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3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3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王山看着杨潮的神情变了又变,几次想说话却没好开口。

    杨潮看他憋的难受的模样,好似便秘的表情,冷哼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王山连连躬了下身,怯怯的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未完工的建筑:“俺还有活干。”

    杨潮厌烦的点点头:“去吧。”

    王山连忙赔笑点头,哎了一声,飞也似的跑了,如同战场上逃命的逃兵。

    杨潮不由疑惑,一个翻译嘛,有这么恐怖吗。

    想到自己可能的翻译身份,杨潮不由想起‘翻译官’这个名词,在洋人横行的时代,作为杨潮发声筒的翻译,就有了狐假虎威的本钱,因此被成为翻译官,凡是‘官’就代表不好惹。

    即便是在后世,有些被洋人聘用的翻译,也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杨潮感到很厌恶,没想到自己也要做翻译官了。

    “嗯,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吃你几个烂西瓜……”

    就在杨潮脑补翻译官的恶劣形象的时候,突然威廉的身影再一次出现了。

第三节 总督的花瓶() 
第三节总督的花瓶

    德国人确实很缺少翻译,因此在跟一个殖民地文员说了一刻钟话之后,杨潮就成功的被任命为一个翻译了。

    德国人种族主义确实很严重,即便杨潮的德语说的很流畅,流畅到让文员惊奇的地步,并且展现了良好的学识,良好到能让文员敬佩的程度,但是还是被派往工地一线,负责跟那些最底层的苦力沟通。

    杨潮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负责德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之间的沟通,这并不困难,因为德国人的建筑并不复杂,德国人在青岛经营十几年期间,始终没有建太过华丽的高大建筑,青岛的风格是实用建筑外加良心的供水系统等公共设施,可谓实用主义的典范。

    中国的工人也足够聪明,因此需要杨潮帮忙纠正的工作并不多,他有大把时间跟德国兵威廉在一起闲聊。

    威廉是是一个普通的列兵,参军时间很短,虽然德国人施行义务兵役制,战时会进行总动员所有适龄青年都有参军的义务,但是和平时期当兵还是自愿为主,威廉就是自愿当兵,并且自愿来到中国的。

    因为来中国的薪水很好,而他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而他挣钱的目的,却是为了上学。

    这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好青年。

    威廉今年十九岁,去年当的兵,主动报名来中国。

    他想尽快赚到一笔钱,然后去读大学。

    他想学法律,因为他不想像父辈那样,一辈子窝在埃森煤矿中或者去工厂干活。

    年轻人都喜欢说话,尤其是在无聊的异乡,又干着一分无聊透顶的巡逻任务的时候,所以短短几天时间,杨潮就把这个来自德国鲁尔区的年轻小伙子的背景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同时还知道了很多其他的情况,比如这是1900年初,义和团运动风风火火,而义和团的起源地山东却日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让威廉很称赞的中国官员以强硬的姿态剿灭所致,这个强硬的官员叫做袁世凯,时任山东巡抚。

    得知这种情况,杨潮心中无限渴望起来,他很想去跟袁世凯认识一下,因为他知道,留在青岛没什么前途,想要改变时局,还得靠中国人,而且必须靠有权力,又有大局观,还有能力的中国人。

    袁世凯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袁世凯的叔祖父是淮军将领,是跟着李鸿章起家的,最后做到了漕运总督。可以说袁世凯身上有着浓浓的淮军系统烙印,他本人也是从淮军系统中崛起的,因此他天然就被李鸿章等洋务派当做自己人。

    当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的时候,正遇到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中,他站在了慈禧太后一边出卖了光绪,因此袁世凯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这才升任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的。

    一个人能得到洋务派和保守派的信任,这在清末是唯一一个,此前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让清政府既要拉拢,还要提防,都无法做到袁世凯这样的如鱼得水。

    很显然如果能得到这个人的支持,杨潮在山东想做一番事业,那简直易如反掌,甚至借着袁世凯的崛起,最后在全国做出大业,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最后能做到什么,杨潮自己现在都不清楚,但是他肯定不愿意看到中国像原本的历史一样,陷入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地步,第一次世界大战哪怕赶不上,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毕竟这两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列国最后改变势力范围的机会了,之后在想要扩张领土或者势力范围,可就要冒着核战争的风险了,而核战争这种自我毁灭的战争,理论上不可能爆发了。

    只是杨潮刚刚来到这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没有任何人脉资源,此时去找袁世凯别说人家不会重视自己,恐怕能不能见到他都两说呢。

