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373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373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左翼报纸也不在乎。

    “你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谎言家!”

    缪格里奇瞪着杜兰蒂说道。

    杜兰蒂脾气很好,也不生气:“亲爱的缪格里奇,我什么时候欺骗过您了?”

    缪格里奇哼道:“那你告诉我,哪里真的没有人在饿死吗?”

    杜兰蒂好笑道:“当然有人饿死了,你我都知道啊,你为什么这么问。”

    缪格里奇道:“那有多少人在饿死?一百万,还是两百万?”

    杜兰蒂笑道:“最少两百万人。”

    缪格里奇皱眉道:“那你为什么不揭露,你为什么不报道?”

    杜兰蒂叹道:“我为什么要揭露,为什么要报道,死的可都是俄国佬。”

    杜兰蒂对俄国人的生死毫不关心,何止他毫不关心,他是一个英国记者,也是一个美国记者,但他还有政治任务,为英国提供情报服务,他早就将真实的信息交给了英国驻苏大使馆,可是英国政府也没有丝毫的表示,装作此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为什么?

    俄国如果能就此崩溃和毁灭,英国政府当面会表达遗憾,背地里能笑晕过去。

    所以官方层面,几乎所有大国都知道苏俄正在饿死人,都知道苏俄的制度有多么恶毒,但却没有一个政府站出来谴责,没有一个政府表达过公正,都悄无声息,甚至讨好史达林,目的仅仅是为了出口他们的机器设备给苏俄,而不管苏俄购买这些机器设备的钱是不是通过抢走本国农民维持生命的口粮变卖得来的,是不是带血的。

    “我要揭露这一切,我要让谎言破产。”

    缪格里奇恨恨的说道。

    杜兰蒂冷笑道:“有用吗?”

    琼斯叹息道:“没用的。”

    果然当缪格里奇回到英国,将自己的报道匿名发表在曼彻斯特卫报上,他不敢用他的名字,因为他向来都是支持苏俄的,至今依然支持,只是他认为苏俄犯了错误,他在报道这种错误而已。

    缪格里奇没有用自己的真名,因此没人知道是他写的报道,但报社的编辑们知道,可是这些编辑却对缪格里奇充满了不满,他们认为缪格里奇的报道是夸张不实,是哗众取宠,凡是没有看到苏俄饥荒的,就不会相信。

    缪格里奇不但没有让真相被人相信,反而因为得罪了其他编辑,生计都出现了问题。

    终其一生,缪格里奇始终默默无闻,而杜兰蒂因为获得普利策奖,还有跟苏俄良好的关系,风光了一生。

    直到他们死后许多年,美国普利策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取消杜兰蒂的奖项,而du立后的乌克兰政府给缪格里奇和琼斯建立了纪念碑,感激他们将乌克兰的真相报道给了全世界。

    但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此时此刻,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缪格里奇和琼斯的真相,他们更愿意相信杜兰蒂这种人编织出来的故事。

    人们永远是盲目的,因为他们永远只愿意相信他们喜欢的真相。

    当所有人都遮住自己的眼睛的时候,天就黑了。(。)

第五百八十四节 天总会亮的() 
天会黑,就会亮,这是道理。

    杨潮并没有对暂时的舆论战的成败而恼恨。

    反正他有大把的时间,没错,尼古拉的时间很紧迫,但杨潮的时间很充裕。

    尼古拉不愿意看到战争在西伯利亚的腹地拉锯,杨潮却根本不在乎,战争在这里打响,把这里打成废墟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当然这不意味着杨潮不尽心,虽然他只是在演戏,演一场当真的大戏,演戏演的投入,这才是好演员。

    所以杨潮很投入,他是把假戏当做真事在做。

    尽管有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苏俄的真相,但也有少部分相信的,尽管大多数对沙皇统治都不感兴趣,他们甚至不知道西伯利亚在哪里,但也有少部分同情沙皇的,尽管大多数人都没有贵族情结,但也有少数人贵族情结浓重的不得了。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人的思想比世界更多姿多彩,因此持各种各样思想的人都有,因此来投奔沙皇的人就很多,尽管只占世界人口的很少一部分,但加起来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短短一个月时间,报名效忠沙皇的人就过了8万,而其中最多的是三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法国。

    中国人当然最多,是因为杨潮赌上了自己的一切,他在中国的号召力强大无比,当他决定保卫沙皇统治的时候,中国国防军中6个军长给杨潮过密电表达衷心,表示只要杨潮有令,他们立刻调兵北上。

    杨潮当然不可能让这些军官带兵北上。

    可是大批退伍军官那就无所谓了,曾经跟随杨潮打过东北战争,打过日本人,打过俄国人的许多退伍军官,尽管有的已经是5以上的年纪,却依然报名参加沙皇骑士团,打算在跟老领袖浪上一回。

