表达十分愤怒的情绪。
因为正是他们政府的不作为,才让他们这些美国商人,利益大大受损,在中国的拓展,一直十分不顺利。
摩根想要联合英国人,结果英国人已经吃下了一笔一千万英镑的铁路债券,暂时无意跟中国为难,尤其是掌管铁路的杨潮。
1908年终于到了,各国经济形势稍稍缓和。
在山东投资的一批民族资本,因为最后杨潮总计五千万紧急贷款的支持下,总算幸免于难,没有破产。他们此时也发现了山东投资的优势,尤其是政府对他们的限制非常有限,李富安组建的工商局接过了所有的企业管理权力,为此后面也是一番政治斗争,传统官僚纷纷结成同盟弹劾杨潮,都被杨潮顶了过去,但是朝堂上对杨潮不满的情绪越来越激烈了,说白了杨潮侵犯了太多人的权力。
尤其是洋务派,经过袁世凯和周馥两代经营,山东的洋务派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跟朝中的洋务派连成一体,对杨潮各项施政都提出了责难,什么卖国了,什么勾结洋人自重了,什么拥兵不法了之类。
杨潮则强烈的反击,表示新成立的工商总局,是朝廷批准成立的,这是新政,假以时日,必然能收到效果,并且不惜跟洋务派对赌,三年之内必见成效,否则甘愿停止。
“本官可是堵上政治前途了。你们可要争口气。”
杨潮将自己的行为都告诉了王求等人。
王求去年年底也回来了,从1901年开始,经过了将近六年的学习,他也完成了学业。
其实第一批留学生都在慢慢回国,他们一个个激情饱满,野心勃勃的想要投入新政的大潮之中,而山东则是这个大潮的风口浪尖,虽然汹涌危机,但也生机勃勃。
“大人放心,吾等定当竭尽全力,决不让那些老顽固有任何借口。”
王求信心满满,他回国后,立刻就着手组建了一家化工企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一些化工用品,比如苯酚,王求认定石油化工的成本比煤化工更低,从石油中炼制苯酚是新技术,比从煤焦油中炼制,程序更简单,效率更高。
他认为在山东生产苯酚,向日本出口,很有前途。
但是他没想考虑到,日本为什么不自己生产苯酚,而要向美国和德国进口,来生产染料的原因,没有石油啊!
山东也没有石油,但是山东有煤炭资源,杨潮很不看好,但是还是给了王求十万两银子,让他自己设计设备,在山东本地进行加工,然后小规模生产,杨潮的目的,无非是培养几个技术人员罢了,同时打击一下王求的热情其实也是好的,让他知道一下商业竞争的残酷。
与王求这些人一起回山东的,还有大量的留学人员,仅仅去年年底就有上千人来到山东,占据当年毕业的留学生人数的三成,可以说都是强国富民社拉拢过来的。
杨潮一口气将这些人塞入铁路公司,莱芜兵工厂等自己能影响到的企业,实在是学无所用的,就像那些洋人企业介绍,比如原本是想把王求介绍到拜耳的,结果王求自己不乐意去,想要投资创业。
杨潮的计划是,这些人在洋人,尤其是德国企业中慢慢工作,等他们彻底了解融入这些企业之后,正好可以执行自己的接收德资企业计划,如果中间有人想要出来创业,当然也不是不欢迎,但是杨潮告诉他们,得等他们学会之后再说,必须学会企业的经营管理,三年之后,在各自企业中表现良好,至少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中层人员后,杨潮才考虑让他们投资。
王求是唯一一个个例,对此的解释是,让王求先试点,如果王求成功了,那么可以考虑鼓励所有留学生创业。
“朝廷放开党禁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组党了。我提议我们强国富民社正式名称,改为中华富强党!大家开始表决。”
年初,第一节党大会上,来自山东各地,甚至还有从上海等地赶来的留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党问题。
今年年初,康有为推动之下,朝廷终于放开了党禁,宣布允许成立党派,表示这是为宪政做的预备工作,宪政们,当然是要有政党参加的。
“大人,我们组党之后,是不是就该参加议会选ju了?”
