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238部分

秦·君临天下-第238部分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和司马尚一看不由心中一惊,两辆囚车内一辆装着李牧的父母妻子,另一辆是司马尚的妻儿。

    郭开恶狠狠的说到:“我说你俩会造反大王还不信,呵呵,你两个反贼果然是狼狈为奸试图谋反。你俩若不速速束手就擒本相就砍了你们的家人!”

    李牧:“郭开,如今秦军压境,大战在即。你不劝大王抗击秦军却来诬陷本将。你这是自相残杀,自乱阵脚是资敌,你定是得了秦人好处!你这个卖国贼!将士们不要收他蛊惑,郭开是秦人奸细!”

    “他是奸细!杀了他!”

    李牧军吼声如雷气势逼人,禁军将士本来也不相信李牧会勾结秦军。如果李牧勾结秦军还费劲巴拉的和秦军打什么,直接杀进邯郸抓了赵王把他献给秦王功劳不是更大吗,这样一个连普通士卒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李牧这员大将还能不明白?所以众多禁军将士们转身看着郭开,郭开一见心中着急,因为万一禁军哗变第一个倒霉的可是郭开。

    郭开:“大王诏命在此,李牧涉嫌勾结秦人,证据确凿,我大赵将士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大王诏命,谁敢不尊与李逆同罪!”

    李牧:“我又没有勾结秦人,你心里最清楚!历家世代忠良,绝不会背叛大赵,我要见大王!他若不来见我,我就领着将士们去邯郸阿找他!他是赵王,他都不顾社稷安危百姓死活,我李牧不能不管!禁军兄弟们。你们的家就在邯郸,你们的妻子亲人也在邯郸,若是秦人杀来你们的妻子亲人就会备受秦军蹂躏,你们若想和我一起抗秦,就到本将这边来!”

    呼啦一声,三分之二的禁军将士临阵到跟加入李牧这一边,而两个赵军校尉领着手下趁着郭开不备把那两辆囚车也抢了过来。郭开吓得拍马就跑,司马尚正要追却被李牧拦住。

    李牧冲着郭开背影喊道:“你告诉大王,李牧就在中军大营内等着他!”

    司马尚着急地说道:“为何不让我追,为何要放郭开走。事已至此,难道上将军还指望赵迁下诏迎回代王吗?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我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郭开再杀了赵迁,代王才能顺利继位呀,上将军!”

    李牧:“大敌当前,不能再内斗了,再内斗下去伤的是大赵的根本。”

    司马尚长叹一声,接了自己的妻儿转身就走,李牧问到:“阿尚你去哪里?”

    司马尚:“回我的军营,上将军若是跟赵迁谈好告诉司马尚一声。司马尚可以保证不然杨端和一兵一卒踏过漳水越过长城。”

    李牧:“辛苦你了。”

    司马尚摆了摆手带着妻儿侍卫头也不回地走了,李牧率领边军精锐和新归附的禁军进入中军大营,如此一来李牧手下的兵力雄厚了一些。李牧安排心腹将妻子儿女送往代郡,目前也只有代郡才是最安全的。

    等忙完了所有的事情已经到了夜半,李牧这才有感到饥饿,下令上饭菜。

    赵军的粮草本就不多,因此全军上下不管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卒都吃的一样的伙食,即便是赵军统帅李牧也是一样。在平时,李牧的晚饭不过是一块饼一碗汤和一碟盐菜而已。可今天不一样,当晚饭端进来的时候,李牧闻到了烤肉的香气,多日没尝过肉味的李牧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今天怎么添了肉?将士们都有吗?”

    伙夫放下托盘摆好碗筷之后说到:“将军身为赵军统帅,赵国安危系于一身,而将军却连一口肉都舍不得吃,这样下去将军会被敖干的。”

    李牧迅速后退数步,手握剑柄喝到:“你不是伙夫,你是谁!是赵迁派来杀本将的吗!”

    那人呵呵一笑说到:“赵迁可调不动我,他若知道我的身份定会被吓得半死,所以我不是赵迁派来的。”

    说着话那人掀掉头上的皮盔,抹掉了脸上沾着的胡子皱纹,一张如玉的娇颜出现在李牧面前。

    李牧:“你是?红绵!”

    红绵:“难得将军还记得当年逍遥楼那个为你挑了一曲霓裳舞的小丫头,多年不见,将军风采依旧。”

    李牧:“本将记得你和沧海阁走得很近,难道说,秦王出了高价买通沧海阁杀手要我人头吗?”

    红绵:“并不是,红绵是受将军一位故交之托来见将军的。”

    李牧:“故交,是谁?”

    红绵:“白宣。”

    仓啷一声,李牧长剑出鞘指着红绵喝到:“你是黑冰台的人,来人,抓刺客!”

第341章 将军归否() 
唰,帐帘一挑冲进来五六个赵军,这些人虽然都是赵军打扮但李牧却一个都不认识。

    李牧大惊问到:“你们是谁!”

