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247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247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上海跟山东之所以不一样,倒不是因为他们是野生的,而是经济文化各种因素所致。

    上海在成为自由市之前,各地的发展就有一定的基础,长久接触外来文化,让上海地区的人思想比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最重要的是,上海县早就有了强势的商业实力,外滩是毫无争议的东方金融中心,银行业、典当业、商贸业,在这里占据绝对的优势,反倒是打压了上海县发展工业的潜力。

    所以当上海自由市成立后,开始鼓励工业投资,其他县城纷纷投入到了工业发展之中,而他们几乎是同时发展,地理位置造成他们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劣之分,都是靠着上海这个物资集散地,搞进出口加工生产,其中以纺织业、丝织业还有机械、金属加工等为支柱,支撑起了这个城市群。

    同时上海的富裕程度也比山东地区要高了很多,诚然山东的重工业很强势,利润丰厚,也发了战争财,可是财富大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而上海这里没有高度聚集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反倒是更平均一些。

    众多的商业贸易,也制造出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所以上海的房子比山东的平均要高,要华丽,要多姿多彩,因为这里的中产阶级的追求跟山东资本家可不一样,山东的城市中大多是低矮实用的建筑,而上海这里低矮胖瘦都能找到。

    所以上海的车子也比山东的多,山东的资本家当然买得起车,甚至买得起豪车,迈巴赫的手工豪车在山东并不鲜见,可是上海街头跑着一辆辆粗鄙的福特,闹市上喇叭声不断的场景,在山东就很难见到。

    “这才是真正的大都市啊!”

    杨潮承认上海发展的很好。

    “大人谬赞了。卑职可不敢居功。”

    谢冠辉自谦道,脸上却不免得意。

    杨潮打击他道:“这是上海的区位优势好,谁来这里都能发展起来。”

    “大人说的是。”

    谢冠辉郁闷道。

    两人是老朋友了,跟谢冠辉开开玩笑也就罢了,说正事才是要紧。

    于是立刻跟谢冠辉沟通了一番,建议他在上海发展发展房地产业,拉动一下经济。

    至于资本问题,上海是金融中心难道还能缺钱,至于市场问题更不用提了,杨潮打算推广按揭贷款,鼓励中产阶级借贷消费,美国20年代的大繁荣可不就是这样刺激起来的吗。

    跟谢冠辉聊了聊目前的形式,他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当即表示上海责无旁贷,一定起到中国经济的带头作用,说这话他说的很有底气。

    很快又在上海周边转了转,无锡、苏州等地都发展的很好,超过二十万的中等城市,苏州更是快到四十万人了,以杨潮对这座城市的信心,十年内没准就能迈进百万人口。

    悄无声息间,江南最好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自发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了,这给杨潮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底子。(。)

第三百八十一节 铁路是第一波() 
一番视察一个月忽悠而过,接着就没有时间在看了,必须尽快定下来一个调子,否则市场上刚刚因为杨潮而起的那点信心就要没了,毕竟老百姓不能看到市场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单靠信心也不行。

    但是杨潮也不想大张旗鼓,毕竟行政干预这可是一张王牌,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经济学家在研究,可是最流行的还是自由经济,因此杨潮可不想让别人学去了,尤其是美国,他们如果不是在大萧条时期始终坚持自由经济,大萧条不可能蔓延那么久。

    如果美国人及早干预市场,经济危机肯定会发生,但是绝不会那么严重,这就是硬着陆跟软着陆的区别,美国不干预,反而紧缩财政开支,那是推着经济体硬生生砸在了水泥地面上,瞬间崩溃,造成了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下降。

    所以杨潮还是很想看到美国人在玩一次硬着陆的,因此他这次刺激必须秘密行动,甚至都找到了最好的幌子。

    杨潮视察这段时间,李富安那边又一次将工业局组建起来,而且范围比过去更大,覆盖的范围更广。

    过去的战时工业局最多的时候只有三千人,基本上也就是给各个企业派去了联络员,甚至一个人负责好几个企业的监督。

    这一次,李富安招聘了三万多人,他有能力,也有资本组建这么庞大的团队,第一是因为他自己经验的积累,团队的经验积累,还有中国经过这几年发展培养出了足够多的人才,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现在并不难找。

