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247部分

三国新马超-第247部分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吐出此言后,吕布和刘修都皱了皱眉,看起来很不满意王允的策略。而王允看到两人如此,开口解释道:“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前诸侯联盟,共讨董卓,虽饮恨而归。然其匡扶社稷之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今董卓已除,那些余孽自惶惶不安,届时若联合到关东义军入长安,则如泥沙入海,些许蝼蚁,自然一扫而清。”

    王允是纯粹的士族之人,对于士族的认识和执念,也一直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上。虽然关东群雄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但那是董卓造成的。在以王允为首的长安朝廷士人的眼里看来,那是关东士人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关东的士人过去曾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反对宦官,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董卓的死使得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消除了,王允相信,只要新朝廷纠正董卓所犯下的错误,实行德政,关东的士人会象百川归海一样重新回到朝廷的怀抱。

    士人政治理念,在德不在兵。而对于治国平天下,王允更是秉承古训当中的‘上安国家,下抚黎民’的政治理想。

    所谓‘在德不在兵’,见于东汉时期很多士人给皇帝的上书,他们认为只要政治清明,举贤任能,则奸凶自息,国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穷兵黩武,必至覆灭。以德政治天下,就可以实现“上安国家,下抚黎民”的政治理想。

    这点,毫无疑问,士人们的共同认识。过去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董卓进京打断了这一进程;为此,他们又同董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现在董卓死了,士人们掌握了政权,已经到了实践这个政治理想的时候了。

    当然,这期间,无论是长安士人和关东士人,都已经隐隐看出,无论实现什么样的政治理念,都已经同大汉王室无关了。汉室长期起来的党锢迫害和宠信宦官、任用外戚,已经让士人们对大汉皇室失望透顶。

    所以,以王允为首的长安士人,才有了与皇室夺权的举动。意图架空大汉皇帝,代理执政,从而实现他们的理想。如今,在王允看来,正是实现‘他们士人’理念的绝佳时期。所以,他说出依靠关东群雄的办法,实在是太在刘修和吕布的预料当中了。

    不过,预料是预料,同意不同意却有待商榷。至少,目前看来,吕布和刘修两人,任凭王允口若悬河论证讲述,却似乎对王允的一厢情愿,有些不太支持和理解。

    “前些时日,老夫已派张种前去抚慰山东,以联络关东士人,共辅朝政。近些时日,想必便有回复。而老夫也坚信,关东群雄得知董卓已亡这一天大的喜讯,定然再度兴兵入长安,届时将军掌兵权,士人辅朝政,则天下太平矣”

    吕布和刘修,终于听完了王允的解释。然而,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不禁均流露出狐疑的意味——说实话,吕布不相信王允会将兵权交给他统领。因为那些关东群雄,手中俱有几十万兵马,吕布空有奋武将军之名,若是想统帅他们,实在是一场天大的笑话;而刘修担忧的,是王允这番异想天开的策略,根本不可能实现。

    “司徒大人,非是妾身给您泼冷水。实在是此事太过慎重,若是司徒大人将所有心血全都寄托在关东群雄身上,恐怕太一厢情愿尔。”刘修看了一眼王允,发现王允仍是一副执着的神情,不禁下了一剂猛药说道:“司徒大人,还曾记得,当初刘和之事乎?”

    王允听刘修一言,老脸不禁颓然下来,怔怔无语:刘和之事,可以说,是长安士人和关东士人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他的遭遇,似乎隐隐可以让人看得出,关东士人和长安士人的分崩离析

    “不!刘和之事,乃是源自他咎由自取。只想求救刘虞而不思大计,导致关东群雄误解”王允神色呐呐说着,此时的他,被刘修一言击败,似乎更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修儿,那刘和之事”吕布当时只是董卓手下一员都尉,根本了解不到这其中的内幕。看到刘修居然将王允打击成这样,不禁开口问道。

    而刘修悠悠叹了一口气,带着一抹幽怨,开始讲述起一段长安士人刻意忘记,而历史已经遗忘的故事

第498章 试探?() 
早在初平二年底,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联盟瓦解的时候。董卓已迁都长安,妄自尊大、暴虐朝堂。长安的士人们鉴于此状,曾派遣了一个使者前往关东联络义兵勤王。而那个使者的名字,就叫刘和。

    刘和时任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在长安士人的建议下,汉献帝刘协让刘和假装弃官逃亡,以躲避董卓的耳目,出关联络皇室宗亲、时任大司马、幽州牧的刘虞,让他带兵前来救驾。

    之所以想起来联络刘虞,不仅因为刘虞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还因为他是群雄起兵讨董卓以来,关东群雄当中唯一遣使朝拜天子的人。初平二年,袁绍、韩馥欲拥立刘虞为帝,被刘虞严词拒绝,为表忠心,刘虞还派了个叫田畴的人绕经大漠之南,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天子,让献帝和朝廷士人异常感动。

