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打败了蚩尤,见当地的百姓和牲畜中了雾毒,就上山采药炼丹。他按玄女娘娘的指点,在狮子山腰,用宝剑掘出一口井,取水煮药、炼丹,救活了中毒的人畜。后来,这口井里的水就长流不断,湖南湖北的人到了狮子山,总要把井水带回去作仙水供奉,还把这口井叫做“轩辕井”,又在井边竖了一块写有“轩井流霞”四个字的石碑。
现在,监利人在荆江大堤防汛抢险时,总要擂鼓助威,据说这可以降服水怪呢。
讲述:王大运
整理:柳如梅
流传地区:湖北监利
第三十一节 黄帝炼铜造兵器()
黄帝跟蚩尤一连打了好多年仗,总也打不胜。蚩尤力大过人,勇猛善战,每次交战黄帝的兵卒都要伤亡许多。为此,黄帝很伤心,琢磨着:如果能有啥好材料,制造些锋利的新兵器,代替那些竹矛、石斧就好了。可是,这材料哪里有呀?
一天,他带领几个兵卒到涿鹿山上去砍竹采石。走到一处山崖下边,只见一位老人正在崖头上弯腰砍柴,双手紧握一把亮闪闪的大斧。手扬斧落“咔嚓”一声,胳膊粗的荆棵便被砍断,哗啦啦滚落下山坡来。黄帝非常高兴,急步上崖头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礼。老人笑问黄帝上山干啥来啦?黄帝如实相告,并把他近来的想法也告诉了老人。老人一听,忙把自己的斧子递给黄帝,说:“你看这玩意能行吗?”黄帝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把铜斧。连说:“行啊!行啊,我想的就是这样的兵器啊!”老人兴奋地说:“那好!离此山下不远有一道沟,那里有一种含铜的矿石,若用此原料炼铜打造兵器,精巧灵便,锋利无比,何愁不能打败蚩尤?我这把斧子就是采用那里的矿石,炼了铜做成的。”黄帝一听分外高兴,就请老人领他去看。果然,在现今□□乡□□口村附近找到了那个铜矿。
随后,马上昼夜不停地垒炉冶炼,大造各式新兵器。不光打造了铜斧、铜刀、铜剑、铜矛……还打造了许多两刃三尖铜镞,安上竹竿为箭,弯竹为弓,百步之内就可射倒敌人。
这下,黄帝部族武器精了,士气大振。
讲述:袁朝富
整理:杨云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第三十二节 黄帝赐姓氏()
《史记》载,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那么,其余11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姓呢?
相传,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后,政治、经济、生产一切都逐步走向正规轨道。就是对人没有一个记号可叫,经常出现了哪个人头发长,就叫“长头发”,谁的皮肤黑,就叫“黑脸”,有人腿长,就叫“长腿”。对女人也是这样,谁皮肤白,就叫“白脸女子”,谁*大,就叫“*”,谁屁股大,就叫“大尻子”如此等等。仓颉为此事曾多次建议黄帝,不能这样对人乱叫。黄帝也觉得这样叫法不雅,召来风后、常先、大鸿、仓颉等大臣一起商议。先是仓颉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个号,或者固定取个名字,这样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风后说:“谁在哪里居住就叫什么名字。”常先、大鸿说:“谁干什么活就叫什么名字。”黄帝听了大家的意见,认为都不妥当。他说:“先得有个姓,然后再取名。比如炎帝长在姜水河畔就姓姜。我原先姓公孙,长在姬水河畔,改姓姬。对于广大群民的姓氏,最好由他们定。”风后和仓颉想了半天说:“姓氏应该由黄帝赐给,如果由群民自己定,那就乱套了。天下必然出现重名重姓,干了坏事也一时弄不清哪个姓、哪个名、哪个人。假如有一个姓姬名利的人干了坏事,另一个姓姬名利的人就要受牵连,第三个姓姬名利的人更逃不脱。如果三个同姓同名的人都不讲实话,案件就无法判断,很可能冤枉好人。”仓颉一席话说得黄帝沉思了半天,觉得很有道理。最后就正式规定,凡天下群民姓氏都由黄帝赐给,叫什么名字都由个人定。比如王亥驯兽有功,黄帝赐给王亥手下人姓氏有:牛、羊、马、鹿、熊;九成捕鱼有方,赐给九成手下人姓氏有:鱼、江、池、澹;田井务农打粮多,赐给田井手下人姓氏有:米、麦、谷、豆;管理钱财账目的赐给姓氏“钱”。还有万、千、百、伍、陆作姓氏的。植物作姓氏的有杨、柳、桑、梅、李、柏。以建筑物作姓氏的有:宫、房、门、楼、方。以颜色作姓氏的有红、黄、蓝、白、黑。以天干地支作姓氏有甲、申、戌、支、巳。以武器作姓氏的有刀、枪、巴、戈。以方位作姓氏的有东、西、南、北。还有不知源渊的姓氏有卜、滑、匡、游、冷、公、开、养、上、印、全、弓、农、□、车。还有少见和罕见的姓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俄、揭、奇、计、回等。
