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384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384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拖延下去,只会对苏俄越来越不利,可是加伦一时真的很难攻克济马,没有意义的伤亡不是加伦愿意接受的,因此打打停停,仿佛又到了堑壕战时代,消耗战,持久战的迹象开始明朗。

    史达林越来越不满,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第一是夺取秋明油田的利益,第二则是彻底消除大后方的威胁,沙皇政权盘踞在西伯利亚,总让苏俄有种腹背受敌的感觉,一旦欧洲的敌人入侵,他们可不想看到沙皇从背后抄他们的后路,让他们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

    但是加伦一拖再拖,好在李维诺夫始终再向史达林反馈乐观的信息,始终表示中国没有做实质性干涉西伯利亚内战的准备,这才让史达林容忍至今,可是这次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而且内心隐隐有种担忧,加伦将军这边一再的不愿进攻,李维诺夫那边则不断的说中国不会干涉,两人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勾结?

    所以史达林立刻转换态度,严令加伦必须立刻取得决定性战果,否则就要召回他。

    在这种情况下,加伦才选择了几次进攻,但是当看不到获胜希望的时候,他又开始坐地观望,试图寻找一条更合理的进攻方法。

    加伦再次放缓进攻,又一次让史达林愤怒,或者说忧虑起来。

    一个将军,手握300万大军,却总是阳奉阴违,这怎能让人不担心,这种担心可以让宋高宗杀岳飞自断臂膀,也能让汉高祖杀韩信背信弃义,最后则会让史达林做出大清洗运动。

    可是大清洗还没有开始,此时的史达林还没有几年后那个史达林铁血,召回加伦将军可以,但是找谁替换他呢?

    布琼尼已经被证明不行了,骑兵出身的布琼尼似乎无法适应坦克时代的战争,而且已经战败过一次,被史达林撤回国,如果在让他复出,岂不是打史达林的脸,这大大不利于他的政治权威,图哈切夫斯基也合适,可他跟布琼尼一样是被史达林撤销职务的,再让他复出,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外,苏军中有威望的也就是一个伏罗希洛夫,还有一个叶戈罗夫了,这两人中,伏罗希洛夫是史达林的亲信,叶戈罗夫那是跟图哈切夫斯基一样的新派军官,在军队中积极鼓吹改造军事技术。

    史达林撤换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损兵折将,死人史达林最不在乎,他最在乎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威望太高,让他感到了威胁。既然不能用图哈切夫斯基,那就不能用图哈切夫斯基一样的叶戈罗夫,因为这两人显然是一个派系的。

    伏罗希洛夫倒是值得信任,可是此人跟布琼尼是一样的骑兵出身,他们的世界观局限在顿河大草原上,布琼尼不懂得坦克时代的战争,伏罗希洛夫同样不懂,因此史达林发现自己手里还真的没有合适去替换加伦将军的人选。

    就在前线僵持不下,手头又无人可用之时,突然李维诺夫从中国传回来一个消息,中国人希望苏俄能跟俄罗斯帝国保持和平,中国愿意居中调停。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六百零四节 取舍()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第57票。

    ————————————

    如果说,史达林动战争的根本动机一来是利益,二来是安全,是为了秋明油田的利益和其他矿产的资源,是为了大后方的安全,制造一个稳定的建设环境的话。

    那么史达林要求将领尽快结束战争,也有两个直接原因,一个是尽快消灭沙皇政权,在中国介入之前造成既成事实,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想要在俄国介入战争前消灭塞尔维亚,造成既成事实一样。第二个则是自身的内因,战争长期打下去,国家建设还搞不搞了?工业计划还做不做了?