    当然也跟李富安很积极有关,他之所以积极,跟米青的心态有一点类似,那就是他看到杨潮对他的支持和看重,这让李富安心中充满了正能量。

    跟米青这两年的竞争,虽然双方是良性竞争。可是李富安的内心始终不安,他总觉得米青背后有一个杨潮,让他感到他越来越没有优势,其实还是不自信所致。而现在杨潮一回来,就让米青委任他负责组建覆盖全国的工业局,这显然是杨潮授命的,换成米青那个小心眼,才不会把这么好的捞政绩的机会给他呢。

    所以当认为杨潮支持自己的时候。李富安焦虑的心就轻松了很多,也更有细心捞足政绩了。

    虽然是给杨潮打下手,以副总统的身份给杨潮打下手,李富安并不觉得有**份,也不觉得会给自己的政绩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同样对杨潮有信心,如果让他一个人单干,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刺激,毕竟这次跟以前可不一样,以前组建工业局是为战争服务,战争是个大市场。现在可是经济危机时期,没有现成的市场,组建工业局要增加生产,这可是逆天而行啊,李富安到现在都想不到杨潮会采用什么手段。

    所以跟着杨潮稳稳当当的喝汤他很乐意。

    另一个原因就是,杨潮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无论做什么也不可能在增加他的威望,而李富安却能借此抬高一下自己,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米青好像也借此争取到了一份政绩。竞争的天平并没有向他倾斜,所以他要更积极,更努力才行。

    所以李富安组建完工业局,立刻就马不停蹄赶到了上海。杨潮要跟许多人在这里开会,开一个秘密会议。

    连李富安都不清楚有多少人参加,等他到了上海杨子银行总部,他才看到一个个熟人。

    看到交通部大臣詹天佑他不意外,他很容易就猜到杨潮想通过大修铁路扩张钢铁市场。

    看到海军部长程璧光他也能想到,杨潮是打算像上次那样。增加海军采购来提振经济。

    这些他还是懂的,杨潮上次通过战争调节市场,他可是亲自参与的,深受震撼,甚至让他养成了战争能刺激经济的思想。

    中华银行行长张家傲在这里,他同样能够理解,肯定是要发纸币了,在通过国债将多发的纸币收拢起来,其实就是通过央行转手跟百姓借钱,要修铁路,尤其是添加军舰,不可能不发债券,国家财政那点家底他还是很清楚,这几年虽然收入增长到了十亿两,可依然不够花的,每年借的钱都跟税收差不多。

    可是上海市长谢冠辉为什么在这里?仅仅因为他是上海市长?

    还有一大帮子他根本不认识,很显然不是政府大员,起码不是上的了台面的人物为什么也在这里。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是南京、武汉、长沙、无锡、广州、杭州、苏州、成都、重庆和山东各地的杨子银行分行经理!”

    杨潮的介绍才让李富安明白这些人什么来头,他更奇怪了,是因为要借钱吗?

    他突然有些不悦,他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他从来不为自己谋私利,他觉得杨潮是想承销国债发财了,他对杨潮是十分尊敬的,可唯独在敛财这一点上,他始终难以认同。

    李富安觉得,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杨潮肯定要鼓动国家发行国债,而且是超量的国债,然后他的杨子银行承销抽取佣金,接着采购军舰和各种装备,他怎么都感觉这像是发国难财的味道。

    “其他人我就不介绍了,李思第你们都认识,现在我们杨子银行总经理。”

    杨潮介绍完,邀请大家一一坐下。

    “今天的事情,不许留下记录,你们也都不准记笔记、记日记,全都记到脑子里就行。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詹兄,你先说一说,现在的铁路情况。”

    杨潮首先点名詹天佑。

    詹天佑数据都在脑子里记着随口就来:“我国目前的铁路里程是两万公里。西到新疆,东到大海,北到赤塔,南到昆明,除了西藏之外,所有的省份都通了火车。目前津浦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沪广铁路都已经完成了双线铺设。不过南昆、长昆铁路才刚刚开通,目前只是单线运行,成昆铁路虽然早就建好但是因为效益问题,也是单线。烟济铁路、胶济铁路等北方铁路,除了兰州到新疆段外,全部双线运行;川汉铁路复线正在修建,预计十年后才能修通;蒙古的京库铁路、京包铁路还是单线,因为货运量不足,没有修建复线的打算。”

    蒙古的铁路线算长度的话,还是很长的,单单京库铁路和满洲里经库伦到新疆的铁路线加起来就超过三千公里,可惜货运量始终不足,完全没有必要建设复线,当年建设这里的铁路线,主要作用是跟俄国进行军火贸易。

    杨潮点点头:“大家觉得我们的铁路干线还有哪里可以挖掘的?”

