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51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51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轻工业好搞,来钱快!也许该跟张謇联系一下了。”

    杨潮心中暗道。

    工业化也不能光搞重工业,这是苏联模式,是严重偏科,是不健康的。

    其实工业化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产业的发展,一开始肯定是农业,然后加工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到了轻工业,而轻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创造出了重工业的市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态势。

    摸清规律之后,可以统筹发展,但是太急功近利的话,是会遭到惩罚的,那就是产业链直接崩溃,社会秩序崩溃,出现死人就不意外了。

    这也是杨潮为什么拒绝跟德国人合资办一座钢铁厂的原因,因为他要引进美国钢铁厂,那么在多一座,市场就饱和了。中国修铁路的市场就这么大,一座十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完全满足要求。这时代的单线铁路,一公里重量也就是一吨重,烟台到济南撑死六百公里,六万吨钢材绰绰有余,就算加上铁路桥、道钉等辅助材料,十万吨也够了。

    即便每年建造一条胶济铁路,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也足够,至于武器用钢,拿东西贵是贵,但总体用量并不是很大,在没有造船、没有机器制造、没有汽车业的时候,十万吨足够了,再说还有汉阳铁厂,那也是几万吨的产量。

    十年内,中国有十万吨钢铁产量,杨潮觉得是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这才是扩张发展的根基,像汉阳铁厂那样使用卢森堡技术团队一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杨潮感觉太不靠谱。

    美国人的钢厂已经开工,不过目前只是一批工程师正在测绘,选择合适的建厂土地。

    同时美国工程师也已经到了莱芜,在莱芜郊外寻找合适的土地,预计今年年底前开始施工。

    动工的同时,杨潮的第一批工程款也已经支付到位,用的就是那二十万两西班牙金币。

    青岛兵工厂则已经开始生产,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到九月的时候,就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一万只步枪,杨潮联系了北京,确定在天津交货。

    杨潮本打算直接送到北京兵营的,可是打电报到军机处,对方回应在天津交货,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交接大臣载振贝子。

    一路上杨潮都在感慨,还是做军火挣钱啊,一万只毛瑟98步枪,因为是股东,德国人也没有隐瞒杨潮,告诉杨潮一只造价是20两银子,但是卖给大清皇帝载沣是40两,一倍的利润啊。

    就这德国人还表示买的便宜了,因为禅臣洋行的现货价格从来都是50两不二价,也是因为这是青岛兵工厂第一批武器,为了打开销路才便宜出货的。

    其实青岛兵工厂的成本还比德国毛瑟兵工厂的成本要高一些,毛瑟兵工厂造价可以压低到十两银子,而禅臣洋行运到中国,立刻就成了五十两,人家这才是暴利啊,青岛兵工厂确实算是良心价了。

    之所以青岛兵工厂造价高,因为原料都是来自德国,甚至工人都是德国派来的,这些工人的工资比之国内都翻了一倍,加上新厂刚刚运作,各种机器磨合等等还没有走上正轨,因此总成本翻一倍就可以理解了。

    到了天津,等待了一天,才终于等到了一个矮胖子。

    矮胖穿着贝子官服,上面团龙紫花十分扎眼,竟然是崭新的。

    这就是乾隆的四世孙,载沣登基后才册封的贝子。

    “下官杨潮,见过贝子爷,贝子爷有礼了!”

    杨潮看着载振没来由一股喜感,笑呵呵的就抱拳打招呼。

    “你就是杨潮啊。”

    载振带着两个随从,后面还有一群跟班,都撇在码头上,他只带了两个亲信登船。

    “好了,给爷们看看货吧!”

    载振眯了眯眼,似乎没睡醒一般,摆了摆手让杨潮带路。

    带着载振走下货仓,让兵工厂一起来的一个技术工人撬开一个箱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用干草垫趁着的崭新步枪。

    杨潮拿出一只,捧给载振。

    载振随手拿过,随意摆弄了下,做出一个瞄准的架势。

    杨潮笑道:“贝子爷,没有装子弹。子弹在另一个船厂,您要喜欢,给您打两发?”

    载振打了个哈欠:“爷们没兴趣,爷们从来都爱红装不爱武装。”

    说完随手把步枪扔进了箱子,触碰声很响亮,在船舱里回荡。

    杨潮笑了笑:“那贝子爷,货都在这里,一万只一只不多,一只不少。要不您点点?”

    载振没那个功夫:“算了,不点了,谅你也不敢骗爷,骗了爷,可就骗了皇上。”

    说‘皇上’两个字的时候,他还往旁边拱了拱手。

    “得了。说说价吧!”

