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130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130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设计人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飞艇骨架设计模式,齐柏林接受了其中一个,采用铝合金锻压件制造大型框架,通过铆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而不是过去那种用铝合金板条绑扎、铆接方式,外壳也不在用金属丝绑扎,而是铆接在整体成形的铝合金框架上,此举将进一步降低飞艇自重。

    但是这个框架制造,齐柏林的工厂就没有设备,他将生产分包给了青岛造船厂,造船厂的六千吨水压机,将承担这批订单。

    为了承担这批订单,造船厂向美国人的钢厂订购了大型模具,可以锻压四十米长度尺寸的零部件,而飞艇将由一百多个这样的部件铆接起来,试验强度完全不输给过去的钢筋绑扎和铆接双重固定,但是却降低了至少十分之一的自重。

    齐柏林这种跟其他企业紧密合作的方式,让杨潮看到一张工业网,一个企业可以广泛的跟其他企业合作,利用其他企业的技术和生产力量,而不是凭借自己一家单打独斗,整个工业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而齐柏林是这个结合体的龙头。

    这让杨潮明白,一个龙头企业,是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的。

    但是这还不是他最欣喜的,最让他触动的是迪塞尔发动机工厂和西门子电力设备厂的生产方式。(。)

第一百八十九节 超级发动机() 
“喂,好的,知道了!”

    大石房中张念撂下一台电话,立刻转身走出了规模庞大的秘书室,这里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每个人一个办公桌,都有一台电话,都是西门子的产品。

    随着山东的铁路线疯狂扩张,已经到了每一个县都通火车,比如济南为中心,跟济南府下辖禹城、章丘、长清、临邑、临济六县都有铁路线相通,从天空上看,六道铁路线,以济南为中心放射出去。

    这是几年前詹天佑刚刚当上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的时候,杨潮就定下来的修建计划,当时想的是支持铁路工业,但实际上铁路是大大过剩了的,很多条支线铁路其实都在亏钱运转,铁路修筑等级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

    不过有一点却很必要,那就是沿着铁路线修建的电报网,因为铁路通向了各个县城,所以电报网也就覆盖到了各个县,不止是电报网了,现在利用西门子的技术,已经开通了覆盖全省的电话线,当然不可能做到家家通电话,但是政府部门和一些商行,甚至大户还是可以通的,当然这些客户也需要支付昂贵的电话费,每台电话每年的电话线租用费是三十两。

    “大人,发动机厂那边说要开工了,问您愿不愿意去观摩?”

    张念很快走到旁边的杨潮办公室里,现在大石房经过装修,被分割成数百间屋子,通了电报、电话和点灯,上千人在这里工作,光是秘书就占了三个大办公室,总人数三百多人,他们将负责接收、整理各种信息,然后汇报给杨潮。

    “巧了,我正看到迪塞尔那边发来的报表,那就去看看!”

    杨潮放下厚厚的报表,尽管有秘书帮忙分析整理资料。但是杨潮有时候还是会重点关注一些资料的,比如迪塞尔发动机公司的报表。

    说起迪塞尔,这跟西门子一样,都是杨潮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发展,也各有一些特点。

    西门子跟齐柏林飞艇公司一样,都是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企业。

    但是跟齐柏林一到中国,就得到杨潮和德国人双重支持不同,西门子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待遇。他们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明星企业,毕竟西门子在电气方面的名声,现在这个时代还比不上美国人爱迪生所在的通用电气。

    而且西门子在中国经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引资企业,1872年,西门子生产的最先进的电报机就进入了中国。1879年,西门子收到清政府委托,在上海安装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1899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部有轨电车,并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电车轨道提供电力。1903年西门子负责为青岛修建一座发电厂。

    但是之前的一些列生意,都不过是一个个建设合同,西门子并没有在中国生产的计划,可是西门子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无论是建设还是生产,都不过是生意罢了。

    不过作为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家公司,对中国还是有野心的,所以杨潮邀请,并且提供贷款之后,他们立刻答应在山东投建工厂。

    可是西门子进入的第一年时间。他们连厂房都没有建设,本着民用企业的成本控制,他们开始找山东已经建成的不少企业合作,比如他们第一款产品电动机的的铜线来自法国阿尔斯通。铁芯是美国人的钢厂,就连发动机外壳都是青岛德国造船厂给他们铸造的。

