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242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242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在整个俄国贵族群体中的影响力很大,说通了他们就等于说通了整个俄国贵族阶层,杨潮可没有把鸡蛋都放到尼古拉大公那一个篮子里,万一他发疯了要争一争沙皇的位置呢。

    所以双拳旗下,一方面跟尼古拉大公达成协议,一面继续拉拢这些落魄贵族。

    杨潮给他们的承诺是,奥丽嘉会继续维护他们的利益,并且会给与他们经济资助,帮助他们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建立庄园,维持贵族的体面。甚至表示,将在他们这些贵族中,招募合格的政府官员,他们还像过去一样,是俄国的统治阶层。

    能拥有一份产业,过上体面的生活,对这些失去了一切财产,落魄的家伙就已经很奢望了,没想到还能回到过去那种掌握权力的时代,这简直跟做梦一样,他们哪里会不答应。

    所以奥丽嘉以5万的高票成为新的沙皇,有1万票投给了尼古拉大公,那不过是为了好看给他保留的。

    奥丽嘉成了女沙皇,杨潮也终于成了沙皇丈夫,这个身份让中国人感觉到有些怪怪的。(。)

第三百七十三节 西伯利亚大开发() 
一个本来可以做皇帝的人,反而成了另一个女皇帝的丈夫,让中国人有种自己的皇帝入赘的感觉,很多人感觉到别扭,感觉到难受,感觉到自己吃了大亏。

    杨潮却很不在乎,也没有强势的干预俄国政权,奥丽嘉倒是很听话,免除了已经骨瘦如柴的肺痨鬼斯托雷平的职务,很痛快的任命了自己的叔祖父尼古拉大公为俄罗斯帝国总理,她只是偶尔给尼古拉推荐一两个人才,很少干涉尼古拉组建新内阁的方式。

    尼古拉大公成为俄罗斯帝国总理,任命了高尔察克为军队统帅,负责带领三十万俄国武装力量守卫乌拉尔边境地带,至于其他边境地带,基本上都跟中国接壤,现在根本不设防。

    接着尼古拉大公开始跟协约国谈判,现在各国承认俄罗斯帝国为俄国唯一的合法政府,那么尼古拉就要争取俄国该有的权利,他们要求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享受到一个战胜国的待遇,要求参与瓜分德国殖民地,至少要让分一份德国的赔款,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可算是破罐子破摔了,能弄到钱脸都可以不要。

    但是尼古拉认为合理的要求,被英法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他们甚至告诉尼古拉,俄国在战争中没有什么贡献,而且最早撤出战争,让英法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尼古拉很愤怒的跟英法争论,双发口水仗打的很激烈,尼古拉拿出俄国在战争期间伤亡900万的例子,英法则表示,这场战争本就是因为俄国而起的。是俄国为了保护塞尔维亚的利益向奥匈进攻,法国是因为跟俄国的盟友关系卷入战争,英国是为了比利时的中立才加入战争,可以说两国是被俄国带入战争的,而俄国提前退出战争,给两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在还想要分享胜利果实。没有这种道理。

    反正尼古拉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倒是接到了英法递过来的账单,英法告诉尼古拉,俄国总共欠他们92亿债务。其中沙皇战前欠下的债务就有31亿美元,战争期间又借了60多亿美元,剩下的是克伦斯基政府和沙皇后来所借的债务,其中欠英国的就有60多亿,欠法国的有30亿。欠美国的只有10亿而已。

    至于欠中国的贷款,那是有矿产做保证的,单纯的贷款只有10亿两。

    现在这个账单一下子给了尼古拉,他当时就头大了,苏俄不肯认这笔债,他没道理认,沙皇都失去了大部分的领土,让沙皇全都扛下来,这不是冤大头,可是尼古拉不认这笔账。就不可能得到新的贷款。

    后世的苏联那么不可一世,最后还是跟英国人谈判给了八千万英镑了解了沙皇的债务,****更是卖石油发了财才还了法国人的欠债,欠债总是要还的。

    除非尼古拉跟弗拉基米尔那些人一样,根本不想在国际社会上混,否则他就必须还这笔钱,但他实在是还不起啊,除非对方答应免除一部分。

    “当然,让沙皇政府承担所有债务是不公平的,你们都损失了那么多领土。不该全部承担。如果你们能够表态承担三分之一,我想中国是能够接受的。至于采矿权我们会对目前发现的矿藏进行拍卖,拍卖的资金从来还债。”

    尼古拉来求助杨潮,杨潮给他出主意。借中国的那笔十亿的矿权抵押贷款,必须用矿产拍卖来偿还,至于后面的十亿贷款,杨潮愿意让沙皇政府只承担三分之一。

    尼古拉考虑了一番,他只有答应一条路,新成立的沙皇政府一穷二白。还要养活三十万军队和几万贵族,还有三百万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要养活,他这个总理当的可是压力山大。

    “您能说服英法答应这个条款吗?”