    载振转身,直接坐到了箱子上,问道。

    杨潮道:“四十两一只!”

    “四十两?”

    载振右边的眉毛扬起来,从下往上撇着杨潮。

    杨潮解释道:“四十两一点都不多,德国人洋行的价格一直都是五十两,不二价!”

    “好!”

    载振叫了一声,站了起来。

    “杨潮你果然是个忠臣。”

    接着他拍拍手:“不过呢,咱也不能委屈了忠臣不是。”

    杨潮看到载振突然不说话了,眼神直瞥旁边的洋人,杨潮立刻说了几句德国话,那工人就出去了。

    载振这才道:“既然德国人卖五十两,咱卖他四十五两,也不算亏了皇上了。”

    杨潮一顿:“四十五两?”

    载振神秘的笑了笑:“你拿四十两,你吃你的,我吃五两,给皇上留五两。”

    边说变点下巴,语速很慢,似乎是在教杨潮一样。

    杨潮听得直点头。

    杨潮心道,青岛兵工厂卖40两银子,已经够黑了,没想到载沣这个弟弟,还要黑他哥哥一道,又揩走了五两。

    杨潮故作为难道:“可是这多加了五两,该如何跟皇上交代?”

    载沣白了杨潮一眼:“早就听说你这人傻,看来不假啊,办洋务多肥的差事,你办洋务愣是办的把宅子都卖了!”

    鄙视了杨潮一番后,载振才解释道:“皇上又不知道价码,还不是你我说了算。待会我给你开张支票,你给我打个收条,不就结了!”

    很快载振就开好了支票,杨潮也打好了收条。

    然后载振心情很好,邀请杨潮去天津青楼逛逛,杨潮婉拒了。

    载振也不坚持,就告辞下船,杨潮还问了句如何卸货的事情,载振说,都交给脚行了,他一下船,跟班一吆喝,远处那批随从就赶了过来,原来都是载振雇的脚夫。

    这些货会被这些脚夫一直抬到火车站去,火车站并不远,就在码头对面。

    这些杨潮就管不着了,杨潮还想着载振不知道回去后,会怎么跟载沣交代。

    他不知道的是,载振一头就扎进火车的包厢里,早有一个姑娘点着灯,伺候着**了。

    一路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就到了北京城,载振提了提精神,就去了紫禁城。

    见到皇上后,立马就汇报了消息。

    “四十五两一只,一万只可就是四十五万两啊!”

    载沣感叹一声,他总共采购了两万只步枪,这可就是就是万两,而且还有子弹,虽然每杆枪附赠了两百发子弹,但是这显然不够,以后还得源源不断的购买,这得多贵啊。

    载振却道:“回皇上。这是毛瑟步枪,正宗老毛瑟。天津德国洋行都是五十两不二价,前阵子袁世凯不也买了两千只,他可花了六十两一只的。里面的猫腻咱就不说了,这杨潮卖给咱的确实便宜。臣寻思着有古怪,还专门悄悄打听了来着,您猜怎么着?说那杨潮跟德国人磨了俩月嘴皮子,这才磨下来。这洋人一个个都是是要钱啊!”

    载沣一听,也不由感慨:“这倒是难为他了。”

    同时感觉到杨潮还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顿时觉得这都是他拉拢的结果,不由高兴起来,比省了几万两银子高兴的多。

    一高兴,他就又想赏这个忠臣了。

    于是道:“听闻山东这次黄河决口,杨潮救灾得力,巡抚周馥也上书请功……”

    杨潮揣着汇丰银行本票,可没有当忠臣这个觉悟。他已经下了船,赶往北洋通商大臣的衙门。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原先叫做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北方的牛庄、天津和登州三个口岸,后来改名北洋通商大臣,不但负责三个港口,还担任山东、直隶和关东三个省的通商事宜,驻地就在天津。

    袁世凯现在的职位很高,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外交大臣、北洋大臣四位一体位高权重,堪称与张之洞和载沣势力并列的三巨头之一。

    只是作为外交和军机大臣,袁世凯此前主要还是在北京活动的,他的家人也都在北京,但是电报往来得知袁世凯最近到了天津,在北京的话,杨潮为了避嫌,为了不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还不敢见他,但是在天津吗,就不用那么顾忌了,载沣那群八旗贵族还想不出什么监视之类的手段。

    至于杨潮这次来见袁世凯的目的,同样是送军火的,当然,他还有其他目的。

    注意了一下,没有人监视,杨潮这才悄然走到了著名的大铁桥旁的通商衙门。

    既然外面没人监视,就不用顾忌了,至于衙门里的人会不会爆出消息,那得看袁世凯答不答应了,杨潮相信皇宫里发生的事情,第二天袁世凯就能知道,但是袁世凯的衙门里发生什么事情,要是袁世凯不想让人知道,就没人知道。

    所以大大方方的递上拜帖,按照潜规则塞上几块大洋,门子才快快乐乐的传话去了。

第七十二节 留洋事宜() 
“哎呀不巧,家父不在衙门里!”