    这些“赵军”也不回答,手中弩箭对准了李牧,咯噔一下李牧的心凉了。

    红绵:“将军莫急,你的将士们说的都很踏实,帐外侍卫也都很老实。将军只需平心静气的看完这两封信,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两卷竹简放在李牧的桌案上,李牧盯着红绵问到:“我的家人呢?”

    红绵:“都好,至少比在郭开手里要好。将军想看这封信吧。”

    一卷带着云托月纹路的竹简被红绵递到李牧眼前,李牧后退一步用剑指着红绵说到:“你念给我听。”

    红绵微微一笑打开竹简念到:“李将军钧鉴,将军镇守三边以来,大败匈奴、林胡,斩首十万使胡虏不敢藐视中原,将军威名震动华夏,为华夏百姓尊崇。宣之祖父武安君有言,能败胡虏者皆为华夏名将,盖世人杰,宣深以为然。如今赵国危如累卵,赵王嫉贤妒能,宠信奸佞,将军为之效命却遭赵王猜忌,宣深为将军不平。所谓良臣择主而侍,此正当时也。”

    “当日与将军会晤于贺兰山下,宣曾说过愿和将军携手北击胡虏,此言乃宣肺腑之言。将军请想,自犬戎攻破镐京斩周幽王始,胡虏便将中原视为予取予夺之地,将华夏子民视为其奴隶。大秦先祖子襄公、文公起与戎狄血战不止直至将其击败驱逐出关中才有今日大秦鼎盛。古有戎狄、今有匈奴,华夏北方之患愈演愈烈。故此宣以为,我华夏之敌非各国而是胡虏,虎狼之国非大秦乃为异族!今有秦王愿担天子之责统御四海,率华夏子民抗击异族,此为应天顺命,大势所趋,将军应审时度势,顺应天道。将军若肯,白宣愿让出武安君封号与将军,愿和将军一起率领华夏凶兵北击胡虏,永解华夏腹背之患。将军若归秦,白宣幸甚,吾王幸甚、大秦幸甚,华夏幸甚!宣翘首以待,将军归来。”

    红绵念完之后收起竹简看着李牧,红绵从李牧的表情可以看出,白宣的这番话对李牧还是有触动的。李牧常年戍边深知异族对华夏造成的伤害有多深,做为华夏的将军,最想的当然是率领虎狼之势打败异族,捍卫华夏尊严,保护华夏百姓安危。李牧心里也不得不赞成白宣的说法,否则当年白宣攻占头曼城的时候李牧为何要大醉三天以示庆贺呢。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不管是哪国将军的胜利都是华夏军人的荣耀。

    红绵看着低头沉思的李牧问到:“将军,我家君侯仰慕将军已久,这封信言辞恭敬,可谓推心置腹,请将军审时度势,顺应天道。”

    李牧:“为何不是白宣顺应天道来投大赵。”

    “嗤!”

    六位大秦奸细不约而同的发出一声冷笑,红绵咳簌一声皱了皱眉。李牧当然知道那六个大秦奸细为何冷笑,秦军都打到赵国家门口了眼看着就要马踏邯郸,即便赵王迁和郭开不整这么一出窝里斗,李牧也知道邯郸迟早是守不住的。他作为一个打了多年仗的宿将,若是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的话,那他也就不是李牧了。

    本来是争面子赌气说了那么一句,没想到被大秦的奸细看了笑话,李牧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你回去告诉白宣,本将感谢他能够推心置腹,告诉他永解华夏腹背之患也是本将一生所求。若是本将不能与他携手共破异族,就请白宣不要忘了他说过的话。告诉他,叫他代替本将完成这一生所求!”

    红绵:“将军何必如此固执。将军,这里还有一封信,将军听我念完之后再做决定可好?”

    不等李牧答应,红绵打开竹简念到:“秦王诏曰:将军李牧,悍勇伟烈,半生戍边,威震胡虏,使异族望而却步,乃华夏飞将也。今授李牧大秦代侯,封太尉掌代、云中、雁门三郡军政事,授节钺,三郡军政事务均由李牧决断。副将一下将佐皆由李牧任免,只需报军帅府批录即可。代侯,寡人把东地三边交给你了!”

    这是秦王嬴政的王诏,意思是说授予李牧代侯爵位,封太尉。跟当年的白宣一样,执掌三边军政事。如果说当年的白宣实际上是北地之王的话,那么李牧只要接了这道王诏,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东地之王。最主要的是,嬴政的王诏从一开始就把李牧当自己人看,王诏上没有一句提到降将这个词。而且通篇对李牧赞叹有加,最后还加了一句非常口语化的嘱咐,说实话即便是满篇的华丽辞藻都比不上最后那一句话贴心。听到最后那句话,李牧也不由得心中发暖眼圈发红。

    戍边大将看似权力很大风光无限,但是也最容易受到君王猜忌,而嬴政的那句话,绝对可以让任何一个戍边大将为其抛头颅洒热血,死而无憾。这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的特点也是他们崇尚的做派。

    李牧收回长剑,红绵心里一阵激动,她心中说到:“要归秦了吗?这可是李牧哇,赵国的头号大将,他若归秦不仅可以直接摧垮赵国,甚至还可以摧垮楚、齐、燕、魏,使其不能生出任何抵抗之心。这,这,这功绩太大了呀!”