    而这个刘和,便是刘虞的儿子。

    刘和领受了皇帝的密令,乔装打扮一番,星夜便动身前往关东。

    长安通往关东最近的道路是径直向东经过华阴、潼关、陕县到达洛阳,但这条路上有董卓派遣的重兵把守。刘和出逃,必然遭到董卓的通缉,走这条道路风险极大。因此他选择了一条迂回的路线,由长安出发向东南翻越秦岭山脉,出武关到达南阳;然后再折向北,经过河北前往幽州。

    刘和出逃成功了。他历尽艰辛,翻越崇山峻岭,终于逃出了董卓的势力范围,来到袁术统治下的南阳。

    长安朝廷的士人一直把关东士人视作亲人,袁术又是曾经起兵讨董卓的群雄之一,刘和本来以为来到袁术的地盘上应该如同到了亲人家里一样安全;但他错了,形势的复杂险恶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关东群雄早已没有起兵讨董卓时勤王的热情,他们现在热衷的是扩张自己的势力,实现个人的野心;袁术更是处心积虑的想当皇帝,如果刘和跑到幽州联络上了刘虞,打败了董卓,迎回了天子,那袁术的皇帝梦就将成为泡影。

    于是在得知刘和到来的消息后,袁术就把他扣留下来。

    不仅如此,袁术还有他自己的算盘:他知道幽州盛产天下名骑,对于地处中原的军阀们来讲,骑兵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先进武装,有了骑兵就可以帮助他们在军阀混战中取胜。于是他欺骗刘和说,我也早有勤王的意愿,不如让你爹派兵来南阳,与我合兵一处共同进军。

    刘和真是个很傻很天真的乖宝宝,轻易相信了袁术了鬼话,他写信给刘虞,刘虞果真派了数千骑兵来到南阳。公孙瓒为了讨好袁术,也派了他的弟弟公孙越带了千余名骑兵前来相助。

    按说刘虞派来的兵应该由刘和率领,但袁术随后便与公孙越串通,拘禁了刘和,夺了他的军队。随后,袁术就把刘虞援助的骑兵投入到军阀混战当中,完全背弃了他当初对刘和许下的诺言。

    刘和这小孩此时才知道自己受了欺骗,气愤不已。可他身受皇帝和朝廷的重托,怎么能够半途而废?于是他瞅准时机,从袁术手中逃了出来,准备途经河北前往幽州。

    也许是刘和的使命注定要遭到磨难,他在经过河北时,被袁绍发现,袁绍也把他扣留下来。袁绍虽然和袁术打的头破血流,但在对待长安朝廷上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如果让刘和联络刘虞勤王成功,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又何从实现?

    关东群雄在对待董卓控制下的长安朝廷问题上,相当的默契。对他们来讲,让朝廷继续控制在董卓等凉州武人手中,自己不听朝廷号令而扩张个人势力就具备了合法性。因为董卓控制的朝廷本身就不合法,他们就可以以不合法对付不合法。

    所以,袁绍也想利用刘和,不过他要的不是骑兵,而是把刘和作为人质来要挟刘虞,让刘虞帮他对付公孙瓒。当时公孙瓒势力正盛,是袁绍的最大威胁。

    刘和被扣留一直到自己的父亲刘虞被公孙瓒杀死,这时袁绍才给了刘和一定程度的自由,他让刘和联络刘虞的旧部,以为刘虞报仇为名共同讨伐公孙瓒,于是刘和便被绑在袁绍的战车上,身不由己的投入了军阀滚滚混战当中。

    刘和与刘虞的悲剧见证了东汉末年忠心朝廷的传统士人拯救国家社稷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说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可惜,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长安的士人,没有完全得知刘和的遭遇。

    然而,像刘修王允这样手眼通天的聪明人,自然零零碎碎得知了一些刘和的近况。而由此,他们又焉能从其中看不出一些什么猫腻?所以,当刘修提到‘刘和’这个名字,登时便让王允陷入了沉默。

    “司徒大人,或许,关东群雄会举兵勤王,然而,某等却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种幻想当中。若是司徒大人只有这些小计,那今日之事,还就请到此。修儿今日刚至,恕布不能远送”吕布听完刘修说完刘和的故事后,不禁对王允小看了几分。

    而王允喟叹一声之后,却是又笑了起来,端起眼前的酒樽,一口喝了进去,随后才开口道:“或许,靠着狼来救羊,是老夫幼稚到极点的异想天开罢了。纵然老夫不愿承认,但事实似乎如公主所说,那些深受忠孝仁义教导的士人群雄们,恐怕已经蜕化成了自私自利的军阀,长安的朝廷已经被他们彻底抛弃了而现在,就让我们正式商议一下抗贼大计吧。”

    吕布和刘修见此,不禁对王允的胸怀和气魄所震动。尤其是刘修,也忍不住喝了一口酒,来平复一下她对王允的认识:自己,似乎太过小瞧这个老头儿了那他先前之言,莫非是?