    一直到两年后,他们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在杨潮的支持下,得到了大量的订单,然后他们才建设了第一间厂房,可是厂房自从建好后。就没有够用过,他们也就没有停止过建造厂房,到现在西门子的厂房,已经占据了两千多亩的一大片土地,雇佣了一万多名工人,据他们自己对比,已经比他们在德国最大的生产区要大了。

    但是西门子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借助合作伙伴发展的办法,这一点跟齐柏林完全不同,齐柏林是自己不能生产了,才不得已找别人帮忙的,而西门子则是一开始就本着利用别人的技术、设备,到现在为止,西门子依然只是一个组装厂,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其他工厂给他们生产的,他们在山东的合作企业,多达三十余家,包括电缆厂、造船厂、兵工厂和机器制造厂等等。

    这就是一家典型的行业龙头企业。

    如果说西门子的经营方法是借鸡生蛋的话,迪塞尔就更过分了,倒不是迪塞尔也跟西门子一样有丰富的经营手段,而是迪塞尔这个科学型企业家,从一开始就没想明白他需要什么样的厂房,需要什么样的机器设备。

    这年头的柴油发动机,结构还十分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气缸加一些连杆、曲轴、活塞之类的零部件。

    最核心的当然是能够耐高温高压的气缸,而镗制这种类型的气缸,还有什么工厂比镗制大炮的兵工厂更合适的,所以当迪塞尔刚到中国,就被杨潮带到了莱芜兵工厂。

    接下来古怪的事情发生了,三年时间内,迪塞尔和苏尔寿派来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三十多种发动机,当然主要是不断的更改,第一个能够应用的是150毫米气缸的一款柴油机,但这只是试验型,并不是真正的生产型,因为气缸太小了。

    这时代的柴油机马力,主要靠两种方式来提高,第一种是增加气缸耐压能力,从而提升输出功率,另一种是增加气缸数量,堆积输出功率。

    所以试制成功第一型之后,迪塞尔开始进行不断的改进设计,第一款成功应用的是300毫米缸径的镁合金发动机,安装在杨潮第二次环球的飞艇之上,这款发动机是迪塞尔成功商用的第一款产品,功率只有500马力。

    第二款成功商用的是第二年推出的1000马力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缸径依然是300毫米,四缸两冲程,这款发动机被用到了火车机车和小型轮船上,到现在依然是迪塞尔的主流畅销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了五百多台。

    第三款是第三年推出的2000马力,500毫米缸径,6缸两冲程,这款产品的推出,让迪塞尔发动机工厂的技术,已经站到了世界最前沿,比德国曼恩公司,瑞典BW公司和瑞士苏尔寿本部推出的发动机都更强力。

    这款发动机的应用范围更广,火车头是第一位,装一台就算这个时代标准的重型机车,两台就是超重型机车。同时这款发动机也进入了远洋轮船的主流动力选择之中,在杨潮鼓励下福建会馆造船厂的几乎所有轮船都采用了这种发动机,目前销售了一百多台,销售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这三款发动机都是在向更高、更大、更强发展的,很显然这是动力更大的柴油机的正确发展方向,可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迪塞尔设计柴油机最初的目的,竟然是跟汽油机竞争,当奔驰把汽油机装上汽车的时候,迪塞尔匆忙推出自己的柴油机,结果大赔特赔。

    很显然这是一个很失败的企业家,在经营上实在是没有天分,如果不是杨潮,按照他这样的发展,现在应该已经穷困潦倒了。

    他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杨潮在力推柴油机,如果不是杨潮帮忙,他的经营未必会比在德国时候更好。

    不过在杨潮的推动下,此时的迪塞尔也完全改变过去那种要把柴油机装到汽车上的错误想法,反而摆出一副高大威猛的架势,多次跟工业界的朋友表示,他的柴油机才不屑于跟那些没力气的汽油机竞争呢,他的柴油机就该用到火车、轮船这样的大块头上!