    而且现在杨潮身无分文,连去济南找袁世凯的盘缠都没有,他被外星人俘虏之前,穿着一身名牌西装,被俘虏的时候,身上的钱包和手机都落在了车里,可以说身上现在除了一身西装和一块改造过的手表外,什么东西都没有。

    手表肯定是不能卖的,而西装虽然是高级货,但是杨潮不敢保证这时代的人会识货。

    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先给德国人打工,然后领到第一笔薪水之后在去打算,同时勾画一下如何跟袁世凯认识,从而跟中国的权力阶层牵上关系。

    虽说目前给德国人打工最大的目的是为了钱,但是别的收获杨潮也不会拒绝,那就是人脉,做国家贸易,或者说做任何贸易的人都知道,人脉是相当重要的东西,人脉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金钱。

    但杨潮的认识更深刻一些,人脉不但意味着金钱,还意味着权力,因为金钱在一定程度后也等于权力。

    杨潮不但有这种认识,能白手起家坐拥数亿资产,他靠的就是人脉,因此他精于此道,他非常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短短几天时间,他先是跟巡视工地的德国兵搞好了关系,当然只是表面的关系,并没有深入的发展,因为不需要。也跟其他那些翻译搞好了关系,都是德国人翻译,没有一个中国人。同时认识了几个德国政府职员,包括那个招聘他的文员,那个人是总督助理秘书。

    “汉斯,你找我?”

    汉斯就是总督助力,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从‘汉斯’这个大众到极点的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个德国普通人,而且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做到总督助理的职位的,当然如果他出身有名望的家族也不会到殖民地任职了。

    不过汉斯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是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安大学,也就是慕尼黑大学毕业,专修法学专业,尤其擅长国际法,因此被派往东方辅助总督处理殖民地事物。

    “杨,我需要你的帮助!”

    汉斯开门见山说道,这是一个话不多的德国人,严谨、认真,典型的低语境民族出身。

    “请说吧,无论是出于公务,还是私人感情,我都十分愿意帮助你。”

    杨潮笑着说道。

    “很好!”

    汉斯说道:“是这样的。总督大人有一只十分名贵的古董花瓶,但是碎了,最近他想要办一个舞会来欢迎将要到来的贵客。早就说好要让对方欣赏他的收藏的,所以总督希望能将花瓶修复。我打听过中国人懂得如何修复破损的瓷器,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处理此事。”

    杨潮皱起眉头:“这很难办啊。需要手艺最为精通的工匠,也许需要求助于官方。因为中国最好的工匠,一般都归官府管理。”

    汉斯点点头:“这只是私人的事情,因此我不打算动用外交关系,所以只能是通过私人方式处理。你对此有什么建议没有?”

    德国人显然不太了解中国的官员,在某种意义上,公就是私,私就是公。

    杨潮装作深思一番的样子道:“如果不动用外交关系。我建议总督阁下可以写封私信,然后转交中国有影响力的官员。因为我估计也许需要景德镇的工匠来修复。因此我建议总督阁下给袁世凯巡抚写一封信,相信袁巡抚会乐意帮忙的。”

    汉斯点点头:“袁世凯巡抚确实是一位果断和能干的正直官员。感谢你的建议。”

    汉斯果然言简意赅,不该说的话一句都没有说,眼看着一副逐客的架势,杨潮也没有兴趣多待,识相的告辞离开。

    但是一走出临时的殖民地官署杨潮就不由露出一个得意的神色来。

    总督叶什克的花瓶打碎这件事,虽然语境低的汉斯没有说,但是杨潮却早就听说过了,听说总督很喜欢那只古董花瓶,甚至视为他在中国的最大收获,并一直以自己的眼光为荣。但是这只画屏被总督夫人养的猫不小心打碎了,这让总督十分伤心。

    于是杨潮不经意在几个文员面前透露了一下,中国的能工巧匠是懂得修复破碎瓷器的,然后后面的事情就发生了,很显然有心巴结总督的德国官员,很乐意将这个消息告诉总督。

    当然也有幸运成分在,总督并没有指定杨潮来负责此事,可是汉斯自己却找到了杨潮,毕竟中国人中,他最熟悉的就是杨潮。

    至于提袁世凯吗,那是因为杨潮早就有跟中国权力阶层牵上线的打算,而借助德国青岛总督的身份,显然能让袁世凯重视自己,至于能不能通过这件事让袁世凯知道自己,知道是自己促成了此事,那太容易了,随便买通一两个人,将来在袁世凯面前提上一提就可以了。