    如果只承担三分之一,他们也就认了,咬咬牙借新债还旧债吧,实在承受不了大不了宣布破产,让债权人来重组沙皇资产吧,反正西伯利亚这里除了荒地什么都没有。

    “当然,我国将把这个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来。无论以人口还是国土面积,沙皇政府都不该承担全部债务。你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跟复国挂钩,在你们收复全部国土之前,先承诺承担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等到你们恢复全部国土后在偿还,你觉得如何?”

    觉得如何?

    尼古拉认为简直太好了,这意味着英法如果想要俄国偿还所有债务,就必须全力支持沙皇复国,没准他们会考虑出兵的。

    于是尼古拉立刻发表这个承诺,而中国政府第一个响应,表示接受俄国的这个方案。

    同时很快西西伯利亚矿产拍卖开始了,拍卖会在上海进行,邀请中国开矿发财的矿主,甚至外国人也可以参与,只要他们在西伯利亚开矿有兴趣。

    当然大多数被战争中发财的中国矿主给买下了,毕竟战争把欧洲达成了烂摊子,西方人的资金也不充裕,还要留着重建国家呢。

    数百个大型矿藏,上千个中小型矿藏,只卖出了可怜的一亿两,偿还中国的矿权贷款还不够,更不用说用来还给英法了。

    安热罗…苏真斯克、库兹涅茨基、普罗科皮耶夫斯克等地质储量达6430亿吨的煤田,巴克柴尔、科尔帕舍沃、帕拉别里和帕尔比克四大铁矿区的铁矿,其中光是巴克柴尔的铁矿储量就有一千多亿吨,全都落到了中国资本家的手里。

    其他铅锌铁铝等矿藏就不用说了。

    杨潮大力支持中国资本家来这里开矿,至于国内的那些矿藏,能留着就留着吧,先挖国外的。那些买矿的资本家倒也乐意,因为跟国内的那些矿藏相比,西伯利亚的矿产条件显然更好,不但储量大,而且品味高,开采还更容易,成本极低。

    当然对俄国也有好处,杨子银行提供融资,促进了上百个大项目落户这里,不提那些有重要价值的各种金属矿藏,光是秋明的油田、托木斯克的铁矿、伊尔库茨克的煤田,投资额就超过5亿,由于这些矿藏都是储量丰富,而且大多是表层矿,开完成本低,品质好,将来投产后每年产出不少于10亿两,交给俄国的税收不少于两亿两。

    就算是现在,直接投资拉动的经济,就足以让三百万俄国人找到工作,能吃饱饭了。

    因此虽然有被控制之嫌,俄国人也没有选择,将来甚至还会感谢中国的投资。

    同时跟沙皇政府达成债务谅解协议之后,就可以再次向俄国提供贷款了,杨潮引荐之下,两万多个一穷二白打算开拓大农场的贵族在上海借了3亿两贷款,用来采购农业机械,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开垦土地。

    杨潮还帮助他们找到了许多农业顾问,比如在黑龙江经营农场的那些资本家。

    杨潮没有兴趣鼓励中国人去哪里直接占有农田,因为那样就要跟当地的土著游牧民族争地,土地的产出跟挖矿比起来又少的可怜,范不着做这个恶人,还不如让俄国贵族去做这个恶人呢。

    反正他们种出来的农产品,也只能出口到中国去,依然是由中国控制的粮食安全来源。

    这些贫穷贵族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农业势力,无论是谁当政,都不敢得罪这个势力,而这个势力肯定是支持女沙皇的,维持这些人的利益,就等于是维持奥丽嘉的地位。

    随着海量的资本投入西西伯利亚,人也随着资本流动,数百个资本家雇佣技术人员,矿工进驻俄罗斯,当然也招募当地的贫苦俄国人,很快就让俄国当地人收益,在饥饿中挣扎的时代结束了。

    同时一桶桶石油从秋明一带的各个油田冒出来,税收落到沙皇政府的口袋之中,他们的经济状况也慢慢变好,英法感觉到给沙皇政府贷款也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开始改观,不在要求沙皇政府承担全部的债务,很快就答应沙皇政府暂时只承担三分之一的债务,剩下三分之二的债务,等他们完成复国之后在偿还。