    试探?!

    不错,王允这老家伙,他也知关东群雄可能靠不住。但在此他提出这个策略,目的其实就是想看看。夫君到底是否会对他言听计从!!

    这个老家伙,大敌当前,还念念不忘算计自己人,难怪马超三番两次找他麻烦!

    想到这里,刘修不禁又饮了一大口酒,攥着吕布的手都微微用力:那个马超,怎么没将这个老家伙直接气死!!

    而吕布感受到刘修的气愤,似乎从刘修的眼神当中也读懂了什么。看向王允的眼神,也不禁多了一丝冷色。不过,他随即还是小心收敛掩饰起来,暗暗拍了拍刘修的手,示意刘修安心。

    可刘修毕竟是个女人,这个时候,她突然想到了马超给她的那封信,几乎有种立刻就拆开看一眼的冲动:那个马超,难道就是让自己堤防王允吗?不,不可能,他说那封信要在最危急时分拆开,眼下大战未起,还不是时机

    而王允,浑然不顾两人的心中所想,施施然从怀中掏出了一物,摊开在了大厅席间,准备开始他真正大计的演讲

第499章 荀攸?() 
“司徒大人,这是”刘修看着王允铺在席面上的图录,不由得惊叹了一声:这个东西,她在扶风的时候,偶然看到过一次——那次,是马超闲极无聊,拿着那张‘大禹定鼎图’,向皇甫嵩请教古代军事标注时,她才无意看到的。

    并且,那个时候,刘玥还记住了马超的一句话:“此物虽囊括州川,却不能直观地貌。由此看来,超日后还是推行沙盘模拟地图为好”

    那个什么沙盘模拟地图,刘修无幸得见。据说是在她离扶风之时,马超仍在找人制作固定,欲将雍凉、汉中、京畿四处地貌全都囊括进去,并加注郡县标识及制作敌我双方象征木棋刘修估计,差不多这个时候,马超应该已经弄好了他的沙盘模拟地图了吧?

    仔细看了看王允拿出的这幅扶风大纸绘制的图貌,刘修发现,这图表上,只有京畿至洛阳一带的山川河流标注,并且,还比较粗糙。比之马超那副‘大禹定鼎图’来,不仅在范围上要小很多,而且,标识也很粗糙。

    “公主识得此物?”王允眼露惊异,毕竟,这幅图貌,他已经收集了一年有余,才将京畿附近的地貌勘察完毕,制成这幅图表。如此浩瀚工程,虽不说是什么丰功伟绩,但也算可千古留名了吧?

    事实上,王允这番认为,丝毫不为过。毕竟,当初光武帝迁都洛阳时,所携图书装车达二千余辆。经历代收集,桓帝、灵帝时藏于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处。其中典籍图录盛极一时,可谓是皇家瑰宝。然初平元年,董卓迫令迁都长安,吏民扰乱,国家藏书大被毁,帛书大则连为帷盖,小者制为滕囊,被王允保护下来随朝廷西迁的只有七十多车,道路艰远,途中又散失其半。

    至此,两千余辆的图录典籍所剩不足三十车。尤其是大汉地貌山川图录,损失殆尽。王允令手下花费一年余时间,重现这京畿一带的图录,对于大汉所有士族来说,可谓是激心福音,功劳甚大。

    可惜,对于见识过马家图录的刘修来说,王允的这幅图录便有些上不了台面了。由此,刘修不禁感慨,马超虽然年幼,但在某些方面,确实要比吕布和王允有天赋的多。至少,这种对战争大役至关重要的东西,马超不仅提前制作了,还在不断完善着

    不过此刻,不是思考这些事的时候。刘修没有回答王允的问话,而是直接开口问道:“司徒大人,不知有何妙策当讲?”

    经刘修这么一问,王允也没有再多想图录之时,伸出干枯的手指说道:“陛下如今与我们同心,所以,长安所用之兵,老夫便全算将进去。”说完这句,王允的手指已经落到了那写着‘长安’的方位,继续说道:“长安所有之兵,一自然是将军的并州狼骑,人数三万,忠于朝廷,这是其主力军队;二是留在长安的董卓凉州旧部,如李蒙、徐荣等人率领的部众,其中禁军一万余,由陛下直接把控。而李蒙手下”

    说到这里,王允不禁皱了皱眉毛,有些担忧说道:“如今谣言四起,陛下同老夫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