    对史达林来说,最核心的利益是什么,不是什么领土多少,不是什么利益大小,甚至不是什么国家尊严,个人面子,对他来说是权力,独一无二的权力,出口成宪的权力,除了独揽大权之外,其他一切利益对史达林来说都是虚的。

    可是他为什么要拥有权力,他为什么渴望权力,这好像是一个伪命题,是男人好像都渴望权力,但是每一个人想要权力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一个一文不名的小民,他对权力的畅想或许是“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要不要,吃你几个烂西瓜还要钱?”,一个娶不上漂亮媳妇的矮穷矬的畅想或许是“满大街都是美女,想拉回家滚床单就拉回家滚床单”,一个身体瘦弱经常被同伴欺负的人或许是“老子让警察抓你,想关你几天,就关你几天”。

    衣食无忧的中产人士则可能抱着“大吾门,扬吾名”,想要光大门楣,想要扬名立万。富于正义感的人则是“公平、公正、自由”。怜悯人间疾苦的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民族情结严重的则是“兴王图霸,更待何时”。

    史达林显然不可能是吃饭不给钱。女人随便玩的动物性左右思想的阶段,但也没有追求“公平、公正、自由”这种理想主义者情结,他有个人的善恶观念,上台后会报复以前欺负过他的人;有点中产式的光耀门楣的思想,他掌权之后回家看母亲。母亲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告诉母亲,他的职位大概相当于过去的沙皇,显然还是很得意自己大权在握的;史达林也不是怜悯者,他不考虑全体国民的幸福生活。

    史达林的行为模式,非常贴近于民族主义者,可是他是一个格鲁吉亚人,因此又没有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结,而是跟工人认知结合在一起,接受了马教学说。认为工人是先进阶层的代表,未来会取代一切其他阶层,他自以为自己是工人的代表。

    所以他是用工人取代了民族概念的一种民族主义者。

    所以史达林夺取权力,保持权力,运用权力的根本动机其实是民族主义式的王图霸业,他第一选择是要强国,第二选择是要称霸,不过认为自己是代表工人的,所以他要解放全世界的工人,让全世界都成为工人做主的国家。

    当然那只是前期史达林的野心。是还没有褪去理想主义者情结的旧史达林,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之后,史达林的理想已经开始松动,他现政治不是他理解的那样。于是他已经蜕变成了君王式的国家化身。

    国家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国家,史达林的思想不自觉的跟国家意志同化在一起,那么国家想要什么,就是他想要什么。国家意志想要什么,中国古话说。天下兴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家是一种权力象征,是权力就是要走向集中的,大权力吞并小权力,强权力吞并弱权力,最终走向合一。

    因此无论是抱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节操,还是想要吞噬一切的国家意志,都铸就了现在的史达林,强权、冷酷、不择手段。

    但是不择手段,总还离不了一个手段,史达林选择的手段是工业化,重工业化,目的是短时间内尽快提升国家的军事力量。

    所以他搞出来了史达林模式,他搞出了五年计划,可现在战争不合时宜的爆,让他的工业计划都受到了影响。

    如果几个月的话,不至于让工业计划推迟,可如果几年的话,史达林是不可能接受的,现在战争展的情况表明,想要一口吞下沙皇政权,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沙皇身边有一个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厌恶的大资本家杨潮。

    但他承认,在这个时代,资本家掌握的力量,确实比无产je级要大一些,他很明白,不是轻易能够消灭这种资本家的。

    认识到这点,史达林觉得自己必须在尊严,和现实之间做一个选择。

    是放弃战争,加快工业展,还是为了尊仰,影响工业展,这在史达林心中不是一个选择题,可问题是,现在结束战争,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就结束战争,对他的统治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会让他的反对者向他难。(如果有反对者的话,当然在史达林心中,反对者永远都有。”

    所以中国的调停史达林愿意接受,但问题是得有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下,这个台阶必须能够满足不让他的威严受到影响,不让他的反对者抓住把柄。

    大片的领土,显然能够满足俄罗斯这种民族的情绪。

    于是史达林提出了,让沙皇政权割让领土,以双方实际控制线划分领土。

    至于赔款倒是可以不要,赔款不过是钱,钱可以通过卖资源和压榨农民取得。

    史达林回复了中国提出的调停照会,表达了他的态度,却给杨潮出了一道难题。

    这是杨潮不能接受的,他跟史达林一样,也面临着取舍。

    这次战争的目的可以说达到了,给苏俄机会让苏俄侵入西伯利亚,第一个目的就是打击西伯利亚这里的俄罗斯民族,或者说寄居在俄罗斯人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第二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加深对沙皇政权的控制。

    两个目的是达到了,可是领土没有了,没有了领土,沙皇政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杨潮扶持沙皇政府,就是在苏俄跟中国之间找一个缓冲地,连领土都没有了,还缓冲个屁,还不如直接吞并了呢。

    所以杨潮拒绝了,名义呢,则是没有了领土,如何给全世界来向沙皇效忠的骑士们分封领地!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六百零五节 逃跑() 
“史达林还是没有认清现实啊!”

