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00-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来自莫斯科宫廷的高级贵族检察官,不但常有克扣军饷的行为,而且对各级军官,尤其是平民军官充满了敌意,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检察官跟乌拉尔山对面的苏俄势力竟然也勾勾搭搭。
倒不是出卖国家利益,而是参与走私,贩卖来自苏俄的艺术品,苏俄为了筹集工业化资金,将大量从沙皇时代的贵族家中抄没的艺术品进行走私贩卖,西伯利亚的俄国贵族正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但这种事不能光明正大的做,所以始终处在走私状态,参与其中的何止一个俄国贵族,大量的晋商都参与其中。
被高尔察克部下发现这个贵族的勾当之后,那贵族反倒污蔑高尔察克的部下,结果年轻的副官血气方刚,一怒拔枪,将这个败类枪杀。
事已至此,高尔察克有两个选择,交出部下交由军法审判,要么就是对抗到底。
高尔察克知道,一旦选择第一种理由,对他始终不信任的尼古拉大公政府不会给他好果子吃,而选择第二种,他却又不愿意背叛,或许处于哥萨克家族对沙皇家族一百多年的忠诚,也许出自政治考量,知道背叛了沙皇后他将没有容身之地,高尔察克选择带兵返回首都,实行政变,推翻尼古拉政府。
但却依然认可女沙皇的统治,继续维持沙皇家族的统治。
对尼古拉大公统治不满的军人,何止高尔察克一人,三大集团军中,两个在边境,车里雅宾斯克军区和叶卡捷琳娜堡军区各一个,另一个则是首都军区。
从高尔察克回军后,很快就控制了首都伊尔库茨克就可以看到,伊市的军队是站在高尔察克一边的,而车里雅宾斯克军队则保持了沉默,沉默就是没有态度,没有态度就是中立。
高尔察克控制了伊市之后,第一时间带兵赶往贝加尔宫,亲自面见沙皇。
他当面向沙皇控诉了尼古拉统治的种种弊端,告诉女沙皇,俄罗斯帝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奥丽嘉知道俄罗斯有些困难,但是她没想到已经到这个地步,此前她只知道帝国民众出现了排华运动,结果跟中国政府的关系瞬间降到了冰点,尼古拉大公去中国就是为了处理跟中国的问题的。
他以为解决了跟中国的问题,俄国就能回到以前,依然通过向中国出口维持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可是她没想到的而是,最大危机不是在中国,而是在乌拉尔山对面。
高尔察克告诉女沙皇,边境大量的贵族军官跟苏俄勾结,一旦出现战争,这些人是不可能为国牺牲的,还告诉女沙皇,已经确信无疑,苏俄制定了攻击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行动。
高尔察克出示了相当多的证据,都是一个个贵族军官参与走私的情况,走私还则罢了,竟然有人沦落到向苏俄提供俄罗斯帝国情报的程度,这就已经是无法原谅的背叛了。
这些确凿的证据让奥丽嘉深信,俄罗斯帝国确实走到了危机边缘,但是她无法接受这一切都是尼古拉大公的错误,她坚持尼古拉大公也是为了俄罗斯帝国的利益,她不肯下达解除尼古拉大公职务的命令。
但她向高尔察克承诺,如果俄罗斯帝国再次面临危机,她将会像她的祖先一样,战斗在第一线,这一次她绝对不怯懦,她要担负起沙皇家族对俄罗斯人民的职责。
没有得到沙皇的支持,高尔察克也没有干等,他既然已经发动了政变,就已经是旗鼓南下了,立刻就在首都成立了新政府,开始下达各种命令要求俄罗斯帝国各地和各级政府,服从新政府的命令。
杨潮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尼古拉大公也弄清楚了原委,但是他绝对不接受高尔察克提出的整个俄国贵族已经腐败的说法,他认为这不过是高尔察克给自己的篡权寻找理由,强烈要求高尔察克立刻释放女沙皇。
结果高尔察克拒绝了,尼古拉大公宣布高尔察克为叛徒,要求忠于沙皇的军人将高尔察克逮捕。