    红绵试探着问道:“将军,归否?”

    李牧把长剑放在桌上之后坐在桌边问到:“可有美酒?”

    红绵:“有赵国的酒,也有君侯托我带给将军的酒,还有秦王赐给将军的酒。”

    李牧:“白宣的给本将的酒。”

    红绵:“喏。”

    一个大秦奸细立刻跑了出去,没多久扛着一坛酒跑回来放在桌案边,随后退回原地。

    红绵刚把封口打开,李牧就吸着鼻子说到:“绿醉,上好的绿醉。这味道,即便是静竹居内博雅轩的十年绿醉也比不了,想必这是白宣自家府藏的珍品吧?”

    红绵:“正是。君侯知道将军好饮,故此命我为将军带来这坛陈酿。君侯说,待将军归来,君侯定要把将军接到白家别院内痛饮。君侯说要和将军携手,游遍九嵕山,醉卧咸阳桥。”

    李牧:“我与白起神交已久,没想到最懂我的却是他的孙子。你陪我喝一杯,只当是白宣陪我可好?”

    “遵命。”

第342章 将军归去() 
李牧连喝三倍,红绵只是饮了三口,毕竟王命在身不敢多饮,况且这是绿醉陈酿劲头很足,红绵在女子中算是酒量不错的,但是要像李牧那般豪饮恐怕用不了几杯就会醉倒。

    李牧并没有挑红绵的不是,他边喝边吃显得很是开心。而且李牧一边喝一杯就会说一大段话,说的是当年白宣领着十万新组建的镇北军打败匈奴单于头曼的事情。同样一段往事,从李牧这样的军事家嘴里说出来那就相当于一场精彩绝伦的战役讲堂。李牧把白宣北击头曼单于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分段实施、战术运用、时机把控等等因素讲解的是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同时又糅合进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和自己的思考。

    三个大秦奸细听的津津有味连手中弓弩都不自觉的放了下去,另外三个盘膝坐在地上,掏出怀里的帛奋笔记录。每当李牧停下来喝酒的时候,这仨大秦奸细也停下笔热切地看着李牧,就好像是最勤奋聪慧的学生在聆听恩师教诲一样的认真诚恳。这样的态度会让任何讲述着越来越兴奋的,李牧越讲越快越讲越精彩,他现在已经不看红绵而是非常专注的看着那三个奋笔记录的大秦奸细,有时候李牧还会停下来问他们仨:“记清楚了吗?若是不清楚本将再说一遍?”

    那仨奸细就会提出问题请李牧解答,往往这时候李牧总会特别开心,他甚至对红绵说:“本将一直想找几个得意弟子,没想到本将的得意弟子竟然是眼前这三个,竟然在大秦。呵呵呵,造物弄人啊。”

    红绵没答话,因为她觉得李牧的情绪很不对,这不应该是一个准备背叛本国投靠他国,而且是一项自负自傲的将军应有的表现。尽管白宣和嬴政都把李牧当自己人看,可是一但李牧归秦这对于赵国而言就是叛国。对于李牧而言,他的名声也是会有很大损害的,至少赵国百姓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崇敬他爱戴他。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你会爱戴一个叛国者吗?不管这个叛国者过去为这个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付出了多大心血,但只要他叛国了,过往的一切功绩全会被抹杀,而从此以后,在民间深知在以后的历史上他的名字后面都会缀上三个字,卖国贼。

    这样的称谓李牧能接受吗?红绵的心提了起来。

    李牧终于说完了,他又挨个问了那三个奸细记得全不全,直到三人确定在无任何问题之后,李牧才满意地点点头对红绵说:“把这些交给白宣,貌似是本将对他北击头曼哪一仗评鉴,其实更多的是我多年戍边的心得,有没有用他一看就明白,务必转交给他。”

    红绵叩首说了声:“谨遵将军之命。”

    李牧又指着那仨奸细说:“这三人很是聪慧,对本将所言各有不同领悟。当奸细糟蹋了,告诉白宣这是我的弟子,叫他替我好好的教。”

    仨奸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想拜李牧为师,奈何仨人身份尴尬,按照大秦黑冰台的规矩,这仨敢这样做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所以哥仨只能低头不语。

    红绵:“将军难道不能自己教吗?君侯在九嵕书院开了分院,专门为大秦培育将才,君侯已经把咸阳养老的大秦老将们全请到了九嵕书院,等到将军年迈时也可以去那里教书育人。将军试想,当您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看着自己的弟子争奇斗艳,您不觉得心驰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