    杨潮询问众人,大多都说不出来,因为现在的铁路线基本上该修的修了,不该修的都修了,该修复线的正在进行中,实在是不知道还有哪里有必要修。

    李富安明白杨潮是想用铁路给钢铁工业找市场,但总不能在无人地带修铁路吧,反正他绝对不会提这种损害国家的建议,哪怕会让富强党中一大批拥护他的钢铁资本家得利。

    看众人都不说话,杨潮直接说道,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成算。

    “京库铁路倒是可以修一条复线。西西伯利亚的矿产、石油的进口会越来越多,估计明年运力就会不足。这是一条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线。”

    “长昆、南昆、成昆这三条铁路是不是应该修一条复线?”

    成都分公司的经理建议道。

    杨潮直接否决:“这三条线的目的,不过是给云贵广西等地找一条通路,有军事价值,也有扶贫价值,没有经济价值,目前的运营压力已经很大了,没必要浪费资源。”

    杨潮是想要扩张经济,可也不想拿钱砸水漂。

    这到让李富安觉得杨潮还是值得自己尊敬的,虽然敛财很厉害,到底没有发国难财的意思。

    “有一些支线铁路之间的效益倒是值得投资,我们铁路公司是不是可以发展一下支线?比如苏州到杭州之间的铁路。”

    此前铁路公司的政策是只修干线,地方铁路让各地自办,苏州到杭州,目前是通过京沪铁路和沪广铁路,一个折线相连,两地之间反倒没有直接连通的铁路。而苏州和杭州又横跨两个省,地方上没有能力协调两省能力,因此有人想要么没有财力,要么无法打通关系。

    杨潮摇了摇头:“这两个地方都是富裕之地,倒是可以修一条直通铁路。但却不是主干线,还是交给地方,得让地方加入铁路的利益分享。比如山西做的就很好吗,阎锡山在小小一个山西可是修了两千多公里铁路线啊,利润还都不错。这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苏州到杭州的铁路,铁路公司扶持商人办理吗。”

    杨潮始终担心铁路公司这种庞然大物垄断之下的低效,因此试图鼓励一条民间铁路网,就像美国那样,当民间铁路公司发展壮大,不断的收购和建设各种支线,最后也能练成网络跟骨干网竞争,那样就不怕大公司的**了。

    杨潮还打算,用这一波经济热潮,刺激一下民间办理铁路的热情呢,苏杭铁路,就当是留给他们的一份最美味的甜点吧。

    “既然这样,詹兄回去做一份规划。未来几年我们抓紧修建川汉复线、京库复线,以及铁路公司出台章程扶持一下地方铁路。”

    就这样刺激计划的第一波铁路修建计划出台了。

    但还远远没有结束,杨潮接着问詹天佑:“另外还有詹兄觉得山东的电力铁路在其他地方有没有推广的可能呢?”(。)

第三百八十二节 电气化() 
山东电力铁路,也是詹天佑的战绩,总程度超过五千公里的支线铁路网,让山东成为中国铁路网最为密集的省份,但是大多数电力铁路的运营效益并不高。真正赚钱的也只有几个大城市之间的铁路,比如东营到烟台的,烟台到青岛的,东营到潍县的等支线。

    当初是为了刺激西门子开发新技术,所以才大量投资,技术倒是搞出来了,可是完全无法盈利也是个问题。

    詹天佑想了想道:“山东的电力支线在性能上已经不输给柴油机机车了。在山东这种电力便宜的地方运营成本也较低。但是在大多数没有电力网的地方完全行不通。上海这里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杨潮点点头:“可以嘛,开通一下城际客运电车,相信上海的老百姓会非常欢迎的。”

    上海是除了山东之外,电力发展最好的城市,十个城市全都通电,总共建设了十多座电厂,可惜大都是小型电厂。

    杨潮接着道:“另外上海的电力发展还是有些滞后。我建议在上海新建两座20万千万的电厂,西门子公子最近研发出了10万千万机组,一个电厂两台机组,不但投资比较低,而且耗煤量更少。”

    如果上海要发展城际电车,现在的电力供应就不够用了,新建两台电厂不但可以缓解一下用电紧张,而且还能淘汰一些落后产能。

    而现在也正是一个好时机,西门子战争期间虽然没能研发出杨潮要的10万千万机组,但是他们始终在坚持研发,战后他们立刻从经济低沉的德国聘请过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终于将一个个难点攻克,完成了第一台10万千万发电机和汽轮机的组装,试车结果十分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