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391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391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0亿度电中,黄河以北消耗了500亿度,主要是山东这个工业大省一省就消耗了200多亿度电,几乎等于德国一个国家的耗电量。

    经济危机这几年,美国发电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发电机装机量却没有减少,胡佛水电站、大古力水电站等都是200万千瓦级别的电站,到了二战时期,美国电力企业全力运转,一年竟然能生产出2000亿度电来。

    为了生产原子弹,一年时间就要消耗300亿度,光是这个耗电量,就耗死了苏俄和德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就是给他们技术,他们也生产不出来。

    杨潮当然也不可能让电力将来卡了脖子,国家发展复兴公署最大的工程项目,就是全国电力网的兴建,电力网可以兴建,但是电力源却没有定,杨潮当然不会傻傻的运煤到各地去发电,那样还建个屁的电力网,直接在各地建电厂得了。

    所以必须要有集中的电力供应源头,没有比山西更合适的源头了,至于电厂的污染,其实算下来,比运煤造成的污染大不了多少,随着技术进步,到了70年代,火电厂的污染就能达标了,在这个时空,没到会到70年代,杨潮有信心推动技术在50年代达到合格,那也就是10来年时间罢了。

    “好啊,好啊。支持,俺老阎,权力支持。”

    阎锡山表态道。

    杨潮道:“支持,必须支持。这可不仅仅是发财的事情,这是关乎国家效率的大局,山西作为北方最大的电力中心,向北方各省提供电力,他的地理位置很合适,到各省的距离相当。会大大提高中国动力的效率,用最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物质,积少成多,整个国家都如此的话,那是很恐怖的。”

    “那南方呢?”

    阎锡山小心的问道。

    山西可以包揽北方大半电力,南方那么大个市场,他有些不甘心啊。

    杨潮哈哈大笑:“南方,南方是留给云南水电的。”

    阎锡山应了一声,颇为遗憾。

    但随即就换上了一副笑容,大声招呼要酒喝,频频向杨潮敬酒。(。)

第六百一十六节 国家效率大局(3)() 
“老阎,好好做。山西建立了电力中心,之后还可以围绕电力,展电力设备制造,生产电机组、电线电缆,打造整个电力工业体系。足以让山西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前沿。”

    杨潮最后鼓励道。

    阎锡山如同憋了一口蜜糖一般,连说好话。

    杨潮继续给他心中烧一把火:“把你放在山西是屈才了,依我看,大总统或许太难,但是一个副总统,或者总理,你足以胜任啊。加把劲,过几年在上个台阶。”

    阎锡山很精明,也很小心,他没有反应,他在考虑,杨潮到底是要提拔他,还是要把他从山西调开,山西是他的根基,没有完全的把握,他可不想走。

    但是认真想了想,现杨潮没有对付他的理由,心中暗喜,他何尝不想往上走走,一省大员跟总统那是有天壤之别的,当了副总统回家之后,按道理立一个相国牌坊是够了,光宗耀祖啊。

    跟阎锡山会晤后,是跟唐继尧会晤。

    云南名望最高的人是蔡锷,可是这货不工于名利,这几年抱着小凤仙游山玩水好不快活,把他老师梁启气的半死,可就是不愿意出山做事。

    因此让唐继尧始终保持了云南省政。

    其实杨潮并不是很看好唐继尧,这人私心更重,私心比得上阎锡山,可是能力上差太远了,云南在他手里,始终没有什么起色。

    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云南身处内6,展起来确实太过艰难,又四面环山,光是一个交通就要了老命。

    所以展云南需要外界支持,但也要有自身条件,必须因地制宜,云南恰好有这个条件,那就是云南的水力。

    云南地处高原。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水电站装机容量9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第一是四川。不过四川人口众多,基础比云南好了太多,四川展水电是锦上添花,云南展水电可是关乎展大计的。

    云南水电不仅蕴藏量巨大,且分布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流域。十分方便集中建设,而且都是大型电厂,效率极高。

    云南的水电如果全部开出来,接近1亿千瓦,以目前的日平均12小时电时间算,一年就有4多亿,是美国的4倍。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不可能全部开,但只要开四分之一,那也比美国一年的电量都大。用来供应整个中国都够了。

    水电技术上也已经成熟,美国人能够修建胡佛和大古力电站,这种2万容量的水力电站技术已经成熟,而且随着技术展还可以升级,大古力水电站最高峰时候,容量达到了649万千万,已经接近了三峡。