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姓氏就开始分化了。据说,秦统一六国后,张王二姓越来越多,张姓发展到万户以上,王姓发展到六千户以上,引起当时统治者警惕。他们担心张王姓联合起来颠覆政权,准备采取措施镇压。谁知,消息走漏。有一位名叫张明事的人,灵机一动,立即把“张”姓作了音同字不同分解,把“弓长张”改为“立早章”,张姓一下子就减少了一半之多。王姓也在王字边加了三滴水,王姓就出现了“汪”姓。解除了当时统治者对“张王”二姓的疑虑。从此,中国姓氏又出现了很多音同字不同,如姬吉、袁原、鱼余、姜江、巩孔、郝霍、程成、许徐、魏韦等。
汉武帝当年诛杀司马迁家族时,地掘三尺,户灭九族。当时姓司马的人都纷纷逃散,唯有一个姓司马的村庄没来得及逃跑,被官兵团团围住,眼看就要动刀杀人,突然人群里站立起一个人,他把手指咬破,用鲜血在自己的白布衫上写下“同冯”二字,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向官兵呐喊:“我们不是司马家族!我们全村人一半姓同,一半人姓冯,请官兵不要随便错杀无辜。”被围困的人一下子都醒悟过来,悄悄给司字左边加一杠,给马家头上添了两点,纷纷写出自己姓名。人群里立即出现了“同冯报姓”。有人高喊:“我姓同!”有的叫喊:“我姓冯。”有人还说:“我们村里人老几辈都是姓同和姓冯的,姓司马的人早都跑光了,难道你们还要杀姓同姓冯的人吗?”官兵被问得一时回答不上来,采取逐人询问,结果没有一个姓司马的。于是全村人才都幸存下来。据说,司马迁故乡陕西韩城县现在凡是姓同姓冯的人,原来都是姓司马。“同冯报姓”起源最早就从这时开始,后人才演变成“通风报信”。所以,中国人的姓氏,从黄帝时期开始至今,都有一定的源渊。尽管现代人对姓氏看得没那么重要,以为姓氏只不过是个代号而已,但每个中国人却轻易不改姓换名。
现在我国姓氏由黄帝时代14姓,发展到今天已有6千多个姓氏。其中李姓在全国占1亿人以上。追究源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
整理:兰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第三十三节 黄帝恩赐制梳人()
人人都有爱美之心,都爱梳洗打扮。那么,梳头用的梳子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
传说,轩辕黄帝三战定华夏后,教化群民制衣服,使人们脱掉了树叶兽皮;种五谷,解决了吃饭问题;盖屋宇,结束了穴居生活;造舟车,方便了交通运输……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改变了原始洪荒时期的生活面貌,创造了上古年代的初步文明。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梳子,人们不管男男女女,都是披头散发乱蓬蓬的,依然还带三分野人样。有时候觉得太难看了,或是头皮痒痒了,只能用手理一理、搔一搔。
在当时涿鹿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根据平日人们五指搔头的情景,用兽骨磨制了一个像手一样的东西,用它搔头,很舒服。后又经过几次试用改进,增加了一些指股,就制造成一件简单的类似现在梳子一样的东西。用它搔理头发,不光能够解痒,而且还能把头发疏理得光溜溜的,使人变得俊美秀气起来。
可是,东西刚刚制成的时候,有些人见了不知道是用来疏理头发的,以为他造的是啥“妖物”,图谋造反哩,就报告黄帝,把他关进了大牢。
看守大牢的头目跟制梳人是同村老乡。见了他吃惊地说:“黄帝贤明仁德,灭蚩尤,治人世,天下太平;制衣播谷,盖房造车,关心百姓生活。大家都拥护他,你为何却想造反呢?”
制梳人叹了一口气说:“唉!轩辕恩德,泽润四海,华夏文明,万众倾服,我怎么会昧良心、起歹意,当叛子逆民呀!”
牢头问:“那么你制造那件怪物,究竟想干啥哩?”
制梳人流着泪说:“我制的是一个疏理头发的东西呀!”
牢头听后“哦”了一声,急忙问:“东西现在哪里?快拿来让我看看!如果是真的话,我就去为你面告嫘祖,转告黄帝,赦你无罪,放你回家!”
制梳人感激地说:“噢,那就谢谢你啦!”说着解开衣襟,从怀中掏出那件东西,小心翼翼地交给了牢头。
牢头接过一看,是不像“妖物”,就对制梳人说:“好,你等着听好消息吧!”
牢头见了嫘祖,把制梳人蒙冤入牢的真相如实地讲了一遍,并双手献上了人说的“妖物”。嫘祖接过搔了搔头发,果然很舒服。便用它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光光滑滑,并在头顶上盘了个发髻,高高兴兴地去见轩辕黄帝。
黄帝一见嫘祖今天这么漂亮整洁,真是高兴。便问她:“你今天是咋搞的?头发好像流水似的,真是好看极了!”