    在成功推出三款产品,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银子的时候,迪塞尔有了新的目标。

    他又不甘心只把发动机装到火车和短距离轻型轮船上了,他认为柴油机的未来在远洋航行上,他向外界不断的表态,认为依然在使用老旧蒸汽机的远洋轮船简直像上个世界的老太太一样可笑。

    但是他的研发失败了,不是设计有问题,设计经过杨潮飞船超级计算机的模拟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加工上了。

    即便是兵工厂的机床,也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大型气缸,因为迪塞尔设计的气缸缸径达到了创纪录的1000毫米,也就是一米。之所以需要这么大的缸径,是迪塞尔打算生产马力超过6000的大型发动机,用来代替万吨巨轮上那些老旧的蒸汽机,甚至要跟新兴的汽轮机一决高下。

    当生产失败之后,这时候迪塞尔才发现,他竟然还没有一座自己的工厂,没有一台自己的设备,以前所有的零部件包括最核心的气缸,竟然都是别人帮忙生产的。

    这果然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于是迪塞尔一边继续试制样机,一边开始建设自己的厂房了。(。)

第一百九十节 超级机床() 
花了一年多时间,让最熟练的技术工人用机床,甚至手工慢慢打磨,才终于成功的加工出了一只气缸,利用这只气缸,迪塞尔完成了各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缸径达到一米的时候,单台马力就可以达到2000马力,以目前他最成熟的四缸和六缸设计,完全可以满足6000马力的设计参数,甚至可以超过1万马力。

    此时世界上冲击大马力发动机是一个潮流,之所以选择6000马力作为一个设计目标,则是因为德国政府的要求,由于英国人推出了加装蒸汽轮机的无畏舰,让军舰进入了无畏舰时代,以前一切军舰一夜间落伍了。

    德国人自然也要发展自己的无畏舰,可是他们跟英国人不一样,他们没有遍布世界的加煤港口,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出现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那种没有港口加煤的情况,显然德国人是不能接受的。

    而体积更小,燃料热效率更高的柴油机就落到了德国人的眼中,一次加油可以直接从欧洲开到东方,这种性能让柴油机成为德军首选,比蒸汽轮机更得到海军的青睐。

    所以德国人1909年,先向德国国内技术最先进,已经可以生产800马力柴油机的曼恩公司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可以研发6000马力的发动机,而此时迪塞尔已经可以生产2000马力的发动机了,他的德国背景,自然也落到了德国海军的眼中。

    但是德国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跟曼恩一样,不允许迪塞尔向其他国外公司转让专利。

    这跟寻求突破的迪塞尔目标一致,双方一拍即合,迪塞尔很快就接受了研发6000马力发动机的任务,德国人也很帮忙,从青岛抽调了很多技术人员,这才打磨出了第一台气缸。

    完成实验之后。就是机器设备的安装了,这也是一个难题。

    气缸缸径达到1米,即便是兵工厂也没有镗这么大孔径的镗床,经过研究后。德国人决定设计一台专用重型机床。

    这台机床长度达到了30米,宽15米,高度10米,德国人表示这将是世界第一大的机床,而设计这台机床的。就是已经在山东投产的德国机床巨头希思公司设计生产,最后设计定型后,加上操作台等,总长度超过了50米,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这样的怪物不提生产,光是安装本身,就是一个大型工程。

    首先是地基,迪塞尔用最细密的混凝土整体浇灌了一个长100米,宽50米,厚20米的大混凝土方块。接着在方块中心浇灌了一块3米厚,长宽20乘20的铸铁块,整台机床就将安装到这一块铸铁上。

    而厂房外壳,也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墙壁厚度超过3米,这几乎就是一个钢铁浇筑出来的整体空间。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自身的震动,减少外界的干扰。

    混凝土和铸铁都浇筑完成后,还静静等待了一年时间,除了让希思公司加工机床外。还要让混凝土和铸铁机座释放应力,即便这样,希思公司还表示并不能够保证机床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如果能等待五年以上。那才完美。

    但谁能等五年?杨潮首先都等不到,所以他又动了手脚,让飞船悄悄潜入了厂房,用超级科技手段,将其中的应力消除干净,甚至连铸铁中的小型气孔。水泥中的微型裂缝等都修复了。

    用了三个月时间,希思公司小心翼翼的将机床安装到位,然后开始试车。

    这么夸张的技术之下,迪塞尔需要的气缸终于可以完美的生产出来了,拥有当然生产1000毫米气缸能力的,肯定不止迪塞尔一家,瑞士苏尔寿其实也在加工一台这样的大气缸,今年也在加工这样的气缸,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迪塞尔是安装设备批量生产,苏尔寿只不过是在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原本的历史上,本来就是苏尔寿第一个制造出1米气缸发动机的公司,但是这台发动机并没有投入生产,而是一直作为陈列展出,因为1米气缸出现后就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