    这些人也是第一批应征前往琉球集结的。他们立刻按照过去的军衔、军职再次成为了军官,然后将大量投奔的普通士兵组建起来,接着坐上飞艇就赶去了伊尔库茨克。

    杨潮假戏真做,那么就舍得花钱。他经济危机之前,就抽出了2亿两资金,本来是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的,但是随着政府推动的国家工程的进展,杨潮觉他这笔钱似乎可以抽出来了。

    于是他将钱大量的投入中国企业。给他们下了丰厚的订单,1万的棉衣、鞋袜,1万人的武器装备,顿时就让张謇的大生集团起死回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暂时代管大生集团的银行团都亲自去找张謇,希望张謇能回来主持生产,他们已经不需要在监管大生的财政了,因为他们知道大生不会倒闭了。

    可是张謇却拒绝了,他表示大生跟他已经没有关系了。强烈要求这些不讲情面的银行家清算大生集团。最后是张謇的儿子出面,结过了大生的经营,张謇的儿子张孝若比张謇的现代意识更强,他自幼就有日本女教师教育,稍大在青岛德国学校接受现代教育,最后去美国留学学习了工商管理,回国后先在淮海银行中担任过总经理,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建立了大生银行。

    显然他不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有更先进的管理知识,他接管大生之后。不但在杨潮的暗中支持下,得到了大笔的订单,接着又对大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大生旗下的各个公司进行整合。成立了三大部分,一个是大生农业公司,一个是大生纺织公司,另一个是大生教育。

    农业公司由江导岷担任总经理,纺织公司朱警辞由担任总经理,大生教育部门则由张謇的学生。南通师范学院的校长江谦负责。

    重组的大生集团,管理更加专业,同时自负盈亏,尤其是教育部门,除了得到每年大生承诺的1万两银子外,其余资金必须自筹,大大降低了大生的财政负担。

    又变卖了一大批非核心产业,比如什么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外围产业,甚至连天生港都卖给了航运公司,将电厂卖给了电力公司,大生集中于核心纺织产业。

    经过改革的大生,大大降低了负担,提高了管理效率,立刻扭亏为盈,同时承接的巨大军事订单,则让他们的利润节节提高,只是张謇却对此很不满,他不是一个干企业的,他是一个社会实践家,因此他根本不认同儿子的经营方式。

    张謇过去建立了太多社会功能的机构,什么电灯公司,电报电话公司,扶贫的残疾人工厂,还有气象台这样的玩意,而现在这些东西都被儿子清除出去了,要么交给当地政府,要么直接变卖。

    过去张謇坚持的是不给政府添负担,儿子的做法让他感受到了羞耻,于是大骂了儿子一顿之后,宣布他张謇跟大生彻底脱离关系,从此不再管大生事,不再是大生人。

    大生这样的轻工业企业得到了大量订单之后,开始恢复生产,山东的重工业也得到了大笔订单,从步枪、大炮到飞机、坦克,无所不包。

    2亿两军费大多数都砸向了武器装备,3吨重的山东兵工厂坦克一辆价格是3万两,来3千辆,斯柯达设计制造的15吨中轻型坦克只要5两银子,来5千辆,洛克希德公司的最新型战斗机、轰炸机均价1万两银子,来5千架。

    其他重炮、装甲车、迫击炮、机关枪,更是不计其数。

    随着一艘艘飞艇飞往伊尔库茨克,这些武器装备和人员不断增多,5月底就已经装备了1万沙皇骑士军队,开始进行最密集的训练。

    而苏俄在史达林的命令催促下,终于通过重重险阻,攻下了弗兰格尔防御重地泰舍特,迫近伊尔库次克。

    苏俄在进攻,杨潮也在进攻。

    不过不是正面的军事进攻,而是持续不断的舆论攻击。

    虽然苏俄粉饰了太平,但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不是行一些乌克兰丰收的邮票,乌克兰就真的丰收了。

    别人需要亲自前往现场做调查才能够得知真相,杨潮却不需要,大量卫星照片,不断的出现在报纸上,一辆辆马车从村子中拉尸体的画面,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的农民在地里翻找食物的照片,不断的刺激着世界观众的感官。

    不止是照片,还有连续的卫星影像,只要天气允许,杨潮就拍摄一些乌克兰饥荒的影像,同时还拍摄一些城市中官员的豪宅,和官员出入豪宅时候前呼后拥的画面,两相对比极其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苏俄是一个邪恶帝国,越来越多的想要加入沙皇骑士团。

    但是这些照片和影像却让苏俄震惊莫名,他们不知道杨潮是从哪里拍摄到这些照片的,这年头可没有卫星的概念,苏俄最先猜测是杨潮利用飞艇、飞机航拍的,于是他加强了空中监视,在乌克兰的重灾区部署了防空部队,派驻了空军巡逻,但是他们没有现杨潮的空军,可杨潮拍摄的画面依然不断的出现。

    甚至连苏维埃高官,乃至史达林活动的场景,也不是的出现。

    史达林大为震恐,因为他现,许多照片真的是他最近的形象,影像资料不可能作假,当他前一天刚刚在克里姆林宫小花园散步的画面也出现在了一些电影院之中的时候,史达林无法淡定了。

    “有间谍!”