此时杨潮却突然站在了尼古拉大公一边,宣布不承认高尔察克的政变,要求高尔察克不要一意孤行,立刻释放女沙皇。
局势变的更加险恶了。(。)
第五百六十九节 恶心的政治()
恶心,真恶心。?? ?。?1???s??。
杨潮这一手,将自己的妻子推到了危险的境地,完全是将高尔察克逼到了绝境。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政治利益,为了中国的政治利益。
自从俄罗斯帝国排华开始,中国政府跟俄罗斯帝国的关系降到冰点,之所以降低了俄罗斯帝国的石油进口量,而保持了英国人卖的高价石油的进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要不是英国人的产量暂时无法替代秋明油田,恐怕早就断绝了从俄罗斯帝国的进口。
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起码是新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狗改不了****,民族情绪再次压过了理性,杨潮有必要给他们降降火气,而降火气的办法,自然是放苏俄这把刀杀杀他们的心气。
那么此时就要给苏俄一个中国不会介入的假象,杨潮很确信,只要苏俄确信中国不再保护俄罗斯帝国,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进攻这个国家,而且是迫不及待,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们不敢冒险等下一次机会。
所以杨潮都公开表态支持尼古拉了。
尼古拉有自己的立场,他确信他没有做错,他确信高尔察克动政变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篡夺权力。
所以他坚决不能接受,所以他要坚决制止,他没想到杨潮竟然公开了态度。
“我有充足的理由认定,高尔察克已经控制了我亲爱的妻子,俄罗斯人民敬爱的沙皇,上帝最虔诚的仆人奥丽嘉女沙皇陛下。这种行为是无法接受,也无法容忍的。我在此呼吁,高尔察克必须立刻,无条件的,放下武器,接受正义的裁决。我确信沙皇陛下会给与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如果他再如此执迷不悟,迎接他的只会是灭亡。”
杨潮公开向记者们表示。
怀中还抱着一直哭哭啼啼的女儿杨·兰·罗曼诺娃公主。
女儿的名字是张謇起的,梅兰竹菊。他选了一个兰字,中国名字自然是叫做杨兰,但俄国名字则是兰·罗曼诺娃,在中国女儿姓杨。在俄国则姓罗曼诺娃(夫),最后杨潮干脆决定,直接将两个姓都加上,反正中国姓在前,俄国姓在后。一点不影响。
女儿已经送了回来,女儿不平安回来,杨潮还真的不敢冒险。
杨潮的言,让本以紧张的局势更加紧张,让事态变成了一个死结。
高尔察克传达出来的任何消息,甚至是奥丽嘉传出来的任何消息,都成了不能信任的消息,因为有理由怀疑奥丽嘉是在高尔察克的逼迫下做出的决定,无论高尔察克如何解释,都没人会信。
除非高尔察克能让奥丽嘉离开俄国。但别说高尔察克此时不敢,他不敢冒女沙皇脱离他控制后的变故,所以只能继续让女沙皇留在贝加尔宫,虽然他没有限制奥丽嘉女皇的自由,却通过一批追随他的年轻一代贵族,将女沙皇的思维控制住,让女沙皇产生一种不抛弃她的人民的崇高精神,不是她的人民离不开她,此时是高尔察克离不开她。
但如果女沙皇真的想离开了,高尔察克无法说服她自己留下来的时候。高尔察克最后肯定也会选择武力扣押,但现在真的不是,所以他决定邀请各国记者前去采访,将女沙皇真正的情况通报出去。
这一改之前的态度。之前高尔察克寄希望于说服女沙皇出来执政,这样就掩盖了他动政变的事实,所以他始终保持沉默,希望说服女沙皇,可是女沙皇没有主见,却偏偏在对尼古拉一事上极为固执。始终不答应罢免尼古拉的相职务,坚持要尼古拉大公回国执政,还善意的提醒高尔察克,说他们之间肯定是有误会,都是为了俄罗斯帝国的未来,只要在一起说明白了,就没事了。
真的能没事吗?