    杨潮冷笑着。

    他知道史达林敢提出现在这种要求,是因为史达林认定,虽然已经无法短期内消灭沙皇政权,但是沙皇政权是完全没有能力反攻他的,因此他立于不败之地,容忍沙皇政权继续存在,不过是不想影响工业计划而已,史达林觉得战争下去,他负担的成本低,因此要价就高。

    “看来我还是想简单了。”

    杨潮不由叹道。

    他以为让史达林看到无法消灭他,史达林就会为了工业计划的进展,而选择退让,可现在看来,他把问题想简单了,任谁付出了这么重大的代价,付出了上百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也不可能不取得任何利益的情况下放弃战争的。

    “再次招兵。这次多招些美国人,会开拖拉机的美国人,至少1万人。”

    杨潮始终没有放开全球招兵的规模,最多时候也就是50万人,而且在欧美、俄乌籍军队消耗之后,没有继续招募这些民族士兵,而是从中国招募士兵补充,因为这些人最后都是要分土地的,他可不想白白把西伯利亚的土地送给太多其他国家的人,越多土地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将来中国对这里的控制就越强大。

    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50万人对300万人,纳粹的军队都做不到,更不用说他这些没什么训练的志愿兵了。但太多了,杨潮这笔买卖就不划算了,所以最多100万,而且其中半数以上都要是华人。

    世界各国的杨潮旗下产业,又一次开始代为招兵,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当然还有美国的,不过招募美国人麻烦一些,杨潮在美国没有产业,因此就只能委托俄罗斯帝国驻美国外交部代行招募了。还好作为目前世界承认的沙皇政权合法继承者,俄罗斯帝国得到了英美等主要国家的承认。

    招兵需要时间,但加伦将军的军事行动却不等人,在得知了沙皇又开始大规模招募志愿兵的时候,这次都不用史达林催促,加伦自己就加快了军事行动的速度。

    第一,加伦已经等到了他要等待的时机,那就是春暖花开,积雪消融。交通通畅;第二,加伦可不想在敌人只有50万的时候不动手,等敌人100万的时候决战;第三,才是来自斯大林的压力。

    杨潮派飞艇炸断了库尔干一带的铁路桥,这给苏俄的物资运输带来了一些压力,好在加伦已经在前两个月内积累足够多的军事物资,另外那些大桥上的桥梁恢复虽然很难,但是采取临时措施。比如搭建木制临时桥梁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最极限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渡轮将火车车厢一节一节的运过河去。

    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伦就是这么一个耐得住性子,不会慌张的将领,也是一个劲敌。

    加伦准备妥当之后,终于在6月底,出动了30万大军。向济马展开了稳妥又坚决的攻击行动。

    如果换成图哈切夫斯基他可能会派100万人,就好像他进攻波兰的时候一样,孤注一掷不计后果,这种人可以取得惊人的胜利,但也可能品尝难以下咽的苦果。可加伦这种人,他不能创造奇迹,也不会得到灾难。

    他有300万人,在泰舍特集中了100万,只派了30万作为进攻部队,其他留作预备队和后勤支持部队。

    “30万?”

    杨潮啧啧着,看起来不是大麻烦,可是打败了这30万,也不能让加伦伤筋动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啊。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我要你们把这些人全都留下来。”

    想了想,不顾伤亡的拿下这些人,确实没有军事意义,但却有政治意义。

    加伦是一个军事家,他的棋盘总在战场上,杨潮却没把他当做对手,只把他当做棋子,杨潮的对手是棋盘之外跟他一起下棋的史达林。

    随着杨潮一声令下,张作霖调派第三、第四、第五集团军赶赴济马,50万大军迎战苏军。

    火炮轰鸣,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天空震颤,各型飞机不断的升空,在济马上空绞杀在一起,杀声震天,苏军的坦克掩护着步兵不断的冲击济马的防线。

    但是他们根本无法撼动济马的防线,哪怕济马的防线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坚固,因为冰封时候无法挖掘战壕,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