    史达林不相信航拍,航拍能派到克里姆林宫?那整只苏俄空军都该去死了。

    史达林动了严密的调查行为,所有克里姆林宫的人员都必须接受调查,结果还真查出问题了,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为求自保,许多人都开始指认他人,而许多人根本就无法解释清楚,于是上百个能出入克里姆林宫的苏俄高层,不明不白的被逮捕,他们该庆幸大清洗时代还没有到,否则他们恐怕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被枪毙。

    史达林还通过报纸谴责间谍,称他们为叛国者,犯有帮邪恶的帝国主义分子监视伟大领袖的罪行。

    苏俄报纸的报道,让杨潮得知自己的宣传行动还有意外收获,立刻加紧了挑拨事件。

    这次不光盯住克里姆林宫了,而是不时的拍一些苏俄军事基地,尤其是喀山秘密军事基地,那里是苏俄跟德国进行秘密军事合作的地方,十分隐秘。

    将拍摄的画面,透漏给德国人,德国人转给了苏俄,史达林再次震恐,如此隐秘的军事基地都被现了,于是再次大搜捕,势要将所有的间谍都抓出来。

    杨潮这边不断的暴露各种对苏俄的监视,疑心重的史达林那边,就不断的逮捕自己人,搞得都好像大清洗要提前了,苏俄政坛一片森寒。

    但杨潮此时开始了最狠的一招,他开始在报纸上请一些军事评论员,大肆赞扬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

    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这种赞扬苏俄的外国报道,是苏俄报纸十分喜欢的,于是纷纷转载回国内,一时间图哈切夫斯基的名声和威望,压过其他几个元帅级别的军官,成为苏俄毫无争议的军队第一人。

    许多年轻的军事将领,和军校中的理论家、教师公开赞颂图哈切夫斯基为苏俄最优秀,最伟大,最有前瞻性的军事家。

    他们自以为是跟随主流,是跟官方意识一致,但所有人都忽视了史达林的感受,如果图哈切夫斯基如此伟大,把史达林放在那里?

    毒菜者最怕的不是手下无能,而是手下对自己产生了威胁,此时哪怕史达林知道这是验钞的反间计,他也不得不中计,因为他不能让一个手下对自己产生任何威胁。(。)

第五百八十五节 两面通吃() 
“济马,必须在这里挡住苏俄军队,绝不能让对方看到伊尔库茨克的城墙。???”

    济马位于奥卡河与安加拉河交汇点,跟伊尔库茨克水路相通,是重要的河港,不过是一座崭新的城市,17年才建立。

    杨潮拍着精密的军事地图,对弗兰格尔等人说道。

    “大人放心,除非俺老张死了,否则决不让苏俄那帮泥腿子跨过济马半步!”

    张作霖,作为沙皇骑士团的前线指挥,直接接受杨潮的统帅。

    杨潮十分奇怪,那些退役军官杨潮是来者不拒,甚至一些老兵杨潮也乐于接收,但是中国的现役军官,他基本上很少招募,原因很简单,此时中国依然没有介入这场战争,而且杨潮也不打算把国家拉进来,他打算以一己之力跟苏俄对抗,确切的说是跟史达林掰手腕,仿佛这次战争,是他们两个强人之间的事情。

    可是张作霖却极为积极,他竟然辞去了军职,然后带着一帮子跟他一起辞职的老弟兄,跑到了西伯利亚来投奔杨潮。

    张作霖在军中始终是一个另类,驻扎在中苏边境地带,如同一个割地为王的军阀一般,没想到他倒能割舍荣华富贵,选择来跟随杨潮,而骑兵军现在的军长则由张作霖的老部下,同样是专业军校出身的杨宇霆接任。

    别的军官杨潮不想收,但是张作霖不一样,杨潮巴不得把这货赶出军队呢,只是碍于某些政治规则,他不能动手,既然张作霖自己辞职,那就好办了,将张作霖这一帮子土匪都拉到西伯利亚,来跟苏军打一场。

    张作霖目前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