哪有那么容易,政治斗争,是最残酷的斗争,你死我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高尔察克动政变的一刻,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现奥丽嘉无法劝服之后,高尔察克立刻就改组了政府,建立一个由年轻军官,中产阶级实力组成的资产je级政府,罢免了尼古拉大公的先职务,同时解散了尼古拉大公的贵族政府。
高尔察克决定进行大选,用民z的形象来给自己的政变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他这一手也确实高明,因为一旦各国记者跟奥丽嘉亲自见面,那么一切谜团就解开了,站在奥丽嘉善良的角度,她肯定会向记者解释为一切都是误会,并且证明她没有受到胁迫的事实。
所以一切等到记者团到达贝加尔宫的时候,就雾散云开,事态明朗了。
那对杨潮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一个腐朽的贵族政权,跟一个由年轻军官组成的民族主义政府,哪一个对中国更有利,毫无争议,自然是前者,因为你可以喂饱一个腐朽的贵族阶层,却永远无法喂饱爱国者心中的崇高情感。
一旦高尔察克执政,显然他不会在采用尼古拉时代的政策,中国投资、中国移民,恐怕都将成为历史。
杨潮不想让高尔察克如愿,更不想让高尔察克如愿的还有一个势力,苏俄。
这高尔察克政变一事中,苏俄如果是干干净净的,杨潮就敢说自己是一个纯洁的人了。
高尔察克跟苏俄肯定有猫腻,但他们之间肯定没有信任,否则高尔察克不可能在冬天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动政变,显然防备了苏俄一手。
米青那边很快就传来了苏俄的态度,苏俄向中国保证,他们将会把所有中国能够生产的机器设备订单交给中国企业。
同时还隐晦的保证,他们绝对不会触动中国在西伯利亚的利益,他们将会按照市价的一半,向中国出口石油和铁矿石。
事情很明显了,苏俄急于得到中国的保证,他们表达了对西伯利亚的野心,但他们保证他们控制这里之后,会给与中国更大的利益。
“我要他们保证奥丽嘉女沙皇的安全,那么我们可以保证1个月内的中立。”
杨潮直接给俄国人划了一条时间线,1个月,他们能拿下西伯利亚中国不干预,过这个时间,中国就不保证了。
但是这件事很容易被领会为阴谋,所以杨潮给米青提出了高度保密的要求。
“不能留下任何书面的文字。一切进行秘密沟通。”
这件事关乎杨潮妻子的安危,米青一切都愿意听从杨潮的,虽然她看出杨潮对待妻子的态度让人寒,让人不寒而栗,简直如同一个毫无人性的人渣一样,但是她越的迷醉,因为这就是权利的味道,冷血、残酷、无情无义,但却能触动某一类人的灵魂,让她们自内心的沉迷于这种魅力。
米青理解杨潮这种牺牲,绝对不是他毫不关心妻子的安危,而是为了祖国的利益,将自己的妻子也毫不犹豫的推上了交易的天平,哪怕交易的那一头是恶魔也毫不犹豫。
米青立刻完成了杨潮交代的事情,并且整个过程中,她都是打着自己的名义,希望苏俄一旦取得胜利,不要威胁到奥丽嘉女沙皇的生命安全,这是希望,也是要求,同时是底线,跨过这个底线,米青会毫不犹豫向苏俄宣战,因为作为一个女人,她这时候是真心同情奥丽嘉的,而以前她还曾羡慕过。
米青跟苏俄代表秘密沟通后第三天,12月才刚刚到来,苏俄大军不顾严寒,突然突袭叶卡捷琳堡,高尔察克留在这里的3万守军,只坚持了不到一天,就被彻底歼灭。
老实说,苏俄军队和高尔察克军的装备水平,训练水平差距,没有战斗结果显露的那么大,甚至在装备上,高尔察克军还略胜一筹。
可是苏俄众志成城,有严密的组织,有刚刚完成了第一次工业计划后的充满自傲的民族精神,而高尔察克守军,因为高尔察克的政变,虽然他们得到了高尔察克的解释,他们不是背叛,而是为了俄罗斯帝国的未来所被迫做出的行动,但说到底人心中总有一杆秤,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有人信,有人不信,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
因此当苏俄士兵穿着白色冬季战斗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的工厂中生产的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支持下,向叶卡捷琳娜堡防线密集冲锋的时候,高尔察克军队崩溃了。
杨潮则彻底松了一口气,只要苏俄的军队进来,那么至于高尔察克能不能让奥丽嘉做出对他有利的声明都不重要了,因为无论如何,偏安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民族,将会再次遭受一次痛苦的打击,这一次的打击将会让他们刻骨铭心,因为他们这次真的会面临种族灭亡的危机。
至于奥丽嘉向记者公开事实真相之后,会不会给杨潮带来麻烦,倒也不会,反倒可以给中国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充足的理由和活动余地,一句误会,中国就可以介入西伯利亚,坚持不信,就可以继续做壁上观。
不过杨潮的名声恐怕要臭了,高明的政治家不会看不出他在这次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他需要付出代价高昂的努力,才能够扭转他的形象,否则怎么看都是一个抛弃妻子,将妻子置于险地的渣男。(。)
第五百七十节 杨潮的努力()
第3推荐票。???? 。?1s。
————————————
事实上,早在杨潮对报纸表态第二天,就有一些犀利的国际评论将杨潮推上了审判席,他们认为杨潮此时做这种表态十分不合时宜,等于将高尔察克逼到了绝境,会让高尔察克做出一些危害奥丽嘉大公的态度。
因为中国排美被迫离开中国回国,但却始终关心中国政治态势的美国政治评论家端纳,第一时间就对此做出了评价。
端纳这个人,在中国有深厚的人脉,原本的历史上,从袁世凯时代一直活跃到了蒋光头时代。他个人跟很多中国政治人物都有私人友谊,比如蒋氏家族,比如张学良家族。历史上张学良动了西安事变,最后就是端纳从中牵线搭桥和平解决了此事,为此获得了蒋光头终生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