嫘祖笑吟吟地把人们所说的“妖物”真相说了一遍,请求黄帝释放制梳人。
黄帝听了嫘祖的话,连声说:“是啊!既然搞发明创造,有功无罪,这是难得的人才呀,该放!该放!”随即马上下达了放人的命令,立刻召见制梳人当面赔错说:“我误听人言,没有弄清事实就叫人抓了你,让你受了委屈,请你原谅吧!你制造的梳理头发用的东西很好,能使男男女女增美添光,我现在要封你个官职,让你继续为人们制造这种东西,把它推广社会,流传后世……”
就这样,“疏子”就问世了。疏,取疏通理顺之意,后来因为这东西多为木制,又改疏为梳,专指疏理头发的用具称做“梳子”。
讲述:谢彭
整理:李文杰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第三十四节 黄帝教场练兵()
当你来到黄陵县城南五里的塬上,那一片开阔的塬面,就是黄帝当年跑马练兵的“校场”。这里还有一条深壕,南北十几里长,群众称其为“校壕”。
黄帝部落联盟在中部(黄陵旧称)定居后,为了清除犀牛精蚩尤的侵扰,黄帝经常骑着马从桥山上的中宫(九龙宫)出发,趟过沮水,来这里练兵。他每次从校场练兵回来,总爱在印台山东坡的暖泉饮马歇息,以后人们就叫那泉子为“饮马池”。几千年了,它还是那么清冽冽的一池。
再说这校场坪,那时候方方20多里。进行较大规模的集训时,各部落的队伍汇集一起,画在兽皮上的熊罴貔貅虎豹各种图腾挑在高杆上,各由一名强壮的士兵举着依次排开,在微风吹拂下摇摆。黄帝的缙云师龙形图腾举在中央最高的杆上。战士们不分老少,都手执弓箭、棍棒、石斧或玉刀,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的图腾下,等待着命令。排列在对面的狼、兔、狗、虎、犀牛等许多兽形的靶牌,也在微风中摇晃……
这天,黄帝跨一匹枣红“火畜”(马),身背弯月大弓,小腿上绑着箭囊,流星般地来到校场。人们惊异地向黄帝欢呼,黄帝勒着马缰巡视队伍,向大家点头。巡视了一遍,黄帝勒住马,面对大家说:“前几天,我带着一些人去打猎,套住这匹火畜,它善跑,又听人指挥。今天,我要骑着它拉弓射箭。请记住:‘勤劳才能生存’!”战士们齐声喊:“勤劳才能生存,勇敢才能自立!”声震山河。
黄帝一抛马缰,枣红马掉转方向,气宇轩昂地站着,突然,它“嘞——嘞——”一声长鸣,四蹄好像腾了云,绕着校场向靶牌跑去。士兵们又是一阵欢呼。马在奔跑,黄帝俯着身子,迅速取下弓,从腿囊里抽出箭,瞅准兔靶,双腿勾紧马肚,右手拉开了弓弦,斜向射出一箭,正中靶心。不等士兵们欢呼,黄帝冲到正面再射一箭,然后翻转身,又是一箭,箭箭中靶。
在战士们长时间的喝彩声中,黄帝回到队前,对大家说:“你们抓紧练吧,一定要又准又狠!”几个士兵议论着:“明天咱也去套一只火畜回来!”各自操练去了。黄帝跳下马来,一一察看,士兵们有的抡石斧,有的舞玉刀;有投石球的,也有赤手相搏的,“嗨嗨”的搏击声此起彼伏……各部落的图腾高高飘动。黄帝察看着,非常高兴。一队士兵,个个虎背熊腰,对准靶牌“嗖嗖”地射箭。一个士兵箭不中靶,黄帝就走过去,要过弓箭,拉开姿势,做示范动作。然后,拍拍士兵的肩膀,要他注意姿势。士兵又射一箭,中了靶牌,望着黄帝憨笑……黄帝的军队,就是这样不分阴晴风雨地进行艰苦训练,终于练得个个壮如牛,猛如虎,冲锋陷阵,所向无敌。黄帝又发明了战车,大臣岐伯做了短箫铙歌,作为军乐。黄帝还用牛角号吹出“呜呜”的声音,就像龙吟,以慑敌胆。
据说黄帝派风后、力牧、应龙各率一支人马,分排在自己的两翼,又让一部分力蛮过人的士兵扮演蚩尤的人马,双方对阵鏖战。“蚩尤”大吼一声,抡起铜斧就冲过来。黄帝的军队迅速排成一字长蛇阵奋力抵挡。“蚩尤”的军队仗着锐利的兵器和蛮力,也死命地砍杀。他们刚冲开一个缺口,黄帝令旗一挥,风后、应龙、力牧的人马立即变换队形,一瞬间成为一个严整的方阵,把“蚩尤”的人马死死地包围在中间。“蚩尤”再冲再拼,也如瓮中之鳖,无济于事。忽然,黄帝令旗又一举,力牧、应龙的军队向两边一闪,冲上来大鸿带领的弓箭手……一天又一天,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