    只是即便袁世凯知道是自己建议的,其实也没多大用处,袁世凯这种枭雄,他们重视的是对他们有用的人,而不是对他们有帮助的人,这一点上杨潮十分的清楚。

    但是杨潮却能通过这件事让自己在总督面前露个脸,至少能让叶什克记住自己,自己一旦在德国人面前有一定的地位,那么自然就对袁世凯有用了,可以说让叶什克记住自己,跟让袁世凯重视自己,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只要叶什克请袁世凯帮忙了,袁世凯肯定十分乐意,这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乐得落叶什克一个人情,如果袁世凯得知是杨潮建议叶什克找他的,那么袁世凯自然也就知道了杨潮,至于如何让袁世凯知道,杨潮有的是办法。

第四节 人未到名已到() 
第四节人未到名已到

    事情比杨潮想象的要顺利的多,因为很快汉斯又找到了杨潮,并且将总督被打碎到让人不忍直视的一尊梅瓶残片交给了杨潮,同时交给了杨潮一封信,让杨潮带着去求见袁世凯。

    因此杨潮不用一步一步先通过叶什克,然后让袁世凯记住自己,杨潮可以直接去跟袁世凯见面了,虽然打着德国人的旗号,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但是杨潮却毫不在意。

    看到本来将近半米高的白底黑花大梅瓶,竟然找不到一块比巴掌还大的残片,杨潮就不由惊叹总督夫人的猫猫,简直拥有满级熊孩子级别的破坏力。

    碎成这个吊样,估计最好的锔瓷工匠也要头大了,不过锔瓷工匠修复不了,不代表杨潮修复不了,星际时代的飞船司令,要办这点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这样一来就用不到袁世凯了,起码用不到袁世凯来帮忙,但杨潮还是决定要去见一见袁世凯,而且不能随便就去见。

    第二天,杨潮就出发了,身边还跟着两个德国兵,其中一个正是威廉。

    让两个德国兵跟着,这是杨潮的要求,理由是路上不安全,汉斯没有多想,立刻就通过总督指派了两个德国兵跟着,其实如果不是私事,也不会仅仅派两个兵。

    但是两个就够了,因为杨潮不过是为了装个逼而已,在袁世凯面前装个逼,有德国兵保护的中国人,想必这样的出场方式,足够袁世凯记住自己了。

    至于记住之后又该如何做,杨潮自己都没有想到呢。

    总督看起来真的对这只花瓶很重视,或者说总督非常想在他将要宴请的贵客面前显摆一番,竟然派出了他的马车送杨潮去济南,只是总督并没有见杨潮一面,依然显示出了德国人的傲慢。

    青岛距离济南五六百里,胶济铁路还没有修通前,这一路至少得十来天时间,路上要经过登州、莱州、青州三府,胶州、高密、潍县、昌乐、淄博、章丘等县。

    杨潮一点都不着急,跟两个士兵坐在车上,前面是总督的德国车夫赶车一州一县的过,而且没到一个州县,杨潮都要拜会当地官府。

    而这些官府一见到洋人就头大,越是接近青岛的就越是如此,县令恨不能永远不听到洋人的消息,因为每一次听到洋人的消息,往往就意味着出事了,就是外交事件,弄不好就要丢官,甚至杀头都不是不可能。

    最紧张的就是高密县令,而且靠近胶州湾,而且是胶济铁路的必经之地,最重要的是,去年就爆发了因修铁路引起的高密百姓抗争事件,德国人大开杀戒,而前任知县也因此免官,现任知县显然不想步前车之鉴。

    虽然极不情愿跟洋人打交道,他还是很谨慎的亲自走出衙门来迎接打着青岛总督旗号的杨潮等人,但是当看到从马车中走下的是一个中国人模样的青年的时候,知县钱丁也是不由愣了一下。

    带着卷毛假发的老车夫,两个背着毛瑟步枪的士兵护卫,而中间竟然是一个穿着西装,留着短发的中国人,这种情况就是梦里钱知县也不曾想到,当即有些发蒙,直到杨潮向他抱拳并微微躬身行礼后,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回礼。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可是我大清子民?”

    知县有点摸不清杨潮的底细,语气中颇有些怯意的询问道。

    杨潮虽然是借助德国人的背景狐假虎威,但是越是这样,他就越不想仗势欺人,就越发的谦卑,十分客气的行礼回答。

    “回禀大人,小人乃青岛总督府通译。特奉总督叶什克之名,前往济南求见袁大人。路过贵宝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