    在云南建设1座大古力级别的水电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是中国没有开大型水利工程的经验,全世界也只有美国目前具有了这种技术。还是开胡佛水坝积累的,所以在跟小洛克菲勒达成协议之后,杨潮才将开云南水电的计划提上日程。

    唐继尧是杨潮请过来的,在态度上。他就不及阎锡山积极,也可能是对杨潮有抵触,毕竟当年是两个阵营,打过仗的干活。

    不过杨潮跟唐继尧一说,他满口就答应了。这种好事傻子才不答应。这些年跟法国人的合作,让云南还是展的不错的。已经成了继山东之后,中国第二个电力设备生产基地,起码在电线电缆一项上,已经可以跟山东分庭抗礼。

    开云南水电的事情,法国人早就动心了,多次鼓动唐继尧,可是钱从哪里来?

    法国人拿不出太多的钱,云南也拉不到投资,现在杨潮表示支持,他怎么可能拒绝。

    只是法国人那边攻关了他很多年,撇开法国人单干,面子上有些不好看,主要是法国人送的礼物不少了,唐继尧是讲规矩的人,不想坏了名声。

    所以他委婉的表达了法国人对云南水电的兴趣。

    杨潮满口答应,表示法国人是想投资也好,是想用技术参与也好,杨潮都很欢迎。

    开云南水电,这是关乎国家整体效率的大局,杨潮不打算保守,就要用全世界最好的技术,法国这几年电力技术展的不错,虽然没有美国在大型水利设施上的经验丰富,但是电力设备,电线电缆和变压器等设备还是世界一流的,只要他们愿意派出最好的技术人员,杨潮没道理拒绝他们,让法国人挣点钱而已。

    至于投资,不但欢迎,简直恨不能把法国人拉下水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打响,法国人跟英国人一样,卖屁股都愿意。

    于是就这么定了,相信法国人会以为中国又给了他们一块大蛋糕,不定得多么高兴呢。

    除了云南之外,当然还有贵州和四川的水力也要开,云贵川三省的水力开出来,足以满足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电力供应,云南的水电主要用来满足广东的电力消耗,贵州和四川自给自足同时供应湖广一带。

    这样中国只需要再建立一个电力中心,就足以通过全国电力网,完成国家电气化了。

    杨潮将这个地方选择在武汉。

    因为武汉是长江正中,在武汉建设一座电厂,足以覆盖长江南北,湖南湖北的电力供应这里可以满足,安徽、江西的电力供应这里可以兼顾,沿着长江将电网修到上海,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那样就能满足江苏和浙江的供应了。

    最有利的是武汉有长江水运之力,3万吨煤船可以直接开进港口,这样就不受运输限制,电成本比内6肯定低多了。

    湖北省长范熙壬是一个聪明的人,过去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还留学过日本,跟同盟会关系莫逆,跟章炳麟伍廷芳组建了共和党,至今仍是共和党的党魁,带着这个党,控制了湖北议会,连富强党都干不过他们。

    这显然是一个洋务派、革命派两面派,在两面都有人脉,单单一个张之洞得意门生,其实就足以让他在湖北立足了。

    范熙壬跟杨潮的关系并不好,大概是因为同盟会的原因,还有当年杨潮路过湖北,湖北名人请求杨潮罢免赵占元,但是杨潮说办不到,当他到了江苏后,却立刻就弄倒了张勋,这让杨潮在湖北百姓中的名声不太好,认为杨潮根本不关心湖北人,让共和党抓住机会,这些年一直压着富强党在湖北的展势头。

    范熙壬虽然跟杨潮关系不好,但知道搞好经济,造福地方,哪里都离不了杨潮,满口答应下来不说,还表示十分欢迎杨潮去投资。

    杨潮当然要投资了,这么大的项目,想找别人融资,也不是很容易,但是绝对是好项目,杨潮始终坚定,能给社会带去利益的,一定能够盈利,因为所谓利润,从来都是你给社会创造价值中的一部分反馈,因此只要考虑创造价值,利润都不用去考虑。

    在武汉兴建电力中心,能够提升长江流域最富庶地方的动力效率,这绝对是最大的社会利益,那么就有大力分享到最丰厚的利润。

    同样山西电力中心建设,云南水电建设,杨潮都会参与。

    这些投资额巨大,但现在杨潮就不怕花钱,而是怕钱花不出去,他的资金已经积压了5年了,从经济危机之前就抽调了出来,持有债券的利益太小,哪里比得上投资。

    虽然现在是经济危机期间,有钱人都不敢投资,但这不是问题,杨潮投的不是现在,不是大危机期间,杨潮投的是未来,是二战时期,是战后大繁荣时期。

    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动力供应只是之一,能跟动力供给相比较的要素至少还有三种,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还有一个是政府服务水平。