    接待杨潮的是袁克定,当杨潮说想拜见一下袁世凯的时候,袁克定哀叹道。

    袁世凯不在?

    杨潮不由感到古怪,明明是确认过的,知道袁世凯就在天津,杨潮这次才亲自来天津,否则让工厂里一个采办送货即可,他本人是犯不着来的。

    弄不清楚袁大头跟自己玩什么猫腻,杨潮所幸遗憾的感叹道:“那太可惜了。在下这次是送洋枪来的,可惜袁大人不在。一万只洋枪的事情,想必袁公子还做不了主吧。”

    “你送枪来了?一万只!”

    袁克定又惊又疑。

    他确实不知道此事,因为袁世凯都不知道,因为杨潮想给袁世凯一个惊喜。

    之所以要给他一个惊喜,是因为杨潮是有求于他,一个人在惊喜的情绪下,很容易答应帮人办事。

    “没错,一万只新毛瑟,外送一百万发子弹!”

    杨潮笑道,都是青岛兵工厂生产,是上次袁世凯拖他办的事。

    袁克定顿时犹豫起来,眼睛是不是撇撇旁边的屏风。

    杨潮老神在在,就知道有猫腻。

    果然不久,屏风后传来咳嗽声,拖了会,袁世凯敦敦的身材就出现了。

    “哎呀,听到杨老弟来到鄙府,老朽紧赶慢赶总算是回来了。”

    袁世凯装作一副刚刚回来的样子,面不改色心不跳。

    杨潮笑道:“袁中堂厚爱了。”

    能不厚爱吗,一万只步枪啊,瞬间就能让杨潮长一辈,成了袁世凯的老弟。

    袁世凯摸着肚子,径直坐在袁克定让出来的位置上。

    “杨老弟,此来何意啊?”

    一坐下直接就问,显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那些枪了。

    袁世凯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却并不富裕,当然直隶一省的财税还是很可观的,只是袁世凯养着六镇新军,就远远不够用了,不然他也犯不着托杨潮帮他借洋款采购军火了。

    “袁中堂吩咐的,下官已经办妥,一万只步枪就在码头,只是大炮尚未到货。”

    “当真?”

    袁世凯问道。

    “当真!”

    杨潮笑道,感觉袁世凯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不知道借的是哪国的洋款啊?”

    袁世凯问道,他想当然以为,杨潮帮他采办的军火,肯定是借的德国贷款。

    杨潮笑道:“何至于借款。权当下官孝敬中堂大人的。”

    袁世凯也不由动容,着实没想到:“这这,如何是好?让老弟破费了。”

    杨潮笑道:“袁中堂的事情就是下官的事情。”

    知道袁世凯会一步一步站到最巅峰,提前投资袁世凯绝对没有坏处。

    袁世凯呵呵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杨老弟的事情,也就是袁某人的事情啊。”

    大家心知肚明,互相都有利用价值的合作才会愉快。

    杨潮也很痛快,直接就说道:“下官想送一些学生去留学,还请中堂通融一下。”

    西方列强中,英法德美都已经将庚子赔款转化成了留学基金,这笔基金每年足够送出去三千学生,但是选拔留学生,在朝廷看来,这可是外交事务,因此一直都是袁世凯在办。

    而杨潮的目的,则是想送强国富民社一批骨干去西方深造一番。

    袁世凯呵呵笑道:“小事一桩,不知道杨老弟想送多少人出去?”

    对袁世凯来说,真的是小事一桩,因为朝廷对选送留样人员根本不在乎,否则也不会让他来办这件事了,甚至袁世凯自己都不是很重视,这两年选送人员工作严重滞后,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两年了,才送出去不到两千人。

    中国人不急,洋人也不着急,也就是美国人自己行动起来,分别在北京办了一座燕京大学,在上海办了一所沪美大学,在广州办了一所广美大学,自主招收学生,同时从大学里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深造。

    其他国家,英法德也就是正常跟外务部接触,中国人想送多少就送多少,只要不超标,他们就接受,这些国家的教育资源也不是随便来的,那也都是要花钱办的,没道理热衷于替中国人培养人才。

    倒是日本人挺积极,在他们国内开办了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学校,通过外交努力希望吸引一批学生到日本去读书,只是需要中国人自己掏学费,因此除了在南方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