    外部环境的改善,又不打算再次跟苏俄掰腕子,让尼古拉可以专心于内政,修复一下西伯利亚铁路,同时在各个城市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改善交通,鼓励投资。

    女沙皇也被杨潮蛊惑出了使命感,本着改善国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她亲自出手,到中国各地走访,拉投资,一时间还是有不少资本家被说动,尝试去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开拓一下利益。

    大量的中国投资进驻,朝鲜人和日本人也迈出脚步,美国也不甘寂寞,烟台的一些美资企业,也答应了女沙皇的邀请,跑到了西伯利亚尝试投资。

    俄国的战争还没有平息,西西伯利亚的大开发已经拉开了序幕。(。)

第三百七十四节 巴黎和会之上() 
巴黎和会,分赃会议,这里没有俄国人的席位,俄国人在这里没有发言权,别说俄国,就是中国都没有发言权,因为中国没有加入战争。

    可参加了战争就有发言权吗?

    美国人认为自己参加了战争,可是他们说的话基本上也没有人听,所以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英法两个霸权国家,根本就不想其他国家分享他们的利益,不愿意看到中国或者美国干涉欧洲事务。

    美国总统亲自跑到了巴黎开会,十分的活跃,提出了十四条计划,大肆拉拢盟友,扩大美国国际影响的图谋,不要太明显。

    可惜没人听他们的,德国人倒是愿意听,可是德国人自己说话跟放屁一样,自己解除了武装的国家,尝尽了羞辱。

    中国说话虽然也没人听,但是也不指望能染指欧洲,陆征祥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毕竟欧洲跟中国没有太多利益,所以英法倒是给了中国面子,拉上另一个大国意大利,加上美国,英法美意中五国,各自派遣两名代表,组成了十人会议。

    美国是总统威尔逊和国务卿兰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外交大臣贝尔福、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外交部长、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和外交大臣桑尼诺,还有中国的外交部长陆征祥和驻美大使顾维钧。

    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等他们私下商定好之后,才会邀请相关方进入会场,其实就是告诉他们一个结果。

    但这十人的争议也很大,市场吵起来。

    “我国要求列强国放弃在东亚的殖民行为。英国必须放弃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能够接受自己的领土被别国殖民。同样要求法国放弃在越南的殖民,允许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du立,保证他们的主权。”

    中国的要求确实不多,也就是这几点。对列强在中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香港提出要求,同时反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英法对这个要求坚决反对,因为他们认定,他们在亚洲的领地。都是通过国际条约获取的,是受国际公法保护的,任何企图侵犯他们领地的行为,都会受到国际公法的制裁。

    就连美国对此也表示反对,希望中国遵守国际公法。因为他们在亚洲还有一块殖民地,那就是菲律宾。

    倒是意大利比较超然,可他们说话声音太小。

    “我方强烈要求各国重视中国的利益诉求,因为我们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如果各方依旧保持这种态度,除了制造矛盾和摩擦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完全是对国际秩序的漠视。”

    顾维钧很愤慨。

    中国的发言,一直由他开口,陆征祥倒是一直很沉默。

    陆征祥是一个十分谦和的基督徒。他是上海人,鸦片战争的时候,他的父亲才到上海,为了生计加入教会,信仰新教,陆征祥的母亲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陆征祥也因为这个原因,在上海的教会学校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进入总理衙门主办上海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学外语,十分精通俄语。1893年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在俄国结识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陆征祥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

    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12年共和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

    陆征祥上台后。凭借多年在西方从事外交积累的经验,着力打造中国的现代外交机构,他一上任就免去部里所有部员的职务,由他亲自考察后,认为合格再任命,就连袁世凯的侄儿也在被裁的一批人中。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仿照西方国家外交机构模式拟订外交部组织方法,制定《外交部官制》,设总长、次长各一名,日常事务由一厅四司一室负责,即总务厅、外政司、通商司、交际司、庶政司、参事室。

    陆征祥带头严格遵守制度,从最小的按时上班举例,陆征祥表示:“我陆某无能无德,实愧任外交总长一职,但某有一长,即能按点办公,故敢要求各位亦如此办。”以身作则,很快就带动了外交部的新风气。

    过去旧的官僚系统根本就没有多少合格的人才,陆征祥只能从头开始培养新人,部员全部经考核后录取,全国统一考试,懂得外语者优先。

    通过种种努力,陆征祥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外行官僚办外交的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