    政府服务不用说了,说不上世界第一,但也绝对在水准之上,起码比苏俄那种水平强了不知道多少,起码杨潮打造的政府体系,不需要史达林那种靠纵容官员贪腐来笼络人心。

    至于交通,这个要素也极为重要,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交通运费,占据一件商品总价格的17%,比美国高了一倍还多,正是因为没有一个高效的运输体系。

    运输体系中最廉价的莫过于水运,水运的价格是公路的十分之一,是铁路的三分之一,绝对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杨潮不可能放过。

    因此他推动了江西跟广东的粤赣运河的修建,目前已经快要修通了。还推动了渤海海底隧道的建设,将来能够连通东北和山东,将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缩短上千公里。只是这个隧道的修建就不甚如人意了,修建度那叫一个慢,很多技术都是摸索着前进,修建了一年,到现在才铺设了1来米的隧道,照这个度,要修通整条隧道,恐怕得十年以上。

    杨潮不着急,这本就是一项21世纪都会很慎重的工程,哪怕最后失败了,杨潮都不意外,因此他也不催促,放心的交给茅以升去操作。

    这些沿海地区的经济潜力,杨潮不担心,可是四川这个有长江却难利用的省份,却让杨潮很担心,后世四川水运交通改善,靠的是三峡,但是三峡关乎长江下游好几亿人口,杨潮可没有后世老爷们的胆魄,他不敢修这条大坝,那么如何改善四川的运输条件呢?(。)

第六百一十七节 经济版() 
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的水利专家来请教了一番。≤

    他们根据现有资料,告诉杨潮,四川水运交通主要就卡在了三峡地区。

    四川不缺水,作为长江上游,整条长江的水都是从四川流出来的,因此水量绝对充足,可问题是太充足了。

    水量充足,但是水道太窄,从瞿塘峡、巫峡到西陵峡这些峡谷不过两百多公里,但是两岸峭壁林立,古人说“夹江峭壁甚为逼仄”,江宽在这一代收缩到了百米,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米,相比长江下游动辄数十里宽的江面,可以想象这里有多么狭窄,水量足,水道狭窄,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水流急速流动,到了夔门哪里,几十米宽,号称锁全川之水,在文人笔下是很有气势,却也锁住了四川人的生计。

    水利专家告诉杨潮,三峡地区有一千多处险滩,很多地方,即便是大轮船,也过不去,必须要靠岸上的人拖拽,所以养活了几万川江纤夫。

    可也同样让几千万四川人受穷,大轮船也打不到哪去,连千吨轮船都无法通过,十几吨,百十吨的小船还需要拖拽,可想而知得增加多少成本了,现在四川货物宁可走川汉铁路,都不愿意走长江,就知道代价有多高了。

    水利专家告诉杨潮,只能深度清理航道,但是三峡两壁大都是石壁,扩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根据地势高低,将航道加深,让落差变得平缓,从而降低水流速度。

    杨潮询问,深度整理后,能不能让长江上运行千吨级别的轮船。如果千吨以上的轮船可以通行,通过平底拖船组成船队,可以将载货量提高到万吨级,这样也就解决了三峡困局,不需要冒险修建三峡了。

    水利专家们却不敢打包票,只说资料不足。无法下判断,杨潮邀请他们组成考察团,详细考察一下三江水利情况。

    如果能解决了四川问题,有一个经济中心将冉冉升起。

    至此,杨潮认为自己已经给中国经济完成了一次布局,而且很可能直接绝对了未来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版图。

    东北是工农业重心,钢铁工业、食品加工和农产品丰富,山东将依然作为工业中心,而且将慢慢退出轻纺织业。向着重化工业加快推进。

    上海是金融中心,金融业、工业和贸易并驾齐驱,是独一无二的经济中心。

    广东将打造造船和航运业,以及石油化工基地。

    这将是沿海三大经济中心。

    其他地区都得围绕这几个中心发展。

    比如江苏、浙江依托上海,丝织工业、纺织工业还能发展。广东可以辐射到广西、湖南和福建、江西四省。山东影响到渤海湾以及河南和苏北。

    沿海经济带通过京广铁路以及沿海大大小小的海港产生联动,发展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往内陆拓展到了山西,打造电力工业基地;云南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