王求高高举手,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改组,组党毫无悬念,王求立刻表示道。
杨潮道:“先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你说你在社会上还没有取得成功,凭什么就敢直接向朝廷要权力。你以为这还是秀才考科举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想要取得权力,就先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比如你的企业先办好了再说。”
议会选ju这件事还没有眉目呢,虽然很多人都在推动,但是各省督抚反对的厉害,现在的议会比两年前权力大了不少,康梁集团给了议会决定税收的各种权力,结果导致朝廷权力进一步分散到各省。
以前慈禧在的时候,海关税收的分配方案是,朝廷收四成,各省分六成,经过议会的一次次讨论,现在各省已经占到关税分配的八成了。
当然还是各省的关税八成归各省,这可不是大锅饭,有钱的省份还是有钱,没钱的省份几乎分不到,比如甘肃省去年的出口只有百十来万两银子,能分到的关税就不到三万两,而两江出口超过八千万,关税就能分到六百多万两。
大石房作为富强党总部,热闹了三天后,讨论制定出党的各种规章制度。
核心内容跟过去区别不大。
两条宗旨,强国、富民没有改变。
三种手段,兴办教育、鼓励工业和发展军事。
第一百五十节 费劲搞化纤()
鼓励富强党员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工业领域和投身军旅。
对旧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山东境内推动每一个镇子,至少有一所新式小学,每一个县城,至少有一所新式中学,在山东境内新建三座现代大学。
以前的大规模扫盲运动继续开展,目前杨潮每年支出三百万两银子,用来支付一万名老夫子的薪资,这些老夫子常年在乡下开展识字教育,每一名老夫子手下最少得有一百名学生,这项计划从修铁路的时候就开始了,当然过去没有这么大规模。
扫盲运动的成果还是不错的,这几年至少有三十万人脱盲,其中有青壮年,也有成年,至于少年人,杨潮鼓励他们直接进入铁路公司在各个车站办的免费学堂。
杨潮的目的是,用十年时间,将山东的劳动力全部变成识字人群,青少年至少接受四年以上的新式教育。
当然配套的,除了大学之外,是规模庞大的技能学校,现在山东的技校数量惊人,达到了一百家之多,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必须投办一个技校,从德国翻译了大量的技校教材。
杨潮表示,免税期过后,这些企业兴办教育的经费,可以从税款中扣除,因此这些企业的办学意愿还是很高的。
“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啊。”
看着一群群面容鲜活,生机勃勃的脸孔,杨潮从心里感叹道。
从今年开始,将会一批一批的留学生回来,山东每年最少也能吸纳上千人,人才力量大大增强,这些人将被自己引导到教育、科技等等最实际的领域之中,一时间,以前困扰杨潮的无人可用,很多时候都只能自己冲锋陷阵,撸起袖子上的情况彻底消失了。
但是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些人一个个太西化了,大多数人都剪了辫子,这点无可厚非,杨潮自己到如今都坚持没有留辫子,为此载沣骂了他好几回,杨潮都已不习惯为由不肯改变,甚至因此载沣已经很少跟杨潮交流沟通了,对杨潮的事业也不闻不问。
甚至有人私下里以外语交流。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很高,杨潮却对那种东西感到恐惧,感觉那完全就是一种文化恐怖主义,因为其中有一种声音,要求废弃中文和汉语,改用外文字母和西方语言,其中大名鼎鼎的林语堂大概就是一个实践者,他写作品先用英文写,甚至向外表示他思考问题都是用英语。
因为国力的衰败,国人对文化的信心已经降落到了谷底,都以为全盘西化才是道路。
“啊哼!”
看着一个个热络的讨论着刚刚通过的一些列决意的党员,杨潮突然大声咳嗽一声,所有人都把注意力看向杨潮。
“我看你们一个个都穿着西装,说着洋话,以后是打算做中国人呢,还是做洋人呢?”
听到杨潮的话,所有人都很奇怪,因为杨潮也穿着西装,接着他们就看到,杨潮站起来,开始解扣子,最后将西装,衬衣全都拖了下来,拿起火柴突然点了一把火。
“我规定。以后出席富强党会议等正式场合,都必须穿中国传统的长衫。至于其他场合,不对服装做要求。今天是我没有考虑周到,着装不当,请大家谅解。”
看到地上的衣服冒起股股黑烟,跟棉花燃烧的样子不太一样,杨潮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的西装中,可是有十几种化纤面料,混纺的高级材料。
在众人目瞪口呆中,看到衣服烧成了一团凝结在一起的黑团,杨潮拿纸抱起来,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走了出去。
一想到后世汉服竟然完全消失,杨潮就不由感觉这是一个奇迹,蒙古人还留下了十九种样式的蒙古袍呢,满人服饰也通过旗袍变化发展传承了下去,汉人却一个个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西化了。
纯粹的汉服已经消失了,或者说发展了,到这个时代就是老夫子穿的大衫。
虽然宽袍大袖的很不方便,但是正式场合不妨作为礼服,这种服装一旦有了需求,杨潮相信一定能在它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文化要素,不断的发展出特色服饰的。
“老九,快分析一下,什么构造!”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杨潮拿回来那黑乎乎的一坨,里面包括了四种主要化纤,涤纶、锦纶、腈纶和尼龙,其他的都已经分析不出来了,老九说分子链被完全破坏了。
杨潮到没有后悔,没有刚才那一烧,自己还先不起来化纤呢。
老九分析这些东西简直小菜一碟,巨大的分子结构就呈现在屏幕上,但这有个毛用,杨潮又不是学习化学的,看不懂这些。
“能不能制造?”
问完杨潮就后悔了,白问,对于原子级的生产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弄不出来的。
“我是说,用现在的原料进行生产,比如石油。”
“石油?请输入分子形式。”
好吧,老九的数据库中没有石油,不过很快就有了,杨潮拎了一通美孚石油过来。
“一共三十七中合称途径!”
老九对石油成分进行分析之后,很快列出了合称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裂解、加压等加工方式,但是条件很多,比如添加催化剂等等。
杨潮找了一条反应步骤最少的,一共四条生产步骤,默默的记了下来。
转头就交给了王求。
“这是一个落魄化学家的,那家伙从欧洲坐飞艇到美国,但是没有钱回去,就偷偷上了飞艇,被船员发现后,就拿出了这张纸,船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给了我,我感觉有点像是化学方程式,拿给你看看。”
杨潮拿出的那张纸已经是被老九处理过的,看起来黄不拉几的,一看就是很旧的东西,上面不但有各种分子式,还有简略的说明。
“对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